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大学生文化自信论文(最新推荐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09-03 共10458字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在实践当中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当前大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持有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尊重,珍惜和信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文中是整理的大学生文化自信论文6篇,以供参考。

  大学生文化自信论文第一篇: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仅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具有认识有限化、渠道现代化、信息碎片化等时代特点;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出现困境有着社会、学校、家庭与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需要在全息传播、全员传播、全程传播与全效传播等方面加大举措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意义与时代特点;原因与举措;

  Abstract:Cultural confidence is a more fundamental, broader and deeper confidence that will not only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but also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n the all-media er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society, school, family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ore measures to cultivate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olographic Communication, all-staff communication, all-process communication and all-effect communi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持久动力,具有深远意义。全媒体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从时代价值、内容特质、还是国际影响方面,都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是中国人民坚定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资本,也是涵养当代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之中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重要意义

  (一)时代视角:固本强元,应对挑战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社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事关国家兴旺、民族兴衰。全媒体时代加速了多元社会形态的不断形成,语言深度交融、思想不断碰撞、媒介无限延伸,文化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态势。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且发展完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字、浩瀚的文化典籍、精彩的科技工艺、深刻的道德伦理,对世界各国的生产发展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理性积淀,不仅促进了历史中国的繁荣发展,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加强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构传统文化的传播格局,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有助于应对多重文化的时代挑战,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切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二)文化视角:精神源泉,屹立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无论是在人们周知的“四大文明古国”,还是历史学家汤因比描述的“二十六个文明中心”,还是文化学者斯宾格勒所提出的“八个文明中心”,作为世界原生文化之一的中华传统文化都位列其中。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深奥精微,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还有着宽广的现实根基,是中国人民最为深沉的文化自信源泉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石。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超乎想象,对传统文化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已然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不可能使这一文化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对有传播价值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和现实要求的内涵表达,符合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要求和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期待。基于这一现实背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之中,可以切实加强对传统文化宝藏的深度挖掘和传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容和要求,进而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主体视角:加强自信,提升实效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其中,明确表明了文化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目标导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人民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创新、践行、传承都离不开人民大众,否则只会被束之高阁、难以为继。大学生作为人民大众的高层次知识分子群体,是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对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近年来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部分大学生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下逐步迷失自我,导致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断降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全媒体时代,研究如何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时代特点

  (一)认识有限化

  全媒体时代以其飞速的传播、海量的信息资源,多样的渠道路径为当今文化的迅速发展营造了强有力的文化阵地。但随着这一时代带来的社会交往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化,传播内容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等问题对大学生的文化认知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着复杂的教育困境。在对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三所高校大学生开展的有关文化自信的网络数据调查中,当被问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时,68%的学生表示“了解不多”,2.4%的学生表示“了解很少”,只有1.6%的学生选择“很了解”。这说明,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实效被明显削弱,大学生对这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普遍呈现有限化的特点。

  (二)渠道现代化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节点遍布的网络系统,其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节点,成为文化信息的传播中心。“地球变为村落、人人都是中心”是这一时代的显着特征。在全媒体时代文化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化的文化传播渠道以其全方位、多载体、实时性等特点降低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成本,拓宽了文化内容的传播渠道,相较于传统媒体受到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更多青睐,当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文化信息已成为主流。因此,占领互联网的文化传播制高点,营造健康向上的现代网络传播氛围,充分发挥全媒体的现代化传播渠道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重要任务。

  (三)信息碎片化

  全媒体时代为大学生的文化实践提供了新方式、新思路和新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文化信息碎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全媒体环境之中,大学生接收的文化信息简单直接且流于表面,长期接收碎片化的信息使部分大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理性思辨的能力,对其语言表达、综合分析等素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偏好碎片化信息的浏览阅读,忽视对文化信息的深入探求,导致在全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效性逐步弱化。同时,全媒体时代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高潮,微博、微信等客户端出现了大量自媒体用户。信息主体的平民化、信息传播的迅捷化使大量冗余信息为迎合市场需求出现,不具备深度的文化传播利用价值,也极大压缩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此外,部分自媒体客户端缺乏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为了博取点击量,甚至片面宣传腐蚀公众思想和道德的诸如“老人倒地不敢扶”“电信诈骗”等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播的群众基础。


  三、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困境原因

  (一)社会原因:多元文化激烈挑战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日益活跃,多元文化竞争矛盾激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充斥着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使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产生冲突混乱。由于西方文化裹挟着全媒体传播技术的强势入侵,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质疑并排斥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危机,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实效。

  (二)家庭原因:地位并未得以重视

  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有言:“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2]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孩子文化思维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当前,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期和利益调整期,各种矛盾冲突不断显现,部分家长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严重泛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部分家长动辄要求孩子“唯分数马首是瞻”,以“获得各种荣誉”论功过得失。幻想“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要求孩子一味学习雅思、托福,而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屑一顾。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然轻视和对外来文化的狂热追求,加剧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的传播困境。

