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龙、凤、虎等主要瑞兽的祈禳意蕴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3 共7834字
  第二章 地龙灯民间传说及瑞兽的祈禳意蕴
  
  我国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的现象,各民族崇拜的对象虽不尽相同,但无论何种崇拜对象,都是先民在面对十分可怕而又无法解释的自然灾难时创造出来并赋予种种神性的,他们期望借助崇拜物的神性与威力来战胜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未知的灾难和恐惧,从而实现五谷丰登、无病无灾的理想生活。这些被赋予了超自然力量的神物,是美好愿景的寄托,是战胜恶劣环境的力量源泉,是人们心中吉庆祥和的象征。地龙灯表演及相关传说文本中出现的龙、凤、虎,以及地龙灯仪式中伴舞的鱼、龟、蚌、虾等,都是当地民众心中的祥禽瑞兽,伴随着祈福禳灾的地龙灯仪式,当地百姓认为来年受到它们的庇护,就会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第一节 地龙灯民间传说
  
  地龙灯之所以堪称龙舞一绝,除了不用木棍举龙,而以表演者身体直接支撑龙衣呈现圆筒形体来配合完成动作之外,地龙灯有别于其他常见传统龙舞的另一特点是有凤、虎及其他瑞兽与龙共舞,如此独特的角色组合在其他民族与地区的龙舞传说及表演中都极为罕见。
  
  关于地龙灯的神奇传说,现今流传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关于“龙生虎养凤遮荫”的传说:相传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民众苦不堪言,痛不欲生。秦始皇命人到处搜刮稀世珍宝,其中一样是能够赶山填海的神器--赶山鞭,只需将此鞭甩响三声,就能驱赶崇山峻岭。有一年,秦始皇打算赶山填平北海,秦三太子知道后非常着急,因为他暗中与北海龙王的三公主相爱,并且三公主已怀有身孕,若将北海填平,北海龙族将无安身之地。秦三太子在对其父进行多次劝说无果后,趁秦始皇熟睡之际,私自潜入寝宫,盗出赶山鞭并连夜逃走。三公主听闻秦三太子盗鞭成功,趁夜溜出龙宫,在海滩上等待秦三太子。忽然腹中一阵绞痛,一个男婴呱呱坠地,此时天已快亮,上龙朝的时刻逼近,若不赶快回龙宫,必定受到龙规的责罚。然而秦三太子的身影迟迟没有出现,三公主不敢将刚出生的男婴带回龙宫抚养,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将男婴弃于海滩之上,含泪回到龙宫。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烤得身体裸露的男婴啼哭不止,他的哭声震耳欲聋,引来了山中白斑母虎,母虎围绕男婴转了三圈,最后挨在他身旁,如同照顾亲生虎崽般喂养他。第二天,一只巨大的彩凤从凤凰山飞来,张开宽大的翅膀为他遮风挡雨。所以,人们说他是“龙生虎养凤遮荫”长大的。男婴长大后无师自通,力大无比且本领高强,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楚霸王项羽。
  
  楚霸王造就一定基业后,命令民间土家人于农历正月初五、十五和五月十五扎起长龙,由彩凤、白斑虎共舞,并配上虾、蚌、鱼、龟等角色伴舞,以纪念和感恩龙女、白斑虎、彩凤等神兽的生养之恩。
  
  另一种说法在相关史志资料中无记载,此说法是大岩板村的地龙灯传承老者所讲述。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泾河龙王被玉皇大帝封为雨布大臣,为民间行使降雨一职。为了使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玉皇大帝要求泾河龙王按照严格的规定对民间进行降雨,即城外七点,城内三点。在泾河龙王执掌降雨之职期间,民间一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直到有一天,趁泾河龙王熟睡之际,行使雨布大臣权利的玉玺被泾河龙王的三太子鳌炳盗走,他冒充泾河龙王,无视天规,逆而行之,擅自更改玉皇大帝制定的降雨要求,令民间年年遭荒,百姓饥不可堪,饿殍遍地。此事被玉皇大帝知晓后勃然大怒,大发雷霆,下令让魏征监斩将鳌炳斩除。此后,玉皇大帝命泾河龙王继续执掌雨布大臣一职,他克己奉公,爱民如子,从此六畜兴旺,年谷顺成。从那时起,人们为了感谢泾河龙王的布雨之恩,便在每年正月和端午玩起了地龙灯。
  
