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张爱玲《金锁记》译本中的语言杂合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08 共3175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金锁记》被誉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中篇小说”,“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作者张爱玲将其译成英文, 该译文被收录在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于 1971 年付梓出版。张游走于通俗与先锋、古典与现代之间,将西方现代思想及写作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学完美融合,因此,她的文学创作和译作均呈现出较高杂合度的特点。

  巴赫金认为:“杂合是单个语句界限之内、语句的范围之内两种社会语言的混合,两种被时代、社会差别或其他因素分开的不同的语言意识之间的混合。 ”(韩子满 ,2002)杂合包括文化杂合 、语言杂合和文学杂合三个方面,本文将重点放在译本中的语言杂合的系统研究上。

  二、语言杂合

  语言杂合是指当译文保留了原文中的一些词汇、句法和语法特征,而这些特征并不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或者是原文中的一些外语单词或句子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移植到译文中来。 就汉英翻译而言,语言杂合是指译文包含在西方读者看来是“不合文法”的无主句、并列结构、拼音等显着的中文特征。

  (一)无主句

  无主句又称绝对句,通常由非名词性短语加上特定语调构成, 属于结构不完整的非主谓句类型之一。

  此类结构或者一开始就不存在主语,或者隐含了某一相对模糊的主语(刘全福,2011)。 英语是主语显着性语言,重视形合、句子形式以及通过形式实现语意功能。一个英语句子就是一个包含主语和谓语的语言单位。 祈使句及部分感叹句除外,主语之于英语句子是不可或缺的(ibid)。 汉语是主题显着性语言,汉语重意合以及观点和事件的逻辑顺序。汉语的主语可以由各种词性的词、短语或句子充当,并且可以是隐形的甚至缺失。

  为了遵循目标语的语言规范,汉英翻译时,译者通常采用增补主语或者译为被动结构的方法来处理汉语的无主句。 《金》原文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尤其是在人物对话中 (英语口语中也存在无主句现象,但出现频率要低得多。)与一般译者不同,张在自译本中大量保留了汉语中的无主句。 例如:

  (1)“……也没见你这样的轻骨头! ……一转眼就不见你的人了。 ”“...Never seen anybody as cheap as you...Disap-pears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2)七巧指着长安道:“早不嫁,迟不嫁,偏赶着这两年钱不凑手! ……”Ch’i -ch’iao pointed at Ch’ang -an. “Won’tmarry early, won’t marry late, has to choose this yearwhen there’s no money at hand...”

  例(1)和例(2)中缺失的人称代词主语在译文中仍然缺失,译者有意保留了中文的这一显着性语言特征。 尽管不太符合英语的语法习惯,但是译文还是非常通畅并具有可读性。 译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文的这一典型句法特征传递给可能对中文一无所知的西方读者。

  (二)并列结构

  英语为行合语言, 构句时高度形式化与逻辑化,突出主谓句结构和核心动词谓语,注重形合或显性衔接;汉语是意合语言,结构上不求完整无缺,句子常常缺乏主干,核心动词谓语往往不甚显着,总体特征是以意统形, 衔接或形合手段远不及英语 (刘全福,2011)。 基于上述特征,做汉英翻译时,译者通常会从意合到行合,增补连接词或是改为主从结构,使原文中隐性的逻辑关系显性化。但张在《金》译本中却仍保留了中文的意合特征。 例如:

  (3)榴喜道:“前两天说是马路上人声太杂,睡不稳……”“Said she didn’t sleep well the last couple of days,too much noise on the street,” Liu-hsi said.

  (4)长馨背地向她母亲道:“妈想法子给安姐姐介绍个朋友罢,瞧她怪可怜的……”Ch’ang -hsing said to her mother in secret,“Mother, try to introduce a friend to Sister An, sheseems so pitiful...”

  (5)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个丈夫,婆婆也不像个婆婆。

  This was an insane world, a husband not like ahusband, a mother-in-law not like a mother-in-law.

