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新时期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影响因素及策略

来源:高校辅导员学刊 作者:王蕊
发布于:2021-03-22 共7592字

  摘要:优良学风是高校的灵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并从多个维度审思了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即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学风、以过硬的教师素质带动学风、以全员的辅导机制助推学风、以浓郁的校园文化涵育学风。

  关键词:高校; 学风; 现实困境; 破解策略;

  Abstract:A fine studying style is the guarantee for quality talent cultivation; it is the soul of a college or university.This paper looks at the present status of studying style building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It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examines the causes.Finally, the paper makes suggestions on how strengthen studying style building through correct values, outstanding faculty, good tutoring work and rich campus culture.

  Keywor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ing style; challenge; solution;

学习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鲜明指出:"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1]这一重要论述,极其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所谓学风,学界一般认为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理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在求学问道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学生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收获。实际上,高校优良学风,是学习风气和治学精神的总和,是大学生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学习行为的一种外化,集中反映了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品格。高校学风建设,不仅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情感意志的培养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在新时代境遇下,进一步探析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并审思其影响因素,积极探寻破解高校学风建设的困境之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现实困境: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透视

  好的学风,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必然结果。学风融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一体,好学风来自于师生共同塑造、共同付出,得益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作用的有效发挥。所谓主体性,意指主体在某种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不可否认,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部分师生能够保持热爱教学、投入教学、热爱学习、专注学习的定力,做到热心从教、静心求学。但毋庸置疑,现实生活中,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致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滑,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学风建设两个主体性作用未能发挥极致。

  (一)学生主体性意识缺失

  学习贵在自觉、贵在勤奋。当下大多数学生能够不忘学习初心、牢记学习使命,勤勉学习,主动求知,苦练技能,掌握本领,表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与使命担当。可是,仍有部分学生学习主体性意识缺失,具体表现为:有的学习目标不清晰,不明白为谁而学,没有弄清学习的本真意蕴,把学习误认为是"为了考试而学""为了父母而学",导致学习内生动力不足;有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远大志向,抱着浮躁化、投机化的态度,对待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勤奋踏实态度,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旷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良行为;有的学习纪律松懈,不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吃零食,随便讲话聊天,不把学习当回事;有的学习方法滞后,沿袭中学阶段那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效率低下,阻碍了自己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教师主体性功能缺位

  教师是塑造学风的重要主体。教师的教学是好学风形成的最核心因素。一般说来,教师的教风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情怀、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多种元素。当前,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热爱教师职业,潜心教书育人,严谨治学,认真教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然而,仍有部分教师主体性功能缺位,具体表现为:有的未能密切关注学生成长,对学生缺少关爱关怀,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学习行为视而不见,极个别教师或学术浮躁,或道德沦丧,有损教师职业形象;有的教学态度马虎,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被动应付教学,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撰写论文、申报项目上,上课、下课成为"机械化"的流程;有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习惯于采用"投喂"的方式,我讲你听,缺乏师生互动对话,课堂气氛抑郁沉闷,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导致少数学生厌学甚至逃学;有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低下,自身也不重视知识的及时更新和补充,缺乏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仅造成教学质量不高,而且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的激发。

  二、现象审思: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要素

  优良学风是高校的灵魂,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当下,部分师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上述种种不良现象,究其根源,主要是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的多重制约,造成部分师生的教学动力、学习动力下降,导致学风问题成为困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成因。

  (一)社会宏观环境的渗透干扰

  高校是社会组织的一个细胞,它不是生活在空中的群体,而是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渗透到大学校园,从而打破了宁静、安逸的大学校园生活,给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带来严重干扰。社会宏观环境对学风建设的渗透干扰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适用逻辑的诱导。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乘虚而入,在功利化、浮躁化的社会大环境下,部分师生的主流价值观出现偏移,理想信念有所失落,他们过度追逐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急功近利,贪图享受,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和扎实细致态度。二是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现在我国每年都有几百万应届毕业生,从而加剧了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暴露了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加之大学生"过于浮躁"的学习态度,缺少真才实学,使得他们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既给大学生顺利就业带来影响,又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三是网络虚拟世界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基本是"00"后,他们是伴随网络新媒体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网络虚拟世界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诱惑力极强,少数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浪费了大好学习时光。在课堂上,少数学生思绪游移,不专心听讲,不认真记笔记,而是专心致志玩手机,分散了学习注意力,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在课下,少数学生不是走进图书馆博览群书,也不是一头扎进实验室认真做实验,而是宅在宿舍里上网玩游戏,课余时间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占据了,因自控能力差,有时一玩就是数小时,尽情享受着互联网平台带来的"精彩",导致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二)学校综合因素的多维制约

