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徽派建筑名称的结构特点及其翻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04 共4395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在文化旅游盛行的今天,作为东方文化和哲学主要载体的中国古建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了国外游客的首选景观之一。 中国古建筑名称往往文化内涵丰富,译者若不深究便很难达到启发游客、启发读者的作用;且作为点睛之笔的景观名称若不能得到高质量的翻译,则会影响外国游客的游览兴致,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中国旅游事业的形象。 笔者认为对人文景观名称的翻译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中笔者以徽派建筑名称英译为例,指出目前翻译中的问题,试图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期为此类研究抛砖引玉。
  景观名称的翻译方法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热点。 中国政府曾先后颁布各项条文来规范地名的翻译方法,并提出用汉语拼音作为统一规范拼写中国地名。 虽然音译地名简单且易于统一,但易给外国游客造成理解障碍,且很难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效果, 无法唤起外国对景点名称意义的思考。
  此外,针对自身区域内外文读者较多的情况,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于 2006 年年和 2009 年出台了《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和《上海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
  这两份文件均就旅游景区景点名称的翻译给出了具体的实施细则,要求专名使用拼音音译,通名英译,而对于已经被普遍接受的名称则遵守约定俗成的原则。 目前,大多数译者在进行地名翻译时所采用的方法大都与以上要求一致, 即专名音译(拼音)加通名意译。 但由于建筑名称不同于街道名称 ,专名部分往往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专名部分的音译无法唤起游客对名称意义的思考,会导致文化含义的丢失。 因而以上的方法并不能满足建筑名称翻译的需求。 本文中笔者试图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试图找到更加有效的翻译方法。
  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J.弗米尔(Hans J.Vemeer)、贾斯塔.霍 尔兹.曼 塔莉 (Justa Holza-Manttari)和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为主要代表人物。 汉斯.J.弗米尔(Hans J. Vemeer)提出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该理论的核心。 该理论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传统等值论的束缚。 他将翻译定义为一种目的明确的人类行为。 翻译目的论中最重要的法则是目的法则(Skopos rule),即翻译行为的目的是决定翻译过程的基本原则。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接收者的期待、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特殊情况,在原文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

  二、建筑名称翻译的目的

  既然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那么本文首先要探讨的便是建筑名称翻译的目的。旅游景观建筑大多为一楼一景, 景观名称大致有两类出现方式。一是在一些介绍和宣传性的旅游书籍和旅游网站上;二是在景区中,它们通常被刻于匾额之上,悬挂于建筑物的入口处。 中国的古建筑命名往往比较考究,通过名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建筑物的用途,还可以领略到或诗意、或历史的意境。建筑名称虽然是一种专用名词,但它们又不同于一般的街道、机构等的名称,因为它们不仅具有指称意义,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这些名称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点睛之笔。
  建筑名称的翻译通常有三方面目的:其一,帮助外国游客找到建筑物,让他们知道自己身处何方。 其二,译文需让游客了解建筑名称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三,徽派建筑类型多样丰富,用途各不一样,有民居,祠堂,书院等多种建筑形式,译文应帮助游客更好了解建筑的功用和类型。
  要实现建筑名称翻译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采用音译,即拼音标注的方法。 这样做能起到方便游客的作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都选择自助旅游的方式来中国旅游。 他们往往先通过网络或介绍、 宣传性的旅游手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景点,然后再进行实地游览。拼音标注的方式能够帮助游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景点,他们可以向不懂英文的当地人问路。这里还牵涉到景点名称翻译的统一性问题。 现今中国的英文版旅游资料和景点标识牌关于同一栋建筑的叫法常有不统一的现象,而这往往让外国游客颇费脑筋。
  音译能方便游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建筑景观, 也能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知道自己身处何地, 满足了建筑名称翻译的第一个目的。 但名称的译文还应该同时让顾客了解建筑名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物的功用及类型以满足游客深层次的需求,起到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单纯的拼音标注对外国游客而言只意味着一个地名, 而不会给他们以任何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感染, 这样会造成原中文名称的语义和内涵在目的语中的缺失。因而要满足建筑名称翻译的第二和第三个目的,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译文。
  笔者就古建筑名称翻译的方法做了深入的调查, 认为北京故宫的做法可以被借鉴。 该处建筑名称翻译采取的是翻译对(translation couplet)的方式。
  即在名称用汉语拼音标注的同时,紧随其后在括号内用目的语解释其含义。这样的做法能同时满足建筑名称翻译的三方面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名称虽富含深意,却往往言简意赅,因而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译文的简洁性。

  三、徽派建筑名称的结构特点

  笔者对在徽州古村落收集的大量徽派建筑的名称进行总结, 发现这些名称大多采用专名加通名这一命名模式,以“———堂”,“———宅”,“———坊”,“———亭”等的偏正结构形式呈现于人前。通名部分的建筑术语“堂”、“宅”、“坊”、“亭”等主要传达了建筑物的功用和类型。专名部分往往内涵丰富,意义各不相同。 有些建筑名称是根据该建筑物主人的姓氏或名字命名的,如“吴建华宅”、“吴顺昌宅”、“洪宅”等;有些是按照其用途命名的,如“收租房”、“古戏台”等;有些建筑物名称表达了主人的愿望,如“树人堂”、“义仁堂”、“万盛记”、“善化亭”等;还有一些建筑物是按照它所要纪念的人的姓名和事迹而命名的,如“鲍文渊妻节孝坊”、“鲍灿孝子坊”等。
  中文古建筑名称结构和内涵的特点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采用目的语中相应的名词结构来阐释其含义。 英语中的名词短语通常有两种形式,其一为 n+n 的形式,其二为 n+介词(of/for)+n 的形式。 这两种名词短语在英语中的使用都较为普遍,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形式。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来看, 建筑名称同时具备信息和呼唤功能,既提供建筑物的相关信息,又能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因而在翻译时不仅要向外国游客传达相关的信息, 同时又要注重措辞以给予游客美的享受,吸引游客。

