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庞华
发布于:2022-05-19 共11712字

摘 要

  校长负责制是我国中小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经历多次变更和反复后才逐步得以确立的。在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通过研究,一方面在理论上理清思路,另一方面探讨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原因和对策,并针对问题提出如何完善校长负责制,使之更好地为教育发展发挥作用。通过进行访谈,和深入地实际观察,发现随着校长负责制实践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如:执行中的随意性、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条件还不够充分等。走出校长负责制的困境,它要求学校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使校长负责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作为校长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在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处理好学校内部行政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行政与教代会的关系等。

  关键词:小学 校长负责制 问题 对策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in headmaster’s responsibility system is implemented are studied

Abstract

  Headmaster’s responsibility system is that the leadership structure can establishprogressively just after going through numerous modifications and repeated inside the middleand primary schools of our country.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headmaster’sresponsibility system,we meet a lot of problems,It stop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chools.Through studying, on one hand, we should make the issue clear in the theory, we should probeinto and analyze reason and countermeasure in the real work and probe it and make it perfect inthe practice and make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education. Though the interviews andobservation, we found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admaster's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example, The random while carrying out, The condition implementing headmaster'sresponsibility system is not abundant enough and so on. To escape from the dilemma, we shouldchange the models of management and strength the law construction. We should follow the lawsand requlations. As a school headmaster should build up their personality and deal properly with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inside administration and Party organization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the school and The school personnel representatives assemblyg implementing headmaster’sresponsibility system.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Headmaster’s responsibility system;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校长负责制的提出及内涵
  第二章 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1 理论认识上的片面性: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个人说了算
   2.2 执行中的随意性
    2.2.1 学校党政“合二为一”,即校长、书记由一人兼任
    2.2.2 校长、书记分设,由于分工配合不当,导致不能形成合力
    2.2.3 领导者的权力与被领导者的权利不能协调
   2.3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校长权力不到位,难以实施校长负责制
    2.3.1 学校仍处于外控的管理模式之下
    2.3.2 学校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
  第三章 小学校长负责制完善策略
   3.1 从体制本身,加强体制改革
    3.1.1 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简政放权
    3.1.2 学校必须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3.1.3 深化改革,贯彻民主,搞好校长负责制
   3.2 校长与党组织找到契合点,形成合力
   3.3 从校长的自身素质来看
    3.3.1 政治素质
    3.3.2 业务素质
    3.3.3 思想素质
    3.3.4 身体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前 言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小学领导体制的发展轨迹,大致经过了七个阶段,即: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全面的校长负责制。纵观这七个阶段的领导体制,虽然基本立足点都是“校长负责制”,但“负责制”的含义有所不同。从演变的情况来看,校长负责制的各种形态始终围绕着党政关系和民主与集中这两条主线展开。从实际效果来分析,当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有利于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增强战斗力的。在实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影响效能和绩能发挥的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

校长负责制

第一章 校长负责制的提出及内涵

  校长负责制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所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这一体制,是我国中小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经历多次变更和反复之后,才逐步得以确立的。建国以来,我国已颁布的法律、法规文件中已有过关于校长负责的明示,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法规为例:

  1985 年 5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1993 年 2 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十七条明示:

  “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教职员工办学。”1995 年 3 月18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 年 9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所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这为实行校长负责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

  那什么叫校长负责制呢?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领导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并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1982 年,萧宗六先生在一次全国学校管理学讲习会的讲演中曾用以下四句话来说明我国特有的校长负责制的涵义。这就是: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

  ⒈ 上级机关领导。学校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这表明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学校内部的领导关系改变了,由原来的党支部领导,改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⒉ 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校长应按有关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并代表政府承担管理学校的全部责任。校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应当全面负责。校长全面负责必须有职有权。校长对学校工作应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经权。

  ⒊ 党组织保证监督。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的职能由过去的直接领导转变为对学校工作的保证监督,也即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落实,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学校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⒋ 教职工民主管理。教职工有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利。校长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是建立在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作用是校长负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应该建立和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的职责是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从我国学校内部来说,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其中,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并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二章 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学校进行了内部体制改革,实行了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等的实验,改变了过去以党代政、权责分离的不利局面,增强了校内机动的机制,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益。校长负责制初步确立起校长在办学中的主导地位,调动了校长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体现了校长负责制的优越性。但是,校长负责制是新的领导体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该制度一直不够完善,在学校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少的问题,如理论认识上的片面性、执行中的随意性、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条件还不够充分等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能够使人们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促进学校内部体制的改革。

