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神经肌肉综合训练对女运动员的影响分析(3)

来源:体育科学 作者:何鹏飞;董范;姜自立
发布于:2017-06-22 共14417字
  3. 力量测试。
  
  在最大力量(1RM,1 Repitition Maximum)测试前1天,要求受试者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深蹲和卧推练习,在熟悉性练习后,进行了最大力量的间接测试[36,63].采用了Brzycki 等人[11]的 1RM 计算公式:1RM = 100×重复重量/(102.78 - 2.78×重复次数)。深蹲测试时要求受试者采用固定足距、足尖角度,每次深蹲大腿平行于地面,并且要求受试者的膝关节不超过脚尖[1-3].卧推测试时要求受试者保证每次杠铃触及胸部后再将手臂上举直至伸直。Kravitz 等人[41]的研究表明,1RM测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4. 速度和灵敏性测试。
  
  30 m 冲刺跑测试(30 m Sprint Test)由 1 名测试员进行测试,记录受试者在2次测试中最好的1次成绩,时间的精确度为0.01 s.运动员在正式测试前均进行了15 min的慢跑和动态拉伸准备活动。正式测试时,运动员采用站立式起跑,听到开始信号后起跑,2次测试间隔时间为5 min.
  
  灵敏性测试(Illinois Agility Test,IAT)主要用于测试运动员在不同方向上加速、减速以及变向奔跑的能力,并且IAT 具有较高的组内相关系数,ICC 为 0.97[5].在IAT正式测试之前1天,受试者均进行了3次熟悉性练习。正式测试前,运动员均进行了15 min的慢跑和动态拉伸活动。听到“开始”信号后,受试者首先向前冲刺10 m,然后转向回到起跑线,绕4个标记桶进行S型跑,接着完成2个10 m冲刺(图2)。通过秒表记录2次测试最快时间,2次测试间隔5 min.
  
  【2】  
  2.2.2 生物力学测试。
  
  运用三维生物力学分析测试(Three-Dimensional Bio-mechanical Analysis Testing)对受试者进行了 marker 点标记(两边的大转子、大腿中部、膝盖内侧和外侧(结合线)、小腿中部、脚踝中部和外侧、脚背的第二、三跖骨中间)并进行静态建模。额外的一个marker点贴在左髂后上棘上以区分左右侧的数据。由一个 8 摄像头高速摄像机组成的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 Motion Analysis Inc.,Oxford,UK)采集受试者身上 marker 点三维运动轨迹,频率控制在200 Hz.运用三维测力台(1 000 Hz,Kistler InstrumentsAG Corp.,Winterthur,Switzerland)采集起跳过程中的地面反作用力。三维测力台频率控制在 1 000 Hz,时间与 Vi-con 动作分析系统同步。在进行下落纵跳(DVJ,Drop Ver-tical Jump)时取下大腿中部的 marker 点。在 DVJ 测试前,受试者均进行了15 min的慢跑和动态拉伸活动。正式测试时,受试者站在高度为30 cm的箱子上,然后跳下箱子,并立即进行一个最大的纵跳,同时做双手上举,抢篮板球的动作。DVJ 测试有较高的组内和组间的信度[24,25].记录受试者 3 次成功的测试。用直接线性转换法和频率为12 Hz 的低通滤波器来评估三维的 marker 轨迹[64],同时记录左右侧膝关节屈伸角度[30],通过动作和力的逆动力学(inverse dynamics)计算膝关节内翻和外翻扭矩[64].
  
  2.2.3 训练干预方案。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神经肌肉训练计划借鉴了前人的研究[13,28,31-34,37-39,43],包括了超等长动作训练、核心力量与平衡训练、抗阻力量训练、间歇性速度训练以及灵敏性训练。在训练干预前期更加侧重动作的准确性和动作完成质量,当受试者因为某些原因(如疲劳)不能准确完成动作时则停止练习。记录受试者所完成的组数和训练时间。所有受试者在训练前均进行了深蹲和卧推的最大力量(1RM)间接测试[2].
  
  训练干预在每周一、三、五下午进行,训练共持续 6周,每次课训练总时间为130 min左右,其中包含15 min的热身活动以及15 min左右的放松活动[1,31,34].运动员在训练前均进行充分的动态热身活动,包括慢跑、后退跑、侧向移动跑以及动态拉伸活动[37-39,43].周一的INT训练包括超等长训练和核心平衡训练[13,28],周三的INT训练包括速度灵敏性训练和抗阻力量训练[31-34],周五的INT训练包括速度灵敏训练和超等长训练[31-34].单一板块训练模式为循环式的训练,以周一训练安排为例,训练的组合为完成每一大项(如超等长训练)之后进行下一项内容(如核心平衡训练);具体的训练手段(如连续蛙跳训练)在完成所有组数之后,进行下一个训练手段的练习(如原地收腹跳练习),由 polar 团队心率仪监控受试者练习的间歇时间,恢复程度低于100次/min时才进行下一练习[2,3],表2为本研究的INT 训练的练习形式、训练负荷、以及组合的安排。由于INT 训练与传统训练相比,更加强调下肢爆发力、灵敏性以及速度、神经肌肉支配能力、本体感觉控制能力的发展,本研究安排的力量负荷偏小,着重训练运动员的核心平衡能力以及速度灵敏能力。力量练习中的深蹲和卧推负荷参照了 Mayhew,Izquierdo 等人[36,47]研究的建议。对于超等长训练、速度灵敏训练,安排的间歇时间较长,以保证运动员的充分恢复。
    
  2.3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每名受试者的平均值和标准差。EG组和CG组的前、后测成绩均导入SPSS 17.0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
  
  3 结果。
  
原文出处:何鹏飞,董范,姜自立.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提高女子运动员运动表现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影响[J]. 体育科学,2017,(02):66-7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