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政治经济学论文

当代德国的四种代表性马克思研究模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08 共11615字

  作为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的马克思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厚的积累。在两德统一 25 年后的今天,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早已成为德国的历史记忆,然而,马克思并未被人遗忘。进入新世纪以来,德国的马克思研究新着迭出,迎来了新的热潮。然而,国内对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情况还所知不多。本文通过对新世纪以来德国马克思研究相关人物与着作的系统性梳理,勾勒出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总体格局,并总结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研究模式,希望以此推进国内学界对相关研究的了解。
  
  一、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历史脉络与总体格局

  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情况,有必要先简要介绍一下其历史背景。德国的马克思研究在上世纪东西德分隔期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发展: 东德学者的贡献主要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以下简称“MEGA”) 的编辑及相关考证,在理论研究上则受制于苏联教科书体系,独创性相对较弱;西德方面,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和 1968 年前后大批左翼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理论活动,构成了西方世界中批判资本主义的强音,产生了许多超越苏联模式的马克思研究新成果。不过,在意识形态壁垒之下,东西德的马克思研究缺乏实质性的交流,仅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等少数问题上形成过“隔空论战”的局面。进入 90 年代,在苏东剧变的直接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洲陷入低潮,德国的马克思研究随之受到巨大的冲击。MEGA 编辑工作再次中断,高等院校中的左翼知识氛围荡然无存,无论在学界还是在社会舆论中,马克思的名字几乎无人问津。

  随着历史烟云逐渐散去,新世纪以来,人们开始用更加客观、理性和积极的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重新体会到马克思思想的巨大生命力。德国的马克思研究也迎来了新的阶段,展现出新的发展图景: 其一,在马克思经典文本编辑、出版方面,MEGA 的编辑经过团队整合,在世纪之交重新走上正轨,以每年两到三卷的速度稳步推进,同时,用于学习普及的德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MEW) 也重新修订再版,一些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单行本、节选本、导读类着作层出不穷,受到读者的欢迎。

  其二,马克思重新进入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视野,许多在马克思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学者在新世纪发表了新的相关论着,同时,一批年轻学者的加入也为相关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三,马克思研究受到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学术研究与理论普及的结合出现了新的亮点。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马克思及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重新成为德国新闻媒体、书刊杂志中的热门话题,以“马克思”为题的专着和文章数量庞大,赢得了越来越多青年人的关注。除了关于马克思理论的学术研讨活动,一些面向公众讲解马克思理论的普及型讲座、研讨会也经年不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个: 一是 2006 年起由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常年组织的“《资本论》阅读课程”,目前该课程每周一晚间讲解《资本论》第二、三卷,每周二晚间讲解《资本论》第一卷,其间还会不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 二是 2008 年起由德国多家机构每年联合主办的“马克思春季学校”、“马克思秋季学校”,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天的讲座和研讨会。这些活动受到许多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的欢迎,为马克思研究的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复兴态势。

  从研究的人员构成、研究主题和研究趋向上看,当代德国的马克思研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局面。首先,从研究人员来说,既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知名教授,也有退出学术一线的学术前辈,还有有前东德研究背景的专家、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以及任职于左翼基金会、理论期刊甚至自由职业的文化学者,在构成上较为复杂,很难归类。其次,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涉及马克思的文献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而且往往存在学科交叉、主题混杂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最后,从研究趋向来看,上述这种人员及主题的多样性自然导致了研究方式和学术主张上的多样化,往往面对同一个问题,存在着来自传统苏联教科书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背景、温和左翼政治背景、当代激进思潮背景的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说,历史遗产还有待消化,研究团队、研究模式的整合也还任重道远,但已经展现出新的发展前景和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趋向。

  笔者对新世纪以来德国马克思研究的相关学术着作进行了总体性梳理,这些着作的作者也就构成了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真正主力。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主题纷繁、观点各异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其梳理为四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模式: 以 MEGA 为核心的文献学研究模式、以现实批判为导向的左翼研究模式、以哲学学术为志业的哲学研究模式、以“新马克思阅读”思潮为代表的研究模式。这些研究模式各自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而且各有优势,共同构成了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新常态”.