  关于地龙灯的两则神奇传说,第一种说法在当地广为流传并收录于《来凤县志》、《来凤民族志》、《鄂西民间故事》等文献之中,此说法与笔者进行田野考察时,采访板沙界村地龙灯的国家级传承人邓斌老人所讲述的相关内容较为相近。第二种说法在当地不甚流传,且情节与人物都有借鉴《西游记》中“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元素,与第一种说法相较而言,此说法被运用于地龙灯的传说中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地龙灯的两则神奇传说在内容与情节上虽有较大差异,但其中的崇龙意识不谋而合。远古先民面对自然界中突如其来的灾难束手无策,只能希望通过借助超自然神灵的护佑来实现人寿年丰、无病无灾的理想生活。华夏儿女作为龙的传人,自古对龙有着极为深厚的崇尚与敬畏之情,从而创造了与龙有关的各种祭祀与禁忌活动,龙自然而然成了先民心目中最具权威性的超自然神灵之一。除此之外,根据来凤县旧司乡大岩板村与板沙界村的民族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第一则传说中的白斑虎、彩凤,以及地龙灯仪式中伴舞的鱼、虾、蚌、龟等,都是当地百姓心中能够消灾除害、驱邪纳福的祥禽瑞兽,是吉庆祥和的象征。当地民众相信,他们的公共诉求与个人的美好愿景都能够通过这些具有神性的祥禽瑞兽的庇佑而实现。地龙灯传说与仪式中的祥禽瑞兽所具有的祈福禳灾意蕴一目了然。
  
  第二节 龙、凤、虎等主要瑞兽的祈禳意蕴
  
  古代先民生活在原始、广袤的大地之上,从事着狩猎、耕作等基本生存活动,他们依赖的大自然既孕育众生、滋养万物,也给先民们带来了无法预知和控制的灾难与病害,所以他们对大自然产生了畏惧、无奈、崇敬的复杂心理,并逐渐出现了崇拜自然的现象。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地龙灯流传地的民众保留着原始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的祖祖辈辈依靠大自然中的万物维持基本生存,对自然和季节的变化依赖性极大,当大自然的变幻带来无法预知和掌控的灾难与病害时,就会向外在的自然神和保护神寻求庇护。我国有不少民族的崇拜物是以动物为主,这些被崇拜的动物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虫类,例如龙、蛇等;鸟类,例如凤、燕等;兽类,例如虎、熊等;水族类,例如龟、鱼等;六畜类,例如猪、马、牛、羊等,[24]在地龙灯传说文本及地龙灯表演中,以龙、凤、虎为主要瑞兽,这些角色形象包含了鲜明的祈福禳灾的意蕴。
  
  一、龙的祈禳意蕴
  
  我国的龙崇拜起源甚早,经考古发掘的历史遗存可追溯到六千年前。龙作为国人心目中最具代表性与权威性的神灵,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图腾之一,是炎黄子孙无边智慧的沉淀,是我国文化血脉中积淀最深的情结与信仰。地龙灯流传地的土家人也对龙充满了神秘可畏的崇拜,他们充分相信龙拥有消灾解难、接福纳祥的神力,在他们生生不息的祈望中,龙已经成为当地土家人最古老的祭祀对象。龙乃祥瑞之物,象征吉庆祥和的观点古已有之,龙隐龙现,应和天人感应,预兆政治的兴荣衰败。不仅如此,寻常百姓心目中的龙也是吉庆祥和的象征,在地龙灯流传地的民众心中亦是如此。
  
  地龙灯的第一则传说文本中,楚霸王为龙女亲生,他为感念龙女、白斑虎、彩凤等神兽的生养之恩,命土家人每年春节与“中端午”期间玩起地龙灯,加之地龙灯仪式表演的主要角色为龙,其中蕴含的崇龙意识不言而喻。第二则传说文本的内容虽与第一则传说大相径庭,但人们玩地龙灯的缘由仍与龙有着密切的关联。
  
  龙的一切几乎都离不开水,地龙灯第一则传说中,秦始皇欲用赶山鞭填平北海,龙王家族将无安身立命之地,可见在民众的意识中,龙为水中生物,“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
  
  “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川枯则龙鱼去之。”
  
  “龙食于清游于清。”
  
  可见龙生于水、居于水、食于水等诸多习性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龙被视为与水有着密切关联的神灵,所以当先民的生存遭遇与水有关的威胁,即发生旱灾与洪灾时,龙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寻求庇护的对象,此时龙就被先民理所当然的赋予了神灵的禀赋,并对其顶礼膜拜。《论衡·龙虚篇》中记载:“龙闻雷声则起,起而云至,云至而龙乘之。云雨感龙,龙亦起云而升天。”
  
