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营养学论文

在医学院校营养学教学唯物辩证法中的运用

来源: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作者:王荣梅;徐希柱;董方;
发布于:2018-10-22 共5453字

  摘要:营养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文提出了唯物辩证法应用于营养学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的实施策略, 并分析了其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促进唯物辩证法在营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这将有助于医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掌握营养学知识及辩证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营养学; 唯物辩证法; 教学;

  Abstract:Nutriology is a highly practical cours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application of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in the teaching of nutriology and analyzes its feasibility,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in the teaching of nutriology.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help medical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develop their dialectic thinking.

  Keyword:nutriology;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teaching;

  唯物辩证法是涵盖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营养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 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目前医学院校营养学教学还是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 关于唯物辩证法应用于营养学教学的课程改革或教学研究的报道较为少见, 我校在营养学教学中将唯物辩证法应用到营养学教学过程中,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营养学

 

  1 唯物辩证法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营养学是一门研究膳食、营养和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 而广义的营养学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和膳食心理等多个领域和学科。可见, 营养学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 也就决定了营养学的哲学属性。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 要求医学工作者除了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备多方位的思维, 独特的见解及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依赖经验的思维方法。而哲学素质代表的是一种水平、一种境界、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 医学工作者如果只具有专业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哲学素质是有极大的局限性的, 很难在实践工作中或科研领域获得进一步的成就。为此, 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融入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 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培养他们哲学素质, 以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唯物辩证法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的实施策略

  我校在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 运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 并注重营养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把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渗透到诸多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中, 并启发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思考营养学的问题。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对教师在自然科学的课堂上教授辩证法产生好奇心, 因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 既获得了营养学的知识, 又学会了辩证思维, 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2.1 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都是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环节、要素、组成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三种宏量营养素之间、微量营养素之间、宏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之间存在诸多的联系, 结合普遍联系观讲授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讲授糖、蛋白质、脂肪三大宏量营养素的关系时, 指出三者均能产生ATP, 代谢过程中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糖在体内的储量相对较少, 在能量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摄入的糖会大量转化成脂肪, 将能量储备起来, 这也是素食主义者如果摄入过多能量也会变胖的原因。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 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产生相应的氨基酸, 而一些氨基酸通过糖异生可以形成糖。在动物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 体内的脂肪分解形成的甘油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 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三大宏量营养素在代谢及转化过程中又常常需要微量营养素以辅助因子的形式参与。再如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而铁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摄入大量的维生素E可能引起维生素K的吸收和利用障碍。这样通过普遍联系观点将一个个看似孤立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使学生不再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类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浅入深的过程。营养学同样经历了从未知到已知并伴随新旧更替的发展过程, 授课时结合发展观讲解一系列的教学案例。从最初人类对于维生素、矿物质认识的不足并出现相应的缺乏病, 到确定这些疾病的产生与某些食物的摄入不足有关, 再到通过分离提取或者人工合成相关的营养素来治疗这些营养缺乏病, 这些成果都启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不会被暂时的困难捆住手脚。1989年,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并于1997年进行了修订。2007年, 针对我国存在的营养问题及近年来与营养相关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 同时结合营养学的新进展形成了第三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 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形成第四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此可见, 无论各营养素及其功能的发现还是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变迁, 都蕴涵着丰富的发展的辨证思维。2005年, 第十八届国际营养学大会提出新营养学的定义, 指出新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体系、食品和饮品及其营养成分与其他组分和它们在生物体系、社会和环境体系之间及之内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新营养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健康, 帮助人类享受逐渐提高的居住水平和自然环境。显而易见, 营养学是一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科, 授课过程中结合发展观, 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 避免用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观察事物。

  2.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应用于营养学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在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 利用对立统一规律剖析生活中营养相关的典型事例, 指导学生辩证地分析营养学中的问题。比如人们常把油炸方便面、汉堡包、薯条等食品归为垃圾食品, 是因为它们含有的营养素不均衡, 过多摄入容易引起健康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垃圾食品与营养食品是对立的。实际上, 除了母乳可以满足婴儿早期的全部营养需要外, 没有哪一种天然食物可以满足我们的全部营养需求, 任何一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 所谓的垃圾食品与营养食品又是统一的, 恰如廉价的大白菜也有昂贵的燕窝鱼翅所缺乏的膳食纤维。再比如营养学中吸收与排泄的对立统一, 既保证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又保证机体免受过多的代谢废物的毒害。通过上述事例, 逐渐使学生建立起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概念, 从而提高其辩证思维的意识。