  四、徽派建筑名称翻译现状及解决办法

  笔者在黄山市范围内对徽派建筑名称的翻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收集了市面上的旅游书籍,查阅了相关的旅游网站,并走访了一些典型的旅游景点,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笔者发现目前徽派建筑名称的翻译大多不尽人意, 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如各个版本的旅游资料对同一建筑名称的翻译常有不统一的地方,这会给游客带来许多困惑。并且音译法在建筑名称翻译中使用过多, 不能准确地向外国游客传达建筑物的相关信息和中文名称中所包含的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所收集的大量徽派建筑名称的英译中, 只有很少数的建筑名称的翻译采用了翻译对的方法, 如潜口名宅景区的“善化亭”被译为“Shanhua Ting———charity pavilion”。
  大多数情况下, 译者都采用了音译或者专名音译通名直译的方法。 例如:
  诚仁堂 Cheng Ren Tang
  义仁堂 Yi Ren Tang
  树人堂 Shu Ren Hall
  洪 宅 Hong’s Residence
  程培本堂 Cheng Peiben Tang
  万盛记 Wan Sheng Ji
  鲍灿孝子坊 Xiaozi Memorial Archway for Bao Can
  以上例子中部分建筑名称的英译能够满足翻译第一方面的目的,即方便游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物,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但这些译文大多只采用音译法,这使得建筑名称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译文中已不复存在, 翻译的第二和第三个目的均没有达到, 起不到提供信息和吸引游客的作用。 事实上“诚仁”、“树人”、“义仁”、“万盛”和“孝子”等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需要被翻译出来,呈现在游客面前。 而通名部分的建筑术语也需要被准确表达。但在大部分的翻译中,笔者发现对于通名部分的翻译, 不少译者仍只采用了音译的方法,而有些译者虽没有用音译而是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但由于缺乏的对相应建筑物本身的调查, 因而译文亦会有不恰当的地方。例如,对“堂”字的翻译,译者或采用音译的方法,将其译为“Tang”,或将其直译为“hall”。如上所分析的,拼音“Tang”对外国游客而言只译为着一串符号, 并不能让他们对建筑物有任何的了解。 另一方面,在徽派建筑名称中“堂”可以指“宅第”、“祠堂”、“厅堂”或“书院”等多种有着不同功用的建筑形式,因而笔者认为将所有的“堂”都译为“hall”是不合适的,它不能帮助游客正确了解建筑物的类型和实际功用, 甚至会让游客感到困惑。因而在翻译通名部分前,译者应首先对建筑物本身进行调查,了解其类型和功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翻译, 这样才能正确传递建筑物的相关信息以及其中文名称的内涵,以满足建筑名称翻译的目的。以下例子是笔者按照前面所建议的方法所翻译的部分徽派建筑名称,以供参考:
  义仁堂 Yiren Tang (Ancestral Shrine of Righteousnessand Benevolence)
  洪 宅 Hong Zhai(the Hong’s Residence)
  程培本堂 Cheng Peiben Tang(Cheng Peiben’s Mansion)
  收租房 Shouzu Fang(Rent-collection House)
  树人堂 Shuren Tang(Man-cultivating Mansion)
  万盛记 Wansheng Ji(Store of Everlasting Prosperity)
  鲍灿孝子坊 Baocan Xiaozi Fang (Memorial Archway forthe Dutiful Son Baocan)
  以上译文一方面通过音译“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文字的读音,方便同胞间的交际,而且可以使英语读者了解中文名称的读法,扩大景点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括号里面的释义能够帮助游客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字的深刻含义以及中国古建筑的类型和功用。 如此,便能同时满足建筑名称翻译的三方面目的。

  五、总结

  中国古建筑名称不仅具有指称意义, 更向游客传达了建筑物的相关信息,并同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建筑名称的翻译不仅可以从名称中挖掘到更丰富的内容和意义,以扩大该建筑的知名度。 建筑名称的翻译要求翻译工作者在工作中除了必须能够熟练驾驭汉英两种语言的能力之外,还应通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通晓两国的社会习俗、 风土人情,甚至是相应的建筑方面的知识,并熟知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需求和期待, 如此才能使译文最大程度地达到元语名称所呈现的同等效果,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 陶芳芳 ,朱小美.景点名称翻译 :音译还是意译?———以九华山景点翻译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2,(3):40-43.
  [2] DB11/T334.0-2006.北京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地方标准.第二部分:旅游景区[S].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
  [3] DB31/T457-2009.上海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第四部分:旅游 S].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1.
  [4] 克 里斯蒂安·诺德.译 有所为 ———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 美芳 ,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5.
  [5] 刘 秀芝 ,李红霞 ,等.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人文景观介绍翻译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80.
  [6] 万江波.双语词典的翻译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4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