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语音课堂教学中归纳演绎法的运用探析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作者:金雨诸
发布于:2021-02-09 共4201字

  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归纳法和演绎法是非常常见的并且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归纳演绎法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笔者的语音教学实际课例分析将二者有机结合,发现在语音课堂教学中有效采用归纳演绎法将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习得、思维品质和迁移能力,并总结出了四种对归纳演绎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归纳演绎法; 初中英语; 语音课堂教学;

  对于“归纳”,本文倾向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大师鲁开荣教授的观点:归纳推理是一种从大量的、特殊的、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的原理、原则的推理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鲁开荣,199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和认识具有辩证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借助逻辑工具——也就是“归纳法”对于客观存在进行认识,进而获得较普通认识更高层次的一般性原理。在获得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公理之后,通过“归纳法”的反向逻辑工具即“演绎”,可以认识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在人们思维的过程中,归纳和演绎这种认识秩序是同时贯穿交错于人们的解释思维活动之中的,唯物辩证法中对于“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作出了很好的解释:“归纳和演绎互为基础、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焦冉,2015)。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要运用它(吴邛,1995)。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也不应离开此法的应用。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忽视过程,灌入式教学。面对越来越大的中考压力,初中英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必须要面对的陈旧性教学实际:①教学任务重②教学进度紧③教学节奏快。因此,“教育减负改革”和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便成为一对悖论式矛盾,实际很难摆脱填鸭式、题海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而归纳演绎法在当下的实际教学运用中,受实际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及教学任务的客观限制,整个授课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充足的体现和实践,进而导致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缺乏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和自我体悟的过程,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结果,忽视了学生与文本(内容)的多主体、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多元化互动关系,反而在课堂中呈现出教师—学生—文本(内容)的单纯线性关系。

  理解不透彻,机械学习居多。奥苏贝尔学习教学理论将学习分为两种,即“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韩亚梅,2008)。以认识和能力培养而言,前者所注重的是认识能力和层次的提升,后者则只注重机械式的语言知识累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演绎和自然归纳的正常思维认知过程,很多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被学习者充分理解和透彻认识,实际上变成了一种“无意义”的学习材料;加上师生都在一定程度上盲目秉承“先记住了,然后慢慢地就会理解”的学习观念,学生的语言现象习得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被动接受与告知,无法将课本上一般性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联系在一起。总体而言,联想的意义学习相较于呆板的机械学习而言,效果更好,更能长久地存储在记忆系统中(张宁,2010)。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教授意义学习的策略,例如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归纳演绎法,以避免学生机械学习。

  大量实操却难以迁移。学习迁移是指在个体认知过程中,已有的学习过程或习得的经验对后续的学习或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姬建锋,2006)。因此,迁移能力是一种关键的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新的条件或情境下是否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达到“迁移”。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课堂实操,但由于缺乏归纳演绎法的有效应用和开展,难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经常因为题目难度加大、或题目灵活、或陷阱较多,不能灵活地将课堂所学迁移到课后所做,无法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更不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灵活处理新情境、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表现出虽有避“坑”的意识,但没有避“坑”的能力。

  思维培养难以落地生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应涵盖“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层次(程晓堂,赵思奇,2016)。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应着重于在认知、领悟和意识的高层次思维的培养,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比较、归类的初步语言认知能力,更要学会概括、抽象、归纳、演绎等高层次的语言抽象能力的综合思维,整个过程是一种不断上升的认知过程和经历总结(何路明,2008)。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意识但缺乏相对应的教学环节和任务,即不能很好地创设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活动以引导并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例如,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归纳演绎法和所教授材料之间的联系,未能给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充足的锻炼思维品质的机会,进而使学生难以发生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形成较高的认知能力及有效学习的能力。

  二、归纳演绎法在初中课堂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案例:归纳演绎法在开音节、闭音节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本次语音教学课程设计借鉴自然拼读法的教学理念,教授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归纳演绎法的使用,习得五大元音字母(a\e\i\o\u)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并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自学英语单词的能力(黄江华,2013)。