  二、以 MEGA 为核心的马克思文献学研究模式

  文献学研究是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第一种模式。这种研究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其研究主力是MEGA 在德国的相关机构和学者,他们一方面稳步推进 MEGA 的编辑出版,为全球的马克思研究提供最全面和权威的文献基础,另一方面以 MEGA 为核心,对马克思的文献和生平作了大量考证研究。第二,这种研究与德国的编辑语文学传统有着直接关联。编辑着名思想家的历史考证版全集是德国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传统,新的 MEGA 编辑原则①充分借鉴了同类工作的历史经验。第三,在学术立场上,这种研究秉持对马克思思想理论的所谓“价值中立”态度,既不认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涉足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新世纪以来,德国逐渐成为马克思文本编辑和文献学研究的第一重镇,相关机构、学者和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关注。

  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 MEGA 编辑研究机构无疑是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的 MEGA 工作中心,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的秘书长格拉德·胡普曼兼任该中心负责人,统筹全球 12 个编辑小组的工作。另一个知名的相关机构是同样位于柏林的 MEGA 编辑促进协会,该协会的核心成员卡尔-埃里希·福尔格拉夫、理查德·施贝尔以及罗尔夫·黑克尔均为前东德马列主义研究院的 MEGA 编辑专家,前任主席福尔格拉夫现仍为 MEGA 编委会成员,现任主席黑克尔负责 MEGA 第四部分第十四卷的编辑工作。除此之外,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博物馆作为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成员单位,也在 MEGA 编辑特别是马克思生平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贡献。除上述专家之外,德国的 MEGA 编辑专家还有 MEGA 编委会成员曼弗雷德·诺伊豪斯、于尔根·海勒斯等。

  MEGA 编辑机构的首要任务和成果当然是 MEGA 新卷次的出版。按照计划,新 MEGA 分为四个部分,总计 114 卷。根据笔者统计,截至 2015 年上半年,已经出版 62 卷,其中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手稿”已经全部出齐,而这一部分正是由德国编辑专家主要负责的。通过这一部分 MEGA 的出版,马克思为《资本论》撰写的全部手稿、恩格斯的编辑稿以及现存的不同版本的刊印稿第一次系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发表。2015 年最新出版的 MEGA 卷次是第四部分第五卷“马克思恩格斯 1845 年 7 月至 1850 年 12月摘录与笔记”,其中包含了马克思的四本“曼彻斯特笔记”.至此,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前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历程也得以完整呈现。另外,据胡普曼秘书长介绍,学界期待已久的 MEGA 第一部分第五卷即《德意志意识形态》也将于 2015 年底前出版。早在 2004 年,该工作中心就出版了《德意志意识形态》MEGA版的试刊行版本②,这个由英格·陶伯特领衔编辑的版本判定《德意志意识形态》由马克思、恩格斯、魏德迈共同创作,引发了广泛争论。可以预见,最终的 MEGA 版的出版必将引起新的关注与讨论。

  围绕 MEGA 编辑工作的进展,还产生了两套很有学术价值和特色的马克思文献学研究刊物。一套是MEGA 工作中心的《马克思恩格斯年鉴》,主要收录关于 MEGA 新出版卷次的主题研讨,以及编辑补遗、相关书评、研究活动报道等。另一套刊物是 MEGA 编辑促进协会的《新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论集》。该刊在1977~ 1990 年是东德马列主义研究院马恩部的工作刊物,1991 年起改由协会出版至今,主题也是 MEGA 进展和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同时,协会还不定期地出版“特刊”以及《学术通讯》,主题包括“梁赞诺夫与第一版MEGA”、“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与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 1924 - 1928) ”等,对介绍马克思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推动以 MEGA 为核心的马克思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