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肿瘤学论文

小肠间质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15 共1293字
论文标题

  小肠间质瘤是原发于小肠的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行局部切除或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边缘应超过5 c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3年 5月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收治小肠间质瘤共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龄21~79岁,中位年龄33岁。 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小肠间质瘤。 将 65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 腹腔镜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开腹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组 脐孔穿刺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5 mm Hg(1 mm Hg=0.133 kPa),置入10 mm穿刺套管,并置入30°腹腔镜镜头然后于脐孔与剑突中点和右中腹各置入5 mm的穿刺套管和无损伤肠钳,依次探查肝脏、胆囊、胃、脾、大网膜、结肠、盆腔等脏器和区域。 以屈氏韧带为标志自上而下探查整个空肠和回肠及盲肠。 或者以盲肠为标志自末端回肠起向上探查至屈氏韧带的空肠。 若在探查过程中发现小肠周围粘连则在腹腔镜直视下予以钝性分离并充分游离小肠。 在局部肠段切除中,在腹腔镜对小肠充分游离后,在腹壁相应部位做小切口,将肠段拖出体外吻合。

  1.2.2 开腹组 上腹部正中切口逐层进腹 , 依次探查肝脏 、胆囊、胃、十二指肠、脾、大网膜、结肠、盆腔等脏器和区域。 依次探查整个空肠、回肠、盲肠。 发现病变小肠后,根据肿块大小和部位选择楔形切除、 局部肠段切除或局部肠段切除+淋巴结清除等术式。 所有楔形切除或手术切缘<3 cm的标本均做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是否阳性,做淋巴结清除术的标本也做术中冷冻切片。

  1.3 统 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 计 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恢复排气时间为3(1~13)d,开腹组为4(2~15)d,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6~21)d,开腹组为13(7~130)d,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组有3例(8.6%)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胃潴留1例,深静脉导管致败血症1例,肺部感染1例, 经去除病因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均痊愈; 开腹组有8例(26.7%)出现术后并发症 ,其 中胃潴留5例 ,麻 痹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1例,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肠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肿瘤,大 多数小肠间质瘤的患者因黑便或腹痛就诊。 手术是小肠间质瘤根治的唯一手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术方式的选择开始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美国国家癌症学会网络指南认为, 只有肿瘤术中破裂可能较小且直径<2 cm的胃肠道间质瘤才适合使用腹腔镜或腹腔镜联合手助的方式来切除。

  在围手术期,腹腔镜显现出特有的优势,本组资料中,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都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 这些指标的下降使腹腔镜组的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下降,从而抵消了手术费相对较高的部分。 由于笔者腹腔镜游离小肠后,大多采用体外手工切除吻合的方法切除病变肠段,从而节省了腹腔镜下吻合器的高费用。 手术者需要有丰富的胃肠道开腹手术经验,以便在中转开腹时顺利完成手术; 同时也需要有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技巧,这对术中避免肿瘤破裂至关重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