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昌宁县陡坡地生态治理情况、做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3 共3990字
论文摘要

  1引言

  陡坡地生态治理是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立足省情林情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建设 高 效 林 业、提 升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主 要 抓 手.2012年以来,昌宁县在陡坡地生态治理中充分结合县情林情大胆尝试,科学规划,及时分析与总结,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当地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陡坡地生态治理受自然条件、环境条件、政策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因此在项目实施中,如何做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林农增收,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盈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问题.本文结合昌宁县陡坡地生态治理实际情况及农民增收致富情况进行了探讨.

  昌宁县地处横断山系,跨云岭、怒山山脉,分属澜沧江、怒江水系,东北部山高谷深,地势险峻,西南部低山缓延,谷坝相间.昌宁县土地总面积377000hm²,其中大于25°的陡坡地面积为9146.67hm²,15~25°生态脆弱地区及生态区位重要坡耕地6926.67hm²,主要分布在黑惠江、澜沧江两岸及其支流的面山和生态脆弱地区及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境内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调查及《应用遥感技术调查保山地区土壤侵蚀报告》等有关资料印证,水土流失面积14.45万hm²,占国土总面积的38.3%,主要发生在陡坡地(占70%以上)、荒山荒坡及沟壑两侧、河流两岸.较为严重的流域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怒江水系两大流域两岸坡及低热河谷区.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昌宁县工农业生产,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2陡坡地生态治理情况

  昌宁县 历 来 重 视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工 作,在2002~2006年实施的3800hm²退耕地还林中,大于25°陡坡耕地有2042hm²,占退耕地还林的53.7%,在2008~2013年所实施的9813hm²特色经济林造林中,大于25°以上的陡坡耕地有1627hm²,占16.5%.

  2012年,云 南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对陡坡地进行专项治理,昌宁县两年共完成陡坡的生态治理任务1000hm²,其 中25°以 上665.47hm²,占62%;16~25°334.53hm²,占38%.主要布局在江河两岸、水源涵养区和重要交通沿线,其中江河两岸942hm²水源涵养区58hm².

  3陡坡地生态治理主要做法

  3.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昌宁县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从上到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县人民政府与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签订陡坡地生态治理责任状,与农户签订陡坡地生态治理合同,将工程建设任务与质量管理落实到具体实施单位,责任明确到人.县林业局及乡镇林业站负责陡坡地的生态治理组织宣传、调查规划、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合同签订、检查验收、政策兑现等具体工作.

  3.2考虑生态利益的同时,兼顾农户的经济利益

  在陡坡地生态治理过程中,昌宁县一方面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农户的长远利益,把陡坡地生态治理与当地泡核桃、澳洲坚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结合起业,突出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走"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

  3.3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造林经费投入

  陡坡地多属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土壤贫瘠的地方,造林成本高,生态治理难度大.为解决好造林中种苗、造林费用等资金问题,按照政府主导、农户自愿、社会参与、各方投入的原则,依托国家、省安排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项目、防护林建设项目、木本油料产业等建设项目来组织实施.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陡坡地生态治理资金的投入.

  2012~2013年省级补助450万元,整合国家、省、市、县各级造林项目资金314.72万元,农户投工投劳及自筹资金投入544.63万元.

  3.4做好项目组织管理,管好用好项目资金

  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应严格按照规划的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造林前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培训,并对工程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和技术指导,实行各工序验收,造林后实行承包管护.项目资金管理公开透明,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4陡坡地治理初步成效

  4.1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后,新增造林面积1000hm²,新造林成林后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局部遏制水土流失,有效控制泥沙流量,保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壤肥力逐步提高,为改善全县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4.2项目实施使当地的群众受益

  在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过程中,使部分农民从单一的农耕劳动中解放出来,由靠垦荒吃粮变为靠种树吃粮,项目实施农户省级财政每年每亩补助生活费300元,户均补助1230余元.通过项目实施,共发展特色经济 林966.5hm²,其 中 泡 核 桃198.3hm²,澳 洲 坚 果768.2hm².5年以后,泡核桃、澳洲坚果等特色经济林逐渐投产,进入盛果期后,泡核桃年每亩收入可达2500多元,澳洲坚果年每亩收入可达3000多元,林农经济收入逐渐增加,生活将逐渐走向富裕.

