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保护成就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10 共4091字
论文摘要

  白龙江林区(含洮河林区)地处长江、黄河中上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国有天然林区和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既是甘肃南部的绿色屏障,也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域.

  1998 年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区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多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工程,工程的实施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和不足,探索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对保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后续工程建设,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概况

  白龙江林区总经营面积112.7 ×10^4hm²,森林覆盖率61.77%,其中:林业用地 111.9 ×10^4hm²,占全省的17.1%,活立木总蓄积7617 ×10^4m³,占全省的32% .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类植物 3000 多种,动物多种,有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等 22 种珍稀动物[1].

  2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2. 1 森林资源有效恢复

  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职工全面转向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投入生态工程建设事业,实行造管并举,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与1998 年相比,工程区有林地面积增加 11. 8 × 10^4hm²,森林蓄积增长1039 × 10^4m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9. 22 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

  2. 2 生物种群明显增加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既使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也有效保护了林区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林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和数量大幅度增加,以前濒临灭绝的大熊猫、金丝猴、梅花鹿、蓝马鸡、小熊猫、黑熊、绿尾虹雉等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重现林区,由于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森林内生物的稳定性及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得到加强,动植物区系趋于稳定,动植物数量明显增加.

  2. 3 涵养水源能力持续增加

  随着有林地面积的增加,林草植被的增长,森林覆被率的提高,林内大量腐殖质的存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使水的渗透力增强.参照祁连山生态效益评价方法,针叶林单位面积蓄水量为 110. 7t/667m²,工程实施期间,全林区新增有林 地 176. 9 × 10^4hm²,增 加 涵 养 水 源 量 为19582. 8 × 104t.研究表明,非林业用地河流侵蚀模数为 300t/km²,而在白龙江林区内则小于100t / km².据测算,白龙江林区滞留泥沙能力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增加了 15. 5 × 10^4t.另据武都、岷县水文站2005 年观测数据显示,白龙江和洮河泥沙含量分别比 1997 年降低了 18% 和 24%,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大减少了嘉陵江、黄河的输沙量.

  2. 4 林区经济较快发展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为了走出经济困境,工程区各建设单位根据生产实际广开就业渠道,并充分发挥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多种经营等第三产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森林管护和培育为主,森林旅游、苗木花卉生产及林下资源开发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林区已建成冶力关、腊子口、沙滩等国家级森林公园 4处;舟曲林业局建设的万亩油橄榄种植园已初见效益;由林区职工群众自发形成的依托林区资源优势,适合林区职工群众个体经营的山野菜、林药和种籽采集加工项目,已经成为林区个体经济的一个新亮点.据统计,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区通过职工集资和社会融资等途径,投资到产业开发上的资金已达 2. 5 亿元,安置富余职工 3000 余人,2008 - 2010 年实现经营收入超过 1. 2 亿元,为有效缓解林区就业压力和解决天保经费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

  2. 5 毁林违法案件逐年减少

  为了真正把森林管护落到实处,林区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封山设卡、层层承包"等天然林保护模式.通过广泛宣传,林区职工和农牧民的护林爱林和生态意识进一步提高,林区绝大部分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并能积极同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通过层层承包,全面提高了林区干部与群众护林的责任心,通过宣传教育、承包与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林区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案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管护难度较大的洮河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初期的 2000 - 2005 年,每年发生的毁林案件在 20 起以上,到了 2007 -2008 年,每年下降至 5起.

  3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 管护面积大,管护人员不足

  白龙江林区地处甘南和陇南少数民族聚集的特困边远山区,林缘地区经济贫困,林区群众历史上就有靠山吃山的传统,护林与毁林矛盾十分突出.加上甘南林区地势复杂,山大沟深,护林站点数量不够,护林人员全靠两条腿走路护林.从 2006 年开始,又承担了林区禁毒工作任务,整天疲于奔波,被不法分子围攻、殴打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天保方案未核定局场两级管理和技术人员,而这些人员又是工程实施的组织者,为了保证工程的实施,各单位只好挤占管护人员经费,致使本来就人少的管护队伍力量越显不足,给森林管护带来巨大压力.

