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迎春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及经营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30 共1762字
论文摘要

  1、林地资源现状

  迎春林业局总面积216928hm2,其中:林地面积167016hm2,占总面积的76.99%;非林地面积49912hm2,占总面积的23.01%。区内有林地总面积为144590hm2,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4742hm2,一般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3243hm2,商品林面积为49560hm2,未区划林地面积为7045hm2,依次占有林地总面积的30.94%、29.91%、34.27%、4.88%。有林地总蓄积为11580618m3,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蓄积为3688704m3,一般生态公益林蓄积为3413542m3,商品林蓄积为3992489m3,未区划林地蓄积为485883m3,分别占有林地总蓄积的31.85%、29.48%、34.47%、4.20%。森林覆盖率66.65%。

  按起源划分,有林地天然林面积为116449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0.54%;人工林面积28141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9.46%。按林龄划分,林区内有林地幼龄林面积比重较大,占总量的39.95%;中龄林面积比重次之,占总量的30.85%;近熟林面积比重为24.40%,居第三位;成、过熟林面积比重仅占4.80%。有林地中龄林蓄积占有林地总蓄积的比重居首位,为35.74%;其次为近熟林,蓄积比重为29.76%;再次的是幼龄林,蓄积比重为27.62%。成、过熟林蓄积所占比重为6.80%。

  按林地各优势树种(组)划分,该局有林地天然阔叶混交林面积、蓄积占所有林分类型比重过半;其次为人工落叶松和天然柞树、杨树林分,面积、蓄积分别约占有林地总量的一成;针叶林面积、蓄积亦仅占有林地总量的一成,几乎都为人工针叶树种。

  2、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特点

  2.1土地利用

  该局地处三江平原,其地理位置独特,除有种类较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其它矿产等资源外,亦有相当可观的农地资源,农地面积占全局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区林地利用率为86.57%,较上规划期初94.09%,降低7.52个百分点。

  2.2林业覆盖率

  林区十一个林场,森林覆盖率最低(西丰林场)为26.03%,最高(五泡林场)为97.54%。且只有少数边远林场有少量天然针叶林分布。,该局森林覆盖率为66.65%,比上规划期初的66.86%减少0.21个百分点。

  2.3林分结构

  经过短时期休养生息,该林区虽然龄组面积构成向合理趋势发展,但其龄组蓄积构成中,林分低龄化仍很明显。用材林和一般生态公益林中可采资源(含不可及)蓄积为458273m3,仅占该局活立木总量的3.66%。针叶树种所占比重甚小,且几乎都为人工林。用材林和一般生态公益林近成过熟林中,中小径组蓄积为104万m3,占其总量的37%。

  3、存在的问题及可利用资源经营策略

  由于企业正处于木材产量剧降,而后续项目暂时形不成规模的变革时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对策。

  3.1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生态保护功能弱

  可采资源虽经有限恢复,但由于长期超负荷采伐经营,其数量仍显不足,且分布散、远;成过熟林材质明显下降,优质材、大径材和珍贵树种比例下降,次小薪材比例上升。企业逐年大幅降低森林资源消耗,由规划期初的年耗12.1万m3降至目前的6.6万m3。该局已由原17个林场,归并为11个林场。林区与周边农场及腹地村屯混杂,林政管理任务艰巨。所以要以分类经营为基础,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3.2林分结构失调

  针叶树所另面积比例12.2%,阔叶混交林占面积比例为87.8%,针阔比为12:88。从材种结构调整和生态功能发挥角度考虑,一般4针6阔的树种比例较为理想。要依据《森林经营方案》,注重森林结构调整,改善森林质量。

  3.3林分龄组结构失调

  本区乔木林龄组结构以中幼龄为主,占的比重较比。从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观考验,幼、中、近、成过熟林面积结构比应各占25%较为理想。幼、中、近、成过熟林的蓄积结构比,应为0.5∶1.5∶3.5。

  3.4森林质量下降

  在乔木用材近熟林中,中小径级组株数、材积,分别占近成过熟林株数年、材积的75.6%和76.9%,而大、特大径级组株数、材积占24.4%和23.1%。人工林集约经营强度低。人工林经营管理粗放,造林后抚育管理跟不上,病虫鼠害较为严重,林分质量差;人工林树种仍较为单一,生态稳定性差。据资源和经济现状,发展营林基础产业,以定向培育、集约经营为发展方向,加快速生丰产原料林、用材林建设速度。

  3.5森林资源可利用依据不明确

  首先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依据,要严格保护好天然林,降低采伐量,适当增加人工林采伐;保护重点公益林,采伐商品林;保护林木资源,适度开发林下资源。要充分利用林区牧草、池塘等资源优势建立以林为主,林、农、牧、渔合理配制的复合经营模式,构建林区生态经济体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