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如何借助影视文化开展语文教学(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5 共8697字

  题目:如何借助影视文化开展语文教学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 影视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与典型代表 

  二 影视文化中的语文教学
  2.1 利用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2 利用影视手段深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3 利用影视媒介促进语文情境教育
  2.4 利用影视文化环境促进作文教学 
  
  三 影视文化环境中的经典阅读 
  3.1 影视文化中的经典阅读 
  3.2 电视文化与经典阅读的利害关系
  
  四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  要:  影视文化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消费文化,并且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影响力。本文从影视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与其典型代表电视文化出发,论述其对当代小学生的深刻影响。结合国内外有关理论发展,进一步阐述学校与教师在这一特定环境下如何应对语文教学的困难与机遇,从而在具体情境中提高小学生的能力。  
  
  关  键  词:  影视文化   语文教学    小学生    影响  
  
  现代影视艺术传播大众化走向趋势越来越显着,体现出“快餐式”、商品化、技术化、组织化、机械复制、标准化、偶像崇拜、娱乐化的特点,而各种影视媒介的发展创新,使这一趋势更加迅猛,影视文化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1]。  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对待各种事物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能够初步辨析新生事物的优缺恶劣,从而有效的趋利避害。未成年人群体往往在各种新事物面前陷入迷惘的境地,学生更是其中的弱势群体,当前社会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何应对这一环境的变化,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只有深入的挖掘影视文化的内涵外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教学情境,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以下笔者将从影视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密切联系入手,希望进一步对其进行探讨,从而有所收获。           
  
  一 影视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与典型代表 
  
  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此时我国改革开放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国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社会初期的现代化进程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已为大众文化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一,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使古老的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第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影视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大众传播媒介的繁荣,大众传播媒介的繁荣为人们的大众文化制作和享受提供了物质支持。第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壮大了市民社会的基础,这就客观上为与之相应的市民文化——大众文化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前提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其具有各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不断丰富的内涵,影视文化在我国的发展逐渐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影视文化一直在以社会效益为价值旨归的主旋律文化和以经济效益为追求目标的大众文化的两条钢丝之间盘旋前进,并且逐渐向着融合社会效益(即精神教育功能)与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原则)两者功能的方向前进。[1] 
  
  当今社会,各种传媒载体不断出现,丰富了影视文化,但是电视文化以前广泛的影响力和庞大的接触人群,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研究影视文化的突破口。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递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就是电视文化。文化的问题我们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广义的解释就是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解释就是文化是指一个部落或者一个人群,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生产方式,包括伦理原则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和物质的风貌。电视文化在中国历经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一大壮观的文化现象,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部优秀少年儿童影视作品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人文质量与艺术质量两方面。 
  
  对小学生而言,电视文化对其有一定的积极因素。电视节目能够直觉地形象地教给儿童大量的多方面的知识,启迪儿童的智慧,培养孩子的智能素质。电视文化对培养孩子成为“创造型”的“全面型”的人才起着心灵开启的作用。电视可以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形象,让人们像亲临现场一样,欣赏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音乐、舞蹈、体育以及杂技、魔术、模特表演,浏览世界各国美术大师的艺术作品,领略世界各地美丽风光和宏伟建筑。电视艺术所涉及的广阔领域,不仅开拓了儿童的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认知的能力,同时,在享受美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受到了审美教育。电视对于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不论儿童电视剧或成人电视剧,里面都有人物、故事情节。儿童看了从中可以分清好与坏,善与恶,美和丑;因此在他年幼的心灵里就会逐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可见,电视文化对于儿童的智力、美育、德育等综合素质培养,对于儿童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然而,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电视往往强调突出暴力与色情内容,由于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他们具有腐蚀作用。其次,电视节目繁多,有的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对于儿童之间相互交流也无疑设置了一道障碍。再次,电视文化发展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大,但与此相反,优秀的少儿读物似乎少了,逐渐地文字文化越来越趋向图像文化。这时,如果不积极引导儿童多读书,读好书,这对于孩子读书习惯的形成也是不利的。电视文化的发展给我们社会带来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对电视盲目信从、盲目尊崇,正是当代电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轻松、滑稽的娱乐性节目和包含性与暴力内容的电视剧常常处于收视率排名的前列。现代人更认为:“从心理学家的眼光来看,对暴力刺激的需要是施虐与受虐两重心理冲动的宣泄要求”。如果说暴力镜头给受众带去的是某种优越感或心理冲动的宣泄,那么屏幕上的挥金如土则替观众了却了日常生活中做不到的奢华、挥霍的夙愿。大众文化学认为,当代的大众流行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图腾崇拜"。其次,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电视本质上所具有的媚俗倾向也必然导致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另一方面,高投入的电视组织使它只能是主流文化的传声筒,而且又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同(不论是纯商业的电视组织还是非商业性的电视组织)。于是电视总是在表现着大众的趣味,代表着大众的追求,反过来又强烈影响着大众及儿童,让他们效法,让他们模仿。如何把握生活中未成年人,特别是学生对电视接触程度常常让家长与教师伤透脑筋。
  
