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俄语论文

俄语影视欣赏论文(精选范文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0-03-31 共10762字
  众所周知, 电影是一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具有语言、画面、音响三结合的特点, 它能使声音和形象结合, 视觉和听觉结合, 语言和情境结合, 并能使学生听到地道的外语。电影通常被称作“第七种艺术”, 兼容着其它艺术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弹性。它在听觉和视觉背景下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不容忽视。研究表明, 带有描述性画面的电影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听力有极大帮助。下面是整理的俄语影视欣赏论文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俄语影视欣赏论文第一篇:俄罗斯纪录片《中国的重生》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摘要:随着中俄影视交流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影视作品涌入中国,影视翻译渐成热潮。高质量的影视翻译可扩大影视作品的受众范围,对影视作品的传播影响重大。本文介绍影视翻译的原则,以俄罗斯纪录片《中国的重生》为例,说明俄语影视作品翻译中常用的汉译方法。
 
  关键词:影视翻译;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在影视翻译过程中,译者受自身知识储备、文学素养、生活阅历等的影响会对译文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但这通常是在一个总的原则框架下进行的;翻译方法的选择与翻译的性质、任务、目的等紧密相关,由于俄语和汉语的语言形式差异很大,原文和译文很难实现完全对等,译者要根据不同文本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影视翻译原则
 
  总体上说,影视翻译遵循如下翻译原则:
 
  (一)内容忠实原则
 
  译文内容忠实于原作内容是对影视翻译的基本要求。译者经常会面临内容和形式不可兼顾的窘境,顾内容顾不了形式,重形式背离了内容,很难做到既保持原文形式,又忠实原作内容。影视翻译以内容忠实为首要,不得已时舍形式。
 
  (二)语言特点一致原则
 
  影视语言具有不分语种的共性特点,即简洁性、即时性、通俗性。这是由于影视字幕受到屏幕空间大小和停留时间的双重限制,且影视作品属于大众娱乐产品,受众面广,必须通俗易懂。
 
  (三)效果对等原则
 
  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观影感受,影视翻译应最大程度还原原作风格,使本国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后能够与作品生产国观众感受大致相同。
 
  二、影视翻译方法
 
  笔者以俄罗斯纪录片《中国的重生》为例,说明俄语影视作品翻译中常用的汉译方法。
 
  (一)意译
 
  意译是根据原文大意翻译,不做逐字翻译。在直译无法准确表达原文内容或译后不符合汉语表达时对句子进行意译。如:
 
  (1)Да и очень много другие страныучаствовали в этом Американцы,немецы и португальцы,но именно британцы были воплощением этого зла.
 
  很多国家都参与其中,包括美国、德国、葡萄牙,但罪魁祸首就是英国。
 
  本句中“британцы были воплощением этого зла”按字面意思可翻译为“英国人是这种邪恶的化身”,这种表达过于抽象,意译为更明确具体的说法“罪魁祸首就是英国”。
 
  (2)Культура,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я с населением,былау коммунистов оченьсильно развита.共产党人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共产党人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本句如果直译“共产党人与人民相互关系的文化非常发达”,这不符合汉语的通俗表达,用中国人常说的“共产党人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更能为观众接受。
 
  (二)增译
 
  俄语句子结构常省略某些成分,需要在译文中增加原文没有的词,使句子更加连贯完整。如:
 
  (1)Там были даже маленькие школы на этих лодках,куда можно было отдать детей.
 
  这里甚至还有小型的学校,可以把孩子送去读书。
 
  本句原文“куда можно было отдать детей.”直译“可以把孩子送去那里”,送去那里干什么?表意不清楚,根据上文的地点名词“маленькие школы”增加“读书”一词,使句子更加完整。
 
  (2)1949год суд над бывшим помещиком в китайской деревне,эмоции хлещут черезкрай.
 