  如果仅从语法角度出发,以上三处译文均缺乏连词或句子连接词,都是有违英语语法规范的。 在标准英语中,例(3)和例(4)的两个句子成分之间是因果关系,例(3)的名词短语前面应该增补“because of /dueto/ owing to”,例 (4)的第二个从句前面应该增补 “for/since/ because” 来将因果关系外化 。 例 (5)则应该译为 定 语 从 句———This was an insane world, where ahusband was not like a husband and a mother -in -lawwas not like a mother-in-law. 译者故意违反英文的句法特征,大胆将中文的意合特征保留到译文中来。 这种做法可以给西方读者提供一窥汉语句法特征的机会并引发他们思考,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

  (三)中国传统小说典型表达

  《金》 译本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国传统小说的典型表达,出现频率最高的有“that one of ours” (我们那一位), “said, smiling”(笑道), “make a spitting voice”(啐道),这些表达在诸如《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中随处可见。正如学者夏志清所言:“中国传统小说通常使用‘笑道’和其他相似表达来引发对话。”(this①andsimilar phrases are routinely prefixed to reportedspeech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iction.) (Hsia, 1971:139,作者译)。 对于这个高频表达,译者通常采取的翻译方法是根据上下文进行具体化、多元化处理。 杨宪益和戴乃迭在翻译《红楼梦》的时候对于这类表达的处理正是如此, 例如:“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杜撰的不成? ’”(“You’re making that up, I’m afraid,”teased Tan Chun. “Most works, apart from the FOURBOOKS, are made up; am I the only one who madethings up?” he retorted with a grin.) ( 陈宏薇 , 李亚丹,2004)作为一名从小熟知英文的双语作家,张爱玲驾驭英语的能力毋庸置疑。她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优势,翻译时将“笑道”这一类的表达根据上下文进行具体化、多元化处理。 但是出于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热爱,张“固执”地将“我们那一位”、“笑道”、“啐道” 等典型性表达翻译成 “that one of ours”(2 次),“said, smiling”(32 次),“make a spitting voice”(3 次),以数量变异的形式将这些异质表达移植到译文中,让西方读者得以了解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正如陈洁所言:“读者对外来文化中的新鲜事物心存好奇,为有别于本族语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所吸引,因此,读者对译本的欣赏与解读, 最希望获得的就是其中的异域风情、异国情调。 ”(陈洁,2007)
  
  (四)拼音

  在自译本中,拼音是译者用来最大限度保留译入语中异质成分的最直观的手段之一。 张用拼音(有时加注)来翻译原文中的人名、中国特色词、称呼语、语气词和拟声词等。

  《金 》中的人名基本都是用拼音翻译的 ,如 Lan-hsien (兰仙)、 Ch’i-ch’ao(七巧)(有脚注)等。 至于文中大量出现的中国特色词、称呼语、语气词和拟声词,除了采用音译加直译(文中注或脚注)的翻译方法外,张特地用斜体标出,从而凸显其异质性特点,强化陌生化效果。 例如:ju-yi (Literally, “as you wish.” Anodd-shaped ornamental piece, usually of jade.)(如意),Ku-yeb (Honorific for the son-in-law of the family.)( 姑爷 ),Yo( 呦 ),bu lung deng ( 不楞登 ),ba ba ( 叭叭)等。

  三、结论

  杂合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打破二元对立,改写强势文化的霸权地位,有助于创造审美距离并改变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促成新规则的形成和接受。 张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汉语的词汇、句法和语法特征,一方面又兼顾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维度,运用了数量变异、加注、斜体等翻译手段对杂合度进行调和,艺术地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注释① “This”指的就是“笑道”.

  参考文献
  
  [1] Hsia,C.T.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Stories[M].New York&Lond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
  [2] 陈洁.接受美学关照下的异质语言文化的移植[J].中州学刊,2007(4).
  [3]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 韩子满.文学翻译与杂合[J].中国翻译,2002(2).
  [5] 刘全福.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