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曲论文

现代戏剧本、舞台与表演的戏曲化研究(4)

来源:戏剧文学 作者:张生筠
发布于:2017-06-22 共11439字
  第三、表演的戏曲化。
  
  戏曲现代戏不像戏曲,问题出在表演上的最多。戏曲演员与话剧演员的表演区别很大,这是显而易见的。话剧追求的是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痛苦时是真哭,高兴时是真笑。苏联的戏剧专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第四堵墙”理论要求演员的表演,就应该与平常的生活一样。而中国戏曲演员的表演,是在写意美学思想指导下的艺术创造,她不追求生活的具体真实,而是要突出表现生活中的美。
  
  (1)将生活变形,通过夸张让生活中美的变得更美,丑的变得更丑。张庚同志说:“艺术有一个变形的特点。漫画是变形的,中国话也是变形的,就是说,它并不是跟原来的实物一个样子。所有的艺术都不能不作变形,只是变形的程度不同,要不变形,它就难于成其为艺术了。”[14]P13戏曲对生活的夸张非常强烈,有的是将生活变形的表现,所以我们看着觉得有趣,觉得很美。如传统戏《伐子都》中公孙阏(子都)杀了颖考叔后,庆功宴上的负疚,要通过“劈叉”“台漫”“锞子”等高难武功表演来表现他的精神失常;《三岔口》刘丽华与任堂惠打斗中的走“矮子步”;《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从马上跌下的走一“吊毛”;《将相和》中的廉颇请罪身背的荆条是一根“荆杖”;《时迁偷鸡》中时迁吃鸡吃的是“火纸”等等,都是通过夸张,将生活变形的一种表现。而现代戏中的许多生活现象,就是原原本本的表演,不能进行艺术夸张,让人看着就觉得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我们为什么就不敢大胆突破生活的原始状态呢?主要是我们的编导人员对于戏曲的表现手段缺乏认识。像豫剧《朝阳沟》第三场的社员锄地,第四场的担水,基本上都是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加工不大。像担水,编导热心表现的却是银环担水扁担的一头高一头低,描写银环担水的真实。而评剧《杨三姐告状》中对于有些生活却是敢于大胆地进行夸张和将生活变形的,如第五场的高三赶车来接杨母,杨三姐的跑出门上车,杨母的上车,就都不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动作。杨三姐的第一次上车和被杨母叫下来的第二次上车,都是将右腿压在左腿上再做一很高的跳步,表示坐到了车上。杨母的上车,虽然她年纪大,已不如女儿杨三姐灵巧,但剧中仍让她跳着上车。再有第八场,高占英到了杨家,杨母他给炒了两个鸡蛋烫了一壶酒。杨三姐却不让他吃,双方发生了争执。杨母从中解劝,她一急盘着腿从炕上就坐到地上,然后继续盘腿用双手拄地前行。这些都是将生活变形,是一种夸张,在别的戏里从没见过,是编导人员的大胆创造。
  
  (2)通过舞蹈化的表演,不仅让生活更美,而且具有了一定的技术性、趣味性。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并不美,搬上舞台也没什么好看的,比如人们司空见惯的行路,就很平常,也没人要看走的怎么美。所有张庚同志说“:戏曲的表演如果不是舞蹈化了的就不是戏曲表演。”[13]P3但戏曲表演经过舞蹈化之后,就变得不仅好看而且是很有看头了。戏曲舞台上有身份的男人走路,要走“八字步”(一种呈八字状的步伐)。在戏里多表现有身份的官员、员外,他们穿的是蟒袍,走起路来迈着摇摇摆摆的八字步,从步伐上要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女人走路有“青衣步”“花旦步”“老旦步”等等,都是各具特色的走路步伐。其中还有一种云步,这种步伐是以在云中的漂浮状而得名。云步在舞台表演中,专用来表现人物在穿云拨雾地行走或腾云驾雾地遨游太空。特别要表现出人物的体态轻盈,优美。戏曲舞台上的走路根据不同人物大致要有几十种之多,如“生行滑步”“旦行滑步”、武生的“丁字步”、丑角的“矮子步”、以及各行都用的“趟步”“跨步”“醉步”“跪步”“蹉步”“捣步”等等。这些步伐都是艺人们根据生活的创造,是舞蹈化的表演,又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趣味性。说到戏曲舞台上的走路,如果进一步再说舞台上表演的过沟、跌倒等,舞蹈化就更强,技术性、趣味性也更高。过沟要起“飞脚”,跌倒要走一“吊毛”,这样的舞蹈动作,没有经过训练的演员是来不了的。而在戏曲现代戏里,我们把这些特点都丢了,走路就是平常的生活动作,观众觉得没什么好看的,没有传统戏有意思。
  
