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性医学论文

早期胎传梅毒诊断方法及疗效结果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12 共2604字
论文摘要

  当怀孕的母体内含有梅毒螺旋体后,梅毒螺旋体可顺着胎盘等经血流进入胎儿的体内,导致胎儿的感染。肝脾肿大、早产、皮肤黏膜受损等是早期胎传梅毒患儿普遍的临床症状,作为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梅毒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并且这几年,该疾病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院特选取了 28 早期胎传梅毒患者来探讨该病的诊断方法以及疗效结果,现将资料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1. 1 患儿一般资料 分析 2010 年 7 月至 2013 年 7月我院 28 例早期胎传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8 例为顺产,而剩余患儿均为剖宫产。将患儿年龄在 1岁以内,平均年龄为(0. 6 ± 0. 3) 岁,设定为 A 组,早期胎传梅毒患者共 16 例,男性 10 例,女性 6 例。将年龄为 1 ~2 岁,平均年龄为(1. 7 ± 0. 4) 岁设定为 B 组,共12 例早期梅毒患儿,其中男性 5 例,女性 7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胎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1. 1. 2 产妇资料 28 例产妇有 24 例为初次生产,4 例为非初次生产。所有患儿的母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装卡片(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 H20041942) 实验以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Treponema pallidumhaemagglutination) 均呈现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的滴度为1B9 ~11B65。这28 例产妇,曾经患有硬下疳以及皮疹的有 20 例,而未呈现硬下疳以及皮疹的症状的有 8例,均没有进行梅毒治疗。

  1. 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儿滴注青霉素 10 ~ 15 万 U /(kg·d) ,2 次/d,半个月为 1 个疗程,而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儿则使用红霉素(4 次/d) ,口服 10 mg/ (kg·d) ,1 个疗程也为半个月。所有患者均治疗 2 个疗程,并对所有患儿进行为期 6 个月的随访同时对确诊的产妇也进行相应的青霉素驱梅毒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测,记录检测回执报告。治疗后观察患儿相应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治疗前后均对早期胎传梅毒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梅毒抗体的检测,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尿常规,并且适当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感染: 梅毒抗体(RPR) 检测显示阳性后进行 TPPA 检测也显示阳性。骨骼受损: 表现为干骨端膨大,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增高,下方可见透亮区,条状骨膜增生,对称性骨质破坏。条状骨膜增生,对称性骨质破坏。白细胞升高 >10 ×109/ L。肝脾肿大情况根据 B 超、CT 等辅助检查确诊。

  1. 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 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皮肤损伤、肝脾肿大以及骨骼受损的临床症状,A 组和 B 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不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P <0. 05) ,并且两组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χ2= 0. 37 ~ 0. 65,P> 0. 05) 。见表 1。

  论文摘要

  2. 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检查结果均无显著差异(χ2= 0. 28 ~0. 53,P > 0. 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好转(P< 0. 05) 。见表 2。

 论文摘要

  3、 讨论

  随着这几年来梅毒这一性传播疾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早期胎传梅毒的患儿人数也在逐渐上升,医疗卫生组织越来越重视该疾病。由于早期胎传梅毒是一种可以由母婴传播的疾病,从而当发现患得早期胎传梅毒时,应当对其父母进行病史的询问,必要时可以对父母进行实验室检查,排除梅毒患者。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的产生和处于妊娠期的产妇有很大的关系,在产妇的 16 孕周前,如若及时发现了产妇的梅毒症状,或者检测到了孕妇体内有梅毒螺旋体的存在,那么经过有效治疗可避免患儿出现早期胎传梅毒。而 16 周以后,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患儿体内,从而对患儿造成损伤。由于先天性梅毒对患儿的危害,我院特对28 例先早期胎传梅毒患儿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分析。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疗效。本研究根据 28 例患者患得梅毒的时间分为了 A、B 两组,A、B 两组在临床体征上无明显差异,采取的治疗措施均为青霉素,青霉素是治疗梅毒患儿的首选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儿则改用红霉素治疗。

  两组患儿治疗后,无论是临床体征还是实验室的检查,均有明显好转,并且两组患儿的好转程度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 对不同年龄段患病的先天性梅毒患者均可仅采用青霉素治疗。早期胎传梅毒的患儿的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的是肝脾肿大、皮肤黏膜受损、骨骼受累等。

  在本研究中,A 组出现皮肤黏膜损伤、肝脾肿大、骨骼受损的患儿分别为 15 例、10 例、15 例,而 B 组患儿出现的例数分别 11 例、8 例、10 例,略高于某些文献的报道数据。皮肤黏膜的损害是早期胎传梅毒患儿最常见的症状,而患者典型的表现就是皮疹,常见的形态有斑丘疹、水疱、表层皮肤脱落等。在两组出现皮肤黏膜损伤的患儿中,部分还伴有鼻腔阻塞、类似鼻炎的临床症状。

  肝脾肿大的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在本研究中,肝脾肿大的患儿多为中轻度肿大。骨骼的受累也是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症状之一,主要是通过进行影像学检查如 X 线发现患儿的骨质钙化或者其他异常,有的患儿可能还会出现有肢体无力的状况。除此之外,先天性梅毒患儿还有一些其他的临床表现,某些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而发现。本次试验进行了血常规的检查,多数患儿的白细胞高于正常,出现中轻度的贫血等。白细胞的增高说明机体正在进行防御,而患儿的贫血可能是由于梅毒对患儿肝脾造成损伤而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并且,少数患儿还有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的损害乃至多器官均出现了损伤。

  4、 结论

  早期胎传梅毒患者患儿的临床症状呈现多样化,没有十分典型的临床症状,有时进行诊断时可结合实验室检车以及影像学检测辅助诊断。采用青霉素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科研人员将会继续研究早期胎传梅毒这一疾病,科研人员或许可以从其他角度,例如微生物或者病理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也希望后人能从现在的研究中吸取经验,针对早期胎传梅毒患者进行更精确、更准确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衣蕾,刘凯,葛文,等. 早发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影像表现与母体治疗情况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优生优育,2012,18(5) : 257 -259.
  [2] 王临虹,王玲,王爱玲,等. 先天梅毒防治指南(二) [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27(5) : 238 -244.
  [3] 张荣,吴岷岷,华云晖. 先天性梅毒 56 例临床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2) : 1499 -1501.
  [4] 雷巧玲,陈贻骥.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J]. 儿科药学杂志,2010,16(3) : 58 -60.
  [5] 王有鹏,朱朝敏,杜敏,等. 105 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8) : 4054 -40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