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供给侧改革论文(热门推荐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7-15 共13365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篇关于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供给大家参考阅读。

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第一篇: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滑雪装备的供给困境及对策研究

  作者:廖莉 刘煜 陈强 张凤彪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湘南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相关政策的推动,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迅速,给滑雪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然而,我国滑雪装备产业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致使整个滑雪装备市场被海外品牌垄断。对我国滑雪装备市场面临的供给困境进行分析,并从供给侧视角探索原因:一是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二是工程类专业人才短缺,三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四是信息共享不充分,五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认为,应从增加滑雪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和规模、加强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滑雪装备产业的科技含量、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实施供给侧改革,推动行业创新升级。

  关键词:供给侧;滑雪装备;工程类专业人才;科技;信息共享;

  作者简介:廖莉(1982-),女,湖南郴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Abstract:With the successful bidding of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the promo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China's ice and snow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which has brought huge market opportunities to the ski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owever, there is a ser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s skiing equipment industry, which leads to the monopoly of the whole skiing equipment market by overseas brand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upply dilemma of ski equipment market in China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from the supply side. Firstly, the number of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s small and the scale is small; secondly, there is a shortage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thirdly,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products is low; fourthly,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is insufficient; finally, the innovation power of enterprises is insuffici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the supply side reform should be implement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reasing the number and scale of ski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content of ski equipment industry, and 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port.

  Keyword:supply; skii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haring;

供给侧改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人民群众对滑雪项目的消费急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初级滑雪者市场[1].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极大拓展了滑雪装备的需求空间,但国内滑雪装备供给并不能适应国内需求,表现出供需错位和供给缺位[2].除此之外,我国滑雪装备市场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创新性不足、产品质量不达标、性能不完善、产品价格虚高、品牌缺少竞争力等问题[3].目前,整个中国滑雪装备市场基本被海外品牌垄断,尤以中高端市场为甚。大众对高质量滑雪装备需求日益迫切,而我国滑雪装备产业面临严峻的供给困境,亟需实施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和减少无效供给,促进滑雪装备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分析我国滑雪装备市场面临的供给困境,探讨现阶段我国滑雪装备供给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治理策略,以期扩大我国滑雪装备市场份额,助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宏伟目标的实现,促进我国滑雪产业的发展。

  1 我国滑雪装备市场面临的供给困境

  "滑雪装备"指滑雪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可分为轻装备(如滑雪服、滑雪板、雪板固定装置等)和重装备(如滑雪车、造雪机、压雪车等)[4].目前,我国市场上低质量滑雪装备产品供给过剩、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与我国滑雪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供给缺位和供需错位已成为制约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1 高端高质量产品和核心技术产品供给缺位

  随着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滑雪爱好者对滑雪装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内滑雪装备尚未拥有知名品牌,高端高质量产品和核心技术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大量的滑雪装备、器材的销售利润被外资品牌拿走。具体而言,我国高端滑雪装备供给缺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内滑雪品牌在各大国际滑雪赛事中的出镜率低。各大国际滑雪赛事运动员所用的品牌,特别是奖牌获得者所使用的品牌,代表着世界范围内消费者(特别是专业人士)对其质量和性能的高度认同。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某媒体推出的《冬奥品牌价值榜》识别出282枚奖牌的获得者使用的比赛服共有48个品牌。我国仅有李宁、安踏和361°3个品牌上榜,其中最靠前的李宁排名也仅为第14位。低出镜率反映了国内滑雪装备品牌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认同度较低。

  二是国内滑雪装备市场份额小。国内滑雪装备产品质量欠佳、性能不完善、性价比不高,导致当前我国中高端滑雪装备市场已被国外品牌垄断。重装备方面,崇礼太舞滑雪场2017-2018雪季新增造雪机70余台,全部来自美国知名企业;石家庄西部长青冰雪小镇室外滑雪场共有6台造雪机,分别来自加拿大和美国,1台压雪车来自意大利。轻装备方面也不乐观,石家庄滑雪协会上千名会员中,大多数使用的是国外滑雪装备,价格在2 000-5 000元之间[5];移动平台GOSKI滑雪数据显示,滑雪装备销量榜单前十均为国外品牌,其中美国高端品牌伯顿(Burton)领衔榜单[6].

