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5 共7561字

  按照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对重点工作的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牵头组织编制“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旨在利用互联网,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并通过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和新的增长点,将以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的融合作为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塑造新优势、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动力。

  一、“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的背景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风起云涌,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应用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协同、智能、绿色、服务等新生产方式变革深刻影响着传统产业的核心价值体现;网络众包、生产消费者、协同设计、创客、个性化定制、透明供应链等新模式正在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社交网络等互联网经济体的形成加速了产业价值链体系的重构。

  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应对新一轮经济变革带来的挑战,纷纷鼓励信息技术变革和应用模式创新,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英国的《信息经济战略2013》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强在新兴科技领域的前瞻布局,以谋求抢占制高点、强化新优势。

  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芯片等在企业、人群和物体中的广泛应用,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影响将持续深入,跨界融合渗透成为常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将层出不穷。消费互联网逐步走向产业互联网,传统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互联网潜力进一步释放,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智能制造、能源共享正在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大规模协同、价值共享正在走向主流,驱动未来发展的要素资源从物质能源转向信息知识,众创、众包、众需等不断涌现,构成了“互联网+”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中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量受制,传统产业粗放型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后劲不足。必须发挥现有条件和先发优势,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加快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经济,打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面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各行各业渗透、融合、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必须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创新,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抓手,使中国逐步步入保持中高速,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的现代化强国。

  二、“互联网+”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这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这种业务模式改变了以往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的传统模式,可以随时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

  当前中国发展“互联网+”及其经济新业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在互联网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和关键器件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附加值较低;二是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得还不够,新形势下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意识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三是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深度广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就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会,以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发展新经济的积极性,使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使互联网经济模式促进新型业态的发展成为中国新常态下再创竞争优势的主要形态。通过“互联网+”计划大力推动模式创新、新应用拓展、新技术突破、新服务创造和新资源开发,着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推进中国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万亿级信息经济的核心产业,建设感知互联的智慧城市,全面提升中国经济社会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水平。

  为此,首先必须进一步理解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定位,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落实“四个全面”的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互联网+”为抓手,坚持两化深度融合与四化同步协同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致力融合应用,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服务、创造新业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

  其次,要确立“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目标。依据中国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应该明确到2020年,互联网经济与其他产业经济的融合渗透及其转型创新进一步深化,初步确立互联网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信息经济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基本建成若干有影响的“互联网+”经济深度融合示范区。在大数据应用领域,应建成2-3个国内领先的大数据营运中心,引进和培育一批大数据应用企业,政府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基本建立。在两化融合领域,应使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6以上,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再次,基于上述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互联网+”行动计划应着力于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着力做优存量,推动现有的传统行业提质增效,包括制造、农业、物流、能源等一些产业,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来推进转型升级;二是着力做大增量,打造新的增长点,培育新的产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三是要推动优质资源的开放,完善服务监管模式,增强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

  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做优存量,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⒈加快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要依据需求,积极组织开发智能网络化新产品。围绕传统产品智能化和新的智能产品形态这两条主线,通过在产品中嵌入传感器、数控装置及软件,丰富产品功能,升级产品性能,创造高价值工业产品。完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机制,统筹布局智能汽车、服务机器人、消费电子、智慧家庭、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制造业产品向高端化发展。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依托创客、众筹、众包等平台,利用大众创新不断开发智能化新产品。

  加快发展智能网络化装备,实施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数控一代”装备创新等工程,推动智能设备及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加快研发虚拟仿真、3D打印、智能建模、工业数据采集与管理等共性关键技术和高端核心工业软件,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构建纺织、轻工、装备、医药、石化、汽车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系统,实现机器之间、人机之间、机器与产品之间的信息交互,形成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维护等特征的智能生产系统。依托中国“机器换人”工程,做大做强智能机器人产业。

  推进制造企业物联网建设。跟踪德国工业4.0经验,引导企业建立信息物理系统(CPS),集成软件、感知和通信系统,实现资源、设备、产品、人的无缝连联通、相互识别和高效交流。支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集成应用,加快建立企业之间的透明供应链体系。

  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引导和支持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围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和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客户的全过程深度参与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制造企业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发展供应链金融、再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专业化新业务。

  加快重点行业的绿色制造变革。在造纸、印染、医药、化工、皮革、蓄电池等容易产生污染的行业推广物联网技术,实现网络化环保控制。以龙头企业、绿色与安全制造企业为重点,推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低能耗优化作业调度系统、能源利用综合平衡和调度管理系统等,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总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⒉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

  要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建设,以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三网融合通道建设和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村务民生服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三大类专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多方协作建立透明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系统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开展设施农场种植、规模农场养殖、森林防火监测等农业物联网的建设示范试点工作,推进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

  ⒊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加速推进服务业现代化

  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渗透,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进行服务业智能化和网络化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依托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运用,开拓发展科技咨询、数字出版、会展、连锁经营、文化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

  (二)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

  ⒈提升发展新型电子商务

  进一步普及生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逐步构建通畅高效的网络营销体系,做强做大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规模。探索定制化生产和精准营销,发展基于个性需求导向的C2B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创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