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结合的路径和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4 共2546字
论文摘要

  一、暑期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面临的问题

  ( 一) 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纵观近年来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团中央每年根据当年的社会背景或是党的理论、政策宣传,突出重点,确定不同的主题,使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但仅仅由高校团委发动和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形势比较单一,以参观、调查、访谈为主,长期以来,高校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项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的团学系统主导下的学生活动,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严重违背了社会实践的初衷.

  ( 二) 暑期社会实践的社会重视度不够

  学校方面,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文件多由共青团下达,很少由其他相关部门或学院联合发动,同时考核方式仅仅是开学时递交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以及盖了实践单位公章的实践鉴定材料,这样就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浮于表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社会方面,家长、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还不够认同,直接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效果.部分家长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的理解,误认为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或者怕孩子吃苦受累,不予以支持.大部分企业认为没有义务为大学生承担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实践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活动,尤其是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安全责任问题的处理,导致学校和大学生在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遭遇互相推诿的尴尬和困难,影响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正常运行.

  ( 三) 学生自身对暑期社会实践认识不足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同时还是受教育者,他们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很多同学仅仅限于暑假打工,赚取生活费,或者认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不过是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而已,而不是学以致用,将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

  二、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 一)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要让大学生参与到融入专业元素的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让他们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服务社会,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认识所学的专业,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实际生产技术有感性的认识,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实、印证、巩固、深化,有利于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同时,意识到自身水平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 二) 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共赢

  暑期社会实践是架起学校和社会的一座桥梁,实现了高校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通过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可以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有效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素质、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模式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从而优化高校办学方向.另一方面,学生将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回学校,作为研究课题,寻求解决方案并反馈给企业,为企业提供有一定适用性的项目策划方案和专业化的模式、机制,共同促进双方和谐发展,实现共赢局面.

  ( 三) 有助于培养适应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促进学生社会化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面临的人际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和同学关系,而是直接接触到各个级别、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层次的社会人,这就需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较客观地去认识和评价自我,摆正自身和社会的关系,处理好自身和他人的关系.

  三、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结合的路径和方法

  ( 一) 注重与实践单位的合作,使实践基地阵地化

  高校应积极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在学生实习、培训、就业、科研等方面开展长期、紧密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和打造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高校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企业将优先满足学生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每年暑假接纳学生开展科技、文化等服务活动.同时,学校根据单位的要求培养符合规定的人才,每年邀请企业参加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并为企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真正实现学生得技能,学校得发展,单位得人才的三赢局面.

  ( 二) 加强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

  为确保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指导队伍,邀请学科专业的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广泛参与,使社会实践与他们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活动的简单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 三) 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起现代化的具有学科优势的实验室,社会实践教学的很多内容可以利用实验室来完成,充分利用现代实验室资源,对专业实践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同时,将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改革工程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以一些专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形式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 四) 发挥新闻媒体的媒介作用,树立社会实践典型

  社会实践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对成果的提炼,利用新闻媒体对优秀实践活动进行跟踪报道,从前期策划、资料收集、材料准备到实践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以便其他高校和实习单位借鉴学习.

  同时,这种典型的宣传对高校、学生和实践单位本身就是一种鼓励,能够促使他们以后更好地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国栋. 大学生社会实践探索[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2]余楠. 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能力培养[J].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 4) .

  [3]施益华. 浅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的有机结合[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 1) .

  [4]赵新勇.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注重思想性与专业性的统一[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7) .

  [5]周爱国. 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综述[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4) .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