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心理语言学论文

安东尼演讲中对听众心理的掌控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2 共5491字

  莎剧《裘力斯·凯撒》的高潮和转折点是第三幕第二场。 这场主要再现了两场关于凯撒死因的精彩演讲。 先登台的是凯撒的政敌兼朋友勃鲁托斯。 他诉诸理性,以“极其沉着凝练,富有对比、排句等修饰美的语言, 不仅形式考究” 而且言简意赅地表达了牺牲凯撒的原因:为了罗马的好处---民众享有自由人的权利,“我杀死了我的最好的朋友”. 安东尼则用“完全相反的充满感情、 暗讽和煽动性的语言”驾驭了民众,最终达到煽动民众为己所用的目的。

  本文主要剖析安东尼的葬礼演讲。 安东尼的演讲辞共有长短不等十五个段落。 按演讲的三大块结构,开头部分是第一、二段与第三段前面几句, 为称呼语与开场白;三段后面至十二段,是演讲的主体部分; 结束语是第十三到十五段。

  本文将从演讲学的角度剖析安东尼采用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理利并举、借境煽情等出奇制胜的策略征服民众的高超技艺。

  一、顺水推舟,有的放矢

  安东尼演讲前民众已经接受了勃鲁托斯的演讲,他们已经达成共识。 安东尼对自己所处的劣势地位心中有数,他处乱不惊、步步为营,最终成功搭桥。

  (一)讨好听众 ,成功架桥 . 安东尼先讨好民众, 与他们套近乎:“为了勃鲁托斯的缘故 , 我感激你们的好意”. 安东尼兼顾双方,以刚离开讲坛让他赞美凯撒功业的勃鲁托斯为题,将感谢语送给面前的民众。 这既是一种承前启后的话语顺接,也是用礼貌语树立形象。 此时,民众中有人警告:“他最好不要在这儿说勃鲁托斯的坏话”. 也有人附和议论 “凯撒是暴君”,“幸亏罗马除掉了他”. 面对这种一边倒的敌对情绪,身临其境的安东尼知道,“他面对的是情绪对立、缺乏知识 经 验 但 又 讲 究 实 惠 的 罗 马 市民。 ”他要打开局面,赢得罗马民众的支持,首先要与民众建立和谐的言语环境。 而当务之急就是笼络民众,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改变他们的心理定势,让他们对自己的演讲产生相容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演讲正常进行,并“产生共识与共鸣”. 为了解除民众的戒备心理,消除抵触情绪,安东尼采取平等沟通的姿态, 并在称呼语上下足了功夫。 他先用赞美向民众打招呼,“善良的罗马人---”,接着,他亲切地称呼他们“各位朋友、各位罗马人、各位同胞”,这种套近乎的称谓,果然被民众接受,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可见,安东尼很好地把握了火候,他以尊重民众的友好态度成功地完成了与民众联络感情的搭桥的工作。

  (二)说明根由 ,引入正题 . 安东尼开门见山,用低沉舒缓的语调声明:“我是来埋葬凯撒,不是来赞美他。 ”他借境切入,说明他得到勃鲁托斯的允许,来在凯撒的丧礼中说几句话。 “尊贵的勃鲁托斯已经对你们说过, 凯撒是有野心的;要是真有这样的事,那诚然是一个重大的过失,凯撒也为了它付出惨酷的代价了。 ”安东尼掩藏自己的意图,避开与罗马民众发生冲突。 他借用勃鲁托斯的话---凯撒是有野心切入,对于这种立论,他委婉地 表 示 质 疑 , “ 要 是 真 有 这 样 的事”, 像那些做了恶事死后遭唾骂的人一样, 凯撒所做的善事也随着尸骨一齐入土。 显然这种善恶不分、 盖棺定论的做法是有悖常情的。 安东尼在顺接前面演讲者勃鲁托斯话题的同时,绵里藏针,将自己的爱憎情感摆给罗马的民众。 作为凯撒的朋友,“无论出于为凯撒复仇的感情,还是从自己的政治前途打算,他要掀起一场暴动而剿灭贵族共和力量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因此,对于他所要攻击的目标---勃鲁托斯, 安东尼反话正1“正人君子 ”. 这种表达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民众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发民众注意、照应后面演讲中的对比,有的放矢。

