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微课在高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0 共689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微课应用于词汇教学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第四章】 微课在高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5.1 - 5.4】高中词汇微课教学实验实施
【5.5】词汇教学运用微课的效果分析
【总结/参考文献】微课在高中词汇教学中的使用效果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应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应用,教师应把枯燥乏味的机械性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情景,便于学生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记忆难度,提高记忆效率。
  
  从哲学角度来看建构主义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 18世纪,只有掌握内部建构的基本认识原则进而组织经验发现新知。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之一是杜威,他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则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
  
  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他对建构主义的理解也相对典范。维果茨基建构主义强调原有的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突出“自上而下的知识”,在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用下才能产生作用,建构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首先是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
  
  进而,建构从一个角度来说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也有对原有的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这一程度上,建构主义与皮亚杰的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观点是一致的。这说明,如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解释学习的定义,知识和技能是在获得和运用中建构。更为重要的是在运用中的建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发展起供日后提取出来以指导活动的图式或命题网络,相反,他们形成的对概念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
  
  从另一个角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同时,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传统教学认为,通过字词就可以将观念、概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由说话者传递给听话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
  
  如何高效地完成一节词汇教学课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思维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的考察。但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自身新知识构建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运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构建。教师应对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归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形成学生个人的体系。
  
  微课的设计也应从建构主义出发,结合自己的新旧知识建构自己的词汇体系,进而需要微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学生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受理解的内容。实验班级的英语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下,出于对学情的考虑,微课内容不易设计的过于复杂,应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更易于学习者学习。
  
  二、视听教育理论
  

  视听教学法是 1946 年由美国教育家 Edgar Dale 提出,对于微视频资源改革及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有很大帮助,戴尔在《视听教学法》着作中总结了美国视听教学经验。提出“经验之塔”理论。他提出人类学习的内容主要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及抽象经验和感知经验,两种级别在每对级别之间的内容即为视听内容,便于学生学习的经验,戴尔也称之为“观察的经验”.视听教育的作用就是为学生的抽象经验提供一种替代的经验,在他们没有直接经验时,也能形成抽象的经验。
  
  经验之塔理论模型将人类获得的经验分为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教育电视、电影、录音、视觉符号、言语符号等,依次顺序形成金字塔形排列,除去两端的经验获得形式之外,中间的都被戴尔称为视听材料。经验之塔理论将学习经验分成了,“做”的学习经验,包括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和演剧的经验;“观察”的学习经验,包括演示,校外学习旅行,展览,电视电影,广播,录音,静画;最后一类是“使用符号”的学习经验,包括视觉符号和词语符号。
  
  “经验之塔”理论主要强调,首先“塔”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其次,“塔”的分类基础即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知识的关联性。
  
  视听教学也应从具体经验入手,增添性质的抽象,不能从一个概念过度到另一个概念,而是在学习间接经验时充分利用直接经验作为基础,并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每个学习者的经历都会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视听教学经验之塔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被戴尔称之为“替代经验”的教学媒体,更加便于解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矛盾性,从而弥补直接经验的缺失。
  
  据实验心理学 1960 年调查提出,一般人仅仅可以记住看到听到的 50%知识,远远高于单纯的读、看与写。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借用于多媒体、视频等形式,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语言学习,无论是对于英语学习者还是教学者都是一种对言语技能提高较为高效的方式。
  
  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初方式,当在儿童时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就通过视觉来认知,母亲拿起奶瓶,儿童看到后就知道到了吃饭的时间;在儿童发展语言能力时,最初也是通过图片、影像等,发展好视觉才能进一步完善其他感觉。
  
  有研究表明,视觉训练下学习语言的学生的表达能力要高于只有语言训练的学生。主要是由于视觉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其次视觉图像也是一种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组织,最后,通过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和视觉图像,可以锻炼学习者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因此,本研究以视听理论出发,设计针对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微课,结合中文字幕及无字幕的视频,供实验班级不同的学习者进行词汇学习。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适应学生学习水平的个体差异性。
  
  三、学习动机理论
  
  动机是引发并引导维持个体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过程,动机产生主要依靠两个因素:一是需要,另一个是刺激。而学习动机则是直接推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是学习者学习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学习动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部驱力的作用,依靠人的内心,动机由于主观因素产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动机主要由外部刺激与强化产生。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则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与学习动机相联结。
  