  学风建设存在的现实"短板",高校自身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评价维度:如今一提"双一流"建设,似乎就是指论文数量、课题级别、奖项档次,这些硬性指标成为评价高校办学效益的"GDP".高校在评价教师时,是"凭"教学还是"凭"科研,现实答案是"凭"科研,科研成果成了评价教师的核心要素,很少或根本没有体现教学。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风向标作用下,许多教师热衷于写论文、报项目,对待教学则不热心、不尽力,客观现实就是"教得好"不如"写得好",由此导致学风问题日益凸现。在课程设置维度:课程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涵。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什么、学得怎么样、有无专业学习兴趣,实际上都与课程体系密切相联。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较少考虑学生对课程的选择空间、专业发展以及兴趣爱好,普遍存在着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偏少的现象,学生只能是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就学习什么课程,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产生学习动力。在教学方法维度: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花。新颖生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有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引路人,可是,有些教师课堂教学往往是照本宣科,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生硬呆板,采取的依然是满堂灌注的传统教学方法,而不是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元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互变不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既难以真正学到知识和方法,也难以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家庭教育环境的深刻影响

  如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优越,他们是家庭中的"核心",长期被家长宠爱着、保护着。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中学阶段因受应试教育的挤压,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累,现在考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安全箱,也该让孩子好好轻松一番了,只要孩子能如期拿到大学文凭就行,家长对大学学习的高要求、挑战度、危机感认识不清晰。在家长这种不愿让孩子再吃苦、再受累的片面认知诱导下,少数学生对大学学习的意义感模糊起来,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告别"玩命的中学",迎来"快乐的大学"生活,无需再像中学那样奋斗拼搏了。这种盲目自信、不愿吃苦在少数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反映在学习方面,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依赖心理。少数学生缺乏学习的敬畏感,不清楚学习目的,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轻轻松松"混日子",不重视学习、不投入学习,怀有依赖心理,认为学不学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学毕业时父母不会袖手旁观,总得设法帮助自己找份工作,完全依赖和依靠父母安排自己的一切,缺乏独立思考、自我奋斗的精神和学会发展、学会生存的能力。其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惰性。少数学生胸无高远志向,存在着享乐主义思想,认为"活在当下"就该"享乐当下",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懒于学习、懒于思考、懒于实践,耐不住清净和寂寞,不愿吃苦受累,怕坐冷板凳,平时作业靠抄、知识靠背,缺乏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

  三、破解策略: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

  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全面性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又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特点。在奋进"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高校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汇聚多元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一)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学风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其中价值塑造最为重要。部分大学生中所出现的学习目标不明晰、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投入等问题,归根结蒂还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具有价值塑造、思想引领的作用。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学习行为上的引导。当然,价值观的生成离不开教育的灌输、知识的积淀,高校要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党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生动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助力大学生真正认同学习的意义和明晰成长的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起人生自信和学习自信。实践表明,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大学生的学习就容易迷失方向,也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有鉴于此,高校要教育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树立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学习的理念,把自己的学习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人民的期盼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对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价值意蕴,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素质全面、本领高强的时代新人。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学习才会产生长久且持续的动力。