  二、欲擒故纵,引君入瓮

  作为葬礼演讲,安东尼没有将演讲重心放在寄托哀思、歌功颂德上面。 他也没有直接批驳勃鲁托斯。 安东尼针对勃鲁托斯灌注在民众 心 中 的 立 论---凯 撒 有 野 心 ,“以情感为引领,以事实为基础 ”进行纠偏除谬。 即用凯撒没有野心的实例与勃鲁托斯的观点进行对比,说明后者在诽谤。 此举显然违背了勃鲁托斯的愿望---赞美凯撒功业,也与他自己“不赞美”的表白相矛盾,但这种话题转移没有被民众察觉。

  (一 )矛盾并置 ,釜底抽薪 . 安东尼采用引君入瓮策略,逐步瓦解了民众的思想。 他列举凯撒三件事例(对自己忠诚公正,用俘虏的赎金充实了罗马国库、 对穷人慈善,在卢柏克节三拒自己献给他的王冠), 在每件事后都有一句:“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鲁托斯是一个正人君子”. 从安东尼论据的表层看, 凯撒没有野心,“正人君子 ” 勃鲁托斯却说他有野心。言外之意,勃鲁托斯在说谎。此处, 安东尼的论据包括赞美与揭丑。 凯撒有没有野心,勃鲁托斯是否说谎? 谁是谁非,矛盾并置,通过排比句引发民众注意, 让民众判断。 他自己则在后两例里提出自己的质疑:“他曾经带许多俘虏回到罗马来,他们的赎金都充实了公家的财库;这可以说是野心者的行径吗? ”“我三次献给他一顶王冠,他三次都拒绝了;这难道是野心吗? ”

  安东尼用这种反义疑问句表示否定。 这种句式营造了一种悬念,“既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又能够使听众的听觉感到新鲜,还创造了一种平等的讨论的气氛。 ”由于这种问句悬念是主旨的凝聚点,道破后就能够解开主旨。 安东尼还声称,“我不是要推翻勃鲁托斯所说的话,我所说的只是我自己所知道的事实。 ”而这所谓的“不是要推翻”是正话反说,实际上的意义跟字面意思正相反,就是要颠覆勃鲁托斯的话语。 对于安东尼演讲中所提供的事例,前两者赞颂凯撒的美德与功绩,不是尽人皆知的,也并不能推翻有野心的立论;但三拒王冠是罗马民众妇孺皆知的,而且记忆犹新。 因为此事刚刚过去一个月,这些,启迪并激活了民众的兴奋点。 凯撒三拒王冠,应该是没有野心的,为何会遭到杀身之祸? 民众在对比分辨中,正义与非正义泾渭分明。 他们开始为凯撒鸣不平,并反思勃鲁托斯的行为与动机。 可以说,安东尼的事例论据,“在澄清事物的真相方面,起到了拨云见雾的作用”. 动摇了民众原有的观点,“从而引起民众对恺撒的同情和对叛乱者的愤怒。 ”

  (二 )断续停顿 ,审时度势 . 安东尼为了窥视民情,提示民众对待凯撒今昔不同的态度时旁敲侧击,“你们过去都曾爱过他 , 那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那么什么理由阻止你们现在哀悼他呢? ”他感叹理性已遁入野兽的心中,人们已经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了; 自己要停顿片刻,让跟随凯撒而去的心回到自己的胸腔。 安东尼假装悲痛欲绝、声泪俱下,同时侧耳聆听收集民众的反馈意见。 民众在自己忘恩负义的自疚中反省,分辨谁是谁非。 他们肯定,不愿接受王冠的凯撒“的确一点没有野心”. 既然“凯撒没有野心”,那么他的死也就是冤枉的,勃鲁托斯之流的行动是错误的。 “要是果然如此,有几个人将要付重大的代价。 ”民众的爱憎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同情凯撒,背离勃鲁托斯,转向安东尼。 在他们看来,安东尼所讲的是真话,那他当然就是诚实的。 这样,安东尼首战告捷,争取了民众的支持,把民众“对凯撒的不满情绪巧妙地转向叛党”.

