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城镇化下东平县村干部队伍现状及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7 共7526字
  二、城镇化背景下东平县村干部队伍现状及影响
  
  (一)东平县概况
  
  东平县地处鲁西南,东靠泰山,西依黄河,南望曲阜,北临济南,总面积 134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 80 万人。全县辖 14 个乡镇(街道),其中,街道 3 个,镇 9个,乡 2 个;716 个村(居),其中,建制村 706 个,社区居委会 10 个。
  
  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水、平原,三分天下。农业特色产品众多,是华北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绿色大蒜出口生产基地,淡水渔业生产基地,麻鸭、生猪及小尾寒羊生产基地,优质核桃之乡,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多次被评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科普惠农工作先进单位等。有着农业发展的良好区位优势和气候特点,近几年全县注重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极大优化。但基于历史原因,地理资源条件等的限制,东平县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第二产业发展缓慢。
  
  (二)东平县村干部队伍现状
  
  1.东平县现任村干部队伍现状
  
  东平县现有村“两委”成员 2910 人,其中支部成员 2027 人,村委成员 2163人,交叉任职 1272 人;书记主任“一人兼”的 362 人,一人兼比例 51%;女性成员633 人,占 22%;中共党员 2279 人,占 78%.以年龄层次来划分,30 岁以下的 18人,占 0.6%;31 至 35 岁的 160 人,占 5.5%;36 至 45 岁的 522 人,占 17.9%;46至 50 岁的 753 人,占 25.9%;51 至 55 岁的 650 人,占 22.4%;56 岁以上的 807 人,占 27.7%.以学历水平来划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 9 人,占 0.3%;大专学历 284 人,占 9.8%;高中或中专学历的1434人,占49.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1183人,占40.7%.村“两委”成员来源状况中,致富能人 1497 人,退伍军人 484 人,大学生村官 7人,乡村医生 84 人,乡村教师 48 人,涉农部门 1 人,乡镇机关 22 人,其他 767人。
  
  2.东平县后备村干部队伍现状
  
  全县后备干部人才库共储备后备人才 2409 人,其中村级后备干部 2384 人,女性 718 人,占 30%;党员 1247 名,占 52%.以年龄层次来划分,30 岁及以下的 577人,占 24.2%;31 至 35 岁的 528 人,占 22.1%;36 至 40 岁的 351 人,占 14.7%;41 至 45 岁的 391 人,占 16.4%;46 至 50 岁的 333 人,占 14%;51 至 55 岁的 145人,占 6.1%;56 岁以上的 59 人,占 2.5%.以学历来划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 64人,占 3%;大专学历的 170 人,占 7%;高中或中专学历的 1369 人,占 5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 781 人,占 33%;后备干部来源状况中,致富能人所占比例最大,共1840 人,占 77%,退伍军人 87 人,大学生村官 7 人,乡村医生 45 人,乡村教师 13人,涉农部门 3 人,乡镇机关 2 人,国有企业优秀干部 3 人,其他 384 人。
  
  (三)城镇化对农村干部队伍的影响
  
  东平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目前正经历着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转变的城镇化过程,村改居、社区组合重建等都见证着东平县的发展。城镇化的启动与推进,使农村过弱的现代化因素与强大的传统的阻碍因素及其深层又稳定的社会结构之间,正经历着激烈又缓慢的相互耦合与相互冲突①,这种状态下的农村,使村干部从思想观念、角色定位到选拔任用、职能发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转折。
  
  1.城镇化的推进使农村优秀人才短缺
  
  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生产资料大量聚集到城镇,留守农村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出现了大量的“空巢村”.人口基数的降低,相应的乡村优秀人才、精英们也减少,农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突出。
  
  2.城镇化的推进使农村干部失去职务吸引力
  
  以往人们把能担任村干部,为群众造福看做非常荣耀的事情,尤其在传统的农村这种荣誉感更为强烈,村干部是村里人尊敬并且向往的职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农村,赚取了比守在土地更多更大的收益,可观的经济收入,与村干部微薄的误工补贴相比,使村干部职务逐步失去以往的吸引力。
  
