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射箭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9 共2818字
摘要

  1 射箭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在运动员成绩诸多影响因素中,心理因素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运动水平越高的比赛越是如此。只有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品质,稳定情绪,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及运动水平的提高,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员在射箭高水平的运动竞赛中他们不仅受身体的生理负荷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心理负荷影响,所以心理训练是取胜的关键保证。当今世界射箭技术普遍提高,比赛已经不是简单的比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更重要的是比谁有足够的心理训练,谁能全神贯注的正确解决心理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拼搏竞技状态,最后谁就能拿到金牌。

  2 心理训练的方法

  2.1 性格训练

  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比较稳定的、习惯的心理特征。性格是后天所形成的态度特征与行为方式特征,这就提示我们,性格是可以进行训练或培养的。通过专业性格训练,要把运动员培养成具有射箭运动员特征的运动员。

  早期要培养运动员的“霸气”,射箭项目虽然是静态运动项目,“霸气”对优异成绩的取得至关重要,射箭运动员要有一种敢打、敢拼的品质,要重视胆量的训练,中期要训练运动员的自信心,要有一种“舍我其谁”信念,着重心理素质的训练,同时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与程序,通过放松肌肉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从而消除身心紧张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增强感知觉的明晰性和敏感性,提高对肌肉的自我控制能力。放松是其他心理训练的基础。

  2.3 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在头脑中再现或完善运动表象,从而增强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一般安排在早操或夜训中进行。动作的顺利完成都必须借助于清晰、准确的运动表象,表象训练有助于射箭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运动成绩,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和克服紧张、焦急等消极情绪,充分发挥运动水平,又可提高运动员的注意能力,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2.4 情绪转移训练

  情绪转移训练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中将紧张等不利情绪转移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往往与运动训练或比赛条件有直接联系,此时,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积极主动的状态,首先在头脑中主动将紧张情绪诱导出,并且采用表象替换。可以现场采取注意力转移的措施,在思想上暗示自己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训练或比赛念头,而在头脑中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等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运动训练或比赛中去。有一些人,其紧张情绪来自比赛过程本身,如在比分接近而又快到终场时,或运动成绩上升,要破纪录时,或运动员成绩不佳,接近失败时,由于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运动活动的输赢上,这种紧张情绪会影响他们对于技术动作的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注意力转移措施,目的在于诱导他们,将对活动结果的注意转移到技术上去。紧张情绪的转移,主要采用言语暗示或指示的手段,诱导运动员把注意力转移到完成技术动作上去。而这些方法必须以平时的心理训练为基础,要有较熟练的心理训练手段和较好的配合,认真的态度以及合理的安排。

  2.5 模拟实战训练

  模拟实战训练是指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射练习,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一般的模拟比赛或训练,主要着眼于技术动作和战术锻炼,很少考虑情绪训练的因素。而模拟心理训练则不同,它要求在模拟比赛中结合运动技术、战术安排针对性较强的情绪训练内容。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实战训练,要有目的性,设立标准,有一定的奖惩措施。

  2.6 干扰训练

  干扰训练是指在训练的过程中人为的制造干扰环境,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进行训练,比如在静态环境下突然噪音干扰。

  2.7 自我调节训练

  自我调节训练是指自我主动调节情绪、思维和意志的训练,通过外部环境和体内环境的一切事物或现象的语言,对自己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从而起到调节情绪、思维和意志过程的作用。如赛前运动员可闭目静坐,默念相信自己:我能做到,我的心情很平静,我的呼吸均匀等语言,克服紧张心理,或日常训练中常告诫自己自信是面对困难的精神支柱,永不放弃是把握机会的最直接的行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自己能否打好比赛的关键。

  3 小结

  心理训练着重提高运动员的强对抗能力,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总而言之是技术是基础,心理训练,就是要消除运动员的心理消极影响,技术能发挥的更好。

  心理训练作为现代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国内外业内人士的重视。但是如何使心理训练更适合我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尚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商榷。心理训练是一种以自我调节为主的训练,根本问题是自觉、积极,同时对待心理训练要目的明确,要主动参与,任何强制手段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心理训练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发展运动员积极的个性,同时,心理素质又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个性特征、又包括状态特性,要把一般心理训练的任务贯穿于训练的整个过程,并且做到持之以恒,当然,也要有所侧重。要结合射箭项目的特点,要做到长期系统、坚持不懈。心理训练的方法有很多,难易程度各不相同,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其训练的方法。要做到循序渐进,循序渐进要求训练安排要有计划、有步骤,要由易到难、由浅人深,一定要打好基础,不能急于求成,那样往往事与愿违。人的心理特征有差异,各不相同。个别对待、因材施教要充分考虑到每个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每个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心理训练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具体分析。要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无的放矢,那就只能是落空。心理训练具有雕塑灵魂的作用,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工作。

  运动训练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运动的专项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一般被理解为运动技能的深化,是体、技、心三因素的统一。心理训练作为现代运动训练的三大要素之一。智能、体能与技能是有机统一,密不可分的,作为心理因素的智能,是体能与技能的调整力、结合力,是三要素中的核心成分。

  当然,人们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过去强调为了达到比赛的预期目的,每个运动员都必须重视自己道德意志的培养。后来,人们发现要取得优异成绩,不仅取决于意志品质,它还跟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近几十年,随着国际体坛竞争的激化,运动成绩已接近生理极限,运动员年轻化趋势明显。在高水平竞技体育中,心理因素越来越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而被显现出来,许多国家的体育界从精神治疗手段中引进了催眠、暗示、放松等心理调整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心理训练才逐渐形成体系。

  目前心理训练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不仅为国际体坛所肯定,而且为我国广大体育工作者所密切关注。有人认为:如果说在更远的过去,运动竞赛比的是运动员的肌肉,那么现在,比得更多的则是运动员的智力、神经。有专家认为高水平的射箭运动员在比赛时,其成绩约 70%依赖心理素质,而只有约 30%依靠技术。

  参考文献:

  [1] 赖永钦。射箭运动员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探讨[J].体育科技,2004(3):52- 53,7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