  三、理利并举,挑拨离间

  安东尼为了进一步掌控民众,他表面谦恭退让, 实则针锋相对。

  具有罗马人务实精神的安东尼深谙民心,他懂得民众的需求,清楚不仅要用事实说理,还要“联之以利才能有效果”. 安东尼在诱导民众时,主要采用了理利并举,挑拨离间的手法。 他使用凯撒遗嘱让民众“见利忘义”,最终“成功地驾驭民众并收为己用”.

  (一 )以退为进 ,煽风点火 . 当安东尼从舆论中知晓民众已经转向自己后,就趁热打铁,从凯撒今昔对比切入,煽风点火,激起民众反抗的火焰。 “要是我有意想要激动你们的心灵, 引起一场叛乱,那我就要对不起勃鲁托斯,对不起凯歇斯;你们大家知道,他们都是正人君子。 我不愿干对不起他们的事;我宁愿对不起死人,对不起我自己,对不起你们,却不愿对不起这些正人君子。 ”安东尼口口声声表白自己 “宁愿对不起死人”,“不愿对不起这些正人君子”, 实则表里不一、言行相悖(要是我有意想要激动你们的心灵, 引起一场叛乱)。 他重复使用这种反语激将,表面上好像是委屈自己,实际上就是煽风点火要对不起正人君子。

  (二 )故卖破绽 ,克敌制胜 . 安东尼深知,罗马民众属于互相刺激型听众,这种听众“具有反复无常的行为特征,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受周围气氛的影响。 ”为了挑起叛乱事端,假手民众推翻勃鲁托斯, 安东尼炮制了一个遗嘱悬念,理利并举,诱导民众。

  1、遗嘱悬念 , 引而不发 . 遗嘱诱因激活了民众的好奇心与期待心理,他们很自然的产生急于知晓遗嘱内容的迫切愿望。 但安东尼却秘而不宣、引而不发。 他的理由是,你们知道了你们是凯撒的后嗣,那将会引起一场乱子来。 “我不能读给你们听。 你们不应该知道凯撒多么爱你们。 你们不是木头,你们不是石块,你们是人;既然是人,听见了凯撒的遗嘱,一定会激起你们心中的火焰,一定会使你们发疯。 你们还是不要知道你们是他的后嗣;要是你们知道了,啊! 那将会引起一场什么乱子来呢? ”他“不断地利用市民为利所驱这一心理而施展他们的驭民术。 ”

  2、假装出错 ,推波助澜 . 安东尼声称, 自己失口说出遗嘱之事。

  他反话正说,“我怕我对不起那些用刀子杀死凯撒的正人君子。 ”此处, 安东尼已改变话语褒贬色彩,将“刀子”与“正人君子”并置对比,引导民众的注意。 被操纵的民众急于知晓遗嘱的内容,发出:“他们是恶人、凶手。 遗瞩! 读那遗嘱! ”就这样,“利用物质引诱的方法,安东尼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民众的心。 ”

  安东尼终于克敌制胜,将民众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以体贴人民的直接利益为指归,最终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的确显示了安东尼不独是位巧妙的演说家,更是一个清醒的政治家,而且是那一类精于权术的政治家,他把人民作为手段,作为实现个人野心的棍子,所关心的却绝不是人民的或者罗马的利益,民众在思想不成熟的时候,往往只是一种盲目的力量。 ”

  四、借境言理,揭丑煽情

  安东尼让民众围着凯撒尸体,借衣揭丑,借尸煽情,揭露暗杀凯撒的罪行,煽动民众为凯撒复仇。

  (一)借衣揭丑 ,以事传情 . 安东 尼 始 终 掌 控 着 演 讲 的 主 动 权 ,调动并引导着民众的爱憎情感。 他借助凯撒血迹斑斑的外套,向民众描述刺杀的场景,展示暗杀者的凶残暴行。 在刺杀者中,最致命的一刀是他深爱的勃鲁托斯所刺,“这是最无情的一击,因为当尊贵的凯撒看见他行刺的时候,负心,这一柄比叛徒的武器更锋锐的利剑,就一直刺进了他的心脏,那时候他的伟大的心就碎裂了;他的脸给他的外套蒙着, 他的血不停地流着,就在庞贝像座之下,伟大的凯撒倒下了。 ……残酷的叛逆却在我们头上耀武扬威。 啊! 现在你们流起眼泪来了, 我看见你们已经天良发现;这些是真诚的泪滴。 ”安东尼充分酝酿民众的情绪,他用正话反说作引导,使叛党的身份定位由开始反讽的“尊贵”的“正人君子”还原为“叛徒”. 这种煽情让身临其境的民众在耳闻目睹中,为凯撒掬一把同情之泪,强化了他们对勃鲁托斯为首的叛党无比的憎恨与义愤。 他们按捺不住怒火、 怒不可遏地叫喊:“ 复 仇 ! ---动 手 ! ---捉 住 他们! ---烧! 放火! ---杀! ---杀! 不要让一个叛徒活命。 ”

