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2014年我国民间故事研究论文综述(3)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7 共12862字

  严卿方、杨经华的《贵州民间故事的动漫改编研究》认为与美国日本及欧洲动漫相比,我国动漫欠缺的是民族精神和神韵,而贵州动漫的发展更要从本土文艺资源中获取养分,创造贵州文化特色。对于贵州民间故事的动漫改编,可将民间文化植入到动漫文化深处,形成文化基因。民间故事的动漫改编不会改变它的本来面貌,在改编创作中必定有一部分原内容保留下来,保留的是原生态的文化特质;让另一部分内容进行发展,并按动漫改编的想象空间发展。贵州民间故事的动漫改编要让故事内容视觉化,通过贵州文化艺术资源的融合创作,呈现出具有贵州民间文化独特魅力的动漫作品,由此推动动漫产品包括动漫衍生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带动动漫产业发展[56].

  常亚恒、李小斌的《动画艺术对贵州苗族民间传说故事的传播优势及价值》认为用动画来传播苗族传说故事能推动其文化的发展,达到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57].类似论文还有《灰姑娘故事1传统灰姑娘故事和当代灰姑娘故事的文化内涵、灰姑娘现象在当代影视剧中的演化情况[58].

  七、学术史与书评

  本年度恰逢着名民间故事研究专家刘守华从事民间故事研究六十年。肖远平、孙正国的《60载倾情于中国故事学研究---刘守华先生的治学方法》认为刘守华在学术研究中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历史追踪的“执着式”治学方法,他善于以历史追踪的大视野和敏锐的学术眼光关注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同时以论证的深刻与新材料的发掘为亮点,长期跟踪研究;二是以本土材料为核心的“原创式”治学方法。坚持以本土材料为核心,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发现新材料,进而作出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成果[59].周超的《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述评》对刘守华在建构中国民间故事学理论体系、创建中国比较故事学体系、梳理中国民间故事史、探讨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与中国民间故事的关系等领域的成绩进行评述,认为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取材范围的广泛而周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始终立足于中国民间文化进行故事学研究[60].

  乌日古木勒的《柳田国男故事学理论述评》认为柳田国男概括和提炼出日本民间故事具有固定的、程式化的开头语言,结尾有附加程式化的固定语句等形式特征,他针对学界对说话、民间说话、民谭、民话等口承文艺术语界限不清的状况,建议用传统日语中的“昔话”术语来替代,阐明了难以划清界限的传说、民间故事和说话、世间话等文类的异同。他对民间传说和故事区分的标准,对中国民间文学界产生了影响。柳田的故事学理论为日本民间故事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61].高海燕的《中国汉传佛教艺术中的舍身饲虎本生研究述评》回顾了舍身饲虎本生故事的研究状况,认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重点多集中于敦煌地区、对个案的关注仍比较孤立、层次基本停留在表面等问题,没有交叉运用各门学科、多种方法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地探讨。

  作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包括实物、图片、文字记录、历史文献、佛教经典和地方志等一切材料,综合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总结新的研究方法,拓宽学术视野[62].王蕾的《安徒生童话与周作人童话研究》认为安徒生童话是周作人最重要的研究资源,对周作人童话理论在童话起源、童话分类和童话创作论上起到重要的文本言说作用[63].穆昭阳的博士论文《中国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史研究---以 1949 -2010 为例》对建国后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进行学术史的梳理,认为“搜集整理”源于一种“记录的传统”,并在技术、观念及学理层面得以延续。建国初的 17 年,民间故事搜集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内容,并受到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思潮影响,调查内容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促成了多民族文学观的形成以及国家文化传统的创立。改革开放后启动的“三套集成”工作,成果丰厚,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资料基础和实践经验。普查运动采用了田野作业的方式,发现了故事家和故事村,开始注意到故事生成的语境和背后的传统,因普查范围广,有特定的局限性。

  21 世纪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在非遗影响下,更加注重了社会应用,凸出了个人文化身份。在故事文本的规范化书写中,体现出在文本自身、采录者、文本的追求等方面的特点。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成为一种可供书写的文化史记忆,为我们积累了记录传统的中国经验[64].

  本年度发表的书评有张青仁《故事学:范式转换与学科独立---评〈20 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认为《20 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一书以研究主题的方式梳理 20 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指出文本范式主导下的故事研究在成就了 20世纪中国故事学辉煌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故事学乃至整个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应该把民间故事视为交流活动的本质,建立“行为视角故事学”[65].李丽丹的《宗教文学与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从刘守华先生〈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谈起》认为刘守华在从事宗教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时,在研究方法上以类型研究为主,同时吸纳其他学者较为可靠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多种研究方法,在材料的使用上重视汉族民间故事,也重视多民族的民间文化。他的两部宗教与民间故事关系研究着作先后获奖表明其成果得到民间文学界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认可[66].桑俊的《佛经故事传中国 比较故事园地结硕果---评刘守华教授新着〈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认为刘守华的《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主要运用比较故事研究法,兼用叙事学、民间文化史学、民族学、宗教学、民间文学等理论将着名故事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全面揭示佛经故事、佛教文化对中国民间文化的深远影响及中印文化交融的积极意义[67].刘守华的《中印故事比较的奇趣---〈鹦鹉故事在东西方的流传〉序》评价该书对印度鹦鹉故事从多角度做了全面而周详的评述,既有编撰成册之历史渊源的梳理,也有文本的细读与诠释;虽题为“流传研究”,却并不满足于陈述这部故事书的转译与传播过程,而重在借鉴历史地理学派方法进行影响研究,将流传于不同历史地理背景之上,以不同语言文字转述的同类型故事的情节细节异同之处作精细比较,以探求这部故事书的世界影响与艺术特色[68].

  总体而言,本年度民间故事研究在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编撰、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的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民间故事论文数量虽多,高质量论文并不多见,中国民间故事研究面临的“研究范式表现为顽固性,在故事形态学、文化人类学以及类型学、主题学等范式构成的学术围墙内打转”“本体意识薄弱”“中国民间故事学一直是技术之学和分析之学,而不是感受之学和生活之学”[69]等困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参考文献:

  [1]祁连休。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三卷本)[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2]顾希佳。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六卷本)[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江 帆。 口承故事的表演空间分析---以辽宁讲述者为对象[J]. 民俗研究,2001(2)。
  [4]江 帆。 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以故事家谭振山的叙事活动为对象[J]. 民间文化论坛,2004(4)。
  [5] 林继富。 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以湖北长阳都镇湾土家族故事传承人为例[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林继富。 孙家香故事讲述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