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眼科论文

手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7-04 共1971字
论文摘要

  2006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我们采用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0例:男9例9眼,女11例11眼;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61.20±7.44岁;视力0.04~0.3,平均0.16±0.10。对照组20例:男10例10眼;女10例10眼,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2.13±6.41岁;视力0.06~0.4,平均0.17±0.1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视力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术前经检眼镜、三面镜检查发现黄斑部皱褶样膜状物增生,呈水绸样反光,无视网膜动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玻璃体切割术等继发因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见黄斑前膜生长并伴黄斑水肿。
  
  1.3排除标准。
  
  器质性心脏病不宜俯卧患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出血性疾病或血液病患者;合并用严重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患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行标准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内界膜剥离惰性气体(C3F8)填充术,术后俯卧面向下体位1周,常规局部抗炎、防感染治疗,术后第1天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方。
  
  方药组成:党参15g,茯苓10g,白术10g,莲子10g,薏仁15g,砂仁10g,白扁豆10g,桔梗10g,淮山药10g,甘草5g。方药加味法:气虚者加黄芪10g;湿重纳呆者加陈皮10g;有热象者加黄连5g;肾阳亏虚者加熟附子、肉桂各5g;气滞者加柴胡10g;肾精亏虚者加女贞子、桑寄生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行标准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内界膜剥离惰性气体(C3F8)填充术,术后俯卧面向下体位1周,常规局部抗炎、防感染治疗,术后不予中药。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于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检查患眼视力,以最佳矫正视力为准;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
  
  使用美国RTVUE公司L100-2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于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各项检测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3.3 治疗结果
论文摘要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术后4周、8周时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时治疗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时,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是视网膜前的无血管性纤维增生膜,多发于老年人,病因不明。一般病情发展缓慢,多因黄斑区小血管渗漏导致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凹受前膜牵引变形移位及致密的黄斑前膜遮盖中心凹而致患者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内界膜是视网膜内表面的一层1~2mm厚的无结构的均质膜,在病理情况下,内界膜可以成为色素细胞纤维细胞增殖的支架,从而参与一些影响玻璃体黄斑界面的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剥除内界膜有利于松解视网膜皱褶,清除紧密附着于黄斑视网膜表面的炎性物质及术中可能未能剥净的玻璃体及前膜组织,改善黄斑部代谢,因此在理论上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黄斑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以是多种眼底疾病在黄斑区的表现。黄斑前膜就是引起黄斑水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黄斑前膜造成的黄斑水肿,虽然可以通过手术解除前膜对黄斑区小血管的牵拉,去除黄斑水肿的病因,但如何尽早促进术后黄斑区水肿的消退,恢复视功能仍是个难题,以及研究热点。
  
  中医古代文献没有明确提出“黄斑水肿”的名称。《证治准绳》:“视直物如视曲,弓弦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眼科金镜》“视大反小”、《审视瑶函》“视正反斜”等证类似今日所述“黄斑水肿”的临床表现。眼科名家王明芳根据陈达夫先生眼科六经辨证之说,提倡内窥辨证,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央而色偏黄,据《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而提出黄斑之病多责之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对黄斑水肿的治疗当以健脾利湿为要。本研究选用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以四君平补脾胃之气,配以扁豆、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辅助白术健脾利湿,砂仁芳香醒脾,佐四君中州运化,气机贯通,共奏健脾利湿之功效。实验结果表明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术后服用参苓白术散可促进黄斑水肿吸收,缩短病程,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洁,朱小华,陶思羽.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2(12):1328~1330
  [2]李凤鸣主编.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00~210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