  1949年中国农村里,从前的地主正在接受审判,审判者激动的情绪几乎溢出画面。
 
  本句“эмоции хлещут через край.”可译为“情感涌出边际”,缺少主语,结合影片画面,增加“审判者”为主语,“激动的”为修饰“情绪”的定语,使画面的生动情景借助文字更好地表达出来,同时将“край”“边缘,边际”具化为“屏幕的边际”,也就是“画面”。
 
  (三)减译
 
  影视字幕力求用词简练,常删减一些不影响句意完整的不重要的信息和重复的信息。如:
 
  (1)Советские операторы сохранили для истории и многие другие детали быта и жизни старогоПекина.
 
  苏联摄影师还记录了老北京日常生活的一些其他细节。
 
  本句“быт”和“жизнь”都有“生活”的意思,其中“быт”强调日常生活,将同义成分“жизнь”省略,句子变得更加简练。
 
  (2)Потому что европейцев,то есть,не китайцев,не японцев,знающих восточный язык былоо чень мало,практически не было.
 
  要知道那时候懂一门东方语言的欧洲人非常少,可以说是基本没有。
 
  本句“европейцев,то есть,не китайцев,не японцев,знающих восточный язык былоо чень мало”直译“欧洲人(也就是说,不是中国人、不是日本人)懂东方语言的很少”,中国人、日本人自然不是欧洲人,故将“то есть,не китайцев,не японцев”减译。
 
  (四)分译
 
  分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改变原文句子结构,把原文一个完整的句子译成数个并列句或从句,目的是更清楚地表达原文意思,也符合汉语语言习惯。如:
 
  (1)Ярким пятном в центре Пекина выделяется самый большой дворцовый комплекс в мире-Пурпурный Западный город.
 
  北京市中心最醒目的地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紫禁城。
 
  本句直译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紫禁城以一个亮点在北京市中心突显出来”,译文在意译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拆分,更易于观众理解的同时,来配合影片的旁白断句。
 
  (2)Британская зона представляет из себя настоящий укрепрайон с высоким забором,колючей проволокой и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ой охраной.
 
  英租界则是一个真正的要塞区,高耸的围墙,带刺的铁网,森严的守卫。
 
  本句是前置词с接五格作укрепрайон的定语,直译为“有着高耸的围墙、带刺的铁网和大量的保护的要塞区”,这个句子过于冗长,故进行拆分来配合电影的画面,以保持声画同步。
 
  (五)合译
 
  合译是指把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简单句)合译成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或将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避免语言重复累赘。
 
  (1)ХрамНебав Пекине,это особая системобразующая вещь длякитайскойистории,для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北京的天坛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十分特殊和重要的一部分。
 
  本句可直译为“北京的天坛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来说是特殊的、构成系统的东西”,在将“для кита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для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合译成“对中国历史文化来说”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整体意译,得此译文。
 
  (2)Китай потерял контроль над таможней,контроль над сбором налогов,контроль над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й системой.
 
  中国失去了对海关、税收还有行政机构的掌控。
 
  本句中“контроль над”重复三次,这在俄语中是一种强调语气,译为汉语时可将这些“被控制的”对象进行合译,避免相同信息的重复。
 
  三、小结
 
  不同于一般的文本翻译,影视翻译中译者与观众的“互动”更加直观可感,译者作为传播信息的桥梁和纽带,应谨遵影视翻译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在尊重影视原作基本内容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注重译作的传播效果,减少译制过程中的人为“磨损”,为国内观众提供更优质的俄语影视资源。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原作意图与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2(4):33
  [2]蒲艾琳.俄罗斯纪录片《罗曼诺夫王朝》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8.
  [3]张晓彤.俄语影视作品的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J].现代交际,2019 (12):93-94.
 