  三是国内滑雪装备的核心技术不足。国内滑雪装备企业大多因缺乏核心技术而被阻隔在市场门外,相比于滑雪手套、滑雪镜、滑雪服、滑雪头盔这些保护性装备,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杖、固定器等是滑雪运动装备的核心产品,是决定滑雪运动体验和滑雪运动成绩的关键装备。国内这些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消费者们的需要,大量消费者转而购买国外产品。

  1.2 低端低质量产品供需错位

  低端市场指技术难度、工艺要求相对较低,价格相对便宜的产品市场。我国制造业有长期代工的经验,使得我国滑雪装备供给端能迅速实现部分低端滑雪装备的自主供给,如滑雪服、滑雪手套等,并在低端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如探路者、奔流、GSOU SNOW、雪中飞等[7],已在国内揽获一批客户群体。

  但目前低端滑雪装备市场也面临挑战,国外品牌"高举低打",以高端产品为支撑逐步向中、低端市场扩张。品牌溢价背景下,国外低端产品迅速被国内民众认可。如某知名海外体育用品企业布局中国中低端体育用品市场,刚开始建立、推广旗下滑雪装备品牌,就实现了年销量增长30%[8].国外低端产品能迅速获得国内认可原因有二:

  一是国外滑雪装备产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如天猫电商平台中,销量和人气排前两位的Decathlon(法国品牌)和COPOZZ(美国品牌)滑雪头盔都标明产品符合欧盟CE-EN1077标准。这个标准是专门评价滑雪头盔对头部保护效果的,特别是头盔的吸震性和抗渗透性。而国内品牌在执行标准和产品认证方面,则罕有相关信息的介绍。我国虽然出台了GB/T 31169-2014《滑雪运动装备使用要求》,对高山滑雪板、滑雪杖、滑雪头盔、滑雪镜的选用及滑雪板固定器的安装做出统一规定,但在产品质量标准方面还是空白。

  二是国内滑雪装备低质产品充斥市场,不良体验的信息传播和信息不对称,让国内民众选择国内产品时充满了顾虑,转而选择国外品牌。国内滑雪装备低端市场除少量正规品牌外,更多是贴牌、山寨和不知名品牌。以滑雪服为例,这些滑雪服不仅防水、防寒、防风、透气、保暖、排汗等性能不佳甚至缺失[8],而且售价混乱,扰乱市场秩序[9],恶化市场环境,严重损害国内滑雪装备的整体形象。随着国外性价比高的滑雪装备产品的布局以及国内消费者对国外高端装备的早期认同,国内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导致我国滑雪装备低端产能过剩,供需错位。

  综上,随着我国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相对于便宜但缺乏技术含量的国产滑雪装备产品,国外品牌的科技感和品牌溢价对消费者的选择更具吸引力。无论是国产高端产品供给缺位,还是低端产品供需错位,本质上都属于有效供给不足。

  2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滑雪装备供给困境产生的原因

  供给侧改革是调和供需矛盾的一剂良方,是一项既能短期集中出效益,又注重长效发展的宏观调控创新手段[10].供给侧从供给、生产端入手,矫正要素配置,优化全局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为满足社会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与产品[11].从供给侧视角看,我国滑雪装备供给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2.1 滑雪装备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国外滑雪装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先进的制造技术、成熟的质量评价体系、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高度的品牌认同。而我国滑雪装备产业起步晚、底子薄,在国内市场已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下,进入滑雪装备市场难度大、风险高、竞争激烈。这导致生产企业不敢贸然进入该市场,而进入市场的生产企业,也不敢大规模投入和生产。有研究指出,我国拥有滑雪板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多聚集在广东、江浙一带,但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外合资代工企业和为海外知名品牌贴牌生产的厂家,只有极少部分是拥有自主生产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的民族企业[12].董传升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东北地区的沈阳市竟没有一家滑雪装备生产企业[13].

