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小城镇园林绿地相关理论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23 共264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小城镇绿地规划问题探讨
【第2部分】小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研究绪论
【第3部分】 小城镇园林绿地相关理论概述
【第4部分】小城镇绿地系统的功能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第5部分】小城镇绿地系统构建分析
【第6部分】JS县绿地系统生态网络优化设计
【第7部分】JS县绿地分类规划
【第8部分】JS县绿地环境营造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小城镇与城镇体系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条文得知,小城镇主要是指县城等市以外的建制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便颁布实施了关于小城镇设置条件的规定。即:县级区域内有国家机关单位、总人数不能超过两万人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高于 20%的地区可以依照规定建制镇。此外,少数民族按照实际情况,其非农业人口未达到 20%,但其中具有小港口或者是旅游景点等条件,也可建制镇(雷淑香和任采光 2003)。

  在 1949 年后,我国对城镇体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我国部分学者认为小城镇属于城镇体系的一部分,并且认为城镇体系主要是指在国家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以及智能的城镇组成,并且拥有时空地域结构等,能够组成完整的城镇网络(李丹 2003)。换言之,城镇体系是按社会、自然和经济内在联系规律进行分类,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一个区域,各种规模、职能以及等级之间相互影响的城镇组合。它表现了经济空间形式、社会发展形式和生态环境形式。

  2.1.2 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简称 EI.它最早出现在 1984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报告中,这项报告中推出了生态城市规划“五项原则”.生态基础设施是近年来人们对生态城市等领域推出的新概念。它的意义是通过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完整、健康、持续的生态格局,使生态服务获得保障,在城市开发和扩大时完全不能触碰的标准。在生态基础设施理念中,可以看出保护完整、持续、健康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它认为想要物质空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必须要注重生态格局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综上所述,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的扩建、风和水的流动、自然灾害的扩张等景观过程进行安全格局的研究,然后结合不同的安全格局建设一套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同时,区域和城市存在的自然系统是靠生态基础设施来维持,它把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的各种功能(旱涝的调节、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乡土文化的保护等)相互结合,形成网状式土地空间格局。总而言之,生态基础设施是为了建设一个城市自身条件良好、协调的生态系统。

  2.1.3 城镇绿地系统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区域划分明确,城镇之间各种客观的条件具有较大的差距,自然基础以及自然特点也不同,城镇的自然结构是个较小的单位,它更具有凸显的个性。

  城镇绿地系统和城市的自然环境等组成一个城乡结合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也在对城市面貌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城镇化进程造成了城镇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位于城乡之间的过渡,城镇的绿地系统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城乡之间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为保障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必须要保证城乡之间的共同发展。因此,协调城乡的平衡是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栾春凤和刘晨宇 2003)。

  城镇是城市和乡村之间联系的关键,城镇的绿地和郊区的绿地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想要对城镇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务必从区域出发,然后和区域的产业性质相结合,分析区域绿地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对城镇绿地系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讨论,通过城镇的生态资源、地貌特点以及自然基础,依据我国的统一规定结合城镇实际情况制定其标准,绿化现有的和规划设计的各种绿地植物的形式,并且将其之间的联系科学化、合理化,组成一个全面的有机系统,对城镇的环境从整体进行完善。

  2.2 小城镇园林绿地分类

  2.2.1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功能的绿地,对居民全面开放的绿地。在公园绿地上,居民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它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游玩等功能,同时也改善了城镇的绿化环境。城镇的公园绿地包括社区公园(位于居民区附近)、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儿童公园等)、带状公园(沿城镇街道、城墙、水等,游憩设施充足的狭长型绿地)、街旁绿地(处于街道、建筑、城镇广场附近的小规模绿地)、和综合性公园(拥有大面积绿地和多种户外游憩设施、内容)等(孙春红 2005)。

  2.2.2 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通过生产提供服务进行城镇绿化。其中国包括花圃、草铺、苗圃、果园、花园、茶园等,生产绿地通常建设在交通方面的地理位置,有较好的土地、水源条件,这样的选址有助于植物的栽培和果实的运输。一般情况下,小城镇的生产绿地中农田林园较多,大部分具有生产和游憩相结合的功能,逐步成为小城镇的重要绿地组成部分。

  跟大城市不同的是,这样的绿地也属于生产绿地。

  2.2.3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的主要作用是为城镇提供隔离、卫生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镇卫生隔离绿地、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等。防护绿地一般是为改善城镇环境、卫生环境、通风环境。比如说,农田防护林是为了保障农作物的丰收,而建造改善农田小气候的防护林。在防护林的影响下,附近小范围形成小气候环境,不但能降低风俗、调控温度、增加湿度,还能调控地下水位。防护绿地还包括防风林、水土保持林等。

  2.2.4 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是属于在城镇建设中,除了绿地之外的各种用地的附加的绿化用地。附属绿地一般是属于个人、单位或部门所拥有,并不是对居民开放的。

  2.3 小城镇园林绿地指标及作用

  表现小城镇绿地环境数量和绿地环境质量的标准统称为小城镇园林绿地指标,它包含了小城镇绿地的计量单元和指标高低的设定。它将城镇拥有的绿地数量当做出发点,然后看绿地的质量,最后对绿地的绿化效果进行评判,也就是指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协调程度(李明品和高慧 2009)。

  小城镇园林绿地指标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判断城镇化水平高低。它是城镇园林绿化的基本目标,它以体现出城镇当前的经济水平、文化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水平。规定科学的绿地指标,不但可以保证绿地的范围面积,改善小城镇的整体环境,还可以体现出小城镇的绿地管理水平以及绿化生态效益。科学的绿地指标促进了城市绿地系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另外,小城镇园林绿地指标还可以体现出城镇绿地质量和绿化效果,是反映城镇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准;它是城镇总体规划各种用地的参考,也是规划方案是否合理的判定标准;它对城镇各阶段绿地规模的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比如计算多大的花圃最为科学等,还有对城建投资计划的计算;它可以将全国的计算标准统一化,城镇规划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电算化、定量分析等各种科学的手段参考更为精准的依据,而且对我国有关技术规范的修订,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园林城市若想达到审核的标准,务必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以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出发,这三项指标是审核标准的基础,如果这三项指标没有通过审核,就更不要谈其他方面的审核工作。

相关标签:园林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