  2.1 理论认识上的片面性: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个人说了算

  自《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校长负责制在各小学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对校长负责制的认识还有很大的片面性。有的把校长负责制理解为“一长制”,认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要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一切工作就理所当然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由于这些认识上的片面的影响,在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集体内部出现关系不协调,权限划分不明确,影响了领导集体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阻碍了校长负责制的正确、全面实施。

  究其原因,包括很多因素,但在理论上没有弄清什么是校长负责制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从理论上加深认识。

  首先,要弄清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校长负责制不是“一长制”,它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校长的全面负责、党支部的保证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组成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是整、分、合的统一,是职、权、责的统一。

  其次,要正确理解“谁说了算”的问题。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要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那么,在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方面当然应该由校长说了算。但是,校长负责制是一个整体结构,如果硬要将它分割开来,孤立地强调谁个人说了算,那么无论是校长说了算还是书记说了算都是片面的,都不符合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本身的要求,否定了这种体制的统一性。校长、党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各自在自己的职责、权限范围内都有说了算的权力,关键要看他们说的话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代表集体意识,是否正确有效。在学校领导集体内,要充分发扬民主,集集体智慧,讨论作出决定,才能由谁来“说了算”。如果个人独断专行,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什么,那么,无论是谁说了都不能算。

  2.2 执行中的随意性

  2.2.1 学校党政“合二为一”,即校长、书记由一人兼任

  党政合一,校长、书记一人兼的好处在于完全避免了书记、校长分设时所产生的矛盾,使学校全部工作(党务的、行政的)集中统一,避免了领导的二元化、多中心,可以直接体现党支部的核心保证作用。但这一做法抽掉了党支部这一监督机构的设置,失去了监督保证职能,学校管理工作容易失控,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并越积越多,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对于这一现象应该按校长负责制的要求,书记、校长分设,尽可能具体而明确地规定两者的关系、各自的职责范围与分工合作的原则,力求在实际上既能有效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保证与监督作用,又能充分发挥校长在行政事务中全面负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体现了贯彻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精神,才是改革的、发展的、前进的。

  2.2.2 校长、书记分设,由于分工配合不当,导致不能形成合力

  有些学校校长、书记虽然分设,但全面负责的校长和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党组织不能形成合力,校长、书记各行其是,或者党组织对于某些工作使不上力,从而使各项改革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对此校长与书记应依据制度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校长与书记大事勤于商量,小事善于通气,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突出整体行动。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决策及重要工作安排,如:学校的工作计划,招生方案,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采取的重大措施,年度经费预结算,大额经费支出,教职工的调动和利益分配,师生的奖励和处分等,校长不独断专横,而是主动把自己的设想提出来,和书记一起商量。书记也不当旁观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在讨论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认识难免存在差异,但最终一定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甚至完全达成共识。俗话说,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只要校长、书记做到思考问题时换位,行使权力时不越位,出现问题时补位,就没有唱不好的戏,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过不了的关。

  如:新课改实施时,校长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新教材,倡导教师学习新课程,但对于新事物总有排斥心理,特别是老教师,受长期经验的影响从内心深处拒绝新课程,使得学校未能很好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而对于教学工作,党组织也无能为力,但可以借此强调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委可以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激励点,组织共产党员示范课、入党积极分子汇报课活动,并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做职教改革的先锋。更新观念,提高水平,做教育教学的示范者”写进党员素质发展要求。这样就可以带动教师的热情,从而使课改工作顺利开展。

  2.2.3 领导者的权力与被领导者的权利不能协调

  校长自主办学的权力太小,在教师职务晋升与考核奖惩中权力过大;教师的权益难以得到维护。有些校长认为校长负责制实施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把权力下放给校长,使校长有职有权,充分行使其全面负责学校的权力。而目前校长权力太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因此,他们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校长的权力。而教师们则认为校长负责制应该重视维护教师的权利,而不应该是“用权力来制约教师的权利”。校长权力太大,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使得教师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这就需要加强学校民主监督机构的权力,对学校领导的决策进行有效监督,从而平衡校长的权力和教师的权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⒈ 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政策指导与法律监督