  (四)城镇化背景下东平县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采取的措施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和活力。在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上,各地采取不同措施。就东平县而言,通过实施“能人回请”计划,优化村干部选任环境;举办“村级工作擂台赛”,加强村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通过加强乡土人才建设,深化递进培养工程,强化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在村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1.选拔产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村干部队伍建设选好人是关键。
  
  (1)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界限,宽层次、多领域选拔村干部实行“能人回请”计划,积极动员综合素质较高的在外经商务工能人回村担任村干部,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鼓励优秀“第一书记”转任村党支部书记。“能人回请”计划的实施,涌现出大量优秀村干部,为村集体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所走访调查的彭集街道安村以前是出了名的差村、乱村,当时村委会只有 5 间破瓦房,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沿街的村民都把路占得满满的,村集体不但没有收入,还欠着 24 万元的外债。街道党工委实施“能人回请”计划后,了解到孙庆元在村里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当时他正在外经商,党工委多次与他接触请他回村任职。为了让村里的老少爷们能像别村的人一样过上幸福生活,孙庆元毅然放弃了在外生意回村当起了“村官”.回村任职五年来,孙庆元把一个脏、乱、差的后进村,变成了村容整洁、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并把个人多年经商投资 1100 多万元建立的养猪场,无偿捐献给村集体,建立起蔬菜大棚、安大养猪场、中药种植基地、粉皮加工厂四大支柱产业,利用自己多年的经商经验,发挥视野广的优势,带领村干部走村民组织化、产业园区化、土地股份化、村庄生态化同步推进的“四化兴村”发展路子,村庄经营模式正在形成。有研究发现,“能人”村干部对村级经济发展往往起决定性作用①,并且已有研究表明村干部对农村社区公益福利事业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与乡村领导班子的强弱正相关②。
  
  (2)探索以竞争上岗为核心的村干部公开选拔方式
  
  只要有能力,符合条件,能够赢得全村党员群众的认可,便可以参加村干部的竞选。本着这一原则,东平县一方面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完善“公推直选”③、“两推一选”①等办法,选优配强村党支部成员。通过建立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等制度,规范党委委派产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程序,扩大群众基础和党内民主。县委组织部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档案,落实农村党支部书记县委审批备案制度。另一方面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依照程序进行村委会干部的选举,鼓励村里的优秀人才参加竞选,由群众自己选出村里的“当家人”,从而达到让群众需要的人、信得过的人当选村干部的目的。
  
  同时,乡镇党委建立档案室,明确专人负责管理保存村“两委”干部和退休村干部档案。每个村的村干部出现变动,都必须在县乡两级进行相应备案。
  
  (3)有目的、有计划梯次培养后备干部
  
  村级后备干部是指农村经济能人、热衷村级公益事业、在村里有一定威信等的优秀人才。各村建有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上级组织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待时机成熟后,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党员或群众公开推荐等方式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的农村优秀人才。村级后备干部能够有效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班子结构老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东平县一直把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多措并举,成效显着。一是从 2013 年开始,利用 3 年左右时间,为每村选配 2-3 名 40 周岁以下的经济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不是党员的,及时发展成党员,表现优秀的,适时推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严格日常管理,保证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时间,切实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视野宽、思维活跃的特点。推广“村务发言人”制度,利用每月的“党建工作日”,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对村务进行公开发布,包括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土地征用补偿、村集体经济运行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同时,大学生村官们通过与村民的朝夕相处,把村民们想说而没有说的话,想反映而没反映的问题说了出来,反映了出来,不仅维护了村民们的知情权,而且疏通了村民们的利益诉求渠道。注重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 2013 年之前选聘、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单列招考计划;村官获得编制后,继续任村党支部书记满三年,年度考核均合格的,优先提拔使用。三是通过党员、群众民主推荐,党支部考察确定的方法建立完善乡村人才库,注重发现和吸收村里的经济能人、退伍军人、乡村医生等优秀人才加入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卡,在乡镇备案,进一步加强管理。
  