俄语影视欣赏论文第二篇:台词预设在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的运用
 
  摘要:电影是一门深受各界人士喜爱的融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剧等为一体的艺术。预设是从哲学概念演变而来的,经过长期不断研究和演变才成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性质,预设在电影台词中的使用也与日俱增。从预设的概念、分类及其分类的特点视角来探究电影台词中的预设,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来分析电影中的语言,可以使广大观众和电影爱好者更加深入领悟电影艺术的语言魅力,理解影片对白的语义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影片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影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所包含和传递出的信息含义。
 
  关键词:电影台词; 预设; 角度; 特点;
 
  Presupposition in Movie Lines ——A Case Study of Moscow Does Not Believe in Tears
 
  HAN Ai-nuo LI Qing-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Abstract:Movie is a kind of art composed of language, text, music, dance, drama and so on, which is deeply ador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resup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term in linguistics which evolve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fter a long period of continuou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ecause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e, the usage of presupposition in movie lines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presupposition in movie lin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ic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in the movie o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could help the audiences understand the linguistic attractions of the movie and the semantic connotation in movie lines more deeply, so as to appreciate the images of various characters created in movies bett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catch the meanings contained and transmitted by the lines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movies.
 
  引言
 
  电影被认为是包含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艺术,更是一个容纳语言、文字、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综合体。从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这门艺术就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欢迎与喜爱,并且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台词在电影中占据着很大比重,所以对于电影台词即电影语言的语言学研究不能被忽略,这种语言的研究与元语言的研究既存在着相似点也有着很大的差异。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一种语言,都可以在语义这一层面分析;不同点则在于电影语言是存在于一种特殊语境下的语言,若研究存在于语境中的元语言,那就会与研究元语言的初衷相悖。基于此,我们提出这样的设想:通过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来对电影中的台词(电影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分析电影语言在预设理论中的特点。而拥有精湛语言艺术的俄罗斯电影在世界电影中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最广为人知尤其是被中国观众喜爱的就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本文将该电影台词作为语料对其预设加以探析研究。
 
  一、预设的定义
 
  从本质上来说,“预设”这一概念属于哲学范畴,也可叫做“前提”或者“先设”。近年来,预设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热门研究话题。德国哲学家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是提出“预设”这一概念的第一人,他在《On Sense and Reference》(《含义和所指》)一文中指出,任何命题都存在着属于自己的预设。他的这一结论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人们也认为这一结论开辟了预设理论的先河。之后,英国数学家、哲学家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在20世纪初期又提出了摹状词理论,指出一个命题是由多个陈述共同组合而成,他的这一理念与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的完全不同,也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其中,英国学者Peter Fredrick Strawson就完全推翻了Russell这一言论,并根据Frege的理论提出了对语言学研究十分有帮助的预设学说,预设研究的理论基础就是从这一学说中得到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预设在语言学界得到了广泛发展,并初步提出其研究目的和研究领域等主要问题,在语义学和语用学这两门学科中研究预设是被大多数语言学家所认同的。
 
  对于预设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出现最早的一个概念被看作是最典型的语义预设的概念。但是,由于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的模糊界限,所以预设也像语言学中的其他理论一样,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俄罗斯语言学家Е.В.Падучева认为,“预设是一种句义成分,它必须是真的,否则该句子将被看做是语义异常或与特定的上下文相互抵触”(Ярцева 1998:396)。语义预设最早的一个定义就是来自她的这一理念,这也说明了预设是表达逻辑—语义的。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认为,“说话者在说话语S时认为X这一观念必然是真实的。”[1]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P. Lakoff则认为:“在一定语境中自然语言是被用来交流思想的。每当说话者用一句话来表述一个语言行为时,不管是断定、询问、应允或者其他,说话人总会做出关于该语境的某种假定。”[2]他的这一理论是区别于语义预设的语用预设定义,说明预设是表达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心理态度和言语关系。美国哲学家Robert C. Stalnaker的观点是:“从本质上说,预设是人的一种关于命题的态度,更准确地讲,它是一种接受某事物是真实的态度。”[3]我国语言学家周立全先生所提出的观点就是以Robert C. Stalnaker理论为基础的,他认为预设理论应是在语用学基础上的,汉语的预设概念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
 
