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小鼠动物模型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4746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 是一种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又称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自1957 年,Pattison 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己经成为威胁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严重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近年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和流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猪感染本病后常出现急性和慢性感染,急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为特征,病猪发热(可达 42 ℃)、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呈现高死亡率;慢性感染后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潜伏于猪群内,可使患病猪生长缓慢,饲养报酬降低。

  常与猪瘟、蓝耳病及链球菌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2],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使控制难度加大,已被国际公认为现代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自 1987 年我国黑龙江地区首次报道以来[3],山东、河南、北京等地区均相继报导该病发生,且血清型之间存在差异,目前仍在部分地区流行和蔓延,对我国养殖业发展造成重大的损失。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属于放线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两极着色,有荚膜,无芽孢,无运动性。主要包括生物Ⅰ型(NAD 依赖型)毒力较强,生物Ⅱ型(非 NAD 依赖型),毒力较弱。根据细菌荚膜多糖和脂多糖的不同,生物Ⅰ型分为 12 个血清型,生物Ⅱ型有 2 个血清型(13、14),其中血清 5 型进一步分为 5A 和 5B 两个亚型。我国流行的主要以生物Ⅰ型中的血清 7 型为主,其次为血清 1、2、4、5、10 型,其余血清型主要分布于欧洲等地区[4].由于 APP 的血清型众多,且各个血清型间的交叉保护性不强,给生产过程中的预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其免疫机制尚不明确,至今国内外仍缺乏理想的疫苗。因此,实验采用人工感染各种常用实验动物的方法,模拟病原菌的感染条件[5],建立本病的小鼠动物模型,为今后的疫苗研发和揭示该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株和实验动物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7 型菌株,为从大庆市周边猪场中发病猪体内分离得到,并通过细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鉴定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7 型,保存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预防兽医学实验室,猪胸膜肺炎标准阳性血清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惠赠;实验用 5 周龄 SPF 级昆明小鼠(KM 小鼠),体重 20~28 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PF 级大鼠,体重 280 g 左右,清洁级豚鼠,体重 250 g左右,清洁级兔子,体重 1.3 kg 左右,购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1.2 主要试剂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固体培养基购自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AD 生长因子购自 amresco 公司;2 000 bp maker 购自 takara 公司;琼脂糖购自 Biow-est 公司,磷酸盐缓冲液(PBS)自配。

  1.1.3 PCR 引物设计

  根据 GenBank 中的基因序列,并参照文献采用Oligo 7 软件设计了 1 对引物[6],由哈尔滨博仕生物有限公司合成,上游引物 APP-1:GGGGACGTAACTCGGTGATT,下游引物 APP-2:GCTCACCAACGTTTGCTC;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 377 bp.

  1.2 实验方法

  1.2.1 易感模型动物的筛选

  将 App-7 菌株接种含 10% 犊牛血清和 1%NAD的 TSB 培养基中,37 ℃ 、180 r·min-1摇床培养 12 h,用无菌 PBS 将培养物配制成 1.8×107CFU、3.6 ×107CFU、7.2×107CFU 和 1.44×108CFU 等不同剂量,参照王姝优等报道的方法[7],通过腹腔注射感染不同品种的各组模型动物,实验组每组 8 只,对照组 4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动物的临床症状和死亡规律,筛选出最易感的模型动物。

  1.2.2 最佳感染途径的筛选

  根据上步筛选出的最佳感染动物小鼠,以 1.8×107、3.6×107、7.2×107和 1.44×108CFU 四种不同剂量的菌液,通过滴鼻、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等不同方式进行感染实验,每组均设置对照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表现和死亡情况,探索不同的接种方式对小鼠感染情况的差异,从而确定最适合的感染途径[8].

  1.2.3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根据之前得出小鼠全部死亡的剂量数据,用无菌 PBS 缓冲液,将 App-7 原菌液分别稀释到 1.15×108,9.21×107,7.37×107,5.9×107,4.72×107,3.77×107,3.02×107,2.41×107和 1.93×107CFU 等不同剂量接种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 10 组,其中 1~9 组为实验组,每组 12 只,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注射上述不同剂量的菌液;第 10 组为对照组,6 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筛选出 App-7 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Dn)和最大致死量(Dm),并根据改进的寇氏法则[9],计算出 App-7 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

  1.2.4 临床剖检和细菌学检查

  通过 2 倍半数致死量的菌液对 10 只 KM 小鼠进行感染实验,对照组 4 只,注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定时观察,并记录感染后 4 d 内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和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小鼠进行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同时解剖对照组小鼠,与感染细菌的小鼠进行对比[10].在小鼠感染死亡后的 8 h 内,无菌采集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脏器,进行细菌学检查,并接种于 TSA 平板进行细菌再分离,观察菌落形态,并参照邱索平等的方法[11],对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 PCR 鉴定及血清学试验。

  2 结果

  2.1 最佳模型动物的筛选结果

  通过不同剂量组小鼠发病和死亡的结果发现,随着感染剂量的增高,小鼠的死亡数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且各动物所设对照组均未发病,当感染剂量为 1.8×107CFU 时,各组实验动物均未出现死亡,而随着浓度的增加,达到 3.6×107CFU 时,小鼠出现死亡 2 只,其余各组动物仍未出现死亡,进一步增加接种量,7.2×107CFU 时,有 4 只小鼠死亡,直至菌液量达到 1.44×108CFU 时,小鼠全部死亡;而 SD 大鼠在感染剂量为 3.6×107CFU 时,未出现死亡情况,当剂量达到 7.2×107CFU 时,死亡 3 只,在剂量进一步升高为 1.44×108CFU 仍死亡 3 只;死亡规律变化不明显,兔子和豚鼠在各剂量组感染实验中均未出现死亡,从而确定了小鼠为人工感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理想模型动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