  可见,龙拥有感召云雨的伟大神力。当先民遭遇旱灾却束手无策时,向龙祈雨成了唯一的指望,《山海经·大荒东经》中就有多处相关描写,如“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复得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没有应龙在天庭兴云布雨就会致使人间旱灾连连,人们只好在遭遇旱灾之际装扮成应龙的样子祈雨,大雨就会从天而降。据《后汉书》记载:
  
  “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
  
  较为具体地描写了汉代面临旱灾时,人们向龙祈雨的仪式过程。多种祈雨仪式在的盛行,使龙王庙也相继在各族各地建立。
  
  地龙灯作为土家族祈福禳灾的仪式,也被当地民众运用于屡遭旱灾之时,他们充分信任神龙成云致雨的神力,并对神龙的庇佑寄予了深深的祈望。不仅如此,地龙灯入户进行清扫仪式的过程中,“龙出水”的舞蹈动作展现神龙卷水而来,带来了鱼、蚌、龟、虾等水中生物,这些祥瑞神兽随神龙入户,协助神龙进行清扫。在地龙灯流传地的土家人心目中,龙卷来的水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圣水,经过圣水的洗礼,不仅能驱邪、治病,还能够降福、纳吉。龙等神兽以圣水为载体,进入户主家中的院坝、堂屋、猪圈、牛栏等地清扫,将户主家中各个地方的邪气用圣水冲走,同时也将家中的瘟神冲走,从而达到扫瘟祛邪、接福纳祥的目的。
  
  在先民的心目中,龙不仅是能够成云致雨的灵物,也是在人们面临洪灾时,能够治理洪水的伟大神兽。古籍中记载:“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岩,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
  
  都是对神龙协助大禹治水拯救黎民百姓的描述。龙是河海水神,地龙灯流传地的民众对其治水救灾的神奇力量深信不疑,他们相信只要敬畏并崇拜神龙,神龙就会在洪水泛滥之时替百姓治水抗洪,庇佑人们渡过险恶的洪灾。
  
  龙不仅是成云致雨、治水免灾的超自然主宰力量的代表,也是极强生殖能力的象征。我国有不少记载历史名人因触龙、感龙而生的神话典籍,土家族亦有此类神奇传说,例如土家族祖神白帝天王的神奇传说:相传多年以前,土家族的五位巴人先民流入五溪之地,五兄弟各执一溪之长。族群中有位既美丽又勤劳的女子,她每日都会在井边浣洗衣裳。有一天,她在井中取水时不小心将手指上的戒指掉入了井中,她不顾生命危险纵身跃入井内找寻戒指,就在她落入水中的一刹那,井底忽然腾出一条白龙,女子惊恐不已,却已来不及躲避白龙闪射的三道白光。随后女子回到家中发现已怀有身孕,经过数月之后,女子生育了三个兄弟。
  
  三兄弟长大成人后多次为皇帝征战,他们所向披靡,屡战屡胜,皇帝也因此忌惮他们功高盖主、篡夺皇位。经过缜密的筹划,皇帝派大臣暗中用鸠酒将他们毒害。
  
  他们死后化为三只白虎,每日来到皇宫金銮殿上,对着皇帝张牙舞爪,怒目而视,久久不愿离去,皇帝终日惶恐不安,为了安抚他们,遂封三兄弟为白帝天王,于五溪立庙祠。
  
  这则神奇传说是土家族族人肯定龙有极强生殖能力的有力例证,而地龙灯流传地的土家人,更是对龙的超强生殖能力深信不疑。地龙灯传说中的楚霸王为龙体亲生,较之触龙、感龙而生更为直接、形象。当地百姓相信龙能福佑人们儿孙满堂,人丁兴旺,龙便成了地龙灯流传地的百姓心中祈求多子多福的崇拜对象。
  
  二、凤的祈禳意
  
  凤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符号之一,是各族人民所创造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它于历史与民族的最渊远、最深厚的底层,流荡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审美意识。凤在我国文化中占据着鸟中之王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禽的代表,也一直是被讴歌礼赞的对象。《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说文解字》中也说凤是“见则天下大安宁”的吉祥神鸟,“龙凤呈祥”“鸾凤和鸣”“凤穿牡丹”都是如意美满,富贵吉祥的象征;凤与牡丹、朝阳相配合,寓意光明与幸福;双凤对飞、凤穿花、数凤追逐,象征“凤求凰”的美好爱情;凤衔枝象征筑巢育雏,繁衍子孙,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卜辞中有“于帝史凤二犬”之文,郭沫若先生认为:“‘于帝史凤’者,盖视凤为天帝之使,而祀之以二犬”是将凤视为天帝之使,他认为天帝的使者是凤的最初意义之一。可见,凤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凝聚着先民对善与美的向往,是劳动人民一切美好愿望与理想的化身。
  
