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相关背景资料的有效利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4 共3918字
论文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明确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1]确实,语文教师应加强课程资源意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多方寻找并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供方便。笔者以为,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绝不能忽视相关背景资料的有效利用。

  一、利用背景资料,顺势导入新课

  在开课阶段,教师如果能有的放矢地介绍文章的背景资料,则会顺势导入新课,也会使整节课收到预期的效果。如笔者教学《晏子使楚》,是这样利用背景资料的:一是简单介绍时代背景,引出故事主人公晏子,特别交待了楚王侮辱晏子的原因:

  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谁也不甘示弱;二是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以下资料让学生自由朗读:晏子,名婴,春秋时代齐国人,是齐国的大臣,曾任齐国大夫、宰相,为人机智,很有口才,是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三是组织学生讨论“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这个问题,在学生猜测后,引导学生明白:孔子原名孔丘,老子原名李耳,孟子原名孟轲,因为他们品行好、学问高,深受人们的尊重,所以称他们为孔子、老子和孟子。由此让学生体会到,人们称晏婴为晏子,也是因为人们尊重他。最后以“那么晏子为什么也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呢?”这个问题顺利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激情介绍时代背景后,师生合作介绍了课文主人公晏子,既初步了解了主人公,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通过“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这个问题顺利导入新课,又为理解课文作了情感上的铺垫。这样一来,背景资料的介绍既全面又简洁更有效。试想如果教师对相关背景资料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出示,那么势必会因为资料繁杂加上学生读不懂而无法顺利导人新课,同时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二、利用背景资料,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并且乐此不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讲故事等方式引入背景资料,则能营造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牧童》这首诗,笔者首先问学生:同学们,昨天晚上,老师在看电视连续剧《八仙过海》,你们看了吗?有的学生说看了,有的说没看,有的说看过写“八仙”的书;接着我问学生“八仙”是哪八个人,学生跃跃欲试,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八仙”的姓名;然后我作了这样的介绍:刚才大家说吕洞宾是“八仙”之一,当然这是传说。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就是吕岩写的。(教师板书诗题,学生读题,理解诗题。)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八仙过海”故事引入,介绍了诗人吕岩的资料,不但顺利导入了新课,浓厚了课堂的文化氛围,而且激发了学习新诗的兴趣,还为学生体会诗人向往宁静、快乐生活的情感作了铺垫,可谓一举数得。

  三、利用背景资料,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也往往会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这些难点。其实,此时介绍一些背景资料也不失为促进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笔者教学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第 3 自然段中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两个含义颇深的句子,在引导学生理解面对生命可以有两种态度后,出示了以下一段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杏林子,12 岁时患了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生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坐在轮椅上,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同命运抗争,不停地写文章,被称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一生乐观开朗、富有爱心、热心于慈善事业。

  学生读了资料后畅谈感受,有的学生说作者的身体虽然残疾,但意志坚强;有的学生说作者富有爱心,为别人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的学生说作者对自己非常负责,体现了生命的价值……最后我这样总结深化:是的,像杏林子这样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就是在好好地使用生命,就是对自己负责;反之就是白白地糟蹋生命。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在好好地使用生命?你今后怎样好好地使用生命?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了解杏林子面对生命选择了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后,心里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杏林子是怎样做到对自己生命负责的?学生有疑惑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引进杏林子身患重病顽强与命运抗争的背景资料,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交流感受,体会到了杏林子对待生命的态度。

  四、利用背景资料,深化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的情景交融,有的震撼人心,有的催人泪下……读着这些课文,学生定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上,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引入相关背景资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使课堂教学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情感高潮,使课堂灵性涌动,情真真、意切切。如笔者指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最后两个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学生在畅谈之中根据“……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些句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只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怎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面对学生的可贵质疑,我大加表扬,并让学生继续思考、互相讨论,接着出示了“周总理的一天(1974 年 3 月 26日至 27 日)”这样的一份背景材料,在学生认真阅读后,我告诉他们,这是从周总理工作表中随意抽出的一天,当时他已身患重病,可从 26 日的下午三时起床后到 27 日的下午两时休息前,参加会议、陪同外国贵宾等工作安排得满满的,其实周总理每天都是这样辛勤工作的。听了这些,学生深受感动,最后两段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一字一句总关情,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背景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作者的那份激动、崇敬。此时,学生再读最后两段,脑海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总理日夜操劳的情景,对总理的爱戴、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五、利用背景资料,推进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的宗旨不是让学生了解教材中选文的内容,而是抓住契机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言语内容、掌握言语形式。语文课堂中,适时地引入背景资料并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能有效地推进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如笔者教学《再见了,亲人》,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朝鲜人民为了朝鲜的解放事业,为了志愿军战士,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志愿军战士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之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作出了哪些牺牲,说说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接着出示了以下一段背景资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出了无数战斗英雄,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着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二十三天;着名的战斗英雄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黄继光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所以,朝鲜人民也称志愿军战士为亲人。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资料后,笔者这样激情小结: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了深情厚谊,他们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那么你能不能仿照课文 1、2、3 自然段中其中一段的写法来写一写朝鲜人民告别志愿军战士时说的话?因为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 1、2、3 自然段的写法(即开头亲切称呼亲人、劝慰,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更因为已经交流、出示了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作出牺牲的背景资料,所以写起来既有语言形式的凭借,更有话可写,非常顺手。

  六、利用背景资料,引入课外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有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引入相关背景资料,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借此拓展阅读,真正实现依托文本落实课外阅读的教学理念。如笔者教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在学完全诗后,出示诗人的图片及以下背景资料:

  范成大,南宋诗人。他为官勤廉,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疾苦,他写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晚年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共有 60首,描写了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课本中的《四时田园杂兴》是其中一首。

  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后,笔者出示了范成大的另一首同题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学懂古诗,与文中古诗比较,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我还让学生课外读读其他《四时田园杂兴》诗。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文本恰当地引入背景资料,从而自然地引入课外阅读。如学了《小英雄雨来》,向学生介绍管桦写作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的背景并推荐阅读;学了《祖父的园子》,教师简单介绍了萧红的《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后,学生肯定想一睹为快……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加课外阅读量,更能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让他们在浓浓的书香中也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发现不少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如果不加选择地滥用,势必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以本为本”的原则,通过加工、重组、整合,适量、适时、适度地引入背景资料,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语言水平,有着水到渠成之功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