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我国禽类饲养中饲用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潜在危害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29 共3375字
论文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既是保证人类健康生存的基本保障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人们已从以前单纯的果腹转变为如今的吃得健康,吃得安心。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2012 年我国仅禽类出栏量就已达 120.8 亿只,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禽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饲用抗生素滥用便是首要问题之一。国内外对于饲用抗生素持何种态度?禽类饲养中饲用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究竟如何?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影响?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兽药经营者。

  饲用抗生素与人用抗生素发展几乎一致

  抗生素是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可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由于细菌感染而造成的疾病。自 20 世纪 40 年代欧美尝试在家禽饲养中使用抗生素以来,饲用抗生素的应用已有近 70年的历史,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 50 ~ 60 年代为第一阶段,饲用抗生素为人畜共用的抗生素。60 年代,人们逐步认识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其转移机制和饲用抗生素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提出应将饲用抗生素与人用抗生素分开,并开始研制专用饲用抗生素。

  20 世纪 80 年代进入第三阶段,重点是筛选研制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的专用饲用抗生素。总体来讲,饲用抗生素的发展与人类使用抗生素的历史几乎同步。随着动物养殖规模不断增大,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成倍增加,饲用抗生素的使用在 20 世纪 70 年代达到了顶峰。

  我国禽类饲养中饲用抗生素使用情况

  中国养殖业是抗生素使用量最大的领域,超过国内抗生素消费总量的一半。2006 年国内抗生素总产量为 21 万吨,国内消费量约 18 万吨,其中,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就高达 9.7 万吨,约占 54%。同时我国是抗生素的生产大国,抗生素的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市场规模超过 600 亿元。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0 ~ 2009 年10 年间,青霉素工业盐产量从 1 万吨增长到 5.6 万吨,增幅达 475% ;阿莫西林产量达到 1.4 万吨,增幅 614% ;头孢氨苄和头孢曲松钠产量均超过 2000 吨,分别增长 762% 和 3584%。由于近年来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业迅猛发展,饲用抗生素用量显着增长,2009 年、2010年饲用抗生素的年消耗量均接近10万吨。

  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多种方式,使用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

  在采访中,某兽药经营者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饲用抗生素类药物主要包括四环素类、β-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四环素类药物可防治家禽类多种疾病,如伤寒、白痢、霍乱、传染性滑膜炎、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李氏杆菌病、螺旋体病及球虫病等。此外,还具有减轻应激反应、增加产蛋量和提高孵化率等效力。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青霉素则用于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头孢菌素类则多用于鸡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治疗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鸡白痢、金黄色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

  由于禽类饲养相对密集,中小养殖场普遍存在养殖环境差、密度高等问题,禽类动物容易得病,“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首先要保证鸡不能大面积死亡,首选药一般都是抗生素。你想想,如果一只鸡得病,还不得传染一个鸡舍?”该兽药经营者对记者如此说道。当记者提出,为何这些抗生素和人们自身使用的抗生素的类型或主要成分相同时,该经营者表示,在兽药领域,抗生素快速更新换代已是不争的事实,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兽药抗生素已从最基本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变为头孢类、喹诺酮类等高端抗生素。

  另一位兽药经营者则表示,虽然目前国家在兽用抗生素的使用上严格控制,检查的力度也大,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违规使用兽用抗生素的情况也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某些养殖者盲目使用、滥用饲用抗生素。“毕竟养殖产业的养殖密度都比较大,以家禽为例,如果一只家禽患病,马上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饲养舍或饲养场的家禽都患病,作为养殖者,如此大的经济损失不是轻易能够承受的。”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一些饲养者长期过量地使用抗生素,想把一些疾病扼杀在“源头”。“一些养殖者为了加强治病效果,还会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但如果没有专业指导,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还会起到反作用。本来是要治病的药结果变成了致病的药,得不偿失。

  此外,也有在禽畜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的现象发生,不排除一些不正规的商家随意配制动物饲料,向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可能。这些饲料如果长时间喂给家禽,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该兽药经营者还告诉记者,对于饲用抗生素的使用,国家规定了休药期。

  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禽畜在宰杀前一段时间内要停止使用抗生素,进入休药饲养阶段以降低体内药物残留。常用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 :四环素类药物为 28 天,喹诺酮类药物为10 ~ 25 天,β- 内酰胺类药物为 6 ~ 28天,磺胺类药物为 7 ~ 28 天,大环内酯类药物为 7 ~ 14 天。但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养殖场和散养户无视抗生素休药期规定,从而造成禽类产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直接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

  可能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杨莉萍对记者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很多药物的毒性、疗效跟药物使用时机、给药剂量的得当与否有关。如果一种药物用的不合适就有可能成为毒药。比如动物大量使用某一种抗生素 ;而这种动物又是大众的常用食品,那么大众就等于在间接地使用这些抗生素 ;如果大众再长期低剂量的食用这种抗生素,就可能对这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一旦人体对这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在医院治疗中使用同种抗生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医院里一些患者用某些小剂量的抗生素本可以起到效果,但现在必须用量很大,而且还要使用广谱长效的抗生素才能起效,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就已经对某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了。在日常动物性食品里面,如果长期大剂量使用某些抗生素,人体就产生了抗药性或者耐药性。”

  饲用抗生素的滥用,也导致人畜共患病增多。全世界已知的人畜共患病超过 200 种,其中有 100 多种动物疾病能直接传染给人类。动物所带的任何耐药菌均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人类,增加人畜共患病的感染机会。此外,某些抗生素虽然没有直接伤害人体,但是改变了人体内的菌群组成,降低了肠胃功能,妨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各种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proteins, 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因而细菌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总结为以下几类 :细菌产生 β-内酰胺酶,使易感抗生素水解而灭活 ;PBPs 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PBPs增多或产生新的 PBPs 均可使抗生素失去抗菌作用,这种耐药机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耐药细菌中已得到证实 ;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抗生素不能或很少进入细菌体内到达作用靶位,从而产生耐药性 ;细菌的主动外排机制能将已经进入细菌细胞内的抗生素泵出细胞外,降低抗生素吸收速率或改变转运途径,从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对喹诺酮类先天性耐药频率极低,但后天获得性耐药却发展很快。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包括假单胞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耐药性在本质上是由于染色体突变。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核糖体保护作用、外输泵作用及产生钝化酶等。

  长时间摄入低剂量抗生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会造成抗生素在人体内蓄积,引起各组织器官病变。此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人群发生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是一种急性反应,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最容易引发超敏反应的抗生素。青霉素引发的超敏反应轻者可出现瘙痒、红疹、头痛等症状,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四环素等抗生素也有引起超敏反应的可能。

  各国对禽畜抗生素的态度

  全球每年用于禽畜养殖的业的抗生素约为抗生素消耗总量的 50%,瑞典自1986 年起就已禁止在供肉食的动物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规定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动物性疾病使用。2006 年 1 月 1日,欧盟全面禁止动物食品使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美国则对青霉素,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做出了严格的残留限制,日本则规定在禽肉中不得检出残留抗生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