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7 共2775字
摘要

  21 世 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 "面对世界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心中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所谓创新意识, 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欲望。 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释放出来,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

  小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 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笔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惟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

  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触创新,形成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珍珠泉》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身处山村的特点创设问题, 让学生说说所见到的泉水有什么特点? 《珍珠泉》这篇课文如果让你来写你要怎样写?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课文没有写出泉水的味道我要把它写出来;有的说作者没有把泉水的开发设想写出来,我要把它开发成矿泉水出售, 让更多的人品尝它、了解它。 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既强调语文的基础知识又延伸学生的生活知识。

  二、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 因此,教学要根据课堂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如下安排: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故事情节、人动作和语言,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告诉学生在动作上可适当发挥。 学生开始较为胆怯,但在教师的鼓励下,一名学生上台后将晏子的行为进行了一番变通, 他的表演不算出色,但却引来了阵阵掌声。 这就说明学生对这种"叛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赞同或者说至少是不反对。 学生们情绪高涨,在台下不断地演示着自己所想象的动作和语言。

  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变通给予了及时的肯定。

  通过上述过程, 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了课文的内容,从表演的对话、行动中,感受到了晏子的大智大勇,三次反驳楚王,最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学生的兴趣昂然,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气氛,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 教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楚王再用别的方法侮辱晏子,晏子又该怎么办?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又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 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 巧设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予充分肯定。 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体味创造的甘苦,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 以更大的努力去进行新的具有一定创造意义的活动。

  三、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起源于质疑。 可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 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着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疑的基本方法。

  例如,《第一场雪》 中有这样一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 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教师可引导学生抓矛盾处质疑:依我们平常的感觉,凡是毛茸茸的东西, 一般不会发亮, 那么这句中"毛茸茸"的银条为什么又"亮晶晶"? 凡是"蓬松松"的东西,比如一团棉花,它就不会"沉甸甸",但是课文中为什么又说"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呢? 教师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对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作独创性的发现,甚至发现课文的不足之处,并设法加以弥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涵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因势利导地提问是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师教授《狼和小羊》,让学生想像狼向小羊扑去后发生的事;读了《小摄影师》,问:小男孩还会来吗? 为什么? 还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学了《小珊迪》,让学生补写小珊迪在换零钱的路上发生的故事。 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感情也得到了陶冶。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系统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习惯,使学生坚定创造必定能成功的信念,形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 引导学生想象,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 就一定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