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南岭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和优先性评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18 共7887字
论文摘要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评价是保证其管理质量、实现其保护目标、维持其保护价值的重要途径[1-3].目前,有关国家、地区和组织机构提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约50 种[4].国际上影响大、应用广泛的是 1997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区委员会( IUCN-WCPA) 发布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框架",它包括背景、规划、投入、过程、成果和效果 6 项一级指标及 30 项二级指标[5].IUCN-WCPA 框架不仅是许多具体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发展的基础,而且对保护区管理效果评价报告的内容及标准的制定也具有借鉴意义[6-8].从评价内容和结果上看,这些工具或方法更加注重管理过程的评价,可以识别管理威胁或成效; 从应用层次来看,有的方法适合对单一保护区管理进行跟踪监测,而有的方法却只对保护区系统的评估有效[5,8-9].由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缺乏统一的理论依据和通用的指标体系,其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可以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的、建设条件、管理模式和评价需求等具体因素构建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1,5,10].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学者一方面努力介绍国外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8-9,11],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途径,构建评价指标和评判标准[12-14]; 同时主要从国家保护区系统[2]、地区保护区系统[15-17]和单个保护区[10,18]3 个层次开展了一些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具体评价工作,其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识别了一些保护区系统或单个保护区面临的威胁和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对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8 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实施了《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 LY / T 1726-2008) ,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化和标准化阶段.该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13 个一级指标和 34 个二级指标,以及 5 个附加加分项和 5 个附加减分项,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4 个水平[19].同年,环境保护部等 7 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的通知》( 环办[2008]19 号) ,并依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赋分表》评估保护区管理水平.2012 年,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标准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生态环境服务 自然保护区》( LY/T2239-2013) ,这是首次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中引入森林认证体系[9].总体上说,国内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应用范围并不广泛,部分评价项目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的实际情况相关度不高,或者缺乏证据支持和科学检验,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针对性或客观性[2,9-10].

  为了优化配置有限的资金、物资和人力等管理资源,使之达到最大的保护功效,很有必要确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优先性[17,20].管理有效性识别通常可以作为确定管理优先性的必要条件,但非唯一标准.刘义等[17]综合考虑了生物多样性、威胁和管理有效性等因素,在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中将那些生物多样性很高、面临很大威胁的保护区确定为最高的优先等级,并认为在同一优先等级中那些管理有效性低的保护区最迫切需要人们干预管理.现在,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管理优先性的报道仍然相对较少[5,8].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为南岭保护区) 具有极其丰富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资源[21],是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虽然有一些针对该保护区的生态旅游[22-23]、社区共管[24]、资源保护与管理[3,25-26]等方面的探讨和报道,但缺乏较为全面的管理有效性评估,也未见管理优先性的定量分析报道.本研究应用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南岭保护区开展管理有效性和优先性评估,旨在分析南岭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南岭保护区管理质量建设,促进南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1 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域概况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 1994 年,地处南岭山地中段东经 112°30' ~113°04',北纬 24°37' ~24°57'之间,面积 58 368. 4 hm2,地跨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乳源县、清远市阳山县和连州市,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的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21].南岭保护区还有水源涵养、净化空气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7]及社会效益,是当地社区的重要就业来源,还是广东省内外各科研单位、学校等科研、实习的重要基地.据调查,南岭保护区现有维管束植物 3 115 种,隶属于227 科 1 048 属[27]; 有陆生脊椎动物 486 种,隶属 27 目 86 科 287 属[28].

  1. 2 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

  采用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提供的《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基础指标评分表》,快速评估南岭保护区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该表包括机构设置、管理队伍、管护设施、权属、规划设计、管理制度、资源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经费管理、社区共管、生态旅游、监督与评估共 13 项一级指标,100 项二级指标.每项二级指标分值设定为 1.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评估,认为管理有效即赋值为"1",管理无效则赋值为"0".数据处理时,计算各项一级指标的管理有效性指数值( ME) .ME 值的计算公式为:

  MEi= Ne/ Ni………………………………………………………………………………………………( 1)

    式( 1) 中,MEi为第 i 项一级指标的管理有效性指数; Ne为第 i 项一级指标包含的评估为有效的二级指标项数; Ni为第 i 项一级指标包含的二级指标项数.MEi值越大,第 i 项一级指标的管理有效性越高.