  (三)学校原因:传播实效尚未显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三所高校开展网络调查我们发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统文化的了解渠道之一的被调查者仅占总调查人数的59.2%。同时,尽管大多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实属“丰富”,但仍有18%的学生选择“缺乏”。上述数据表明,思政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实效仍待显现。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社会实践活动仍很缺乏,且并未得以持续有效的开展,难以实现通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去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目的。

  (四)自身原因:认知思维不够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大多自信乐观、富于创新,但在认知和判断新事物的过程中尚未形成成熟合理的辨别能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充实了我国的文化市场,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良莠不分的多元文化的日益渗透,加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了解不深,部分大学生往往呈现对传统文化信心不足的倾向,从而造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中缺失内在驱动这个重要的力量。

1.png

  四、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举措

  (一)全息传播,多元技术促驱动

  全媒体技术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同时还包含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总和,涵盖了视、听、触等人们接受各类资讯的全部感官的信息媒体传播方式。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必须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双重优势,形成多元传播合力。一方面,要着力加强传统媒体建设。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具有受众多、容量大、覆盖广等媒体优势。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传播平台,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内容,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实效。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新兴媒体作用。“智能科技、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对于“全媒体”传播技术的理解。这一技术所蕴含的融合、共享、兼容等理念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铺设了新的渠道路径,更是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支撑。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短视频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工具,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弘扬,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成风化人、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全员传播,多元合力促影响

  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3]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赖于将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多元传播合力。首先,提升学校教育实效。高校不仅是孕育和创造新知识的摇篮,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地。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文化育人的主渠道,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桥梁作用。同时,围绕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其次,营造家庭教育氛围。家庭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效用。要优化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提升家长传统文化素养,才能进一步有效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发挥自我教育功效。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关键在于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必须不断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行为上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真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

  (三)全程传播,多元阶段促实效

  全媒体语境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并非简单文化知识的“传话筒”,而应该成为文化事业的“插花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念和教育资源,既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又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既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追求,又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合理念。要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就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侧重于帮助学生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认知基础上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偏重于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文化实践活动,进一步体悟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

  (四)全效传播,多元反馈促落实

  与以往“我只管办报,无论你是谁?你身处何地?你是否喜欢?”不同,全媒体技术让大学生具备了享受各种服务的条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和自由。对于媒体自身,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受众是谁?读了什么?何时读的?喜欢与否?这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的确隐含了文化讯息的传播危机。传统文化要真正获得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就必须及时把握校内、国内、国际文化流行的特点与趋势,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期待,依托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传播媒介,推送优质的传统文化讯息,排解大学生的文化困惑,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培育土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9-25(001).

  [2]约翰洛克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M].海鸣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5: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426.

  [4]仲呈祥文化自信的力量[J].求是, 2011,(07):60-61.

  [5]刘芳.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思想教育研究, 2012.(01):8-13.

  大学生文化自信论文第二篇: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探析

  摘要:中医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中医药院校如何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传承中医文化,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根据中医人才培养现状及人才目标,教育管理者应从中医文化自信的理论研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宣传推广等维度展开,坚定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中医文化自信;大学生;培养路径;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soul of the cause of TCM. How to cultivate the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CM culture in the new era and inherit the culture of TCM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or educator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TCM talent training and talent goals, education manag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CM culture self-confidence in academic explanations, curriculum settings, 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practice bases, teaching staff,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nd strengthen the new era TCM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历史发展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文化禀赋的充分尊重,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肯定,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地传承、弘扬、践行,进而拥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1]。中医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指导下而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一种实用文化。中医文化自信是基于对中华民族的深刻认同以及对中医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2]。

  1 培养中医文化自信的意义

  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是未来中医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中医文化自信是继承发扬中医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是新时代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培养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一是可以使中医文化自信成为确保中医传承脚步不停、发展步伐不乱的主要精神力量,成为持续前进的内在驱动力;二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占有的关键地位,提高中医文化认同,坚定从事中医事业的决心;三是可以让更多的中医人才投身文化强国和健康战略的建设中,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中医文化自信的现实困境

