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扎实推进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

来源:东北亚论坛 作者:侯力
发布于:2018-09-20 共7229字

  摘   要: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也离不开对国际局势和时代主题的科学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时代趋势和世界形势作出的科学论断, 为中国新时代内政外交战略布局和总体政策思路确定了前提性依据。当今世界局势的主流是求和平和谋发展, 但是也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诸如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增多, 逆全球化潮流涌动, 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泛滥,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日趋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并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既为中国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也为全球和平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本刊编辑部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就“准确把握时代主题与积极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展开研讨, 并选择部分文稿摘要发表。
 

扎实推进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
 

  Abstract: China's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world, and also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theme of the times. The 19 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clearly stated that "The world is undergoing a period of great development, great change and great adjustment, peace and development still remain the theme of the times." This is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 made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after analyzing profoundly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he world situation, which established the premise for the new era of Chin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ategic layout and overall policy. The mainstream of today's world situation is seeking peace and development, but it also faces many seriou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increasing instability and uncertainty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surging of the tide of de-globalization, the overflowing of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fric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 19 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clearly stated that "China adheres to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persists in opening up its own country and building its own business", and "promot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wards a more open, inclusive, reciprocal, balanced and win-win way." This ha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China'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nd also showed the way forward for global peac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tudy and implement the 19 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pirit,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our journal organized some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discuss the topic on "accurately grasp the theme of the times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 of counter globalization", and selected a part of the manuscript to be published.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并且对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作出了明确部署。

  一、深入把握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历程, 可以说任何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取得, 都与始终不渝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密不可分。以往我们主要从获得新生产要素和海外市场的角度分析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即对外开放为中国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 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动态分析的角度看, 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远不止于此。

  第一, 对外开放倒逼改革, 助推建立和不断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深化改革, 而在此过程中, 对外开放对深化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逻辑在过去40年中国发展实践中屡屡得到验证, 其中最为典型和影响深远的主要有四波。 (2)

  第一波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 国家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并将其作为中国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等经济特区为引进外资企业, 不得不尝试逐步突破土地使用、生产资料调配、劳动用工、外汇管理等原有体制束缚, 探索建立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的经济与行政管理体制, 从而在一些局部地区启动了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试验, 同时也为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积累了重要经验。

  第二波发生在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之后, 特别是此后以浦东新区为典型代表开启的对外开放新探索。在此期间中国的对外开放迅速由少数沿海地区向沿江、内陆纵深拓展, 浦东新区率先开始试办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 启动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政策试验, 为此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积累了重要经验。

  第三波开始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为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衔接, 开启了关税减让、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完善国内贸易法律体系等领域的系统性改革, 仅法律法规就废止、修改和制订了数千条之多。

  第四波则以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为开端, 又开启了新一轮以扩大各领域对外开放为目标, 系统推进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监管、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试验, 同时为全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大量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

  第二, 对外开放使中国有效融入全球价值链, 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变革。传统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分工, 即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从事不同产业的生产, 然后进行产业间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两种新的分工形式日益发展。在新的分工形式下, 任何一种产品往往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完成的, 各国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分别承担不同零部件、生产工序、生产工艺的生产活动, 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分解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并且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容易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按照价值链分工模式, 任何一个公司都只能在价值链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具有竞争优势, 为了提高效率就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这些环节, 而将其他环节进行外包。

  从价值链全球分解角度看, 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无须并且也没有可能在某种产品生产的完整价值链中具有比较优势, 而只需要在生产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国际分工新变化大大地降低了发展中经济体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门槛, 使得原本不具备生产“整机产品”比较优势, 甚至由于在某些生产环节存在无法克服技术障碍进而根本不具备某种产品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专业化于特定生产环节而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 (1) 。

  中国就是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很好地把握住了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 很多产业发展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价值链低端不断向高端迈进。2017年,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达27.8万亿元, 其中出口额为15.3万亿元, 计算机、医疗仪器等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机械出口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 当前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 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课题需要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围绕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如何扩大开放等问题, 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模糊认识。一种是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为依据, 过高评价自身实力的经济民族主义。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已经足够强大, 已经具备与任何国家比较和抗衡的实力, 不再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主张在国际上用最强硬的态度和手段解决各种分歧和争端。甚至有更为极端的观点认为, 美国制裁中兴公司为中国今后完全独立自主进行基础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还有一种是以“市场换技术”失败论为依据, 否定对外开放的成绩和发展方向。美国制裁中兴公司的事件爆发后, 既让社会各界清楚看到中国在核心先进技术领域的差距, 同时也让相对沉寂的“市场换技术”失败论再次泛起。这种观点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市场迅速被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占领, 但中国企业却没有获得外企所掌握的核心技术, 中国的产业技术命脉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按照这种观点, 中国就应该独立地搞技术创新, 并且为支持本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而实行市场保护。

