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人文关怀精神对中国医改的重要影响(3)

来源: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武迪;刘燕
发布于:2017-02-14 共6121字
  1.以“医”为本,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保障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我们就要对全国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更人性化的改革,使其规划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 年)》提供的信息来看,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仍然存在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等问题”[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提高,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加速聚集,部分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到 2013 年底,我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2.02 亿人,占总人口的 14.90%.老龄化的迅速来临也使得老年人生活、医疗、保健、文化等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同时,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也将持续增加,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将会压力陡增。尤其在大中城市的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我国当前仍存在优质医疗服务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东西部发展不协调,中西医发展不协调,医护比例失调,专科医院发展较慢等各种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应,除了造大楼买设备,最核心的问题其实还是医务工作者的问题。医疗行业的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医疗行业从业者的建设。让医护人员愿意下基层,才能解决城乡医疗发展不均衡;让医护人员愿意扎根服务于西部,才能解决东西部医疗发展不平衡;让更多的医护人员愿意从事中医,才能解决中西医发展不平衡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并不能强行依靠政策指令去要求个人的择业,而更应该以“医”为本,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出路所在。
  
  首先,要继续加强对医学高等院校的建设支持,医学生是医疗行业的生力军,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关键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学生。这里仅仅靠扩招是不够的,更要加强医学院校的软硬件投资。同时,要注重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当前我国仍然实行文理分科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医学生都是理科生,而医学生的高等教育也丝毫不比高中教育松懈,海量的医学知识已经占据了大多数的课时,让不少医学院校忽视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培养一个好医生绝不仅仅要求其医技精湛,更要求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收入待遇。应当说当前我国医疗行业从业者的待遇并不算太差,但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相当的提升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通过对基层、西部、中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待遇的奖励,来鼓励医护人员的选择,从而缓解或者解决医疗服务不均衡的状况呢?当然,仅仅说薪资待遇或许过于浅薄,医疗环境、软硬件设施、科研环境等等也对医护人员的选择起着相当的作用。那么,政府部门作为医疗改革的主导者,在新医改中对于民营医院等能不能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甚至给予给多的政策支持呢?
  
  因此,只有以医为本,制定出更有针对性,更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政策,才能真正使医护人员“愿意”融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科学调整,以为社会提供水平更高,范围更广的医疗服务。
  
  2.以“患”为本,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作为医疗卫生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众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医保是医疗费用的主要支付方,也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医保的目的就在于将财政资源进行合理组织以满足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医疗资金要求。目前世界上已经有 130 多个国家通过建立医保制度解决居民看病就医问题。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基础上,经过长期以来的渐进性改革,形成了以社会基本医疗为主,医疗救助、公费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辅的制度框架。分别对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和农村人口,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系统设置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个部分。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国家、雇主、集体、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合理分担的多渠道筹资,实现社会互助共济和费用分担,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城乡医疗救助则是我国医疗保障的网底,由政府提供资金对无力进入及进入后个人无力承担共付费用的贫困人口提供帮助。补充医疗保险主要满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较高层次的医疗需求。
  
  诚然,全民免费医疗是医保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受制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事实,全国范围的高水平医保还需要进一步的经济发展支撑。医保制度本身就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精神政策,正是为了社会全员都能够享有得到医疗救助的基本权利而不受经济能力的制约,政府才采取了这样一种统筹资金的方法。那么,仍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医保改革的方向就是进一步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减少患者的自付压力。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医保资金的投入,扩大政府负担比例是最直接的减轻患者自付比例的办法;另一方面就是提高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及时,更高效的作用。同时,在保险支付手段上,应当将先进地区的经验推广,与医院费用结算深度结合,减少患者医保报销的繁琐程序。
  
  【参考文献】
  
  [1]王立基。卫生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70.
  [2]陈敏章。陈敏章部长在199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中国卫生政策,1993,4(2):4-7.
  [3]朱幼棣。大国医改[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17.
  [4]王利明。民法的人文关怀[J].中国社会科学,2011,(7):151.
  [5]刘军民。中国医改相关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76.
  [6]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 -2020年)[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6.
原文出处:武迪,刘燕. 管窥中国医改人文关怀精神——医改政策梳理[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1-14.
相关标签:新医改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