  学业成就影响因素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认知内驱力,主要是指对知识获取的需求上而产生的动机,第二种是自我提高内驱力指通过胜任某些尊敬的需求而产生的动机,第三类是附属内驱力,也是需要获得他人认可或赞许而产生的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通过学习能产生动机,产生了学习动机又能能促进学习,二者相辅相成,关系的变化也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学者来说,对于学习内容的设置应该是当前的学习成为下一步的学习动机,使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断传递、推进。由此动机才能有加强学习的作用。进行微课设计及制作时,作为教学者就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不断递进、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最大程度的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体现微课的灵活性特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近些年来,有大量的学者对学习动机的培养做出研究,如对成就动机养成的训练,在暑期对高中后进生进行为期六周的成就动机训练,在后期进行测量时,确实表明成就动机的训练是有积极影响的。所以,在微课的进行中或正式课堂教学中,都应考虑到不同种教学形式对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培养。
  
  人的学习动机一般由内驱力主导,还包括诱因来促进,在设计微课时,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察学生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特征,具体化学生学习差异为主。根据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设计出的微课才能更加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并能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同的层面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理论对微课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由于学习者水平差异不同,促使其学习的动机也就不同,因而微课的设计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无字幕的微课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听起来是相对费力的,可能引起学生的厌烦;但对英语基础相对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听力的转化过程,对同一节微课进行反复听看的过程,对学生的听力水平就有了一定的提高,进而作为一种自我内驱力,督促学习者进步。
  
  第四章 微课在高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 现常用词汇教学模式
  
  (一) 语音教学模式
  
  语音教学是英语词汇教学中音、形、义中的一部分,词汇的学习包括音、形、义结合教学。在语言学习初期,必须打好语言学习的根基,单词会拼、会读才能更好的记忆。
  
  词汇教学中,语音是学生对词汇的第一层记忆,如果不发音就无法准确的记词形,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该从音标起,为记忆单词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也通过辨析、对比法帮助学生记忆,如开元音[i:]可与元音字母及字母组合相互联系记忆,如 cheap, he, peace.其次,对于特殊的语音规则,不发音结构等,都要结合词汇传递给学生,以便学习者不受语音规则的负迁移记错单词。
  
  语音教学是词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如学生掌握了读音规则,就相对容易的记忆词汇,便于学习者将词汇的读音、拼写、含义相联系的记忆,避免了死记硬背,提升了语言学习效率,同时也辅助提升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听懂单词,知其音形,才能促使输入知识的获得。假使学生无法掌握语音的基本要素及特点,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会进度缓慢,以至于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就很难再进行语言入门学习了。
  
  (二) 词形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相对典型的词汇教学法,基于此教学法形成了不同的词形教学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微课的设计研究。
  
  任务行词汇教学法是指在词汇教学中的呈现、讲练和复习等环节时,设计产生有意义学习的任务或活动,该任务可以是对词汇学习处理的练习,包括口语、书写、运用词汇的活动。主要教学目的是安排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词汇的认识与理解、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在微课的设计中,也可以设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搜索资料、学生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强化记忆词汇。
  
  话题词汇教学是教师结合一定的主题内容的课文和话题篇章,以话题形式,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综合的记忆词汇,为达到词汇量的提升,同城设置一些教学过程,如对话题词汇的归纳,关联相关词汇,对已知词汇扩展或进行不断操练、运用,从而增加词汇记忆的效率。该教学法相对于适合在主题性较强的内容中,如环境保护、西方节日等课文单元中,安排话题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进行讨论。
  
  自主探究法相对于前几种词汇教学则相对有所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际教学中不易完成的。学生学习水平程度不同,探究性或合作式自主学习为每个学习者带来的知识收获也就不同。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学习并将学习内容分块安排不同小组,针对性讨论研究,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补长取短完成教学内容;小组代表再对教学内容汇报,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纠正、改错并可组织学生再进行词汇操练。
  
  此法可以在微练习中设置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于高效的微课内容,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完成微课的学习任务都是在微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归类记忆法主要是将词汇进行归类,如词汇对比、联系,进而再安排学生制成单词卡片,便于携带、强化记忆。词汇归类模式有以下几种:按构词法归类记忆,如将词形相近或语音字母组合,归类单词;按联想记忆可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围绕一个主题词汇,不断分方面扩展,完成联想记忆,例如学生选用本单元中的词汇造句或在上下文中记忆所学词汇,从而减轻记忆负担;按类型分类记忆,如对名词进行分类,典型例句记忆,逐步形成词汇网络,即可增强记忆效果。
  