  正视自身存在的发展差距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重要性, 始终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发展是不充分和不平衡的。在先进技术领域不是对外开放导致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 更不是因为“市场换技术”的失败。认真研究中国各产业领域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 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的部门和领域技术进步也越快, 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越小。与此相反, 开放程度越低的部门技术实力和发展水平也越低, 开放竞争是产业技术进步最强大的动力。任何企图通过闭关锁国和封闭创新来解决中国核心技术缺失的做法都是极为危险的。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难题, 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运动不断泛起, 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技术引进方式日趋难以有效开展等等, 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来应对, 需要进一步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扎实推进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作出了明确部署, 即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体说来,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 中国已经从半封闭的落后经济体发展成为开放水平较高的现代经济体。当然, 也需要注意的是,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不充分不平衡的, 在许多领域还存在开放水平不高、开放质量较低等问题 (1) 。针对上述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丰富的内涵, 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和开放领域拓宽, 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和开放质量提升。推动合作共建“一带一路”, 可以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重塑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一是构建沿海地区开放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国的对外开放起步于沿海, 并由东向西渐次推进。近年来, 国家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的政策措施, 但这些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仍比较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将中西部地区, 特别是内陆沿边地区从对外开放的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和窗口地区, 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广阔空间。目前, 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一些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例如, 常态化运行的中欧班列班次不断增加, 国内32个城市开通了到达欧洲12个国家32个城市中欧班列, 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兰州等中西部重要节点城市或区域经济中心通过中欧班列对外经济联系更加便捷 (2) 。

  二是形成多元化全球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均衡发展的新格局。近40年来, 发达国家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经贸伙伴和开放对象。从未来发展来看, 继续巩固和发展与发达国家各领域的经贸合作, 仍是保障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 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加快推进多元化全球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向更加均衡发展, 与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为普惠平衡、公正共赢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为中国加快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探索一种新方式, 确立一种新机制和新模式, 通过共商共建实现共享共赢。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首先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及区域合作组织的战略对接。将“一带一路”建设从中方所提出的倡议转变为有关各国的共同行动, 需要中国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各国、区域合作组织的战略和政策对话, 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 在发展目标、建设布局、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等方面达成一致, 并确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其次, 需要积极推动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投资环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政策法规及社会文化均差异巨大, 投资风险问题突出。为此, 应该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前提性工作, 建立双边或多边投资保护机制, 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在海关、检验检疫、跨境运输等领域建立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最后, 进一步完善支持中西部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体系。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在提高开放水平方面需要国家出台更加系统的政策支持, 特别需要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安排等措施, 支持西部地区开放发展。

  第二, 以建设贸易强国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 加快推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目前,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截至2017年,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1万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2.26万亿美元和1.84万亿美元, 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6957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2281亿美元和4676亿美元, 是全球服务贸易第二大进口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363.2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二位 (1) ;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50亿美元, 投资流量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三位 (2) 。然而, 必须看到的是,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迫切需要推动对外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

  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首先需要加快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需要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即以产业升级为基础优化贸易结构, 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在货物贸易中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 即由过去的中低端产品出口和承包工程, 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和新兴服务业出口升级, 通过创新驱动, 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提升贸易竞争力。另外, 还要重视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在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最近国务院批复了《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 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海南等城市或区域开展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各地应该尽快制定和实施试点实施办法, 积极探索和创新试验, 并及时将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和推广。

  国际产能合作是对外投资的一种新形式。中国所推动的国际产能合作, 主要是通过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产业合作项目, 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目前, 中国已经与36个国家建立了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 与东盟等区域组织开展了多边产能合作 (1)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既能够提高自身高附加值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能改善对方国家基础设施状况, 并提升其产业发展水平, 因而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国家应该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 制定系统的配套政策,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第三, 深入推进国内市场开放, 推进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内外双向流动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开放指明了方向, 强调通过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放宽外资准入, 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所作的主旨演讲, 对未来一段时期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主动扩大进口四个方面对扩大市场开放的重点任务作出了明确部署, 提出将实质性地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措施, 尽快放宽汽车制造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 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 大幅度降低汽车等商品进口关税, 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近一段时期, 很多扩大市场开放的政策已经正式实施, 国内市场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大转变。以往的对外开放更强调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 现阶段采取主动的扩大进口政策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随着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中国经济已经能够承受更高程度的市场开放。与此同时, 扩大高品质的海外商品进口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主席向世界庄严承诺, “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 真诚希望扩大进口, 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这是中国新时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体现。

  进一步放宽对外资的准入限制也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新调整。长期以来, 为了加强对国内弱势产业的保护, 中国一直对部分产业实行外资准入限制, 特别是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以及汽车制造等制造业部门, 一直规定外资不能占控股地位。近一段时期, 中国外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正在迅速推进之中。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版本《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负面清单) (2018年版) 》, 将清单长度从上一版的63条减至48条, 在金融、制造业、能源资源、农业等22个领域推出重大开放措施, 外资的市场准入门槛得到了实质性的降低。与此同时, 国家还出台措施改善营商环境,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为中外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这句庄严承诺正在成为政策实践。

  注释:

  1 刘少华.大国开放改革跟上[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12-03:008.
  2 戴翔, 张二震.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发展道路再思考[J].经济学家, 2018 (1) :70-78.
  3 吴昊.深入理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丰富内涵[J].东北亚论坛, 2018 (3) :3-7.
  4 李远芳.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J].经济日报, 2017-12-22:014.
  5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 (2018年6月) [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628/16357402_0.shtml.
  6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8:Investment and New Industrial Policies[R].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pp44-49.
  7 从四方面着手促进国际产能合作[OE/NT].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171021/4415302.shtml.

原文出处:[1]侯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J].东北亚论坛,2018(05):55-59+127.
相关标签:对外开放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