  二、预设在电影中的应用
 
  (一)语义预设
 
  语义预设是纯语言内部的预设,是不掺杂语言外部内容影响的预设。语义预设一定是在语义学中被研究的,主要研究语句的意义从而分析它的预设。预设最早又是源于哲学,语义预设与命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语义预设可以从语义和命题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4]。
 
  从这两个角度我们来分析一下语义预设在电影中的应用。
 
  1.从语义角度来看的语义预设
 
  Завтра устраиваем приём(明天我们招待客人),从语义角度来看它的预设就应该是Завтра будет приехать гость(明天有客人来)。并且,从这一角度来看语义预设,即使对这个句子进行否定也就是对这个命题进行否定,那么此命题的预设也不会发生改变,即Завтра не устраиваем приём(明天我们不招待客人),这个否定命题的预设仍然可以看做是Завтра будет приехать гость(明天有客人来)。换句话说,要是把原命题变成疑问句Завтра устраиваем приём(明天我们招待客人吗) 或命令句Завтра устраивай приём(明天我们招待客人去)!这些语句的命题依旧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2.从命题角度来看语义预设
 
  Предки в Сочи укатили(长辈们去索契了),从命题角度来看,这个命题的预设就应该为У нас есть предки(我们有长辈)。但是如果该命题变为Предки в Сочи не укатили(长辈们不去索契了),命题的预设也不会发生改变。并且,如果将Предки в Сочи укатили(长辈们去索契了)看做A命题,预设У нас есть предки(我们有长辈)看做B命题的话,那么A命题为真时,B命题也一定为真;A命题为假,B命题仍为真。但是如果B命题是假的,即У нас не были предки(我们没有长辈),那么把A命题否定之后的命题真假性就无从判断了。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语义预设在这两个角度中具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稳定性、可变性和可传递性[5]。
 
  (1)稳定性。
 
  稳定性是从语义的内部结构中得来的,即词汇语义、词汇与词汇之间、词汇与句法之间的稳定结构。从语义的自身特点来说,它不会受到言外环境即语境的影响。其次,若将原命题变为否定或疑问形式,原命题的预设不会发生变化,反而通过对原命题进行否定和提出疑问,会更加证实预设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说,语义预设稳定性的这一特点是毋庸置疑的。Завтра устраиваем приём(明天我们招待客人),该命题的预设是Завтра будет приехать гость(明天有客人来)。我们对原命题进行否定或提出疑问,该命题的预设不会改变,仍然是Завтра будет приехать гость(明天有客人来)。
 
  (2)可变性。
 
  语义预设的可变性与句子的实义切分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同的句子,如果我们的重点不同,即语音语调不同,那么他们的预设就会发生改变。看下面三个句子:①Предки в Сочи укатили путешествовать.②Предки в Сочи укатили путе-шествовать.③Предки в Сочи укатили путеше-ствовать.第①句的重点我们放在Предки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人去索契,但是不知道具体是谁,即这句话的预设为Кто-то в Сочи укатили(有人去索契了)。第②句我们将重点放在Сочи上,即我们知道长辈出去了,但是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即这句话的预设为Куда-то предки укатили(长辈去一个地方了)。第③句的重点在путешествовать上,这就可以理解为我们知道长辈们去索契了,但是去索契做什么我们不知道,即该句的语义预设应为Предки укатили что делать в Сочи (长辈去索契做了些什么)。从上面三个句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语义预设的可变性。
 