  2.教育培训
  
  农村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宣传者和执行者,加强村干部自身的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素质意义重大。为此,东平县把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机制,搭建平台,使村干部受教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1)开展订单培训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模式。依托县委党校主阵地,每年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分区域、产业、班子类型等不同情况,实行分类分批培训。各乡镇建立党员教育中心,通过邀请市、县农业农技专家前来授课,对农村党员干部实行培训,实现村干部经常性受教育。农村干部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 10 天。2014 年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根据新班子的情况,全县举办了村干部培训班,在前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村干部们的需求,分新任村干部培训班、山区村村干部培训班、库区村村干部培训班、经济强村村干部培训班和经济弱村村干部培训班五种类型分别开展了培训,让村干部们不论是在政策理论上还是在具体工作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2)强化异地培训
  
  有计划、分批次安排村干部到企业、经济部门、科研单位、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和交流挂职,并注重请外地一些经济、科技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来当地进行辅导,提高培训层次和质量①。每年分批组织 100 名左右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拓眼界思路,学习发展办法,确定赶超目标。利用我县与山东农业大学“双向挂职”平台,每年选派 50 名左右农村党支部书记进高校学习农业实用技术,了解产业信息。目前,在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帮助下,东平街道东海子村已经建立核桃研究所,仅核桃收入人均年收入可达到 7200 元,极大带动了村民致富。
  
  (3)注重实践培训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的纯理论学习无异于纸上谈兵。一是分类设立“支部书记论坛”,定期组织优秀农村支部书记巡回宣讲,促进学习,相互提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县在各乡镇选取 14 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组成宣讲团,进行宣讲,宣讲团成员从自身经历谈起,有理有据,为全县的党员干部们树立了榜样。活动期间,宣讲团共巡回宣讲 20 余次。其中宣讲团部分成员还应邀到相邻县市区进行宣讲,得到了一致认可。二是依托乡镇党员教育中心,在全县建设一批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开展短期实践培训,提升实践能力。三是根据后备干部个人特长安排到不同岗位加强锻炼。在今年移民避险解困工程①中,东平湖湖区涉及到州城街道、老湖镇、戴庙镇和斑鸠店镇四个乡镇,工作量大、任务重、涉及面广。在湖区社区建设中,为了让村民能够尽快搬迁转移,不仅村里的党员干部靠在工程一线,而且村里的后备干部们也承担起了不同的任务工作,他们走村入户,听取群众们在搬迁过程中的意见建议,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解决困难。
  
  3.监督管理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不光要选好人,更要注重加强监管,让村干部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1)强化日常管理
  
  以农村党支部书记为主体,开展“村级工作擂台赛”.按照“量化考核、奖优罚劣”的原则,采取“设台打擂”的方式,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排名,激励他们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分别设置维护大局擂台、经济发展擂台、村级管理擂台、服务民生擂台、党建工作擂台、发展变化擂台六个擂台,每年年初,由各村根据各自村情,对照擂台评比标准,申请至少一个擂台,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在村公开栏向全体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年中开展“双述双评”,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向乡镇(街道)党(工)委和本村党员群众述职,根据履职和工作完成情况,分别由党(工)委和本村党员群众评议,排出名次。年末,在开展“双述双评”的基础上,对各村年内工作实绩进行纵向分析、横向对比,以干成了多少事、发生了多少变化、取得了多少实绩为标准,综合评议结果、工作实绩、半年初评等情况,排出总名次,分擂台评出 6 名“擂主”,并对 6 名“擂主”进行综合排名,前 2 名推荐参加全县“十佳擂主”和“总擂主”评选。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和部分“两代表一委员”成立评审小组,通过现场观摩和述职评比两个环节,对各乡镇(街道)提报的“十佳擂主”候选人进行考核考察,横向比较,好中选优,评选出全县“十佳擂主”和“总擂主”.年度“总擂主”被县政府聘请为政府经济顾问,“十佳擂主”由县财政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通过村级工作擂台赛,使村与村之间、村干部与村干部之间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村级的整体发展。175 份问卷中,85%的村干部认同“村级工作擂台赛”的开展。
  