  有效的规律、归纳成果在微课中体现,无意是对学习者学习有很大帮助的一项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将更多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在微课中以小贴士等形式体现,才能完善微课的教学内容。
  
  例句记忆法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解,教师根据词汇选择合适的例句、PPT 展示,进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接纳状态,而往往教师会将较多的词汇内容灌输给学生,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此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归纳法,给学习者更多典型例句,把主动权教给学生,由学生归纳规则、规律。
  
  词汇教学可以安排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寻找例句,教师设定主要的例句便于学生接纳,进而让学生观察例句,尝试总结规则,并不断操练巩固,最后是检测。在例句呈现时,可以安排教师口述或文字。在口述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猜词能力,学生也可复述例句或作为听抄进行,不仅巩固单词,也增强语言的综合能力。
  
  “对于刚学过的词汇,加深记忆的最好办法是在表达中运用,学用结合永远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文秋芳,2003)。
  
  因此,语言的学习即是在表达中巩固,加深印象,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表达记忆法促进学生的主要方式,首先是造句法,这是相对经典的方式,教师提出对词汇进行造句,同时注重句子的完整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词汇范围内尽可能的表达句义,需要教师的引导、纠错。其次,编写小对话或短文。教师可以给定使用的词汇、词组,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编写简单的故事和对话。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使用词汇进行交流,增强语言素质能力,如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等等。最后是复述。复述不仅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是从学生个人角度锻炼语言学习水平,将输入的知识转换成输出的知识,转换成输出的知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使用语言的自信心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微课设计中,主要的优势也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词形,因此要结合各单元的词汇特点,结合多种词形记忆方法给学生设计更有效率的记忆方式。
  
  二、微课在高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微课使用范围广泛、使用方式简单。在手机平台、电脑软件上都能使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即可以直接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进行集体放映,学生根据微课短视频的单词教学进行学习。
  
  另外从学生学习水平接受知识的程度来看,微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习知识点,相对来说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者接纳也相对容易。根据建构主义,学生依照同样的微课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模式,激发每个人的英语学习潜能和知识背景。
  
  因此,在使用者、使用环境、使用方式都可行于微课在高中词汇课堂进行使用。
  
  三、基于微课的词汇教学呈现方式探究
  
  (一) 配有字幕的微课词汇教学
  
  1.字幕形式
  
  学习者可依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选择。首先是“视频+中文”字幕形式适于学习者偏下水平的学生,其次是“视频+英文”字幕形式一般适合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听力中的模糊词汇;第三种是“视频+中英文”字幕模式,但考虑到微课的时常较短,字幕也会有较快速度,因此学生观看的同时可能对中英文并列字幕中的英文产生一定的忽略程度,这是实验过程中较为需要考虑的。
  
  2. 运用视听媒体技术进行微课设计
  
  微课的视频拍摄和非线性编辑制作是媒体设计的关键,它的好坏也决定着微课成果的成功与否。
  
  (1)课堂实录型视频
  
  课堂实录即在教室及黑板,以教师的近景为拍摄形式,其中要考虑到近景拍摄时避免学习者注意力的分散,因此字幕的提示作用就十分重要,需做到言简意赅即可。此种方法比较适合一般一线教师的使用。
  
  (2)内容演示型视频
  
  微课的制作采用屏幕录制软件与 PPT 相结合的模式。前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作 PPT,并准备好录屏软件。教师解说的音频信号与屏幕画面及 PPT 同时保存;另外在后期加入字幕,如中文、英文,并配合简单的片头片尾信息。此制作过程中教师不出现与屏幕中,可以适当以白板形式辅助,即可引导学生增加教师在旁的亲近感,减少距离感。
  
  (二) 无字幕的微课词汇教学
  
  高中生通常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如接受纯英文课程,正常速度的口语不会让学生遇到语言障碍。全英文的微课形式对于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能力的提升与锻炼。与有字幕授课模式不同,主要采取无字幕形式,同时也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进行微课设计。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我们可以适当调整微课播放速度,微课授课主要是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在课下可以对听力水平较高的同学,调整微课的进行速度。
  
  但也应考虑到无字幕微课形式与学生的学情相结合,对于英语水平偏下的学生来说,没有字幕的英文课程是很难接受的,如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接纳能力,设计全英无字幕微课,这样的做法也是不适宜的,进而,必须要考虑到微课会给学生带来的多方面可能。
  
  在微课的应用过程中也应结合不同的学情进行适当的微课即时改进,以适应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标签:词汇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