  地龙灯流传于湖北省来凤县,当地流传着关于来凤县得名的两种说法。一说据新版《来凤县志》记载:“来凤县以翔凤山飞来凤凰的传说而得名。”二说据同治版《来凤县志》记载:清乾隆元年,散毛司所辖的翔凤山上出现了“凤凰翔集,声鸣九天”的神奇景象,当日正值乾隆皇帝登基。奉命弹压散毛各司,改设各县制度的于执中刚好经过翔凤山看到了这一幕,他立即上书乾隆皇帝,皇帝龙心大悦,认为新帝登基,有凤来仪,皇恩浩荡,化及“蛮夷”,于是御赐当时散毛、大旺、东流、腊壁、卯洞、漫水、百户七土司所居住之地为“来凤”.
  
  这两种关于来凤县得名的说法虽不尽相同,但因凤凰翔集于半边城而得名的情节却十分相似,其中蕴含着根深蒂固的凤崇拜心理。可见,土家族聚居的来凤县是一个崇拜凤凰的地区,当地民众将凤视为能够避凶趋吉的祥瑞之神。
  
  地龙灯传说“龙生虎养凤遮荫”中,龙女生下的男婴是楚霸王项羽,项羽乃楚国名将之后,是楚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楚国是凤崇拜地区,楚国先民以凤为主图腾,而现今地龙灯流传的大岩板村与板沙界村在先秦时属楚地,加之此二地位于因凤翔集而得名的来凤县境内,所以当地民众崇凤、尊凤的文化心理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地龙灯传说中的婴孩出生后由“凤遮荫”而长大,如此安排绝非偶然,将他的传奇身世及命运与凤的神力和灵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凤鸟崇拜在当地民众心目中根植的反映。
  
  凤因其外形特征与鸡相似而有“凤源鸡”之说。《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质朴生活,一日之始由鸡打鸣而被唤醒,人们认为是鸡鸣引出了太阳。在我国大量出土的文物中,有关凤的纹饰往往与太阳纹同时出现,可见在先民们的心目中凤与太阳是密不可分的。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交替,在时钟发明以前,只能由太阳的位置和高度来判断时间,人们也因太阳的普照得到温暖与光明,农作物也因为获得充足的光照和热量而茁壮成长,且成熟谷物只有经阳光晒干后才便于储藏,所以太阳是大地上孕育众生、滋养万物的源泉,这一切在先民的眼里都极为神奇。远古先民认为只有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人们的生存才能得以保障,子孙才能得以绵延,所以他们对于太阳和鸡有着无限的感激与崇拜之情,而太阳与鸡又有着诸多渊源,久而久之,凤就成了太阳与鸡的复合图腾。
  
  地龙灯流传的大岩板村与板沙界村的民众,将凤看作接福纳祥的祥瑞之神,把自然界中美好的一切都加诸在凤的身上来增加它的神性,他们相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低下的生产水平的状况下,凤可以带给人们光明与幸福,以及更多的庇佑与福泽。
  
  我国有以灵物镇守屋顶的习俗,将凤的饰物摆放于屋檐或房顶的情形较为常见,目的就是以凤的神性来镇宅祛邪,祈求阖家平安。可见,凤拥有辟邪压胜、镇宅驱魅的神力。汉镜铭文中记载:“尚方御竟(镜)大无伤,巧工刻镂成文章,左龙右虎避不羊(祥),朱鸟玄武调阴阳。子孙备具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敝金石如侯王。”
  
  可见,凤等“四灵”能够趋吉避凶,庇佑人们长寿安康,所以以凤为主的纹饰在门庭、屋檐、瓦当、窗户、铜镜、漆器等地方和物品上随处可见。地龙灯流传地的建筑中也有大量以凤作为纹饰的现象,如在木雕的窗户上刻画凤的图案,在屋檐的顶端或延伸处嵌入雕好的凤凰,有钱人家院坝的石栅栏上雕刻凤凰的纹饰等等。除此之外,凤的图案也经常被运用于当地非常有名的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中。地龙灯仪式中,“凤骑龙背”是仪式的高潮,彩凤一跃而起飞上龙背,此时烟花和爆竹齐放,彩凤与地龙共鸣,呈现出一派祥瑞之势。此动作套路由凤配龙完成并非偶然,当地民众相信将凤引入家中不仅能够驱邪除魔,免灾祛病,还可保佑家人来年无病无灾,大吉大利。
  
