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患关系论文

《新京报》医患关系报道的特点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20 共3479字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卫生行业也紧跟其后向市场化迈进,作为经营者的医方与作为消费者的患方开始出现利益冲突。越来越多的医患关系报道见诸媒体。值得关注的是,医患冲突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其成为了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面对这一系列的医患矛盾纠纷事件,媒体如何报道成为了影响医患沟通的重要因素。如何为医生和患者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减少社会对医患冲突的焦虑与疑惑是媒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媒体不断反思。
  
  为此,笔者翻阅了中国第一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经营的报纸---《新京报》为样本进行分析,选取该报纸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所有的报道,根据框架理论,对其中83篇有关医患关系的报道进行了编码统计,分析《新京报》医患关系报道框架的特点,以此来探究当下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有何特点与不足。
  
  一、主题框架分析
  
  众所周知,主题是一篇文章一则报道的灵魂所在。每一则报道都有自己的主题,是全文的中心思想。而对一则新闻主题的阐释,就离不开新闻的主题框架构建。本文对《新京报》中医患关系报道的新闻主题框架进行了分析,将83篇医患关系报道的主题分为了矛盾纠纷、访谈、建议评论、模范事迹、调查、政策法规、其他7类,见表一。
  
  报道主题框架类型
  
  从表一可以看到,报道主题类型出现得最多的是矛盾纠纷,所占比例达到了19.28%,此类报道主要讲述的是医患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比如《怀孕护士遭患者踢肚》等。而反映医患和谐,比如患者对医生的感激等新闻几乎没有。调查性主题的报道所占比例为18.07%,此类型的报道主要是针对某一医患事件发生后,媒体对其进行调查采访,试图找出原因,比如其中一篇报道为调查医院的药品为何价格提升。建议评论主题和政策法规解读主题各占了16.87%的比例。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京报》对医患关系的报道主题框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新闻报道主题框架下,关注点主要还是在矛盾纠纷方面。若此类矛盾纠纷的报道占据了医患关系报道的大部分,则受众将处于由大众传媒营造的一种医患关系紧张的氛围中,这在新闻传播中称为“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新京报》作为一份具有官方性质的传统媒体,对类似医患矛盾冲突等敏感社会事件应该加以弱化,尤其是应将对具体的事件细节的报道代之以有深度的观察分析。
  
  2.对医方正面性报道不足。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名医访谈与模范事迹这两类主题框架皆是对医方的正面性报道,但二者相加起来的总篇数还不敌其他单个主题的样本量,可见《新京报》在报道医患关系上,并没有利用医方的正面报道来塑造医方的良好形象,缓和医患关系。
  
  3.对于医疗政策解读的报道方式较为单一。可从表一看到,《新京报》2014年有14篇医疗政策的解读,数量仅次于矛盾纠纷与调查报道,但此类报道,内容流于形式,难以让受众真正理解具体的政策,也不利于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媒体作为医方和患方的沟通桥梁,不应该仅用一则短消息稿来传达政策文件,而应该把文件与具体的医患现状结合在一起,为受众解惑释疑,同时也能使患方更能理解医方,从而减少医患矛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