  4.3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昌宁县在生态建设中,以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绿色工程等项目实施为契机,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2013年末,全县泡核桃基地面积达120000hm²,挂果面积达63633hm²,产量达2.5万t,产值达7.5亿元;澳洲坚果面积达4958hm²,挂果面积达153hm²,产量达50t,产值达150多万元;核桃、坚果深加工企业130多家,年加工产值超过2亿元,林业收入已成为山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做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

  4.4打破传统造林模式,创新经营机制

  传统营造林体制,投资渠道单一,由政府出资造林,权属不清,管护责任不明确,造成重栽轻管局面,其结果往往是造林不成林.陡坡地生态治理县人民政府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签订陡坡地生态治理合同,明晰了产权,改变了重栽轻管局面,造林验收合格后政府对农户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造林费用整合国家、省、市等各级造林项目资金来解决,创新了经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集约高效的特色林产业,切实提高了生态治理成效.

  5存在的问题

  5.1补助低,农户生活困难

  纳入陡坡地生态治理年度计划任务的地块,省财政按每亩300元的标准给予定额包干生活补助,造林当年每亩补助200元,第3年验收合格后每亩再补助100元.农户普遍反映,退耕后农户收入减少,上级补助资金偏低,不能满足农户生产生活的需要.

  5.2投入少,项目整合难度大

  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造林费用按政策规定用国家和省以及地方安排的造林项目投资解决陡坡地生态治理的种苗及造林费.但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和其他造林项目任务不一致,项目不同补助的资金也不同,项目整合困难.

  5.3宣传培训力度不够,群众观念落后

  林业周期长,与农业、牧业、渔业等其他行业相比回报慢.大多数人还守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老观念.

  群众对政策理解和认识不够深,积极主动性不高,生态治理意识不强,产业发展思路不清,观念落后,只种不管或粗放管理等因素长期制约着林业产业的发展.

  5.4工作经费不足

  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在宣传、规划、合同签订、造林指导、检查验收、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工作量巨大.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工作经费不足,基层林业站工作条件有限,影响工作成效.

  6对策与建议

  6.1提高补助标准和年限

  陡坡地生态治理区域都是边远贫困山区,实施陡坡地造林后,农户大多缺乏增收致富的门路,收入来源减少,长远生计问题难以解决.鉴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应适当提高农户生活补助标准和延长补助年限.建议参照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标准执行.

  6.2拓宽投资渠道,制订优惠政策

  陡坡地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属于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应多渠道、多形式引入资金.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资金扶持,将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增加财政预算,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模式,吸引外资及社会资金投入,加快推进陡坡地生态治理进程.

  6.3强化科技措施,提高科技含量

  要达到陡坡地治理效益最大化,必须加强科技措施:一是加强对农户的科学技能培训,教会林农科学营林,科学管理,适时进行中耕、抚育、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二是指导农户采取嫁接改良、立体化种植等一系列科技措施,缩短林木生长周期,实现林木早挂果,快见效.三是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的特色林产业,建立一批优质高效示范基地,重点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和林下种养高效模式,提高陡坡地生态治理综合效益,确保农户近期收入不减,中期收入增加.让项目区群众真正从陡坡的生态治理建设中得到实惠,主动参与到陡坡地生态治理工作当中.

  6.4选好林种、树种,确保农户的长期经济收益

  针对全县气候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和山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等客观实际,把陡坡地生态治理、林业产业发展和山区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确定并主推几个优势明显、适宜当地气候、助农增收潜力较大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重点营造核桃、澳洲坚果、茶叶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突出产业优势,切实提高治理成效,确保农户长期经济收益.

  6.5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高治理成效

  为确保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建设质量,达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应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一是加强造林质量管理,对项目区的建设目标与布局、规划与设计、种苗与整地、造林与管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监控.二是严格资金管理,保证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昌宁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确保项目资金不被挪用、串用.三是完善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项目档案建设.按照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从任务下达、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检查验收、建设成效等各个方面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字、图、表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6.6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深入宣传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重要意义、政策和措施,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权益和责任,使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营造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良好舆论氛围,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陡坡地生态治理的主力军,促进陡坡地生态治理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彭珂删.我国水土流失危害及防御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1(2).

  [2]张嘉宾.森林生态经济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3]赵启光,吴发启.控制坡地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0(1).

  [4]将成花.东川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林草措施实施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