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肿瘤学论文

分析经服用中药治疗及化疗后的患者中医证型变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02 共3521字
论文标题

  大肠癌是常见的癌症类型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目前大肠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尽管西医术后有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仍有 62.4%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在我国,中医药治疗在大肠癌术后治疗中占据一定地位,进行正确的中医辨证论治能降低中晚期大肠癌的老年患者复发和转移率,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但由于缺乏大样本的中医证候分型及治则方药的系统研究,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仍存在缺陷。本研究运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对浙江省中医院2009 年 1 月 1 日—12 月 30 日期间肿瘤科的大肠癌出院病历为采集对象,对经服用中药治疗及化疗后的患者中医证型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出经综合治疗后中医证型的改变,得出大肠癌常见的中医证型,希望以此为核心,为完善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合理的依据。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集大肠癌患者 638 例,其中男 354 例,女 284例,男女比例为 1.25:1;平均年龄 59 岁(24~89 岁);其中发病年龄分布基本上服从偏态分布,在 51~60 岁处于较高的发病平台期,50 岁后发病明显升高,80 岁后明显下降。

  2 研究方法

  2.1 设计调查表 根据需要调查的内容,设计出临床病例收集调查表。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理诊断、舌质、脉象、中医证型、治法、方药等。
  2.2 建立数据库 应用 EPIDATA3.1 软件,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系统。严格按照病例排除以及纳入标准收集病例资料,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收集。
  2.3 病例纳入标准 ①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大肠癌患者;②经临床和细胞学/病理学诊断为大肠癌患者,具体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学分型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①非大肠癌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或临床资料不全者。
  2.5 统计学方法 将 EPIDATA3.1 数据库中需要观察的各项指标导出为 SPASS13.0,对所需观察的证型、治法及方药等运用 SPA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 果

  3.1 入院后中医证型分布 本课题共全分析集(FAS)638 例,用 EPIDATA 数据库进行记录,根据入院后病历所记载的中医证型采用 EXCEL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频数从高到低前六位依次为:脾气不足证 318 例,湿浊内蕴证 170 例,脾虚湿蕴证 73例,肝肾阴亏证 44 例,肝郁脾虚证 17 例,瘀血内阻证 16 例。
  符合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分析集(PP)511 例,首次服用中药者511 例,中医证型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前六位依次分别是脾气不足证 259 例,脾虚肝郁证 78 例,脾虚湿蕴证 60 例,湿浊内蕴证 51 例,肝肾阴亏证 33 例,肝郁气滞证 30 例。若按照各证型所占比例>3%来统计,FAS 中脾气不足证占 49.8%,湿浊内蕴证占 26.6%,脾虚湿蕴证占 11.4%,肝肾阴亏证占 6.9%;PP中脾气不足证占 50.7%,脾虚肝郁证占 15.3%,脾虚湿蕴证占11.7%,湿浊内蕴证占 9.9%,肝肾阴亏证占 6.5%,肝郁气滞证占 5.9%。
  3.2 化疗前后大肠癌中医证型分布 前期我们回顾性研究了 780 例大肠癌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及化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结果发现化疗对患者的中医证型有影响,化疗后中医证候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本课题经化疗的 487例大肠癌患者,根据实际所开方药进行治疗前后的中医辨证。
  得出结果如下:治疗前,中医证型依据频数从高到底依次为脾气不足证 248 例、湿浊内蕴证 136 例、脾虚湿蕴证 59 例、肝肾阴亏证 28 例、脾胃气虚证 16 例。治疗后中医证型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分别是脾气不足证 247 例、脾虚肝郁证 66 例、脾虚湿蕴证 48 例、湿浊内蕴证 39 例、肝肾阴亏证 18 例、肝郁气滞证 18 例、燥伤肺胃证 14 例、脾胃气虚证 11 例、脾肾两虚证9 例、肠燥热结证 8 例、肺脾气虚证 6 例、痰湿内蕴证 3 例。
  经综合治疗后,发生变化较多的中医证型频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湿浊内蕴证减少 97 例,脾虚肝郁证增加 61 例,肝郁气滞证增加 14 例,脾虚湿蕴证减少 11 例,肝肾阴亏证减少 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脾气不足证及脾胃气虚证例数减少不明显(P>0.05)。