  根据经济学规模效应理论,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话语权就小,导致供给成本控制难度加大,利润让渡空间小。如此一来,同样质量的产品,国内企业要么低利润销售而导致生存困难,要么维持合适利润导致销量下降、产品积压。

  2.2 工程类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企业人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及其发挥自身才华的程度[14].国内滑雪装备产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依赖大量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人才,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研发人才。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以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驱动,冰雪运动热潮正席卷全国,很多地方甚至将冰雪运动作为振兴当地经济发展的"白色产业",冰雪人才短缺的瓶颈效应随即凸显出来。一些体育院校陆续开设冰雪运动专业,一些企业开始开展人员培训,还有一些滑雪场开办了滑雪学校,但培养(培训)规模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滑雪装备产业发展需求。而且,目前主要培养的是管理人才、竞技人才、服务人才、市场开发人才和教育人才,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较为欠缺。工程类专业人才主要负责冰雪场地环境设施规划设计、产品技术研发和生产、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工程设备工具的管理等,是我国滑雪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工程类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滑雪装备产品的有效供给。

  2.3 产品的科技含量低

  我国滑雪装备产业起步晚,一部分企业是以代工身份或中外合作模式介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合作双方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中方仅获得微薄的人力利润,而丰厚附加值利润都归于外企。另一部分企业凭相似产品制造转型进入滑雪装备市场(如滑雪帽、滑雪手套由帽子和手套的生产厂家转型而来),但这部分企业仅能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的装备产品,工艺复杂的高端产品如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杖、滑雪板固定器等几乎都是进口品牌[15].

  国外滑雪装备生产企业凭借自身的高端科技,牢牢占据着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生产、售后服务等附加值高位,赚取丰厚利润。同时,他们通过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主导权和控制权等方面的绝对优势,高筑市场壁垒,迫使我国滑雪装备企业与其形成依附关系[16].我国滑雪装备企业供给结构向中低水平的过分偏移,导致供给侧出现结构性失衡。

  2.4 信息共享不充分

  制造业关键的三个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当前我国滑雪装备企业横向缺少与大学、科研机构的信息共享,即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协同创新不足,间接提高了产品开发、技术升级、管理改进的创新成本[17];另外,我国滑雪装备企业纵向缺少与上下游供应商、客户及其他公共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即企业对产品市场需求、原材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信息掌握不足或不准确,增加了生产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交易成本,进而盲目生产可能性增大,造成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甚至走向倒闭。因此,信息共享不充分造成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信息错位,影响我国滑雪装备供给端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造成资源错配,进而引发供给侧结构性失衡。

  2.5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要突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必须实施创新战略,包括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市场、建立新的管理制度、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以及建立行业组织等。然而,目前我国滑雪装备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动力,原因有四:一是专利保护措施和机制不够健全,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国内市场充斥着大量贴牌、山寨、不知名的滑雪装备器材,导致市场环境不断恶化。二是企业创新人才少。我国滑雪装备企业的发展重点大多放在投资生产上,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投入不够;同时,我国的高校、研究院所等和滑雪装备企业的合作、信息交流较少,科研成果转化不足。三是创新资金的来源渠道少。企业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由资金投入、银行贷款和政府基金。创新作为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小规模企业的自由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并不适合进行创新活动,易造成企业资金流问题[18].滑雪装备生产企业受限于规模、经验和人力,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风险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生产中,而投入创新的意愿低。四是滑雪装备制造行业缺少国家质量标准。国家质量标准是滑雪装备产品生产的目标集合,在滑雪装备企业中起导向作用,调节着滑雪企业的行为和方向。科学的国家标准能促进滑雪企业产品创新的积极性;而缺少国家质量标准,难免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必然降低创新价值和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19].综上,我国滑雪装备生产企业目前还缺少良好的创新环境,也缺乏创新动力。