  (2)加强监督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对于村级日常运行,东平县结合县域发展实际,着眼于充分发挥村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研究制定了“一评两议三公开”制度,即:对村“两委”干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每月公开一次党务村务财务。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村干部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办事,解决村级决策不民主、公开不及时等问题,切实提升村级工作运行规范化水平。对于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即:村级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像土地承包租赁、架桥修路、村级财务收支情况等都严格经过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层层审议表决后实施,并将决议情况、实施结果情况在村公开栏向全村党员群众及时全面公示,不留任何徇私舞弊的死角。“一评两议三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规范化制度的制定,不仅可以更进一步规范村干部行为,让村干部严格依法依规按程序办事,而且更进一步强化了村干部的群众意识,将村级事务置于全体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村干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不忘权利是群众赋予的,牢记群众所托,切实起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作用。二是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镇村各设立群众意见箱,听取群众对村级发展及村干部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助力于村庄发展及村干部成长。尤其在此次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县委专门成立了村“两委”换届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在政策上为群众解疑答惑,对群众反映的拉票贿选等违规操作选举的问题予以调查答复。不仅对村干部的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同时对维护干群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极大地维护了农村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三是建立县级领导干部群众信访接待日制度。每天由一名县委常委在信访大厅接待群众来访,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由县领导牵头,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限期内进行调查处理,及时向反映问题的群众答复。此举不仅在加强村干部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解决群众实际难题上作用显着。
  
  4.保障激励
  
  (1)经济上适当提高生活补贴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寻求更高的需求。最基本的经济需求保障不了,在干事创业过程中难免有后顾之忧,影响工作开展。在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上,建立起村干部生活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从 2013 年起,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年补贴不低于 2010 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 倍,平均达到 12000 元,今后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步递增。对退休党支部书记的离任补贴,从 2013 年起,县里为符合退休条件并办理退休手续的村党支部书记每人每年发放离任补贴 2000 元,按季度统一发放,采用“一本通”发放到人。对其他在职村干部,按照村支部书记补贴的 80%-90%发放,退休的其他村干部按照退休村支部书记生活补贴的 50%发放。争取通过经济待遇的适当提高来维持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提升政治待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逐步提高,他们在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后,就希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有不少回村任职的经济能人看重的不是经济待遇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调研的 175 份调查问卷中,有 17.1%的村干部担任村干部是为了提高自己在村里的威望和社会地位,有 48.6%的村干部是为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这两部分村干部任职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实现。东平县在提升村干部队伍经济待遇的同时,注重提升村干部的政治待遇。从 2013 年起,适时招录工作表现优秀、符合相关条件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招录后鼓励其继续留任村党支部书记。对在“村级工作擂台赛”中脱颖而出的“擂主”们,除了在经济上给予物质奖励外,在政治上也给予丰厚的待遇。“村级工作擂台赛”全县“总擂主”符合聘任条件的聘任为县政府经济顾问。各乡镇(街道)选聘乡镇级“擂主”上挂管区党总支委员、担任政府顾问,享受特殊津贴,资金从乡镇(街道)财政列支。
  
  优先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彭集街道安村党支部书记孙庆元连续两年当选全县总擂主,并连续两年被县政府聘为政府经济顾问。擂台赛举办两年来,先后有二十余名乡镇级擂主被聘为乡镇政府经济顾问。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建立走访慰问制度
  
  除了提升村干部政治上和经计上待遇外,县乡领导每逢七一、元旦对于村干部包括退休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除了送去节日的祝福外,还注重听取他们对村庄治理,对全县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不仅走访慰问在职村干部,而且对离退休村干部也送去慰问,听取他们对工作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给在职村干部一剂定心丸,即使退休不在职了,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坚定在职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
  
  此外,县领导不定期到联系包保村走访调研,同村里的党员干部沟通交流,在工作上给予鼓励,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增强对村干部们的人文关怀。2015 年元旦春节期间,县领导共走访慰问村干部 358 余人,乡镇(街道)领导共走访慰问村干部2148 余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