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健康行为养成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27 共2868字
  第一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的更远,前人的已有理论研究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无论是家庭系统理论、幼儿健康行为养成理论,还是社会学习论,都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采用了哲学上的一般系统理论的概念,一般系统理论起初被大量用于自然科学的解释。当应用于人类社会时,这个理论就把家庭功能的运行方式描述为一个社会系统[33].家庭系统理论比较完整的解释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是什么因素影响家庭做决定,家庭是如何制定和达成目标以及家庭是依据什么来建立管理的行为规则等内容。家庭系统理论包括许多的概念,例如:整体性、相互依存、模式、相互作用与反馈、界限、熵、等效性、固有平衡等。
  
  其中,整体性原则与相互依存原则是相互联系的,即家庭中的某一件事不会单独对某一个成员产生影响,这个影响不是单一的,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影响。如果家庭中某个成员有了变化,例如:生病、失去工作、离开家庭、工作升职等,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会因为这个变化而受到影响,无论这个变化是好的还是坏的,其他家庭成员都会有所反应,并试图弥补由此带来的失衡,即努力保持固有平衡。
  
  根据家庭系统理论,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就是一个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家庭对于幼儿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先入为主”通常是我们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而这些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最初的来源可能就是家庭。现在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就表明父母对于幼儿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对于幼儿情感态度和行为的一个综合,所以,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健康行为养成理论
  
  顾荣芳教授提出了关于幼儿健康行为养成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学前幼儿的健康行为是学前幼儿在基于对获得的健康知识记忆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改善健康态度,坚持培养健康行为的过程中养成的。”因此,对于学前幼儿来说,培养健康的行为的最重要的内容,行为不仅是健康知识的外在表现,而且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顾荣芳在对已有的幼儿健康行为养成过程模式进行总结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幼儿健康行为养成层递假说”.该理论的理想模式为:幼儿先形成初步的健康认知,然后通过主动对他人的观察模仿或是在他人的提醒之下,形成“经他人提醒的健康行为”,行为内化了以后,进而形成“初步的健康态度”,再是“自我努力的健康行为”,最终形成“健康的态度”和“自动化的健康行为”.这个理论是在知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顾荣芳认为幼儿的饮食认知和饮食行为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即幼儿有了一定的饮食认知却不一定会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在这个假说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是需要他人提醒的, 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有时还不足以用自己的认知完全去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父母行为也会不同。例如:溺爱型的父母因为溺爱孩子而对孩子行为约束比较少,可能不会或较少提醒幼儿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较多的是顺从孩子的意愿;民主型的父母可能就会和孩子有一个言语上的沟通,询问孩子为什么不想好好吃饭等问题的原因,并且和孩子商讨建立一定的规则。这样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帮助父母认识到自己在教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是有意义的。
  
  三、社会观察学习论
  
  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论指出幼儿的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形成的。我们自己的行为在起初大都是通过模仿父母而形成的。社会学习论认为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学习到饮食知识并形成自己的饮食行为。父母通过教养方式表现出来的一些饮食行为和饮食认知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的饮食行为。因此,父母采用合理的教养方式,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对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是有意义的。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本研究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链、独秀等网站,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等多方资料来源,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本研究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料来源和理论基础。
  
  (二)问卷法
  
  1.被试
  
  本研究以石家庄市外国语小学附属双语幼儿园为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六个小班、六个中班、六个大班的 320 名幼儿的家长发放的问卷,回收问卷 309 份,问卷回收率是 96.6%.其中有效问卷 292 份,问卷的有效率是 94.5%.
  
  其中,大班 97 份,中班 98 份,小班 97 份,大中小班的比例接近 1:1:1.男孩148 份,女孩 144 份,男女比例也接近 1:1.
  
  2.研究的基本环节
  
  (1)准备阶段
  
  为了准确、有效地获得 3-6 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饮食行为影响的具体情况,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本研究做了许多的准备。具体来说,包括查找相关资料,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准备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饮食行为的测验工具,并思考是否符合本研究的目标和要求;同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进行沟通,说明本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争取领导和教师的配合等环节。
  
  (2)调查阶段
  
  第一步,发放问卷之前,研究人员到达事先选择好的班级中,与班级教师沟通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方法,了解班级中幼儿家庭的基本情况。
  
  第二步,发放调查问卷。3-6 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及 3-6 岁幼儿饮食行为量表的发放,请在班教师代为发放,并按要求回收。
  
  第三步,对于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的电子版收录到电脑上。
  
  (三)访谈法
  
  研究者在进班观察完幼儿的基本饮食情况以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的父母,按照访谈提纲进行深入访谈,搜集相关资料。在此过程中,一直保持自然的状态,争取家长的信任,保持友好态度。访谈是在十一月完成的,历时 17 天。
  
  二、研究工具

  
  (一)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主要参考由杨丽珠和杨春卿编制的问卷,对 3-6 岁的幼儿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由 40 个题目组成,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溺爱型(1-7)、民主型(8-17)、放任型(18-26)、专制型(27-34)、不一致型(35-40)五个维度。
  
  问卷采用 5 分制评价法,父母亲不出现某种行为记 1 分,很少出现记 2 分,有时出现记 3 分,经常出现记 4 分,总是出现记 5 分。分数越高,表明父母亲的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越突出。此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723,分半信度为 0.643.本问卷是根据中国的文化特点、环境背景等编制而成,更加本土化,调查结果也更加符合我国的文化、经济等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作者又在问卷中增加了对幼儿年龄、性别、主要看护人、主要教养人的文化水平四个方面的调查。
  
  (二)3-6 岁幼儿饮食行为量表
  
  主要采用杨显君编制的量表对幼儿饮食行为进行调查。调查将幼儿进食行为分为挑食(1-7)、食物响应(8-13)、不良进食习惯(14-18)、过饱响应(19-23)、外因性进食(24-28)、情绪性进食(29-33)、主动进食能力(34-38)七个维度,量表的信度为 0.93.本量表采用 5 分制评价法,幼儿从来没有出现该行为记 1 分,极少出现记 2 分,有时出现记 3 分,多数出现记 4 分,总是出现记 5分。
  
  三、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是用 SPSS19.0 来完成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