  二 影视文化中的语文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合理引进,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2.1 利用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1.1 课文导入与影视媒介的结合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20%决定着这节课的成与败,因为学生休息之后,根本不可能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尽快吸引住他们的视线,牢牢抓住他们的心,靠的是什么?应是声情并茂的图片、歌曲、甚至是优美的朗诵台词。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内涵,图片可以引起人们无限的憧憬和遐想,优美的导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熏陶,这一切又都是为理解内容服务。电视能为此提供许多便利。在讲《白洋淀》这一课时,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背景较远,这节课的主题在于揭示侵略者的丑行,情感在于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及反动派的愤恨,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因此在上这一课时,就可用电视《小兵张嘎》的片断引发学生义愤填膺地痛斥敌人的暴行,这样就为本文情感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2 汉字教学与影视媒介的结合 韩少功认为,汉语词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往往是与一系列具体事件紧密联系的,如“避退三舍”、“叶公好龙”等。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词之所以无法从消极状态转变到积极状态,就在于我们没在建立起其与某些列具体事件的紧密联系,而这些词在我们生活一时又找不到足以对应的内容,这时电视却往往能为我们提供一些这样的内容。影视媒介使原本枯燥的汉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原本一个个静止的汉字通过媒介变得富有趣味,把汉字的结构、意义、内涵、外延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1.3 语文教学的生活性与影视媒介的结合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要旨可概括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教学依据上,语文的生活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教学内容上,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而将教学活动置于实的背景之中。在操作上突出实践与游戏性,以及感性体验的学习方式。而电视更是当代学生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利用好电视这个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经验,能学生激发了对生活新经验的渴望,提升学生对电视经验的感知与理解水平,改善了观赏电视的品质。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进行实话实说的形式进行一次全班大讨论,课堂上学生们有的大声疾呼,有的奔走相告,有的哀惋叹惜。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可让学生“成为”摄影师,去拍一拍,撰写一下解说词。教学《草船借箭》可让学生当演员表演,其他学生可当导演、制片、监审、观众,媒体记者各司其职,或评,或访,或疑,或建议,然后学生以自己的情境角色进行练笔,一浇心中对电视剧《草船借箭》之块累。在这一次次言辞的表达中,在一次次情感与思想的“亲历”中,学生对电视媒体的认识经验有了极大的提升(电视媒体的舆论作用、节目内容的严肃性、发表言论时的责任意识、访谈的民主精神等等),使得这些课直指学生的生活,影响了学生观看电视的态度与思维方式。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与阅读的兴趣也在这些课堂被激发起来。[1]
  
  2.2 利用影视手段深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电视节目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材料丰富,资料翔实,全面了解,理解重点,才可能体现课堂结构的层次性,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能力。讲诗歌时,完全可以以讲读诗为主,旁征博引。如在讲杜牧的《山行》,其中有这样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陈毅诗中的“真红不枯槁”、毛主席诗篇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木霜天红烂漫”,都能渗透进去,教师可先播放电视片《香山红叶》,学生可朗读,可鉴赏,还可让学生尝试写作。 
  
  电视剧的编写有时并不合人意或实在缺少人文性。我们组织比较有能力的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所在,用记叙文的形式为电视重写一段“剧本”。比如卡通片《猫和老鼠》,就可组织学生写一写这对宿敌的和解,在指导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化干戈为玉帛”这个主题,并为学生举例:中国历史上的汉族与各少数民如何最终形成和平相处的,这个过程可以是渗透二十四史的的过程。   
  
  2.3 利用影视媒介促进语文情境教育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 ,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 。情境教学的四大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其中形真即感知教材有真切感;情切即是以感情调动学生主动性;意远旨在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理寓其中旨在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情境教学四大特点实质上是将“言”不断转换为“意”的动态生成过程。四个特点中每一个点都是后一点的基础,后一特点都是前一特点有机发展的必然。[2]    
  