  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学校体制改革,将学校自主办学权真正归还给学校;把上级的行政控制转化为法律监督与政策指导,建立法治学校。

  ⒉ 改变决策机制,决策执行两权分离

  健全学校教代会制度,把教代会建设成一个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决策机构,教代会应具有进行重大事务决策的权力,包括人事权、财务权与监督权等,将校长的决策权转变为决策的执行权。

  ⒊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设立教师委员会

  为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行政部门应建立教师委员会,建立一整套信息反馈与教职工申诉制度,对损害教职工利益的事件进行调解或裁决。

  ⒋ 采用人文化领导方式,增强权力赋予度

  校长的职位权力虽然有强制性与威慑力,但难以真正唤起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难以达成共同的工作意识。因此,校长在建立法治学校的同时,还应更多地采取人文化领导方式,使教职工认可并赋予其神圣的权力。

  2.3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校长权力不到位,难以实施校长负责制

  2.3.1 学校仍处于外控的管理模式之下

  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核心问题是校长的全面负责,而校长能否全面负责的关键又在于校长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能否到位。有些学校在内部虽然已经叫做校长负责制,但实质上仍然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转变职能,依然固守着那种管得过死,管得过宽过细的机制。校长的四权不到位,也就无法全面负责。有的学校只能是给你什么人你校长就用什么人,这个人表现不好就是你校长的责任,因为你没有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校长没有人事权,落聘教师无处摆,优秀教师进不来,确实难以实施校长负责制。

  要真正有效地实施校长负责制,内外体制改革必须同步,变外控管理体制为学校自主管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减少对学校的干预和束缚,还权于学校。做到对学校以间接管理为主,着重搞好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提供服务等宏观管理。凡属学校职权范围内的事,放手让学校自主管理,使学校和校长拥有广泛的自主权,包括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权、学校内部人事管理权、预算内外资金使用权、教育教学管理权、内部分配权、招生权等。通过简政放权,为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2.3.2 学校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

  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是全校的行政首长,拥有决策、指挥、人事、财经等方面的权力。校长的权力有多大,谁也说不准。有的校长科学管理意识不强,有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不经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就拍板定案,以致造成不良后果。也有个别素质较差的校长,借“校长负责制”为幌子,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或任人唯亲。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与学校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是分不开的。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党支部和校长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支部对校长的监督十分乏力,有的学校党支部甚至沦落为一个无事可干或可有可无的闲设机构。

  为了防止和避免个别校长独断专行和滥用职权,为了确保校长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监督机制。校长应定期向学校党组织汇报工作,有关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要主动征求学校党组织的意见,请学校党组织认真讨论,提出意见。校长要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力,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积极支持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听取意见,接受评议。这样,既能发挥校长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进而能产生强烈的凝聚力,提高办学效率。

第三章 小学校长负责制完善策略

  3.1 从体制本身,加强体制改革

  3.1.1 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简政放权

  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能自然还是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控制、教育、激励等。这里的职能转变主要是职能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等的转变。根据当前学校领导者所希望的情况与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来看,上级领导的职能转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⒈ 规范大局。上级领导主要就所管辖地区的教育作出总体规划,对下属学校主要在全局性、方向性、原则性的有关方面作出规定,使学校工作不出格,不越轨,而对学校内部的工作则给予适当的灵活余地。

  ⒉ 目标控制。上级领导主要掌握好要由学校去实现的目标要求,至于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手段等,则放开由学校自己作主,不可过于具体地干予。

  ⒊ 依法授权。上级领导应按有关的政策及实现目标的有关需要,恰当地授予学校领导者相应的必要的权力,使校长有条件实现所要求的目标任务。

  ⒋ 宏观指导。上级领导总是要对下属学校的工作提出必要的建议、指示。但是不要过细、过具体,而应大处着眼,具体的“小处”让校长自主。

  ⒌ 全面协调。在涉及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其他有关单位或组织的关系等问题时,上级领导宜出面协调解决。有些问题“横向联系”、“平行沟通”自然可能解决,而有些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上级领导则非出面不可。

