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心理学论文

球类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2)

时间:2016-10-31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本文字数:4148字
  2.1实验结果
  
  2.1.1实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运动量对比通过运动量等级量表PARS-3对实验对象的运动量进行量化,统计结果如表l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l运动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2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此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上,与对照组1基本持平,而明显高于对照组2.如图1显示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运动量得分均值分别为:67、89、60.12、39.26.
  
  2.1.2试验后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统计对比对比表2可知,心理各因子中躯体化、敌对和抑郁因子实验组 与 对 照 组1、2均 存 在 非 常 显 着 性 差 异(P<0.01)。人际敏感实验组与对照组1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与 对 照 组2存 在 非 常 显 着 性 差 异(P<0.01)。而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得分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干预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说明球类做为干预手段,被测试者心理因子产生了积极地变化。
  
  2.2分析讨论
  
  2.2.1运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适宜的运动量是促进心理健康积极变化的基础,Berger等认为有规律地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最高心率60%-75%)并且每次持续时间在20~60min之间,有助于情绪的改善。Skrinar认为有氧运动提高了体内意识和体能,从而增加或改善了运动者对身体的满意程度,有益于积极心态的形成。结合本研究说明球类做为运动干预手段,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当运动量过小,达不到对机体刺激和运动干预的作用,如对照组2,运动量等级测量均值仅为39.26.而运动量过大,会出现Morgan提出的滥用运动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无节制优先考虑运动,在受伤的情况下也不愿放弃,甚至出现饮食紊乱、情感紊乱、疲劳综合征现象,直接影响运动干预效果。所以在球类运动干预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运动量的大小,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 ~80%之 间,每 次 持 续30~60 min,每周2~3次,按照运动等级量表在60~85分之间,这样有利于运动干预的效果,亦符合内啡呔释放机制理论,即适当运动能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体内啡呔的释放。这种内啡呔具有吗啡类作用,能使人获得镇静、镇痛的效果和舒适、欢快的情绪感觉。
  
  2.2.2球类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球类运动集体活动,做为干预手段,在运动过程中,既存在心理活动,又有人际间交流。往往在体育交流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眼神、一个 手势、一个动 作即 能完成沟通,产生语言交流的效果,使那些性格内向,郁郁寡欢的人找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同时“组合式”实验方案,可以引导受试者自我投入、体验成功的快感,改善人的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协调作用,增强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使人体感觉、高度觉等更为准确,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久能力,促进了人体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提高。如表2所示,躯体化、敌对和抑郁因子实验组与对照组1、2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进而证明了目前国外研究认为的转移机制,即人类的忧郁,沮丧等不良情绪通常发自左脑半球思维部分,而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在右脑半球。人在运动时,左脑半球会逐渐受到抑制,右脑半球则逐渐活跃从而取得支配地位。因此,球类运动可使人忘掉忧虑不快,使人产生愉快感觉。
  
  试验后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统计对比
  
  2.2.3球类干预的特点
  
  球类运动做为干预手段有其自身特点,球类运动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和宣泄性,可以有效摆脱无谓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注重同伴间的愉悦合作和行为的合理性,从中体会成功的愉悦,对提高生活兴趣、增进交际信心、宜泄不良情绪,都具有显着性效果,如表2所示,躯体化、敌对和抑郁因子实验组与对照组l、2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人际敏感实验组与对与对照组1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2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心理各因子的作用存在差异。
  
  同时应注意,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得分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干预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这说明球类运动做为干预手段,虽有一定积极效果,但只能做为心理干预辅助手段,而不能视为治疗手段。
  
  3结论与建议
  
  3.1典验证明球类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性作用,其中躯体化、敌对和抑郁因子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