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移动学习理论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11 共2337字

  第三章 移动学习理论概述

  一、移动学习定义。

  "由于通讯技术和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其领域与内容也在发生改变,另外由于不同时期人们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和使用方式具有显著差异"(王建华,2009)。所以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对移动学习形成规范统一的定义。但是大部分学者皆认可"基于移动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是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以下是外国学者不同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定义。

  而我国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给移动教育做出如下定义"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同时我国著名学者余胜泉教授也给出了移动学习最为完整的定义:"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 PDA 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

  以上定义在对移动学习的描述上各有侧重,有关注表现形式的,有关注教学交互的,有关注其在学习技术体系中的定位的,但是对移动学习的本质达成了共识:首先,移动学习必须应用移动技术,设备上体现为随时随地,甚至在移动中提供信息访问的能力;其次,移动学习强调学而非教,其更强调自主化学习。综合以上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定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定义移动学习:(1)移动学习的表现形式。移动学习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移动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以及学习体验上具有碎片化学习特征。学习者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教育者也可在"移动"中教学。(2)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载体是基于计算机和移动无线网络的发展;实现的工具是移动终端设备,其特点是便携性(即设备小巧便于随身携带)、移动性(即能够连接无线网络随时随地的学习)。移动学习的内容实现方式是数字化的,有别于其他非数字化学习手段,如便携口袋书等。(3)移动学习具有情景相关性。提供了丰富而自然的交互手段。具有双向交流能力,在内容上是互动的而且能够促进师生、生生的社会性交流。(4)移动学习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更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补充与延伸。移动学习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会促进人们对学习观念的转变,同时也会促进全社会学习观念的转变。

  二、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兴起,60-70 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使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真正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同时也强调了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而这种观点与移动学习不谋而合。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单单局限于课堂或书本,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更加关注学习者需求。学习者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获取所需知识,更多的是获得自我探知的能力。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而移动学习也推动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说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Theory of Learning),一定要首先提及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其内涵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现有知识以及认知水平,积极主动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概念的一个探索过程,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此衍生出来。

  本研究把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这两种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著名学者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王道俊、郭文安,2009)。他还认为学习是学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和驱动的知识建构过程。而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满足了不同学习者对不同学习内容的要求,通过衡量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结构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积极的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认知框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他强调知识建构过程和社会分享过程是不可分离的,即个体的学习需要在一个真实情境下发生,而这个真实的情景能够为个体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地条件,同时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而这种情景认知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更快的学习知识,移动学习通过移动网络就可以虚拟出真实情景,从而能够帮助学习者更有意义的学习。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个体的现有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指个体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个体可能的发展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如果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可以参与学习过程的环境,可能更容易把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者转化成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的学习者。从这个角度,建构情境中移动设备的角色由指导者转换成了受指导者。这也就告诉我们: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需创设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景以及了解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同时,移动设备发展更新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比较容易实现创设适合的情境,也为创建有意义情景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做为移动学习重要指导思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