  4 讨 论

  以中医为主体,在病情的不同发展及治疗阶段引入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数据挖掘进行数理统计等,各家对大肠癌中医证候演变及中医证候的分布有各自的认识。侯风刚等对311 例肠癌患者进行基本证候的统计,结果显示,脾胃虚弱、肝气郁滞、阴虚火旺是最重要的 3 种基本证候。赵海燕等搜集 151 例大肠癌患者,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和舌、脉象频数统计结果,分析后得出 5 大证候:气血亏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湿热蕴结型、瘀血内停型。邵梅等对近 10 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湿热蕴结、瘀毒内结、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大肠癌临床常见中医证型。范小华等通过收集 95 例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信息进行样品聚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以湿热蕴结、气血瘀滞为主,术后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逐渐增多。司富春等通过频次分析总结中医文献常用的中医证型为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徐玉芬等对 210 例围手术期大肠癌患者证候及症状进行研究,大肠癌围手术期常见 5 种证型,分别为湿热蕴结证、阴虚内热证、脾气亏虚证、阴血不足证及气阴两虚证。林胜友等对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近十年 780 例大肠癌进行证型分析,认为脾虚、气虚、脾气虚是大肠癌的主导证型,构成比中占 50%左右,改善脾(气)虚证患者生存期可以提高大肠癌人群的总体生存期。
  由于各医家的认识不同,辨证的依据不同,病情发展阶段及治疗阶段不同,故临床上中医分型也不同,通过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到对大肠癌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方面各个医家都有自己的经验,对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大肠癌辨证分型方面,缺乏大样本、长期的临床研究,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及规范。本课题运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对入院后化疗的患者中医证型在化疗前后进行χ2检验,从证型的纵向比较来看,接受化疗的病例与未接受化疗的病例, 其发生中医证型变化的概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医药对大肠癌的治疗时需要考虑化疗对证型的影响, 化疗后应着重对湿浊内蕴证和脾虚肝郁证的干预。
  由此可见,大肠癌中医证型的改变与其治疗有一定的联系,治疗后对大肠癌中医证型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此次课题的统计及分析,为完善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中医证型的判定可能出现偏差、样本量较少、患者疾病转归自身对中医证型的影响等。因此,我们应当在准确辨证、合理用药、多方协作、切合于临床实际等方面应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在今后的中医药研究中,采用先进的研究手段,加强中医大肠癌辨证分型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联系,筛选更为有效的中药及复方制剂势,使中医药大肠癌的诊疗更加有据可行,为中医辨证论治大肠癌提供更为合理的临床依据。

  参 考 文 献
  [1]Huh JW,Kim YJ,Kim HR.Distribu-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s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urvival for sigmoid colon and rectalcance[rJ].Annals of surgery,2012,255(1):70-78.
  [2]Tsutsumi S,Tabe Y,Fujii T,et al.Tumor response and negative distalresection margins of rectal cancer after hyperthermochemoradiationtherapy[J].Anticancer Res,2011,31(11):3963-3967.
  [3]Tao L,Zhu YJ,Lu XM.Clinical study on survival benefit for elderlypatients with resected stage II or III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J].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2010,8(12):1159-1164.
  [4]林胜友,沈敏鹤,蓝继,等.780 例大肠癌中医证候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5):410-412.
  [5]王萧萧,舒静娜,林胜友.化疗对大肠癌中医证候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33-35.
  [6]侯风刚,朱凌云.肠癌患者中医基本证候的临床调查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5):34-36.
  [7]赵海燕,屠德敬.151 例辅助治疗期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4):861-864.
  [8]邵梅,舒琦瑾.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规律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436-438.
  [9]范小华,谭康联.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9,41(10):28-29.
  [10]司富春,岳静宇. 近 30 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7):1929-1931.
  [11]徐玉芬,王辉,郭勇,等.围手术期大肠癌患者中医症状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初步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3):849-851.
  [12]林胜友,沈敏鹤,舒静娜,等.780 例大肠癌中医证型分类特征的回顾性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322-32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