  (二)借尸煽情,情随境迁。 安东尼清楚,民众的情绪已经高涨,还要提升到行动层面。 他继续借境煽情,煽动暴动。

  1、反话正说 ,煽动暴动 . 安东尼明知故问,在故作不知中传递出凶手是出于私怨的信息:“好朋友们,亲爱的朋友们,不要让我把你们煽起这样一场暴动的怒潮。 干这件事的人都是正人君子……我不知道他们有些什么私人的怨恨,使他们干出这种事来。 ”至此,安东尼在九次声称勃鲁托斯是正人君子之后, 让这些叛党原形毕露---“扮演着献祭者的 ‘正人君子’终于还原为血腥的叛逆者。 ”

  2、装愚守拙 ,再塑形象 . 安东尼继续扮演愚笨不智的无才无能,但又声明自己讲的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这个在公众面前扮演着诚实者形象的安东尼继续笼络民众。 他告诉民众,自己没有勃鲁托斯那样能言善辩, 只是个爱朋友的老实人,照心里所想的说,提醒民众已知的事情。

  3、借尸煽情 ,声讨叛党 . 安东尼声情并茂,引导民众,“看看亲爱的凯撒的伤口,可怜的、可怜的无言之口,让它们代替我说话。 可是假如我是勃鲁托斯,而勃鲁托斯是安东尼,那么那个安东尼一定会激起你们的愤怒,让凯撒的每一处伤口里都长出一条舌头来,即使罗马的石块也将要大受感动, 奋身而起,向叛徒们抗争了。 ”

  就这样,这场本该是哀悼凯撒即兴礼仪演讲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转变为政治演讲中的复仇动员。 安东尼一改最初低沉舒缓的语调,他那刚劲凌厉的气势,慷慨激昂的语调极富鼓动性和号召力,在民众心里掀起波澜, 引发民众强烈的共鸣,产生了“共振效应”. 被煽动的群众沸腾了,喊出为凯撒报仇的吼叫:“我们要暴动! ”“我们要烧掉勃鲁托斯的房子! ”

  五、打开谜底,宣读遗嘱

  安东尼为了让民众的强烈情绪转化为暴力行动,他回到丧葬演讲话题,颂赞凯撒独一无二。 他将前面抛出的遗嘱宣读出来:凯撒赠给每一个罗马市民七十五个德拉克马,并将台伯河边的步道、园亭供罗马人散步休息使用。 这份施惠于所有罗马人的遗嘱, 呼应了主题,最终煽起受恩惠、感恩的民众暴动的熊熊烈火:“我们要在神圣的地方把他的尸体火化,就用那些火把去焚烧叛徒们的屋子。 ”最终将 愤怒 的情 绪 化为 暴 力 的 行 动 .

  “由于民众态度的逆转, 政变的局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安东 尼 最 终 达 到 自 己 的 政 治 目的---借助民众的力量完成了对勃鲁托斯的颠覆。

  六、小结

  分析安东尼的演讲,其演讲辞不是浑然一体的,论点也不是单一的,类型也是杂糅的,而正是这些似乎不合规则的因素构成了这场演讲的独有特色---即它是真正的双向沟通,听众是演讲活动的能动参与者,并成为演讲最终目的的实现者。 而这些正得力于安东尼“过人的雄辩才能和机变权术 ”. 在演讲过程中, 安东尼审时度势,先采用礼仪演讲与罗马民众交友,然后借助辩性演讲纠偏。 接着,他充分运用即兴演讲的现场感,改变一言堂式单向表达为双向交流,并牢牢地控场, 掌握着民众的情绪波动。 最后,运用政治演讲揭丑煽情,达到目标---引导民众暴动,为己所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