  (二)以过硬的教师素质带动学风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同时,又是塑造优良学风的主体之一。其实,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怎样,与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能力有着直接的关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所要求的那样:"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2]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应重在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良、学识水平渊博、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队伍,重在以过硬的教师素质带动学风。因为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着学风质量,过硬的教师素质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保证。在学风建设中,高校应把锤炼过硬的教师素质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3]因而,首先,要培养教师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的情怀。教师的核心使命就是教书育人,高校要把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抓细抓实,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实践职业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感,通过邀请校内外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开设讲座,积极营造爱教、乐教、善教的浓厚氛围,让广大教师从先进人物身上汲取前行力量,引导教师始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致力于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关注和回应学生的各种诉求,以自己过硬的素质赢得学生的青睐和敬佩。其次,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新形势下,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和优势特色,切实扭转"强科研、弱教学"的评价导向,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可将教师职务系列分为教学系列、科研系列、研究技术系列,明确各系列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实施教师分系列管理,鼓励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针对不同系列教师的特点,采取分类评价、综合评价的方法。分类发展、分类评价的实施办法,将有助于让各类教师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和涌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评价方法,还可以促使教师回归教学本位,激励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投入教学。同时,高校还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督导机制,对教师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督查,多维度考评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规范和教学效果,以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和教学行为。再次,要搭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平台。在学风建设中,高校须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入手,鼓励教师读博、访学,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使教师持续充电、增加知识储备,拓展学术视野,为教学科研赋能增力;还要为教师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例如,可开展教师教学培训、现场教学观摩、"教学沙龙"等活动,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教师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分享经验、探寻对策,从而学会掌握和运用先进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以全员的辅导机制助推学风

  高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学业辅导机制则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可是,实际工作中,全员的学业辅导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学业辅导普遍边缘化,例如,无论是学校管理部门与教学院系之间,还是辅导员、班主任与专任教师之间,都存在着思想鸿沟,一些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专任教师认为学风建设是团学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抱以"事不关己"的态度,从而出现了辅导员、班主任仅负责学生学习以外的日常管理、管理干部仅服务不育人、专任教师仅教书不育人的被动局面,学风建设根本没有打出齐抓共管的"组合拳".目前,建立学生学业辅导机制,这是大势所趋、现实所需。其一,要建立全员参与、运行有效的辅导机制。必须实现学校统筹、院系协作、全员参与,真正做到不同部门、不同个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构建起学风建设齐抓共管的"大格局",以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服务满足学生学业发展需求和期待。还要整合团学干部、专任教师、离退休教师以及优秀学生等资源,以全员化的参与开展学生学业辅导工作,关注学生学业状况,为学生学业进步提供帮助。其二,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辅导的原则。强化分类辅导应做到有的放矢,既讲统一性,又讲差异性,一方面,对于那些学业确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落实"导师制",帮助其制定学习规划,实施一对一帮扶,除提供思想、心理辅导外,还要优化对其学业的指导,最终确保不让一名学业困难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学有专长、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应满足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性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骨干教师为其提供咨询服务,释疑解惑,联合攻关,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四)以浓郁的校园文化涵育学风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一种隐形的课程,承载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的生成,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和行为,发挥着启迪人、熏陶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内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的心灵归依和精神家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涵育优良学风。校园文化的特质和品性直接关乎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向度,大学生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关联。首先,要传承与弘扬学校传统文化。任何一所高校独特鲜明的校园文化,它既深深植根于学校的办学历史之中,又紧随时代发展注入许多新的元素。校史校情、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归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一种最深沉的力量。高校要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历史、办学模式以及校风校训,大力宣讲杰出校友刻苦求知、奋斗成才的感人故事,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室),浏览校园各种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知史爱校的情感,让学生从学校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把学校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内化为自觉的学习追求。其次,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学生学业特点,立足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可举办现代诗文朗诵会、经典文化知识竞赛、科技知识竞赛、论文征文竞赛、演讲比赛,可开设"思想者讲堂""人文社科讲坛""思政讲堂""润德讲堂",可开展科技制作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把校园文化活动的重心转移到学风建设上来,让学生"有兴趣地忙""有发展地忙",在"忙"中深切体味学习之乐。再次,要发挥学习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如今,许多高校每年都开展"大学生年度优秀人物""校园十大学习标兵""青年十佳选手""创新创业之星"等评选活动,并利用校报、宣传展板以及网络媒体等宣传工具,彰显其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品格和立志创业、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发挥学习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使大学校园始终弥漫着学习"空气".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光明日报,2020-10-14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王蕊.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01):82-86.
相关标签:学风建设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