  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滑雪装备供给困境的应对策略

  在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双重利好下,我国冰雪产业已成为体育产业中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细分领域。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冰雪运动发展格局,其他如《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及北京、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出台的地方性政策文件,也都对包括冰雪装备制造业在内的冰雪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指引和目标要求。结合我国滑雪装备产业的供给困境,拟从企业、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引导和支持衍生性、顺轨性、渗透性三类企业进入滑雪装备生产领域,扩大滑雪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和规模

  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是我国滑雪装备供给困境的重要原因。滑雪装备制造是一个新兴领域,没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贸然进入,对企业而言风险巨大。但有三种类型企业可以尝试进入,政府对此应进行引导和支持。

  第一类是衍生性企业。这类企业可以在原产品核心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产品局部变革,形成能满足滑雪装备要求的产品。我国已有一些企业利用原产品核心技术挺进了滑雪装备市场,如原推土机研制和生产厂家河钢集团宣工公司自主研发了SR400压雪机,成为国内首个压雪机制造企业。在新型推土机技术的基础上,这款压雪机从立项到生产完成仅仅用了1年时间。

  第二类是顺轨性企业。这类企业通过核心技术升级而进入滑雪装备制造领域,如安踏与日企合资共建滑雪装备公司,构建完整的滑雪装备产品线;361°深化与欧企的合作,全面发力滑雪领域,增加滑雪装备品类比重;探路者2015年调整业务线,把滑雪纳入户外板块,接连推出滑雪系列新品。另外,和滑雪装备相关的企业也可以尝试通过技术升级进入这一领域,如冬季服装生产企业可以根据我国滑雪天气和滑雪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滑雪服。

  第三类是渗透性企业。这类企业可以通过向具有供需关系或互补关系的领域渗透,进行产品生产。如大众熟知的迪卡侬原本只是以连锁运动用品经营为主的体育用品零售商,后逐渐扩展到自有品牌产品生产,这种全产业链掌控模式让其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按此思维,滑雪装备生产的材料供给企业、滑雪装备销售企业和售后服务企业等上下游企业都可以尝试进入这一领域。

  3.2 通过内转、外引、送培至内培,增加工程类专业人才数量

  工程类专业人才短缺是我国滑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制约因素,但直接大规模开展内部培养则面临缺少师资的困境,须先通过内转、外引、送培,而后才能走上内培的道路。内转即冰雪工程类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或师徒制培养,成长为冰雪工程类教师。外引即直接引进海外冰雪工程类专业人才到国内进行教学。海外引才要注意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除了在待遇上关心,更要通过制度设计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科研环境。如营造同本土人才间融洽平等的学术竞争氛围,建立科学规范的聘用、考核、评价体系,使其安心工作的同时,做出名实相符的工作业绩[20].送培即国家出资,把国内滑雪从业人员或密切相关人员直接送往海外进行学习,而后定向回国从事冰雪工程教学工作。送培人员须带着冰雪工程领域的问题出国培训,以保证他们目的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足,也更利于培训考核。

  在我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冰雪工程类师资之后,就可以在国内进行该类人才培养,即内培。内培首先应向冰雪运动开展较好的区域和对该类人才有较大需求的区域倾斜。培养单位则要根据财力、物力、人力、实践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量力而行。

  3.3 通过技术引进创新和价值链攀升,提高滑雪装备制造业科技含量

  提高滑雪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传统滑雪装备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实现滑雪装备产品制造价值链的动态攀升。

  提高传统滑雪装备产品的科技含量有三种方式:一是完全自主研发,这种方式时间长、成本高、风险大;二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方式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缩短创新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但关键是要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跨越;三是直接购买国外技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省去研发成本,但难以获得尖端技术[20].北京冬奥会举办在即,滑雪装备器材研发时间紧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该考虑作为主要途径。

  实现滑雪装备产品制造价值链的动态攀升,即在国际滑雪装备产业分工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一方面,通过协同创新更多地生产和出口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滑雪装备产品;另一方面,将滑雪装备生产制造中劳动密集型的环节逐渐对外转移。通过两方面的改革,推动我国滑雪装备产业向更高级的技术密集型发展,使我国滑雪装备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3.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协同创新和技术研发