  3.1.2 学校必须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职责,促进学校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⒈ 教职工聘任制。聘任的原则是条件公开、机会均等、双向选择、择优聘任。教师可以受聘,也可以拒聘。通过聘任,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逐步优化教职工队伍。落聘教职工通过就地“消化”、校内待业、调出学校等办法解决其出路。

  ⒉ 结构工资制。校内结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课时和职务津贴、工龄教龄津贴、奖励工资等几部分。学校应加大改革力度,拉开差距,尽力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把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教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⒊ 监督制度。主要通过党支部和教代会两个部门以及群众进行监督。

  党支部主要起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侧重在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上。学校党组织要集中精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对党员和学校行政领导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执行制度、遵守法纪、联系群众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还应教育党员起先锋模范作用,教育教职工干好本职工作。

  教职工代表大会应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参政议政,反映教职工的意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教代会是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主要机构,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二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凡是教代会审议的大事,都是经过代表民主商讨,通过大会民主程序作出决定的;三是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凡是教代会通过的决议和决定,任何人无权变更,即使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予以复议。学校在实行民主管理中要充分重视教代会的作用,增加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公开学校制度,增强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将学校各项管理权力的具体运作及成效,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落到实处。

  3.1.3 深化改革,贯彻民主,搞好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应该是建立在民主管理思想上的一种制度,而不应该是“由校长个人说了算”。 正确处理校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关键,必须深化改革,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搞好校长负责制。

  ⒈ 贯彻民主集中的原则。应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由各方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组织,重大决策和问题的处理事先经大家讨论,然后再由校长拍板。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校长做到大权集中、小权分散,使人人有“职”有“权”,增强每个人的责任心,提高办事效率。

  ⒉ 校长应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优势,自觉地接受教职工的民主监督。对重大决策,尤其是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听取建议,必要时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表决。

  ⒊ 发挥教学民主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校长要建立科研和教研两套班子,进入调研,随堂听课,教师研讨,学生座谈等,发挥教学民主,集中教师智慧,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⒋ 校长要用好赋予的自主权,搞好学校管理。校长拥有人事权,要以人为本,要用人所长,因材施用,充分发挥全体教工的才能和潜力;拥有理财权,要廉洁奉公,做到专款专用,包干使用,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用活、用好。校长还应拥有办学自主权,提倡多种模式办学,可以选用国家允许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3.2 校长与党组织找到契合点,形成合力

  校长、书记分设,校长处于中心地位,党组织起到核心作用。校长中心和党组织核心是三分三合,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要做到“合”,就必须找到校长的中心地位和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契合点。

  ⒈ 校长与书记要勤于商量。在工作中,校长与书记对于重大事情,特别是关于学校或教职工利益的事,要勤于商量,善于通气。由于通过商量统一了认识,工作中就能理智地互相配合,互相补台,而且让教职员工感觉到校长、书记口径一致,没有什么空子可钻。

  ⒉ 依规办事,用制度保证契合的实现。契合点是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的。市教育局党委 2003 年 5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意见》中有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校务会议的具体规定,2003 年 4 号文件对学校党委(党支部)议事规则作了周密的规定,这都是保证校长的中心地位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好制度,关键是我们要有对制度的尊重,而且,对遵守制度的情况要有真正意义的监督落实,要解决不执行制度怎么办的问题。

  ⒊ 将行政工作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将行政工作的重点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兴奋点,巧妙地实现契合的境界。凡是行政工作中需要攻坚的任务,党组织应该发动和组织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团结教职员工,一起突破。当校长的工作遇到难处,或者是有教职员工不理解的时候,书记要运用非权力影响来保证、推进校长的工作。

  3.3 注重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能代表学校,对内能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一句格言,叫做“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现有体制下,校长自身素质的好坏,对学校影响很大。因此,一个合格的、称职的小学校长,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3.3.1 政治素质

  校长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早在一九二六年,陶行知先生在《整个的校长》一文中就指出:校长不能“分心”,应该是一个“整个的人”,“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也就是要把全部的身心奉献给教育事业。

