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保险硕士论文

平安企业文化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30 共643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平安保险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第2部分】平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分析引言
【第3部分】 平安企业文化概述
【第4部分】平安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5部分】完善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几点建议
【第6部分】保险行业企业文化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平安企业文化概述

  2.1 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和形成,是现代企业管理变化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紧密,使得各个公司之间在竞争中不断地互相借鉴和学习,企业文化也在不断的交流中逐渐的从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于这一概念有多种阐述,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制度体系、外在物质形态三者的综合体。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受到企业发展的历史、企业领导层的价值观和企业所处在的环境极大的影响;而且,在现代管理思想影响所形成的企业文化都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融合体,是企业从经营管理中形成的观念总和。

  2.2 保险企业文化内涵

  同各行业企业文化相似,保险企业文化是指保险公司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理念、价值规范、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的总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制度体系、外在物质形态三者的综合体。保险企业文化的涵义包括三个方面:

  1、保险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文化属于认识,是意识形态的部分,其来源必定是实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文化产生的前提,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活动,因为企业文化起源于管理实践。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 1954 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提出“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雏形。企业文化真正兴起于八十年代的美国管理学专家在对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中总结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同保险企业由于经营状况、管理制度、发展历史等的不同,所形成的保险企业文化必然不同。企业文化是管理活动的结果,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

  2、保险企业文化既包括有形的文化,又包括无形的文化,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文化制度化的体现。有形的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硬件设施、外部形象标识以及LOGO、人际关系、典礼、仪式等;无形的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方法、领导艺术、行为规范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其中企业无形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理念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体现着企业的理想和信念追求、使命和承担的责任;企业理念文化是区分不同保险企业文化特色的根本内容,规定了员工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对保险企业乃至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3、保险企业文化体现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形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断把提炼出的价值观外化成相应的制度体系,并不断的引导和教育企业员工,使员工认同这种价值观,并指引着员工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标准,共同建设自身独特的保险企业文化。

  2.3 保险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

  保险源自于西方,西方国家的保险业已发生发展了 600 多年,而我国保险业的真正成长则起源于近代,发展壮大于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迅速。根据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过程可以把我国保险企业文化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第一阶段 1801 年-1949 年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我国保险发源于 1801 年,是由外国商人组织成立的。第一家较正式的保险机构于 1805 年英商在广州设立的谏当保安行;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最早于 1865 年在上海成立的义和公司保险行,尽管它业务范围狭窄,仅仅承保货物运输保险,但它打破了外资独霸中国保险市场局面,开了民族保险业的先河。从 1865 年民族保险业始创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仅在上海共设立过 37 家各类保险公司,在广州和天津等地有 8 家,总计 45 家,这些保险公司大多都是从民族大义出发,为维护民族权力,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同外国保险公司作激烈斗争;这段时期,我国基本上是国外保险垄断市场,无独立的保险业和保险企业文化。

  2、第二阶段 1949 年-1979 年的外资退出期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通过扶植私营保险公司的发展,组织民联分保交换处,切断了外商保险公司从私营保险公司的分保来源。到 1952 年底,外国在华保险公司陆续申请停业,自动撤退。而 1949 年 10 月 20 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不断地推动着我国保险文化的生成;但在 1958 年底停办国内保险业务。直到 1979 年保险业才恢复,物质文化建设时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3、第三阶段 1979 年-1988 年探索时期我国保险业长时期内一直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即使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保险业务重新得以恢复,一直到 1988 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之前,我国保险业处于垄断局面。这一阶段的企业文化受计划经济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对企业文化的探索仅限于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宣传和践行精神文明建设。

  4、第四阶段 1988 年-1992 年打破垄断时期保险业开始走向对内,对外开放时期。保险企业文化的初步繁荣是在 1988 年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1 年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及 1992年引进美国的友邦保险公司以后。这个阶段打破了我国保险业长时期内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状况。从此,中国保险企业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竞争文化。

  5、第五阶段 1992 年-2001 年引进代理营销制度时期1992 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开业,中国保险市场开始有外资保险主体加入,保险业对外也已初步走向开放;1996 年到 1997 年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华泰产险等国内一批全国性股份制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以及美国、欧洲、日本的众多跨国保险公司纷纷以独资、合资方式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进入引进外资企业的代理营销制度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们国家对代理人制度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解,在这过程中也导致了我国诚信缺失等问题的存在。

  6、第六阶段 2001 年-2013 年发展完善时期在 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已走向开放,我国的保险市场也开始面向全世界。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保护的基本结束,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企业加入中国保险行业的大家庭,除了外国独资保险企业外,更多的是中外合资股份制的保险企业。特别是 2006 年以后,保险市场全面开放,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保险主体和多种保险文化,不同形态的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会面临文化冲突和融合问题。

  综上所述,作为舶来品的保险业,在发展上本身就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国家、保险企业和普通公众对保险文化和保险企业文化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加上保险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还停滞了二十年;使得本身发展不足的保险业在其创成、教育、公众保险意识以及企业发展的延续性和创新性等与西方国家进一步拉大差距;直到改革开放保险业得以恢复,才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2.4 平安企业文化产生的背景

  保险企业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反映了我国保险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十分滞后,也反映出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平安企业文化产生的背景,具体表现为:

  1、建国后保险企业文化积淀不足人民公社化以后,有人认为保险的历史作用已经完成。因此决定除国外保险业务外,国内保险业务一律停办。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保险业再次受到冲击,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保险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保险公司被认为是“剥削公司”,应当彻底“砸掉”.国内保险业务在全国中断 20 年的结果是大量的专业人员和宝贵资料的散失,拉大了与国外保险业的差距,给我国的保险企业文化沉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诚信缺失当前,我国保险企业的诚信严重缺失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自身发展的瓶颈。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保险代理人整体素质良莠不齐,销售误导时有发生,一些代理人任意夸大保险功能和责任范围,随意提高回报率。

  其次,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法制制度的不健全。这种不诚信的现象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在 1992 年引入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而建立起保险企业代理人制度,因制度问题,导致诚信问题的缺失。

  最后,中国保险业普遍存在过分追求数量而忽视业务质量的现象,过分注重市场份额而忽视产品对客户的效用,过分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

相关标签:企业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