  质量互变规律, 即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 总是由微小的变化 (即量变) 慢慢积累开始, 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即质变) 。讲授营养素的缺乏与过量时融入质量互变规律。矿物质及维生素作为微量营养素, 如果摄入过量则会变成毒物, 恰如瑞士化学家帕拉塞尔苏斯的名言“所有物质都是毒物, 没有物质不是毒物, 唯一的区别是它们的剂量”。比如儿童长期缺锌可导致侏儒症, 盲目过量补锌可损害免疫;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坏血病, 大量摄入可能会出现腹泻、腹胀。被人称为生命之源的水, 摄入过量同样也会引起中毒, 如200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妇女珍妮弗·斯特兰格参加一项喝水比赛后因过量饮水引发中毒导致死亡。蛋白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摄入过量会加重肾脏的负荷, 而过量的糖、脂肪的摄入, 均会引起肥胖。通过上述内容的讲授,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处理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把握好适度的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通过否定和肯定的辩证运动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整个过程, 经过否定之否定, 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 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我国居民近几十年膳食结构的变化过程中同样蕴涵着否定之否定规律。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居民摄入较多的口感差的粗粮, 而精米、精面相对较少, 但这种膳食构成可以让我们获得较多的钙、B族维生素及膳食纤维。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期, 随着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及居民收入的提高, 口感好的精米、精面的消费量大增, 而粗粮消费量下降, 这也成为当时我国居民钙及B族维生素达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在2007年、2016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就特别强度粗细搭配、全谷类食物的摄入。由此可见, 从摄入较多的粗粮, 到摄入过多的细粮, 再到粗粮、细粮平衡搭配, 即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 这个否定不是“抛弃”, 而是“扬弃”, 既有所克服又有所保留。中国营养学会于1988年建议我国成人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以60%~70%为宜, 至2000年又建议为55%~65%, 而在2013年确定碳水化合物的可接受范围为总能量的50%~65%。结合否定之否定规律讲授我国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的上述变化, 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营养学通过否定和肯定的辩证运动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规律。

  3 唯物辩证法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唯物辩证法应用于营养学的教学方式, 立足于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主要采用的传统的课堂教授形式, 在此基础上融入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同大多数营养学教师习惯的教学模式相比, 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化, 如果教师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学习, 积极将辩证法的思维带入课堂, 辩证法与营养学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将不难实现。在授课的过程中, 抓住大学生年轻、思维活跃和充满好奇心这一特点, 一反常态地在自然科学的课堂中融入社会科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会利用辩证法的原理来分析营养学的问题, 这将更加有助于营养学的学习。目前某些医学院校已经将唯物辩证法融入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诊断学等课程教学, 而营养学作为一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科学, 医学生对其中蕴涵的辩证思想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从而更加容易接受辩证法与营养学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因此, 将唯物辩证法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4 唯物辩证法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 营养学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均为自然科学,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缺少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对营养学教学中蕴涵的唯物辩证思想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颇或不足, 或者没有充分挖掘出营养学中的唯物辩证思想。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在校生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程学习, 各个学校均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师梯队, 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与营养学教师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集体备课或教学研究, 联合制作丰富、生动的贴近大学生生活且饱含辩证法思想营养学教学案例, 并应用于课程教学, 将会极大地提高营养学的授课效果。这个过程不仅会促进营养学教师唯物辩证法地深入学习及知识结构的调整, 还会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的授课内容, 实现双赢的效果。由于制作上述教学案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或者设立教研项目, 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将唯物辩证法思想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5 结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 辨证思维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 传授知识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在营养学教学中, 教师还应注重提高自身哲学素养, 从辩证法的角度设计更优秀的营养学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辨证思维的培养, 有利于医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工作及生活中树立辩证的唯物观并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这对于医疗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荣梅, 徐希柱, 董方, 等.高校营养学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15) :51-53.
  [2]潘先琴.论医学的哲学因素[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3) :430-431.
  [3]陈先达, 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92-93.
  [4]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73, 112.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7:前言.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209-217.
  [7]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
  [8]李铎, 李铃.新世纪对营养学的展望[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0 (1) :100-102.
  [9]高芳.辩证思维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1) :352-353
  [10]朱文娅.解密“水中毒”[J].大众科学, 2015 (8) :48-49.
  [11]李福岩.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80-81.
  [12]葛可佑.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与变迁[J].食品与机械, 1999, 73 (5) :3-6.
  [13]潘润存.唯物辩证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 28 (6) :386-387.
  [14]高胜利, 刘丽霞, 赵成瑞.唯物辩证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4) :499-501.
  [15]张慧明.把辩证法带入病理实验教学中[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6) :737-738.
  [16]龚逢杰.从自然辩证法视角探讨医学影像学教学[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 (2) :306-307.
  [17]王莺燕, 李春艳.诊断学教学中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实践[J].医学与哲学, 2015, 36 (2B) :94-97. (编辑:赵伊昕)

原文出处:王荣梅,徐希柱,董方,刘冠华.唯物辩证法在医学院校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04):641-64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