  3.3.2 业务素质

  校长要有相应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懂得办学规律,懂得教学规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史的知识。要有管理才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把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使每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注重工作效率,在工作作风上雷厉风行,要求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决不容许推诿、拖拉作风;讲究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同群众商量,发扬民主作风,寻求最佳方案,决不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注意领导艺术,沉着、冷静、不主观、不急躁,善于以理服人,绝不简单粗暴,只靠行政命令行事。

  3.3.3 思想素质

  ⒈ 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不论其年龄如何,理应是学生的良师,教职员工的益友。校长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出榜样,就是寓教育于实际行动之中,这将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

  ⒉ 宽以待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校长要能为人廉洁,办事公正,不搞个人恩怨,不打击报复,拥有宽广的胸襟。不要计较你的下属什么时候对你态度不好,伤了你的“威信”;什么时候说话不注意场合,给了你难堪。

  ⒊ 作风朴实。具有优良的朴实作风,是校长的必备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思想修养。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在学校处于领导中心地位,但又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踏实苦干的作风。

  ⒋ 勇于创新。所谓勇于创新,就是敢于冲破旧的观念,敢于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创造、革新。这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要创新,就要有进取心。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与创新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校长要想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就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勇于进取。不仅自己如此,对下属也要这样要求,只有从上到下,都有进取心,才能开创新局面。

  3.3.4 身体素质

  中小学校长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没有充沛的精力不行。充沛的精力来自健康的身体。所以,校长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应注意锻炼身体。这样既能不断增强自己的体质,还能为广大师生树立体育锻炼的良好风尚。

  校长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修养,才能在当前的改革洪流中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要求,符合校长负责制对校长的要求,担当起党和国家交给的重任。

结 语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是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他有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但是,这种完善绝非自发的,必须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认识,才能促进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加快改革的步伐,促进校长负责制的尽快完善。

  在当前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只有认真实施校长负责制,才能适应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使学校教育跟上时代步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亚莉着. 校本管理与学校权责[M].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 萧宗六着. 学校管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萧宗六. 关于校长负责制的思考[J]. 中小学管理,1990,(06).
  [4] 李贤芬. 试析当前校长负责制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34~37.
  [5] 潘源琛. 关于校长负责制的几个理论与实际问题[J]. 江西教育科研,1996,(04):51~55.
  [6] 陈桂生着. 学校管理实话[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 张志峰. 校长职位权力及其使用与监督[J]. 中小学管理,2007,(09):30~32.
  [8] 武冬兰. 浅谈如何完善小学校长负责制[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
  [9] 万由祥. 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之我见[J].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2).
  [10] 魏志春. 论校长负责制的制衡、约束与完善[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11] 彭德昭. 关于校长负责制下的民主的一些问题[J]. 教育导刊,1988,(02):24~28.
  [12] 张志峰. 校长负责制:发展历程与问题分析[J]. 中小学管理,2006,(10).
  [13] 冯大鸣着. 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致 谢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在毕业论文定稿之际,四年的大学本科生活也即将划上句号。遥想初入学之时,还历历在目,恍如隔日,不免感叹光阴易逝、韶华难追。然而,艰辛而快乐的求学之路,也给我留下了很多难以忘怀的欣慰和幸福。在此,向四年来陪伴我一起走过,给予我帮助和关心的良师益友以及亲人们,致以最为真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四年来学校领导、班主任及所有任课老师的辛勤培养,没有他们的付出,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果。

  导师×××老师的指导可谓认真负责、悉心至及,从选题直至成稿一直给予我重要的指导和帮助,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使我深受启发。我希望借此机会向×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关怀同样让人难以忘怀、感动至深。每每回想起学术讨论时的一个个片段,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温馨。四年,一同走过;思念,一生常有。感谢所有同学,感谢所有朋友,很幸运能够认识你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我要感谢的是我最亲爱的父母。在我二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你们无私的关怀和奉献,是我求学的最大精神支柱。

  对于现在,我努力争取,对于将来,我充满信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来报答曾关心过我的领导、老师和朋友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论文难免有疏漏之处,也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相关标签:小学校长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