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歌唱与合唱在樂学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3 共2725字
  第二节 模块二 歌唱与合唱
  
  一、歌唱与合唱的概念
  
  歌唱与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表现领域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儿童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嗓音是人体本身就具有的天然乐器,不受外在条件的限制。我国古代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世说新语》有一段描述桓温(东晋权臣)与孟嘉(东晋文人)的对话:
  
  “温又问,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曰,渐进自然。”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丝弦弹拨的声音不如竹木制出乐器的声音动听,竹木的声音又比不上人唱出的歌曲好听,这是由于人声接近自然的缘故。这是一句音乐评论的妙语,它认为人最具自然特质的嗓音能够将音乐中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赵宋光认为,歌唱是儿童喜欢并易于接受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儿童通过歌唱,不仅能够学习到正确的演唱方法,还可以受到歌曲所表达艺术形象的教育和熏陶。在合唱时,儿童还可以培养合作、相互协助等集体主义精神。
  
  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歌唱与合唱教学是开展其他音乐活动和音乐技能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歌唱与合唱教学可以使儿童的听、唱、读、写等音乐能力在实践中获得提高和发展,还可以将各种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学习融入到歌唱与合唱的教学活动中。
  
  在歌唱与合唱教学中,柯达伊在注重提高儿童的音乐听觉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对儿童歌唱音色、声部和谐、气息控制等方面的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训练儿童的音乐思维和音乐审美,从而提高其音乐素养。
  
  二、歌唱与合唱教学的作用
  
  (一)促进儿童美育发展
  
  高建进认为,通过专业化的合唱学习,能够训练学生用嗓音、肢体等身体部位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从而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美。她进一步指出,歌唱教学应以审美为主旨;通过合唱教学,学生得以实现音乐美,并且是通过集体一起唱出美好的音乐。
  
  (二)促进儿童德育发展
  
  西周时期官学中,“乐德”是当时乐教的主要内容之一。乐德主要是指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受祥和的音乐影响的行为和德行”,其实施与雅乐活动密切相关。乐德之教的具体内容为中、和、袛、庸、孝、友。被称为“六德”.合唱是培养儿童集体主义观念、合作意识最好的工具之一。儿童歌唱教学是带有浓郁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性的艺术,对形成儿童真、善、美的高尚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道德品质与纪律教育等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廖乃雄认为,通过合唱(合奏)教学和学习,能够培养儿童的纪律性。并且,通过音乐学习培养的纪律性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在音乐课程中,儿童不应呆若木鸡、噤若寒蝉;也不一定要坐得彬彬有礼、整整齐齐,而在于通过合唱(合奏)塑造和体现出严密、精确而又和谐的艺术美,这才是高度的音乐纪律。合唱(合奏)非常有助于培养一个有纪律性和高度艺术性的集体,这正是奥尔夫和柯达伊体系所追求的目标。
  
  (三)促进儿童智育发展
  
  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的理论。他将智力分为八种: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肢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与关于自然的智力。加德纳将每种智力看作一个模块,认为各种智力之间是相互连结的。音乐智力对于其它智力同样具有协调和辅助的作用。
  
  从廖乃雄对儿童唱--奏实践的要求上,我们可以看到:与其它学科一样,良好的音乐教育同样是对智力的训练。廖乃雄说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求儿童进行唱--奏实践,尤其是伴唱(伴奏)、重唱(重奏)、合唱(合奏)。通过严格的节奏训练,形成伴唱(伴奏)、重唱(重奏)、合唱(合奏)彼此严密、精确地配合。
  
  这配合体现在唱--奏的时间(即节拍,节奏)上、音量控制(即力度)上以及主次、呼应关系等方面的一丝不苟,因为在伴唱(伴奏)、重唱(重奏)、合唱(合奏)中,音乐是一个严密的结构整体和一个综合的表现整体。不明确或做不到这点,就会失去伴唱(伴奏)、重唱(重奏)、合唱(合奏)的真正意义。
  
  (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多年来,虽然社会各界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呼吁提高艺术类课程在教学评估中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为“应试”而形成的“灌输式” 教育方法依然有相当大的市场。基于希望迅速培养出具有丰富知识的人,灌输式教育过分强调给学生的知识灌输。
  
  但它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无法拟补的、灾难性的,儿童也许学到了一些当时所认可的一些知识,得了高分。然而,其自身的心理生态结构却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破坏。儿童不仅可能失去了创造能力,甚至因此失去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幼儿园中,灌输式教育已经出现端倪。为了进入更好的小学,学前儿童已经开始被布置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了。笔者认为,以歌唱为代表的艺术教育形式恰恰是能够改变这种学习环境的良方。因为歌唱的本质是令人愉快的,歌唱教育既可以健全学生人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情商,又可以培养乐观、积极、开朗、阳光的心理状态。
  
  三、歌唱与合唱在乐学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乐学音乐教育”中的“歌唱与合唱教学”这一模块主要基于柯达伊歌唱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借鉴并发展,精选我国民歌以及部分国外优秀的歌唱合唱曲目。儿童通过歌唱与合唱教学一学期(18 周)的学习,可以完成对五声音阶、简单节奏及基础的律动和十首儿童歌曲的学习。在“乐学音乐教育”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有利于歌唱教学的基本工具:
  
  1、唱名法:以相对关系唱名(移动 do 的首调唱名法)为主。
  
  2、手势:手势是基于科尔文手势,由“手”(手的造型)和“势”(手的姿态)构成。
  
  3、节奏名:节奏名是音乐学习基础阶段的重要工具,每一节奏都有一实名。
  
  4、符干字母谱:符干字母谱是学习音乐读与写的重要工具。一般情况下,符干用以代表节奏,字母用以表达音高。
  
  5、声势:声势是通过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能带出声响的人体动作。在声势教学中,常常需要嗓音的配合。我们教会儿童利用多种方式控制从嘴里发出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也会成为加强语言和歌唱相结合的一种词汇。
  
  课例 1:
  
  本节课,通过歌曲《排排坐吃果果》符干字母谱对儿童进行节奏、科尔文手势训练,并通过分声部、卡农、表演等演唱方式来加强儿童对该曲目的学习(见谱例 3-3)。
  
  歌曲《风筝飘》(谱例 3-5、3-6)是笔者根据童谣《风筝飘》所创作。在模块一童谣《风筝飘》学习的基础上,对歌曲《风筝飘》加入了旋律、声势以及合唱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儿童的音乐学习水平。“乐学”中级班的儿童从开始接触这首童谣到熟练演唱这首歌曲仅需要一节课(40 分钟)的时间。
  
  通过歌曲《风筝飘》符干字母谱对儿童进行节奏、科尔文手势训练,并通过分声部、卡农、表演等演唱方式来加强儿童对该曲目的学习(见谱例 3-5)。
  
  四、歌唱与合唱模块学习前后对比
  
  经过歌唱与合唱模块的学习,儿童在音乐素养与技能、人文知识、交往与合作、情感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 3-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