  当前,滑雪装备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应积极履行职能,在多个方面发挥支持、促进作用。第一,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等《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针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搭建网络化设计协同平台,促进数据和资源共享,推动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等具体要求。鉴于当前网络及数据安全等互联网生态建设问题令企业畏步不前的现状,迫切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设立国家级滑雪装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制造企业横向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纵向与上下游企业、客户及其他公共部门之间的信息融通与共享,让滑雪装备企业在平台上尽可能全面地掌握产品市场需求、原材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信息资源,与相关机构协同创新促进产品质量升级。第二,制定滑雪装备各类产品的质量标准,推动产品标准国际互认,引导国内滑雪装备产品获得国际认可。第三,采取补贴、税费减免、政府采购、风险投资等方式加大技术研发资金支持力度,激发技术研发主体的研发创新动力。第四,搭建平台,引导滑雪装备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各方深入合作,可以采取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联盟、工程中心等多种合作框架形式,促进技术创新升级。第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分享产品优化、生产运营等相关信息提供权益保障,消除企业协同创新的后顾之忧,提升滑雪装备企业建立研发联盟的意愿和协同创新动力。

  4 结语

  依托中国筹办冬奥会的契机,中国冰雪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滑雪装备业国产化比率低、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滑雪装备产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企业发展、人才培养、技术提升、政府支持等方面加强供给侧改革,助推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斌,魏庆华,孙承华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8-53.

  [2]黄道名,周民,陈丛刊。"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困境和治理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 2018,54(2):15.

  [3]宋晓雪我国滑雪场设施与装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17:58-62.

  [4]孙承华,伍斌,魏庆华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119.

  [5]期待更多冰雪装备"河北造"[EB/OL.(2018-05-30)[2020-12-21http://www. heb. chinanews .com/hbzy/20180530377118 shtml

  [6]国外冰雪装备占据市场本土企业如何才能创出一天[EB/OL].(2018-06-01)[2020-12-21_ttp://www. sports cn/cydt/cdss/2018/0601/172405. html.

  [7]郝爽。我国滑雪器材装备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39-42.

  [8]滑雪头盔:亟待质量标准保护"[EB/OL].(2019-01-09)[2020-12-21_ttp://m.cqn.com.cn/zgzlb/content/2019-01/09/content 6655645.htm.

  [9]国产雪具价格虚高少人问津进口国产雪具同价不同质[EB/OL].(2015-01-22)[2020-12-21_ttps://inance .huanqiu.com/article/9CaKrnJGXD6.

  [10]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社会科学文摘, 2016(8):11.

  [11]文建东,宋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20.

  [12]中国冰雪产业调查(三):冰雪装备呼唤中国制造[EB/OL].(2017-03-21)[2020-12- 21:_ttp://www xinhuanet. com//fortune/2017-03/27/C_ 1120703692 .htm.

  [13]董传升沈阳发展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和路径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30(6):12.

  [14]邱询晏日本企业竞争力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105.

  [15]吴志海我国滑雪市场滑雪设备和滑雪装备的调查研究:以沈阳市滑雪场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6)-:42.

  [16]文彤,杨金田。对我国冰雪运动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8,32(3):19.

  [17]王展祥,魏琳。信息共享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吗:基于中国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 2019(10):95.

  [18]周振华,肖林,权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调控创新中国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93.

  [19]李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86.

  [20]李晓红高校师资管理新探:第16辑[M1.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5:158-159.

  [21]吴涧生,杨长湧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212.

  文献来源:廖莉,刘煜,陈强,张凤彪。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滑雪装备的供给困境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35(04):1-6.