  (一)举例示范和观察分析

  首先,我先以英语学习过程中“朋友”的概念介绍了本节语音教学课程上要接触的五大元音字母,并且建立了“大名”、“小名”的概念,即在开音节中所发的字母本音称为这五大元音字母的“大名”,在闭音节中所发的变元音称为这五大元音字母的“小名”。然后以第一个元音字母A开始,利用归纳法,展示大量的有相同发音规律的例词,这些例词既有熟词也有生词,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熟词发音的示范初步感知开音节和闭音节单词的特点:即开音节单词具备词尾以字母e结尾,且字母e不发音的特点;闭音节则与之相反,词尾无e。目的二是让学生初步将字母本音(大名)与开音节、变元音(小名)与闭音节建立初步的联系。在这里我没有在课堂一开始就直接告知学生发音规律,有效避免了学生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的课堂教学现象,而是注重启发,通过举例示范引导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感知、体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自然发现并初步得出第一个元音字母A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普遍性的发音规律。

  (二)比较甄别和抽象概括

  接下来,通过任务创设,要求学生对刚刚感知到的发音规律进行初步的练习,并通过问题“why”?来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法进行抽象思维并概括出发音规律,即magic “e”的发音现象。

  (三)实践应用和拓展迁移

  之后,结合演绎法,通过设计大量的不同形式的具备难度梯度的任务和情境,如听音选词、以音分组归类、根据发音判断该词是否需要以“哑E”结尾,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练掌握元音字母A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所体现出的两种发音规律,并为学习第二个元音字母E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发音规律做好铺垫,已达到锻炼学生将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新情境下的迁移应用能力。

  在启发学生学习第三个元音字母I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发音规律时,我继续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但此次我并没有设置太多的与之前类似的学习任务,而是通过一个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将之前通过归纳法习得的发音规律通过演绎的方法应用在一个更具备挑战性的新任务中,即能否通过发音规律自己想出更多的含有元音字母I的单词,并进行小组比赛。同时再次提醒学生利用相似联想的思维方法,注意字母本音(大名)与开音节单词的联系,变元音(小名)与闭音节单词的联系,以此揭示出五大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普遍的相同的发音规律,并且已经为学习最后两个元音字母O和元音字母U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搭好桥,铺好路,水到渠成。在以上环节的授课过程中,既体现了输入与生成的灵活交替,又体现了归纳演绎法在初中语音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如举例示范、观察分析、比较甄别、抽象概括、实践应用和拓展迁移的思维方法[1,2,3]。

  三、发散思维和创新整合

  在学生反复通过归纳演绎法学习完所有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发音规律后,我继续采用演绎法,创设本节课的下一个更具难度的活动,首先我将事先做好的9套26个英文字母卡片按照小组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相同的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利用手里的字母卡片拼凑出能体现本节课所学的五大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两大发音规律的单词,并且能够准确读出自己小组拼凑出的单词的发音,进一步体现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开放性和应用学习成果的创新性[4,5,6]。

  在本节课最后,为了体现“词不离句”以及语言学习中“词、句、篇”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依据归纳演绎法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更为开放的教学活动,即要求学生将开音节单词和闭音节单词串联成句,既能在这句话中同时体现两大发音规律又能使该句话不失去基本的实际意义,并最终将这些句子串联成篇,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 A 中2d(role-play)的对话材料进行创新性整合和设计,将其做成hand-outs分发给学生,若课堂时间允许,则可以当堂练习,若时间不够,则可作为课后作业,以对当堂所学知识和规律进行巩固和提升[7,8,9]。

  四、结束语

  本次语音教学课程设计容量较大,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可能需要2~3节课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综合运用了归纳演绎法,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在熟悉了解五组元音字母发音的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思维活动由起初教师的引导慢慢过渡到学生自主发挥,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有积极的帮助。不仅如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文本特点有机结合归纳法和演绎法,对两种方法灵活交替应用,将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促进学生自然习得和迁移使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鲁开荣.逻辑学纲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

  [2] 焦冉.论马克思主义的归纳—演绎法[J].理论月刊,2015(1):10-14.

  [3] 吴邛.论归纳推理的“或然性”[J].探索,1995(2):41-42.

  [4]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5] 何路明.护理学导论[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 韩亚梅.奥苏贝尔学习教学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29-32.

  [7] 张宁.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的差异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75-77,82.

  [8] 姬建锋.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9] 黄江华.培养小学生自学英语单词的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0):1.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金雨诸.归纳演绎法在初中英语语音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43-24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