  那么,现代戏能不能将生活动作进行艺术加工呢?今天的生活与古代的生活是有很大变化,对生活动作进行艺术加工有一定难度,但不是不可能。主要是我们的编导人员不敢放手去做,像对于生活舞蹈化做得比较好的样板戏《海港》,在方海珍教育韩小强上还都是自然生活表现。再有《龙江颂》中的社员扛草、铲土、修坝,也就都是原原本本的生活动作,很像话剧。评剧《杨三姐告状》所描写的是民国期间的生活,他们却搞得很好。如第八场高占英杀了杨二姐后,又假惺惺的去杨家看望杨母,高占英神思恍惚地走“圆场”,让他路过“死鬼的坟”,“马嘶”,他跌下马来。这不仅演员的骑马在表演上要有一定的技巧,而且有力地表现了高占英的恐惧心理。再有高拐子这个人物,从他在剧中一出场就一瘸一拐的,到第十一场法庭上,牛成对他说“:你站稳了!”他回答“:报告大人,我站不稳。”牛成又问他:“你怎么站不稳呢?”他回答“:我是个残废人儿。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高拐子舞台上走路的步伐,不仅使戏剧增加了趣味性,也表现了人物。再有第十七场二道幕前的过场戏,这是杨厅长准了杨三姐的状,众人去坟地开棺验尸的路上。各类人物的走路表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首先是军乐队过场,那真是锣鼓喧天,耀武扬威。一个个身着军乐队制服,挺胸阔步地过场;接下来是小人物村正,步行,走得没有什么特点;再接下来是众官员:张副官、八警察、检验吏、赵县长、徐律师、杨厅长。最后是杨母、杨三姐、杨国恩;警察押着高贵章、高占英过场。这里走得最具舞蹈化,最有戏曲特点,又能表现人物的是杨厅长。这里采取的是借用传统戏里的以鞭代马,杨厅长一手高扬马鞭,一手紧勒马缰,那马好像还不驯服,演员的表演实在是充满了无限的情趣,既表现了杨厅长的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的劲头,又是那样的滑稽可笑。这段二道幕前的过场戏本可以不安排,但有了这段戏,就将平常生活中的走路,变成了戏剧,这是艺术。
  
  (3)通过虚拟表演的艺术手段---有的已成为一种程式---表现了不易表现的丰富生活。虚拟与程式是戏曲重要的表演手段,也是它的鲜明特点,几乎所有的戏曲剧目中都离不开这种表现方法。如传统戏《昭君出塞》中的马童刷马,就是一段虚拟表演。演员通过表演的刷马舞蹈,不仅表现了马的存在,而且看着还很美。再有《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水是虚拟的;《三岔口》舞台上的黑夜是虚拟的,这两个戏中的水和黑夜在话剧里都是很难表现的,如果追求生活的真实,把舞台弄成都是水,演员将无法表演;把舞台布置成黑暗一片,观众将什么也看不到。只有戏曲的虚拟表演,观众才能看到两个戏中有趣的,精彩的武打表演。戏曲中的虚拟表演,许多都变成了固定的表演程式,在各个戏中使用,如舞台上常见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骑马、坐轿等等。不仅是给演员的表演以很大自由,表现了广阔的世界,而且表演起来也很美。可是戏曲现代戏能不能搞虚拟表演呢?有的现代戏已经尝试过。我们看过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滑雪,豫剧《朝阳沟》中的锄地等虚拟表演,听说现代戏中还有打羽毛球、骑自行车、开拖拉机的虚拟表演。这些虚拟表演基本上都没有推广,虽没有成功的经验总结,但它说明是完全可行的。评剧《杨三姐告状》中对于虚拟表演使用得不多,但像传统的开门、关门在戏的第八场中都有使用。高占英来到杨家叫门时,杨三姐有一开门的虚拟动作,表现她出门;见是高占英她回身把门插上,又是一虚拟的关门动作,用得非常自如。至于骑马、骑驴的虚拟,在戏中多处可见,第十七场杨厅长去开棺验尸的路上有虚拟的骑马表演;第八场高占英去杨家,有挥鞭骑马的虚拟动作,经过坟地时还有马惊了,他从马上摔下等表演。第十五场高拐子逃跑时,有骑驴的虚拟表演。虚拟的骑马、骑驴不仅解决了舞台上没有马、没有驴的问题,还可以尽量发挥演员的技艺特长。戏中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造了虚拟赶车的舞台动作,第五场高三去接杨母就是赶车,杨母有“你咋还套车来了?”高三回话“你不知道,我六婶病了,让我套车来接您来啦。”高三套的车就是一根赶车的鞭子,车是虚拟的。剧中虚拟表演的骑马是运用传统的舞台动作,赶车的虚拟动作是新创作,虽还不成型,但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原文出处:张生筠. 中国戏曲现代戏的戏曲化问题——以评剧《杨三姐告状》对比之[J]. 戏剧文学,2017,(02):99-1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