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第二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电行业成本控制与优化研究

  作者:陈飞龙

  作者单位:河北建投任丘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在我国供给体系中,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就是发电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供给侧改革下的发电行业,应注重火电规模的严格控制,同时在清洁能源项目开发方面加强力度,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在此基础上使绿色低碳供给规模逐渐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受电力体制改革这一因素影响,必然会日益加剧发电行业竞争,此时就需要发电企业基于成本的严格管控,促进自身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但是,因清洁能源及火力这两种发电形式成本结构的差异化因素较大,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来说,如果仅以现有成本管控方式,则难以保障清洁能源发电成本管控得以充分实现,基于此,对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发电行业来说,应深入探讨怎样在清洁能源发电成本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电力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发电行业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全新理念的背景下,应积极优化电源结构,同时注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积极开展,进而基于绿色低碳及经济可靠等供给能力的有效强化,注重高耗能煤电规模的严格管控,实现发电行业内部资源有效优化配置的同时,使得发电行业自身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升,在电力需求不断变化背景下,电力供给系统灵活性及适应性水平的有效强化提供推动作用。为有效提升电力供给效率及质量,电力体制改革市场竞争开始日益加剧,此时逐步释放了电力市场活力,但是,受电力市场产品同质性、单一性等特征影响,发电企业要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必须降低成本。基于此,发电行业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必须考虑侧改革背景下自身面临的现状,同时明确自身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挖掘自身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优化,如此才能提升成本管控效果。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背景;发电行业;成本控制;优化对策;

供给侧改革

  一、发电行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面临的现状

  (一)发电行业清洁转型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开始要求发电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同时注重煤电转型升级进程的逐步加快,促进发电行业清洁转型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强调,1.5亿千瓦以上的煤电建设项目应取消、推迟,同时尽可能控制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可见"十三五"期间发电行业的工作重点就是:严格控制煤电规模,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自"十三五"规划以后,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针对风电发展、太阳能发电发展、水电发展等配套文件开始逐步发布,而这些配套文件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的良好实现。

  (二)电力市场化交易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当时有两大电网企业及五大发电集团陆续成立,从发电集团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以国家制定的上网电价为依据,把自身所生产的计划电向电网公司方面进行售卖,之后由电网公司向用户转卖电力,赚取中间差价。自2015年党中央与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深化改革意见以来,全新的电力体制改革之路随之开启。在新电改之中,针对发电厂和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进行了强调,并且在交易电量及价格方面进行了明确,此时对于电网公司来说,仅需收取用户地过网费,而中间交易过程电网公司则不再参与。交易化发展的电力行业市场,目的在于促进市场竞争活力逐步提升,有效保障社会用电成本逐步降低,与此同时,通过交易化发展的电力行业市场,能使落后产能逐渐淘汰,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使产业内部结构得以有效优化。

  二、发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新经济环境下的供给侧改革,融合了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等全新发展理念,旨在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国际竞争实力的加强等提供坚实基础,而受供给侧改革影响,社会经济革新及经济发展新局面随之开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发电企业转型发展,必然会改变成本管理及其内容,此时成本管理的内容开始倾向于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及建设等方面,具体包含的成本管理内容有:机组布置费用、项目资金、项目概算、风电总成本等,同时注重转型发电项目建设各环节的成本投入,基于各环节成本投入的重点管控,实现最小成本投入、收获最大效益的目的。

  三、当前发电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发电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从目前一些发电企业成本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不仅基层人员并未重视成本管理工作,高层领导人员也并未重点关注成本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的良好管理氛围难以实现,受发电企业整体人员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这一因素影响,不利于发电企业开展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应有效用也难以充分发挥,导致发电企业开发、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过程中,往往存在盲目投资等不良现象,加之受形式化及表面式的成本管理工作影响,对项目效益的提升极为不利。

  (二)发电企业成本全过程管理不到位

  事前管控能控制企业各环节成本支出,促进企业利益逐步提升;事中成本管理能控制员工工作及原料采购等环节资金支出,减少企业多个环节不必要成本支出;事后管控工作开展目的在于控制项目完成的竣工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成本管控工作开展,能防范浪费现象的产生。但从当前多数发电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并未在全过程成本管控方面提高重视程度,事前及事中、事后三方面成本管控工作并未积极开展。

