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问题及解决策

来源:文教资料 作者:魏小兵
发布于:2020-04-16 共3330字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第八篇:养成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问题及解决策
 
  摘要:养成教育简言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习惯。当跨入核心素养时代, 我们要紧跟教育发展的趋势, 不断探索, 在养成教育中更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养成教育; 核心素养; 解决策略;
 
  近两年, 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热词, 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研讨的主题。素养简单来说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长相。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终身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余文森教授将必备品格概括为自律、尊重、认真, 关键能力概括为阅读、思考、表达。在养成教育中, 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必备品格的形成, 本文将在学校以往养成教育的基础上, 结合核心素养新的教育背景, 探讨在养成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
 
  一、核心素养在养成教育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习惯。”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落实核心素养, 养成教育是重要途径。在养成教育中要落实核心素养, 必须摸清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真正在养成教育中高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 剖析学校养成教育的现状,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自律不够。
 
  自律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格。自律是人直面自己, 克服自身欲望控制的自我约束行为, 解决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做到自律, 就能成为优秀的公民。学生的自律表现在自我行为的约束上, 严格要求自己, 按照社会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和老师的相关要求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做到自律, 就能保障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就能保证学生逐步走向优秀。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 我们发现现今一些孩子自律严重不够, 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玩手机等。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习惯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 不符合一个学生的行为标准, 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虽然思想上能意识到, 但在行为上却控制不住。
 
  (二) 缺乏尊重。
 
  尊重就是尊敬别人、重视别人,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经常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是社会公德的体现, 尊重意味着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遵守社会规则, 要有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法治观念。以自我为中心, 是当代人的主要思想观念。任何事都考虑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利益, 从来不替别人着想。这种观念投射在孩子的身上, 加之家长的溺爱, 学生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同学之间不能互相礼让, 同学之间发生冲突, 只想着对方的不对。在公园攀折花朵, 践踏草坪, 随手扔垃圾。看似小的行为, 折射出学生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 做事马虎, 不认真。
 
  认真是一个人做事的态度, 我们在培养孩子做人的同时, 还要学会做事。认真解决的是人与事情之间的关系。凡事就怕认真, 有了认真做事的态度, 任何事情都能够做好。凌乱的桌框, 潦草的书写, 打扫卫生显得漫不经心。在孩子作业本上, 我们经常能看到“请认真书写”的批语。家长经常这样反馈, 我们家孩子很聪明, 就是做什么事都不认真。诸如此类, 都反映出学生做事态度应付。
 
  二、问题存在原因的探究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真正在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让学生具备自律、尊重、认真的必备品格, 我们必须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 分析原因, 才能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层面, 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 社会层面。
 
  现代社会, 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物质需求过盛, 精神追求空虚, 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对身边人的漠视, 有难不帮, 见死不救, 唯利是图;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特别是对手机的过于依赖。阅读不足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纸质书的阅读, 每年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 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距。网红、明星效应等不健康的价值观影响孩子们三观的形成, 也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不利。
 
  (二) 学校层面。
 
  多年来, 学校教育忽视学生必备品格的培养, 把重点放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 一些学校功利思想较重, 一些老师是学校考什么就教什么。对考试成绩和才能的过分关注, 导致学生在人格、情感等方面出现了偏差, 有些学生人情冷漠, 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 酿成了悲剧。多才多艺、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往往显得自私, 看不起其他同学, 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 显得孤傲冷漠。另一方面, 学校在考核中, 以教师教学成绩为重点考核项, 对教师的品德比较忽视。
 
  (三) 家庭层面。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度过。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孩子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基于问题提出的具体解决策略
 
  (一) 打造学校文化, 弘扬社会正气。
 
  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场所, 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党的纲领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及社会上的好人好事, 都要第一时间在学校中得到传播和弘扬, 让社会正气、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在学校落地生根。学校要极力阻止非主流价值观念和不正之风的传播。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最直接的体现,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关键作用。校园环境是学校的硬件, “三风”是学校的软件。一所学校的文化体现在这三点上。优良的“三风”建设才能保证核心素养落实到位。
 
  (二) 以班级为主阵地, 狠抓养成教育。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 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班级中展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在班级中养成。在班级中发挥好学生的榜样引领作用, 以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全班学生做示范, 带动大部分学生, 形成良好的班风。对于班级中少部分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 借助班级舆论、小组监督、自我反省等方式, 促进他们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
 
  (三) 为学科课堂为载体,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 是三维目标的提炼与整合。但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 是个体面对各种问题体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借助学科课堂, 在每一个学科的教学中形成相应的学科素养。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 学科活动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不同的学科, 不同学科老师通过每一节课, 每一次学科活动, 传授学科知识, 实现学科三维目标, 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四) 以活动为契机, 锤炼核心素养。
 
  活动能集中体现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学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安全校园, 和谐校园”的创建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在“感恩的心”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心怀感恩, 感恩父母, 感恩老师, 服务他人, 奉献社会;在“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活动中, 学生知道了如何文明用语, 得体表达, 认真开始于写好每一个字;“争做社区小志愿者”活动中, 学生在净化环境, 服务他人的同时, 慢慢体会到利他的快乐。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 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美好品质, 品格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核心素养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五) 家校共联手, 转变观念是关键。
 
  要在养成教育中落实核心素养, 学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 取长补短, 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育人的大格局, 使学生在校与在家的5+2天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养成教育,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学校首先要调整好育人目标, 去除功利思想, 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教育活动, 把立德树人摆在首要位置。在承担好自己育人职责的同时, 学校要定期以多种形式携手家庭, 如家长会、家校联谊会演等, 搞好家校联系, 做好家长的相关培训和思想转变工作, 从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 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在理解和配合学校工作的基础上, 还要加强学习, 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积极参加学校的相关活动, 和科任老师经常交流沟通, 认识到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单亲学生和留守儿童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群体, 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学校要建立专门机构, 经常利用家访等活动关爱他们, 让他们感受关爱, 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 2016 (10) :1-3.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点击查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8篇范文推荐)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庄浪县实验小学
原文出处:魏小兵.在养成教育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9(06):140-14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