  1. 3 管理优先性评价方法

  基于各项二级指标的管理有效性评估结果( 1 或 0) ,计算各项一级指标的管理优先性指数值( MP) ,计算公式如下:

  MPi= 2Ri/ ( Re+ Ri) ……………………………………………………………………………………( 2)

    式( 2) 中,MPi为第 i 项一级指标的管理优先性指数; Re为第 i 项一级指标中被评为管理有效的二级指标项数占所有被评为管理有效的二级指标项数的比例; Ri为第 i 项一级指标中的二级指标项数占所有二级指标项数的比例.MPi值越大,则表明第 i 项一级指标的管理优先性越高.

  2 结果与分析

  2. 1 保护区管理有效性

  南岭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总得分为 89 分,说明该保护区总体管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一级指标的ME 值范围为 0. 73 ~ 1. 00( 表 1) .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管理制度、经费管理、生态旅游、监督与评估的 ME 值均为 1. 00,管理有效性最高; 而资源保护、社区共管、管理队伍、科研监测、规划设计、权属和宣传教育的 ME值低于 1. 0,管理有效性次之.

论文摘要

  就管理问题的具体内容而言,在资源保护方面,南岭保护区近两年内存在盗伐、盗猎、盗采和盗挖案件.在社区共管领域,南岭保护区没有具自然保护区特色的产品.在管理队伍上,南岭保护区所配备护林员不能满足巡护需要.在科研监测方面,南岭保护区没有自己的科研队伍和学术带头人; 缺少自己的科研场所及配备所需的设施、设备; 对重点保护物种数量及动态信息缺乏了解.在规划设计上,南岭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不合理,不能满足主要保护对象要求.在权属方面,南岭保护区内局部地区地权和林权尚不清晰,有纠纷.在宣传教育领域,南岭保护区尚未与国内保护区建立姊妹保护区关系; 没有制作音像、书刊、宣传册等宣教资料,没有解说系统,不能对访客进行系统讲解.

  2. 2 保护区管理优先性

  由表 1 还可知,一级指标的 MP 值范围为 0. 94 ~1. 10.MP 值将 13 项一级指标的管理优先性区分为 7个水平.其中,宣传教育的 MP 值最大( 1. 10) ,其管理优先性最高; 其次,权属、规划设计、科研监测和管理队伍的 MP 值均大于 1. 00,其管理优先性较高; 而社区共管、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经费管理、生态旅游、监督与评估的 MP 值均小于 1. 00,其管理优先性一般.

  3 讨论

  3. 1 主要管理问题

  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与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3].从 ME 值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南岭保护区管理基础得到有效改善,总体管理水平良好,特别是在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管理制度、经费管理、生态旅游、监督与评估 6 个方面基本满足管理需求,并取得一定成效.尽管如此,南岭保护区在资源保护、社区共管、管理队伍、科研监测、规划设计、权属和宣传教育 7 个方面均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提升管理质量,克服管理问题.由于各个管理问题的产生背景、不利影响、解决条件和管理目标等因素并不相同,而且这些管理问题并不是同等重要,有必要区分管理优先性,把握主要问题,提出基本对策,才能科学、有序地推动南岭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MP 值,本研究定量评估了 13项管理工作的优先性.结果表明,宣传教育、权属、规划设计、科研监测和管理队伍的管理优先性高,是南岭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较为一致[25-26,29].

  3. 1. 1 宣传教育管理 在宣传教育方面,南岭保护区缺少与其它保护区的交流,也缺乏自身的宣传教育材料和解说系统.这既受到缺少宣教经费和人员等表观因素的影响,也受缺乏宣教意识、视野和文化等深层原因的制约.尽管如此,南岭保护区仍然具有一定的宣教管理基础,例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生动的宣教素材,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专着等成果也是可靠的宣教依据,而且,专门的宣教实体部门和虚拟网站既是对内交流的平台,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为解决现有宣教管理问题,南岭保护区宣教部门应该充分掌握和利用现有信息和管理资源,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内涵,积极构建开放的合作交流渠道,大力打造形式多样、深入人心的宣教工具或活动,最终促进南岭保护区总体管理质量的提升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3. 1. 2 权属管理 在权属方面,南岭保护区乳阳、大顶山和龙潭角等地的管护范围与林场经营范围有重叠,森林资源经营与自然资源保护存在一定矛盾; 秤架等地部分区域属集体林地,由于历史原因,南岭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在林地征用和补偿等方面存在争议; 另外,秤架与乳阳管理处对太平洞区域的管辖权限及其范围尚不明确.权属管理既影响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又涉及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等现实问题.