  (3)可传递性。
 
  各个命题具有相互传递的功能,就是语义预设的传递性。把第一个命题当作第二个命题的预设,第二个命题又可作为第三个命题的预设,所以第二个命题成为传递的媒介,第三个命题也可以是第一个命题的预设。看下面三个句子:①Предки в Сочи укатили путешествовать.②Это место называет Сочи ③Кто-то путешествует в Сочи.即第②句为初始命题,第①句成为它的预设。当第③句成为新命题后,第②句便成为了第③句的预设。同理,按照预设的可传递性,第③句是第①句的预设。这也就构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模式,同时这样也证实了语义预设具有稳定性;当命题一致时,该命题拥有两个预设,也证实了可变性是语义预设的特点。
 
  综上所述,这三种紧密相关、相互依存的特点是语义预设的特征。
 
  (二)语用预设
 
  一般来说,预设除了语义预设就是语用预设了。在语用学这一学科中的预设理论就是语用预设。在语用学中,“语境”这一概念占有重要地位,是语用学中的支柱。所以在语用预设中,“语境”这一概念同样重要,贯穿始终。除语境这一概念之外,说话人及听话人所拥有的共同内在知识也不能被忽略。
 
  1.从语境角度来看语用预设
 
  同样的句子Завтра устраиваем приём(明天我们招待客人),把它放在不同的语境中预设也会不同。在电影中,该句出现在以下场景:Людмила与自己结识的上流社会的人相约见面,挂断电话后Людмила告诉Катя明天有客人来。对于Людмила来说,预设就不是客人来了,而是眼中的未来丈夫要来。若该场景改变,比如变为明天有客人来,这些客人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这时的预设就只是明天有客人来了。在合适的语境中,要存在着适合这个语境的话语才能成功进行对话[6]。语境对于语用预设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语用预设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从说话双方角度看语用预设
 
  谈话双方是一段交谈是否成功进行的基础。当交谈双方对谈话话题有着相同的认知时,那么交谈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反之,对同样的话有不同的认知,这可能导致交谈不能顺利进行[7]。比如Завтра устраиваем приём(明天我们招待客人),Людмила与Катя的认知就是不一样的:Катя认为的客人只是客人,没有其他的言外之意;Людмила口中的客人则是自己未来丈夫的候选人。在对相同事物不同认知的情况下,很容易会使对话无法进行或进行不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话人主观认为双方对于一个话题有一个相同的认知,也就是说话人本身对交谈具有一定的预设,但听话人实际上是不具有相同的认知的,这样的对话是无法进行的。
 
  从这两种角度中我们不难发现语用预设具有如下几种特点:
 
  (1)合适性。合适,顾名思义就是适应的含义,也就是说该预设要与语境相互适应才能显示出预设的合适性,如果不能与语境相适应,则合适性这一特征就会消失。比如,当Людмила得知Люсь要和Коля去看音乐会时说:“В концерт, тютёха, два года в Москве живёшь! В концерт.”(去音乐会,你个土包子,亏你还在莫斯科待了两年)这时的语用预设就是“Кто в концерт, кто тютёха.”(看音乐会就是土包子)。影片中的时间为1958年,正处在二战结束后,一切都处在新环境中,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音乐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所以Людмила才会说Люсь是土包子。不仅是Людмила一个人这么认为,在Люсь和Коля准备离开宿舍时,楼下的管理员也发出了同样的话语,所以可以看出这句话在电影里的这一语境是十分合适的。但如果这句话在如今这个时代中出现,那么该预设就不合适了,因为如今去看音乐会并不是什么土包子,还可能是一种高雅的表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合适的语境,语用预设才会具有合适性的特点。
 
  (2)公知性。在说话双方的交谈中存在的特点就是公知性。公知性着重强调的就是“公”,也就是交谈双方公共具有的知识,基于此,公知性也被称为共知性。公知性可以说是双方交谈达成交际目的的主要因素。正是因为交际双方了解它们所共知内容,在涉及公知内容时,交谈才可以顺利进行下去。-Катя, чего, завалила?(卡佳,你落榜了吗?)-Ага. Два балла не добрала.(啊哈,差了两分。)这段交谈的语用预设可以认为是Катя的考试成绩公布了。交谈双方公知的事情就是卡佳去参加了什么样的考试,并且知道成绩已经公布了才会有该段对话。如果该预设不成立的话,说话人就不会问这个问题或者听话人会认为说话人在考试成绩没有出来之前就问自己落榜了没有,心情会十分不快。所以无论是哪种情况,对话都无法顺利进行。
 