  3. 2 森林抚育不能及时开展,影响林分质量

  白龙江林区实施天保前主要采取小面积皆伐的经营方式,天保工程实施后又开展大面积的人工造林,目前,全林区人工林面积累计已达到13. 6 × 10^4hm²,由于人工林栽植密度大(330 -230 株 /667m²不等),经过几十年的生长,林内卫生差,病虫害浸染严重,大面积的人工林亟待抚育."十一五"期间虽然编制了一定数量的抚育限额,但由于抚育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天保方案没有森林抚育经费投入,工程实施单位无力承担,林区森林抚育工作始终无法开展.

  3. 3 社会包袱过重,市场竞争能力低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形成的企业办社会职能,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包袱,制约着林业的发展.白龙江林区与其他国有林区一样,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了企业办社会,大而全,小而全,不但在营林,采运、加工上样样都有,统一核算,而且学校,医院样样都办,职工从生到死都由单位包下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弊端愈加明显,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负担过重,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背上这种些包袱,严重地影响了我局林业事业的发展.另外,林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局物资站、汽车队、贮木场、森林公园等一批林业企业,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没有社会融资能力,资产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低,半死不活,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规则,也成为林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包袱.

  3. 4 经营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

  过去的森林经营是建立在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经营理论基础之上,仅从小班、林班、林场、林业局的空间尺度出发,很少从社会、区域、景观尺度按照结构、功能、效益三者关系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林业的科学发展观建立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森林经营技术指标和评价体系,特别是对森林生态效益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评价体系,林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目前仅停留在定性描述的水平上,达不到定量评价的要求.

  森林经营中对森林资源的区划,还没有建立在科学的林地评价体系和"3S"技术支持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之上.缺乏对过去长期研究、积累的森林经营技术和经验进行重新组装配套,还没有摆脱传统森林经营技术的束缚,实现用现代林业经营理论和技术开展良种培育、育苗、造林、森林经营等.

  4 天然林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对策

  4. 1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可持续经营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制定的有关森林经营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同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计划与资金管理、经营设计与施工、检查验收、监督、考核、质量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等细则和办法.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总要求,一要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二要建立资金使用、制约、检查和监督机制,严禁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截留工程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率;三要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确保经营质量[2,3].

  4. 2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森林可持续经营必须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以加大森林经营的科技含量.一要大力推广运用实用技术和先进科技成果;二要开展天然林生态系统恢复、可持续经营和林区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三要针对林区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研究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针阔混交比例和抗旱栽植技术;四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科技难题进行攻关;五要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林场建立局级示范区(点),为全局顺利实施经理期经营任务树立典型示范;六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学习国内外天然林保护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七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积极争取国内国际合作项目和无偿援助资金;八要对各级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和实施能力[4].

  4. 3 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要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甘肃省实施森林法办法》、国家林业局《关于违反森林资源管理规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等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林区内的毁林开垦、乱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林地林权管理,依法维护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预防森林火灾,积极开展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5].

  4. 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林区经济发展后劲

  要按"抓龙头、建基地、上规模、促效益"的基本思路,对原来的一些重点项目进行重组整合,建立新的林业产业框架.一是以纤维板厂为龙头,建立木制品加工基地;二是以麦积植物园为龙头,建立森林旅游基地;三是以林科所为龙头,建立花卉苗木和多种经营基地.四是建好贮木场木材市场,搞好搞活木材市场流通,通过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林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增加职工收入,确保林区社会稳定,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文华,贺立勇,张明洁,等. 白龙江林区森林价值评价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40(6):21 -25.

  〔2〕王顺彦. 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现状分析〔J〕. 甘肃林业,2004,(6):22 -24.

  〔3〕樊辉. 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森林可持续经营初探〔J〕. 甘肃林业科技,2002,(2):16 -19.

  〔4〕缪光平,高岚.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问题分析及建议〔J〕. 绿色中国,2002,(5):32 -36.

  〔5〕沈月琴,姜春前,顾蕾,等. 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若干问题的思考〔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4):345 -348.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