  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是:暗示诱导、情感驱动、角色转换和心理场的整合。李吉林老师就“形真”与“角色转换”以及情境教学操作途径作过精辟的论述。她认为: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得让生看见、听得到、摸得着,从而产生一种愉快之感。没有儿童感知的兴奋,就谈不上美的感受角色转换产生的新异感,激起的情绪,使儿童在角色驱动下,全部全地投入活动。最后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要以“儿童活动”为途径。这也意味着,在情境教学四特点不断将“言”转化为“意”的动态过程中,具有游戏性与活动性的即兴表演是操作其途径之一。  电视形象实际上是将预案文本中的符号的、抽象性的“言”转化为“象”,由“象”进一步得“意”。电视形象的形成是言语的形象、丰富化,好的电视形象更是是“意”的有形、有声化、诗意化和血肉化,是学生对“意”的理解和形式固化(一般用形体和言语的形式)。如在教学《小镇的早晨》时,教师让学生当导演去挑选他们自己喜欢的“镜头”,从而最终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具有十足活力的生命意蕴。这个课例也一定程度上较好体现了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学生在充当电视制作人的角色的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动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情”的基础。 
  
  2.4 利用影视文化环境促进作文教学 
  
  辨析课本上的范文的语言与电视语言之间的异同,体会两者的功能与意义目的上的差异在对比中,审视电视文化语言。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表达内容相近而表达形式有差异的句子,让学生对比,谈谈个人好恶,说说理由,说说感想。设计在不同语境中采用哪种语句比较合适。比如某教师让学生品尝葡萄干后用各种不同的角色练习写话:赞一赞葡萄干   唐僧:    猪八戒:   沙僧:   孙悟空:   老舍:   周星驰:       写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并创设一个特定场景演一演,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该场景中的不同效果,感受其中的人文底蕴的或浅或厚,谈谈自己想法。我们生活在语言之中,但更生活在电视文化营造的语言之中。[1]学生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对电视语言没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写作中的对比与审视,学生认识到,电视语言之中也有好坏,也有高雅与低俗,也有很近于经典的,也有和经典背道而驰的——由此形成对形形色色电视语言的斟别。 
  
  将电视转化为作文,为学生提供来自经典的各种“文化符号”。与作文相比,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兴趣大得多。电视节目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与思想冲击。因此,从兴趣入手,我们允许学生可以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写下来。可以写观后感,也可有记述电视节目的 (比如《记一件难忘的事》) 。教师在写作前以主作文的修改过程中,首先与学生有积极充分的对话,使学生认识到电视节目中内在意义与各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尤其是那些来自经典中的经典文化符号。比如六年级几位男生想记录NBA总决赛,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商量用哪些精彩的词句来润色(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找那些比较“经典”的词句),如“力拔山兮气盖世”来形容奥尼尔的扣篮,用“其疾如风,侵掠如火”形容进攻,用“天时地利人和”描述主场优势,用“张驰有度”来形容解说员孙正平的解说,让学生在兴趣中作文,在兴趣中积累这些来自经典的“符号”,为其进一步的经典阅读提供了语汇基础,甚至是兴趣基础。又如有学生在假期中用长达万言的篇幅写下卡通片《咪咪流浪记》的故事,而《咪咪流浪记》本身就来自西方文学经典,其中充满了强烈的人文精神。 
  
  以电视节目为反面教材,进行针对性的作文弊病指导。电视节目中的形形色色在课堂分享可以使之放得更大,电视文化中的某些荒诞性与无聊之处也可以在课堂的一笑之中原形毕露。如一位教师在针对生学生作文“程式化”的问题时,就举了日本科幻电视节目《奥特曼》,和学生一起分析该电视节目的“程式化”,探讨该电视节目的艺术水准。结果分析之后发现,该节目每集情节极端雷同,不外乎发现怪兽——地球人出动打不过——奥特曼现身打怪兽——奥特曼打不过怪兽,胸前红灯亮了(能量不足)——突然有了转机——发出一件激光武器把怪兽击毙。学生们一边分析一边乐不可支,不但课后作文程式化的情况有了好转,还经常找我谈起某些电视的情节和艺术水准如何如何。一些实在“低能”的电视 节目,更是为班上学生嗤之以鼻。而学有余力的学生,更是体会到经典的高明之处:减少雷同,永远不断努力进行着超越。           
  