  (3)主观性。说话人的自身理解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观性,说话人的话语包含了主观评价色彩。在这一前提下,这句话的正确性,也就是我们说的真值就不存在了。-Или учительница музыки. Звучит! Иприличные деньги можно заработать(或者是音乐老师,又浪漫又有钱)。该语用预设就是音乐老师很浪漫也很有钱。这也就是说话人的主观评价,认为老师这个职业是富有的,音乐老师很浪漫。因为说话人自己并不是老师,只是一家工厂的工人,所以她的认知是不具有老师这个职业认知的,是具有主观性的。
 
  (4)单向性。单向,区别于公知,就是在事实上仅为说话人一人知道该预设。单向性出现的原因在于听话人并不知道说话人的话语,所以预设才会有单向性这一特征[8]。
 
  -Очень интересные ребята появляются. Женя Евтушенько, например.(涌现出不少有潜力的年轻诗人,比如热尼亚·耶甫杜申科。)-Кто? Евтуше-нько?(谁是耶甫杜申科?)听话人一头雾水,因为他并不理解他听到的语句。该段预设就是答话人知道Женя Евтушенько,这是说话人单方面作出的预设。但是根据听话人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知道这个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已经无法按照说话人的预设进行了。
 
  (5)非规约性。非规约性指的是句子的语用含义,也就是说它是与语境紧密相关联的,会随着语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看下面一句话:Но через 20 лет вообще всё по-другом будет.(可再过20年一切都将不同。)这句话发生的语境是20世纪的50年代,人们对未来充满着向往,尤其是像说话人一样的年轻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发展而且越来越好。它的语用含义为提醒听话人未来与现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语用预设是20年后与现在一定是不一样的,会比现在更好。
 
  我们更换一个语境:当这句话是警察对一名未被逮捕的罪犯说的,那么它的语用含义就为20年后我一定可以抓到你,语用预设则为我能用20年来抓住你。
 
  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预设理论,在分析电影语言的同时,也对电影语言中的预设理论特点进行分析。从这些特点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的语言不仅具有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更具有言语的语用特征,这也反映在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中。语义预设的特点在每个句子中都有所体现,语用预设则是透过某些语境来突出它的特点。在分析一句话的语义和语用预设时,预设为电影语言增加了不同色彩,也为影片中的人物增添了魅力。观众通过电影中的语言来感受这个故事,基于预设理论的种种特点,为故事增添自己的理解。分析电影语言就是在分析真实的语言,这也是语言学应用价值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杰弗里·利奇.语义学[M].李瑞华,王彤福,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398.
  [2] 乔治·莱可夫.语言学与自然逻辑[C].北京:开明出版社,1994:33.
  [3]R.斯涛纳克.论预设[J].胡泽洪,译.哲学译丛,1999(2):77.
  [4]杨翠.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5]王娟.预设理论及其应用[D].重庆:西南大学,2006.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何自然,冉再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夏晓萌.俄语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俄语影视欣赏论文(精选范文8篇)
第一篇:俄罗斯纪录片《中国的重生》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篇:台词在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的运用
第三篇:俄语影片《12怒汉》字幕翻译的特点与方法 第四篇:电影《危楼愚夫》字幕翻译中意译法的应用
第五篇:《爸爸的女儿们》俄语对白的翻译方法技艺 第六篇:俄罗斯影片《布吉舞》的价值及其教育意义
第七篇: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的影评结果分析 第八篇:《维京:王者之战》的剧情解析与文化解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