  (三)发电企业成本管控力度有待加强

  在发电企业开发、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地过程中,往往具有复杂化及多变性等特征,此时要想为工程高效高质完成提供保障,不仅要聘请专业人员,同时还应该注重动态管控成本控制体系的积极建立,但是从目前多数发电企业开发新能源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项目施工环节动态管控效果并不良好,施工准备不充分及人员设备难以及时到位等情况时常会发生,使得项目难以按计划完成,在拖延工期的情况下,成本不可控问题就会逐渐产生。

  (四)人力资源成本和环保成本持续增加

  项目开发和建设的前期,一旦不能精细地规划、设计项目,同时在设计环节,并未注重成本控制,加之并未充分考虑项目设计对项目造价成本起到的作用,因而在施工环节往往会产生设备采购及施工等成本较高现象,甚至出现成本难以控制的局面,最终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及环保成本持续增加,资源大量消耗、浪费问题日益严峻。

  四、发电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开展成本管理分析诊断

  发电企业要想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在项目开发及建设的前期,必须重视成本管理分析诊断工作的积极开展,具体来说,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应吸取以往成本管理教训及经验,通过对成本管理过程不足之处等的分析及诊断,考虑新项目实际情况,进而开展针对性成本管理工作。通过成本管理分析诊断工作的开展,能帮助成本管理人员有意识地关注成本管控过程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促使管理人员能主动分析项目建设过程的各方面成本投入。

  (二)实现成本的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为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效果,发电企业应号召全体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环节的各方面成本管理工作,以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各层级人员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成本控制力度的有效加强,指定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案,以此对各环节成本支出进行控制,保障后续工作有序开展。事前,应注重招投标及项目设计等方面成本,安排企业专门人员协同招投标、设计人员开展工作,达到防范的目的;事中控制时,严格控制原料采购及人力成本等,检查各环节数据,为资源最大化利用提供保障;事后控制环节,需要重点管理数据。

  (三)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发电企业开展成本管控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注重完善成本管控体系的建立,同时借助现代化方式对成本管理进行优化。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时,应把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综合起来,确保建立的管理体系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员工进行约束和规范。企业开展成本管控工作时,注重结合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基于绩效考核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调动企业各层级人员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同时注重跟踪控制及责任制等地落实。

  (四)引入目标成本管理,深化成本对标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能指引发电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针对性开展,指定成本管理目标时,应设置针对性目标,从各层级人员为出发点,制定针对性目标。如从企业领导层来说,在收集公司整体员工意见的基础上,规划大方向上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时在规划过程中明确下属人员的工作内容;再如,针对成本管理人员来说,设计的目标应基于自身职责为出发点,与采购及人力等部门进行配合。此外,发电企业害应注重成本对标管理,为保障成本对标管理得以有效深化,具体管理工作中,应充分明确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把管理过程的薄弱、关键、存在差距的环节等积极挖掘出来,之后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优化,使得成本费用有效降低,促进成本管理效果有效提高,使得以往企业内部的粗放式管理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五、结语

  目前,电力行业正在积极推进清洁转型工作,高效及低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逐渐落实和广泛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受电力体制改革这一因素影响,逐渐加剧了发电行业市场竞争,发电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时,应同时兼顾安全生产及效益导向,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推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电行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试论国有发电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34):117-118.

  [2]马燕火力发电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分析[J]中国市场, 2020(33):41-42.

  [3]宋元。刍议电力市场化对发电企业的影响[J].冶金管理,2020(21):131-132.

  [4]白帆,王继强,陈玉宝浅谈火力发电企业环保成本的控制措施[J].产业科技创新, 2020,2(16):95-96.

  [5]郝亮论发电企业燃料管理及成本控制策略[J].商讯,2020(14):109-110.

  [6]桑旭波。精益管理在力发电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20(01):101-102.

  文献来源:陈飞龙。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电行业成本控制与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1):59-6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