  三 影视文化环境中的经典阅读 
  
  3.1 影视文化中的经典阅读 
  
  3.1.1经典阅读的内涵、意义及现状: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 (博尔赫斯语)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人所共知。[1]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阅读经典,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沟通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丰富人类的共通人性,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它不仅是维护个体精神世界的独特性与丰富性的手段,而且作为一道精神屏障,也拉开了人与冰冷的物质世界的距离,拉开了人与世俗的功利世界的距离,给个体的精神与尊严以更多的可能和空间。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说过,“书面文字远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提醒物,它在现实中重新创造了过去,并且给了人们震撼人心的浓缩想像,而不是什么寻常的记忆”。书面文字阅读应该较之“读图”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度教化和熏染作用。儿童文学的阅读可以让他们学会谨慎和严格。因为人在阅读时,需要一字、一句、一段、一章地阅读并等待答案,会促使阅读者学会评价和判断,遵守复杂的逻辑和修辞的规则,从而养成自律、耐心和镇定的性情。    
  
  经典阅读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在经典阅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之后,“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一个社会提倡青少年读什么书,怎样读这些书,集中地显示了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阅读经典的益处固然多多,但如果不能解决好“读什么”与“怎么读”的问题,阅读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与人们的初衷南辕北辙的结果。   
  
  经典阅读更主要的问题是:经典阅读几乎在学生的生活舞台中成了一个十分不起眼的角色。以本校三年前的抽样调查为例,每天能坚持经典阅读15分钟以上的学生占总数的12.34%,家中一本经典读物(含童话故事改编的漫画、连环画)也没有的占26.37%,表示对经典阅读有兴趣的占27.51%。经典阅读的缺失最直接的后果是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学得累,课堂人文性流失,阅读实践严重不足。综上所述,经典阅读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影响小学生的发展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经典阅读的引导者——学校,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有所作为。   小学生阅读经典,是传统接续的一个途径。阅读经典并不仅仅是历史与文化的普及,常常也是传统和思想的提炼。他们的阅读方式不是 “群众运动”式的集体背诵经典,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兴趣有目的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3.2 电视文化与经典阅读的利害关系:   
  
  3.2.1 电视文化对经典阅读有着负面影响:   总体来说,在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经典阅读与电视文化的关系是矛盾关系。随着电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的矛盾性日益突出。经典阅读几乎只是成为单纯的社会教育要求,而收看电视则成小学生最为热衷的日常行为,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电视文化是影响经典阅读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它不仅占据了学生本应用来阅读的时间,它更改变了学生认知世界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等,从而使得经典阅读与学生的障壁越来越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志亮副教授指出:看电视属于整体认知,与阅读文字这种通过逐字逐句阅读的部分认知开始,进而达到整体认知相比局限性很大,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阅读障碍,写作能力下降。因为看电视是被动接受信息,会导致大脑疲劳,最后会拒绝思考,造成智力下降。最重要的是,电视文化中破坏了经典阅读所需文化环境,快餐性质的电视娱乐与经典阅读深刻的人文性形成强烈反差,学生往往意识到电视娱乐所带来的快感,而意识不到经典阅读过程中的愉悦与充实。     
  
  3.2.2 电视文化对经典阅读也有着一定的正面影响  电视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渗透了许许多多经典文本的信息。为学生积累了大量文本阅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动表象。电视文化不时渗透着的经典文本的吉光片羽,为学生接受经典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电视节目是经典阅读有限程度的替代品。一定的情况下,电视能引发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积累经典阅读所必须的各种信息、符号及词汇量,增长见闻和知识,增进对时事新闻的了解。 
  
  3.2.3 如何正确看待电视文化 我们在此并不彻底否定电视文化。电视文化对小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处理好在小学生的日常经历中的电视文化与经典阅读之间的关系,发挥两者的优势,从而抵制消极因素,因势利导,优化阅读效率,使电视对小学生的影响向着更为理想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更好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发展。            
  
  四 结语与展望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厚重的经典名着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影视作品以其生动具体的银屏幕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集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大众喜爱,尤其得到青少年朋友的青睐。影视作品不仅成为学生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已成为日常关注追踪的热点话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研究利用影视作品的优势为教学服务,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影视作品的适时适度的利用,将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取其精华合理利用。  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要求语文教师自觉地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修养。影视资源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师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可能,教师如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适时适度地使用,发挥影视作品特有的优势,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具有现实的促进意义,将会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只有主动的面对新情况新环境,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语文教学和影视文化的发展必能相辅相成,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必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波.我国影视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路[J].声屏世界.2008(02)
  [2]徐圻.关于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现状、前景的分析与思考[D].贵州社会科学.2006(05)
  [3]邹莉.语文教育直面电视文化[D] .华中师范大学. 2005(01) 
  [4]阴国恩着:《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10 26-28
  [5]郑金洲主编,陈瑶着《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陈吉荣.经典阅读情趣化的语言魅力与思维乐趣.《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