  在巫风盛行的大岩板村与板沙界村,商请地龙灯班子到户举行仪式,可为年前逝去的亲人行引魂升天之礼,仪式中的凤作为指引灵魂升天及辟邪压胜的仙鸟,是沟通人神、连接阴阳的使者与灵魂的保护者。当地百姓认为,逝者的灵魂只要跟随凤升天后便能羽化成仙,从而福佑子孙后代平安康乐,无病无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祖祖辈辈流传的凤逐渐成为吉祥如意的符号,凤的图案也被广泛运用于编织、绘画、刺绣、雕刻等中,并通常与朝阳、牡丹、龙等象征吉祥之物配合出现,更彰显其祥瑞、安宁、美好、和平之意。地龙灯仪式中凤与龙等共舞,展现出一派“龙凤呈祥”的祥瑞景象,当地民众相信,凤配合龙在自家举行清扫仪式,来年就会五谷丰登,人寿年丰。
  
  三、虎的祈禳意蕴
  
  我国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虎图腾崇拜的现象,虎图腾崇拜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占据着十分显着的地位。土家族祖先巴人的图腾以廪君神话的出现为标识,体现为白虎崇拜。
  
  范晔在《后汉书》中详细记载了巴人崇拜白虎的来源:“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可见巴人先民有祭祀白虎的习惯。白虎是土家族原始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双重物象,白虎文化充斥着土家族历史的各个阶段。地龙灯流传的大岩板村与板沙界村的村民主要以土家族为主,其白虎崇拜的文化心理不言而喻。虎图腾崇拜现象在当地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如祭祀时请巫师跳摆手舞敬虎神,成人结婚时在男方正堂大方桌上放置虎毯祭虎祖等等,地龙灯“龙生虎养凤遮荫”的神奇传说中就有白斑母虎喂养男婴的故事情节,白虎图腾崇拜的意蕴十分突出。
  
  土家族还流传着颇多与虎相关的神奇传说,如虎神化人、虎人娃、虎哺育或保护人类的幼儿等等。以广为流传的虎人娃为例:相传多年以前,天上的白虎星君下凡来到人间,与土家族姑娘相遇并相爱,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白虎星君白日化成替姑娘放羊的白虎,夜晚则化为与姑娘共同生活的青年才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土家姑娘为白虎星君生下了七男七女十四个孩子。直到有一天,白虎星君被玉帝下令召回天庭,迫不得已与土家姑娘和孩子们分开。白虎星君离去后,土家姑娘含辛茹苦地将十四个孩子抚养成人,并教他们称呼其父为“利巴”,即虎祖。这七男七女长大成人后繁衍的后代就是现在的土家人,因祖先白虎星君为白虎神,故土家族世代祭白虎。
  
  土家族关于白虎的诸多民间传说虽在内容、情节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根植其中的白虎图腾崇拜的心理却显而易见。地龙灯仪式中白斑虎始终伴随龙、凤等神兽左右,也表现了虎在地龙灯流传地的百姓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
  
  反应了在古人心目中虎虽凶猛可怕,却又因其能够辟邪而敬畏它的心理。现今地龙灯流传地的土家人借助虎的神力驱邪镇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如在门顶、门环上雕刻或粘贴与虎有关的纹饰,又如修建砖瓦房时,也仍然沿用传统的吊脚楼的形式,在正房的两边修建两间厢房,远远看上去,与白虎蹲坐的姿势极为相似,故被当地人称作“虎坐屋”,人们认为家中有虎坐镇,便可镇邪驱灾。有些人家甚至在田地里搭建“虎坐棚”来辟邪除恶,以此来看护田土,保证庄稼茁壮成长,期待获得好收成。除此之外,一些险要之地也常以虎命名,目的在于借助虎勇猛的神奇力量来避免灾难的发生。虎除了能够辟邪除恶、去灾消难,还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祯祥。如当地土家族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盖虎被,脑门上用锅底灰画“王”字等。土家民歌《小花灯》则唱到:“来到老爷头门庭,玻璃宫灯。白虎神仙挎彩印,子子孙孙受皇恩,家发万事兴。”
  
  人们祈求虎带来好运,福佑人们的生活充满快乐与美好。在地龙灯清扫仪式中,虎发挥着为主人家扫瘟祛邪、镇灾驱魅的作用,配合龙、凤等主要神兽的清扫,就能将瘟神与邪气清除出户,保佑主人家福泽绵绵、体健安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