  3. 1. 3 功能区规划设计 南岭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根据南岭保护区成立之初的自然资源科学考察情况,保护区划分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近二十年来,随着深入开展保护管理和调查监测等工作,南岭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种群密度、保护地位和威胁因素等方面的情况不断更新或发生变化.现有的功能区划已经不能满足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管理要求,需要重新开展规划设计.

  3. 1. 4 科研监测管理 科研基础和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本底的掌握是管理工作的依据[3].南岭保护区科研监测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保护区科研队伍缺乏组织、科研环境条件薄弱和未掌握重要科技信息.南岭保护区近年在科研监测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引进配备了一些具有林学、动物学、植物学和信息管理等专业背景的青年工作人员,他们是保护区科研工作发展可以依赖的人力资源.然而,由于保护区面积大、管理条件十分复杂、管理人员严重偏少等原因,这些科技人才不得不兼任其它管理工作,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同时,由于缺少科技交流、没有专门组织、存在经费困难等因素,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建设受到相当限制.另一方面,南岭保护区注重与相关科研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保护区已经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取得了一些科研监测成果,例如,已经完成了蛾类、植物等生物多样性编目,发表了相关专着,并正在开展第二次动物本底调查等.

  然而,南岭保护区与这些科研机构缺乏稳定联系和专业平台,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的长效机制,不利于科研成果在保护区管理上的检验和推广应用.例如,现有资源编目还不足以满足保护区管理需要,尤其缺乏对保护区重点保护物种面临的威胁和压力的分析和排序,也没有减缓压力及防止威胁的基本对策和具体步骤.

  3. 1. 5 管理队伍建设 南岭保护区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山地,管辖面积大,地形复杂,周边社区多,环境压力大,管护经费有限.保护区聘用的护林员人数不够,待遇较低,工作任务较重,管护知识培训不足,以致保护区无法深入开展一些必要的自然资源监测、保护、利用等工作,进一步影响管护效能的提高.

  3. 2 主要管理对策

  3. 2. 1 打造南岭特色生态文化的实体和网络平台 在宣传教育方面,南岭保护区将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包括生物物种及土壤在内的种质资源库和博物馆,发挥保护和科普的双重作用; 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把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带进南岭林区和农村,让当地百姓实实在在享受科技普惠服务; 针对林业系统、尤其是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面向林业系统招收专业研究生,进一步提高其业务和管理水平; 逐步建立涵盖整个南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化系统、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建立当地适宜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生态产业技术的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最快、最广泛地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3. 2. 2 构建利益协商、共享和监管的长效机制 权属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自然资源拥有者、保护者和利用者等方面的利益协商、共享和监管.一方面,南岭保护区及其主管部门应联合当地政府、周边社区组织、林场、森林公园、旅游从业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成立专门机构,坚持开展利益协商或专题研讨等活动,提出利益共享方案或发展替代选择,明确各方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权责边界,消除利益冲突根源,构建资源保护管理新模式,努力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南岭保护区应增设执法机构,并让执法人员深入资源保护一线,加强日常巡护和执法力度,长期威慑并及时、依法打击乱采、盗伐、滥捕、偷猎等非法活动,形成资源保护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利益监管机制.