  目前,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正面临以下三方面的现实困境。

  首先,在中医传统文化自信方面,大学生对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意识模糊,对其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认知水平一般[3],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为什么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为什么要坚持中医文化思维等问题产生了困惑。中医传统文化自信是中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头,基于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中医以古代阴阳、五行以及精气等传统哲学理论为基本演绎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又兼融周易、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国传统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统一,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印记。然而,生活在移动媒体时代的新一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明显缺乏耐心,并伴随着对外来文化较为崇拜,对本土文化较为漠视,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注不够,对西方文化传播缺乏警惕等问题[4,5,6]。同时,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特别出台培育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相关政策,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构建等重点方面也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内容并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中医理论自信方面,受到现代科学思维和西方医学理论的冲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中医理论自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认同感不强,对中医理论与现代先进技术的融合创新信心不足。培养大学生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的一大关键就是使其对于中医理论、中医思维能够充分认知、敢于借鉴。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纵观历代中医大家成才之路,无不具备广博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中医文化素养,且善于运用中医思维不断探索和创新。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中医理论功底不足,尤其对于中医经典文献理论的研习不够。现在大部分学生是在学习现代科学的氛围里长大,理解中医理论、培养中医思维普遍感觉较为困难,更毋论掌握和熟稔中医经典文献。同时,部分教师缺乏使命感和中医理论自信,中医西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对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培养的力度减弱[7]。

  最后,在中医文化实践自信方面,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在临床实践中把握中医文化、践行中医思维意志并不坚定。培养大学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突出体现在培育其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卓有疗效的高度认同上。中医是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临床实践是中医文化思维由道及术的集中展现,也是最终落实青年一代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的根本任务。然而,现在高校在安排高年级学生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中医文化思维的体现并不明显,建设的实践基地中所蕴含的中医文化特征也尚显不足。以第二课堂、社团组织等为代表的校园中医文化实践建设深度不够、重点不突出,学生们在实践中难以体会到中医文化的优越性,自然无法切实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1.png

  3 培养中医文化自信的路径

  近年来,中医院校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正处在建立中医文化自信的关键点上,正处在改变思维定势的转折点上,正处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兴奋点上,树立中医文化自信能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传承创新的作用。

  3.1 以理论研究为突破点,夯实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基础

  针对中医文化自信逐渐丧失、中医文化虚化和中医西化等问题,以大学生中医自信现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研究作为首要突破点,加强中医文化自信的学术理论研究,积极应对当代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危机。与西医相比,中医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尤其需要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突破,而传承的根本就在于对中医文化的理论研究进行深化,通过进一步厘清中医文化概念内涵、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等以夯实大学生中医文化知识储备,潜移默化地建构中医文化认同。

  3.2 以课程设置为着力点,完善开展中医文化自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是培养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着力点与关键点。通过对中医经典课程数量、学时数量进行分析,以中医文化自信为因变量,以中医经典课程、学时数量等为自变量,分析其对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影响方向及影响大小,最终从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自信、中医理论自信、中医临床实践自信三大方面,探索构建有利于增强新时代中医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人才培养方案。

  3.3 以师资队伍为传播点,培育具备中医文化自信的教师队伍。

  师者为师亦为范,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尤其需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资队伍。首先,需要厘清现有中医药专业中医经典与文化师资队伍的现状,中医经典及文化授课的专业背景、临床能力等情况,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师资队伍对影响新时代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直接路径与间接路径的路径系数,对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明确师资队伍与新时代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提高的机制和内在规律。第二,需要将中医文化精粹导入到高校教师的再教育中,强化教师对于中医文化的积淀。第三,通过聘请具有丰厚中医文化底蕴的校外教师开展讲学,以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文化涵养。

  3.4 以宣传推广为外延点,筑牢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舆论阵地

  通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特征,重视网络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中医文化的影响,根据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深入研究自媒体环境如何构建中医文化自信的传播。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及反馈等维度开展,提出优化对策和建议。如创建各种基于中医文化为主题的网站,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构建基于自媒体环境下,易于被新时代大学生接受的传播模式,筑牢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舆论阵地。

  3.5 以实践基地为落脚点,搭建培养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实践场所

  中医临床实践自信是践行中医文化自信的关键,临床实践基地是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将理论应用于临床的落脚点,是检验学习成效的主战地,是将中医文化自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的桥头堡。搭建能充分展示本基地文化的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博物馆、校史馆、医史馆等参观学习,使大学生深入知晓基地文化遗址、名医名师、民俗文化,为学生提升中医文化自信树立良好的基地氛围。同时,鼓励教师开辟以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如引导学生组建以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为主题的社团,鼓励学生参加武术、太极拳、美术、舞蹈等文化特色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聆听国医大师拜师仪式、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等,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功能,构建有利于新时代中医药大学生吸收中医文化自信的第二课堂。

  4 结语

  中医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教育要遵循中医发展规律,思考如何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中医临床能力的路径,从而力保中医药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何清湖.论坚定中医文化自信[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40(10):1189-1192.

  [2]何清湖,陈小平坚定中医文化自信[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7.

  [3]高维杰,文明明,张铁玲,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及教育策略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9,36(4):72-80.

  [4]康志玲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8.

  [5]耿甜甜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8.

  [6]刘丽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1):132-133.

  [7]薛芳芸,段志光,王军,等着力中医药文化认同坚实中医药文化自信基础[J]医学教育管理,2019,5(6):490-49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