  3. 2. 3 建设科研监测的新型台站 保护区不是科研机构,但应该争取与配合外来力量从事基础理论性研究和保护监测工作,更重要地是要结合自己发展的要求,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3].针对现有科研监测管理问题,南岭保护区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森林资源优势,联合学术力量雄厚的科研单位,建设科研监测的新型台站,在生态与资源科学、生物学、地学和农林科学等多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研究与试验,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科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最终目的.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该台站应以南岭特有的或重点保护的物种为主要对象,开展持续的生态观测和监测; 开展南岭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追踪、评估及预警的研究.在环境保护研究领域,该台站将着重开展生态破坏后的山地修复研究与水土保持工作; 为粤北山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与预警系统; 开展土壤复合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 开展南岭农村水体面源污染研究工作.在生态产业技术研发上,该台站拟围绕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产业开展战略规划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谋求合理的资源和产业布局,形成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技术体系,如珍稀动植物养殖、经济大型和药用真菌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等,为粤北发展包括农、林在内的生态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协助当地制定旅游规划,做大、做强、做实南岭生态旅游产业、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该台站将以广东省的科研院校和林业部门的科研人员为主,向国内外其他科研单位和高校开放,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同时与桂、湘、赣、闽四省区协同配合,产生的科研和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于整个南岭地区,并向周边辐射,以期创造更大的创新效益.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30].在政府的支持下,这些管理对策的落实不仅将对南岭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持续利用、进一步发挥南岭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全国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Dudley N,Hockings M,Stolton S. Options for guaranteeing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world's protected areas[J]. Journalof Environment Policy and Planning,2004,6( 2) : 131-142.

  [2] 权佳,欧阳志云,徐卫华,等.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现状评价与对策[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 7) : 1739-1746.

  [3] 王献溥,于顺利,汤大友. 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的意义和问题[J]. 野生动物杂志,2009,30( 1) : 40-43.

  [4] Leverington F,Hockings M,Pavese H,et al.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protected areas -A global study. supple-mentary report No. 1: Overview of approaches,methodologies[R].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Gatton,TNC,WWF,IUCN-WCPA,Australia,2008.

  [5] Hockings M,Stolton S,Dudley N. 评价有效性: 保护区的管理评估框架[M]. 蒋明康,丁晖,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6] Erivin J. Rapid assessment of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four countries[J]. Bioscience,2003,53( 9) : 833-841.

  [7] Stolton S,Hockings M,Dudley N,et al. Reporting progress in protected areas a site-level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trackingtool[C]. Gland: World Bank,WWF,2007: 1-22.

  [8] 权佳,欧阳志云,徐卫华,等. 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 生物多样性,2010,18( 1) : 90-99.

  [9] 刘方正,崔国发. 国内外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比较[J]. 世界林业研究,2013,26( 6) : 33-38.

  [10] 郭玉荣,范丁一,李国忠,等.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 8) : 121-126.

  [11] 王双玲,李霞,罗杨,等. 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价方法---保护地区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介绍[J]. 野生动物,2005,26( 2) : 54-56.

  [12] 薛达元,郑允文.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J]. 农村生态环境,1994,10( 2) : 6-9.

  [13] 郑允文,薛达元,张更生.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 农村生态环境,1994,10( 3) : 22-25.

  [14] 姜立军,苗鸿,张菊,等. 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分析[J]. 农村生态环境,2005,21( 1) : 73-75.

  [15] 谢志红,徐永新.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J]. 湖南林业科技,2003,30( 2) : 7-10.

  [16] 葛之葳,李俊清. 北京市保护区管理状况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 7) : 99-107.

  [17] 刘义,袁秀,李景文,等. 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及优先性确定[J]. 林业资源管理,2008( 4) : 58-63.

  [18] 栾晓峰,谢一民,杜德昌,等.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有效管理评价[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31( 3) : 73-79.

  [19] 国家林业局.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 LY/T1726-2008) [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10.

  [20] Erivin J. Rapid assessment and prioritization of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 RAPPAM) Methodology[C]. Switzerland:WWF,2003.

  [21] 庞雄飞.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

  [22] 廖芳均,谢国光.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 陕西林业科技,2008( 4) : 101-104.

  [23] 谢勇,廖芳均.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潭角管理处旅游发展初探[J]. 陕西林业科技,2009( 3) : 93-95.

  [24] 刘静艳,韦玉春,刘春媚,等.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J]. 旅游学刊,2008,23( 6) : 80-86.

  [25] 廖芳均.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 资源与环境,2013( 12) : 102.

  [26] 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 广东南岭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和有效管理的展望[J]. 广东林业科技,2007,23( 2) : 90-93.

  [27] 陈志明.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及保护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2012( 3) : 61-63.

  [28] 李超荣,龚粤宁,卢学理,等. 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J]. 韶关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33( 4) : 55-57.

  [29] 何克军,李意德. 广东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J]. 广东林业科技,2005,21( 2) : 69-72.

  [30] 黎植权.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 广东林业科技,2003,19( 3) : 49-5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