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农村中学生对运动伤害认知与干预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0 共3004字
标题

  运动伤害是伤害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引起中学生伤害的重要原因,是中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已经成为危害中学生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伤害发生后,不但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部分学生还因门诊或住院治疗导致缺课甚至休学影响到学业,同时还需要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对家长工作和家庭经济都带来较重负担[3 -4].为探讨农村中学生对运动伤害的认识水平及干预效果,笔者在上海市崇明县2 所中学开展了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综合监测和干预技术的研究,并开展干预效果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于 2012 年 9 月随机选取上海市崇明县 2所农村初中全部 693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1 所为干预学校,另 1 所为对照学校; 干预组 380 名学生,对照组 313 名学生。研究对象中男生 369 名,女生324 名; 预备班学生 162 名,初一年级学生 165 名,初二年级学生 163 名,初三年级学生 203 名。

  1. 2 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在1 a中实施综合干预。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方式,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调查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运动伤害情况及对运动伤害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行为。实地调查学校学生体育运动环境和体育锻炼制度状况。

  在干预学校指导完善和整改学校体育运动教学环境,实施学生体育锻炼按健康分级制度,采用授课、DVD、FLASH、主题班会活动( 每月 1 次) ,以及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 每 2 个月 1 次) 等形式多样的综合干预措施,分别对体育教师、保健教师和班主任开展“预防学生运动伤害”培训,对学生开展“预防学生运动伤害”健康教育课,开展“预防学生运动伤害”主题班会活动、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

  1. 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EpiData 3. 1 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检验,采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 t 检验和 X²检验,以 P <0. 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运动伤害认知与行为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听说过运动伤害、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认为运动伤害可以预防、过去 1 a 没有做过容易发生伤害的危险行为等 4 项认知和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0. 05) ; 体育活动时穿戴符合要求、体育运动前准备充分/运动时动作规范 2 项认知和行为形成率对照组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0. 01) .

  干预组学生在干预前后听说过运动伤害、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认为运动伤害可以预防、体育活动时穿戴符合要求、体育运动前准备充分/运动时动作规范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X²值分别为65.50,38. 97,106. 16,9. 92,23. 07,P 值均 < 0. 01) ; 过去 1 a 没有做过容易发生伤害的危险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²= 3. 31,P > 0. 05) .而对照组学生在干预前后的伤害认知和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X²值分别为 0. 62,0.03,1. 00,0. 50,0. 10,0. 02,P 值均 > 0. 05) .干预后,除体育活动时穿戴符合要求外,其余各项报告率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0. 05) .见表 1.

  2. 2 干预前后两组学生运动伤害报告率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运动伤害报告率分别为 2. 37%( 9/380) 和 1. 60% ( 5/31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²=0. 515,P > 0. 05)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运动伤害报告率分别为 0 和 1. 91% ( 5/2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²= 4. 524,P < 0. 05) .

  2. 3 干预前后学校运动环境改善情况 干预前,2 所学校体育设施的安全性检查间隔期较长,学校田径跑道终点线后延长不足 15 m,投掷区与其他场地分隔距离不够( 2 m)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干预学校提出了整改建议,并得到了有效落实,做到了运动前检查体育设施的牢固性与安全性,学校田径跑道终点线后延长 15 m,增加投掷区与其他场地分隔距离( 20m) ,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投掷活动。

  3 讨论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跌伤和碰撞非常普遍,受伤学生中有近 40%的伤害是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尤其是初中男生和高中男女生受伤比例最高[5]; 主要损伤部位为足和手,其次为下肢、头面部和上肢,主要表现为挫伤、脱位、扭伤、骨折等[6].基线调查发现,有近 1/3 学生的运动伤害相关知识和观念存在问题,有超过 50% 的学生运动伤害防护行为存在问题,造成伤害发生率较高。证明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与对运动伤害的相关知识、观念和防护行为有关。在干预后发现,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从改变学生对运动伤害的知识、观念、防护行为、个体状况、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及制度着手,干预组绝大多数学生有了正确的运动伤害相关知识和观念,50% 以上的学生有了正确的运动伤害防护行为,运动伤害报告率下降明显。证明综合干预有效,推广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

  建议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运动安全的重要性,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改变学生对运动伤害的知识、观念和防护行为,使其树立“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思想和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还要指导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步骤组织教学。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与休息要适当交替,对教学中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预防,对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应急预案。同时需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 有无重大疾病史) 、兴趣、爱好等,给身体不好的学生单独安排教学内容。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凭借教学经验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农村学校运动环境条件较差、设施较陈旧,学校教育资金应有计划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运动场地,更新体育器械和运动设施,定期检查场地器械,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提高器械使用的安全系数,因地制宜地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7 -12].

  4 参考文献

  [1] 赵清秀。 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 3) : 371 -372.

  [2] 王洪波,黄晓霞。 海淀区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的评价[J]. 健康与社会行为杂志,2006,33( 12) : 2413 -2414.

  [3] 孙兰,严玉洁,张鑫毅,等。 上海市闵行区小学生运动伤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校医,2008,22( 5) : 496 -498.

  [4] 杨姗姗,郭欣。 儿童及青少年运动伤害的预防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2006,23( 12) : 1519 -1521.

  [5] 胡卓生。 兰州市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调查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 4) : 85 -87.

  [6] 陈建东,聂少萍,马文军,等。 广东省连平县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 7) : 623 -625.

  [7] 董志云。 中学生运动创伤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 医学信息,2011,23( 11) : 291.

  [8] 何庆华,谢小平,闵京平。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 3) : 25 -26.

  [9] 王珏。 体育专项课学生运动损伤分析和救治[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 13) : 1795 -1796.

  [10] 邹来勇。 三所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9( 7) : 191 -192.

  [11] 王利。 浅谈体育课堂伤害事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 求医问药,2012,10( 8) : 489.

  [12] 胡高楼,陈根芝。 健康教育对预防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 3) : 211 -2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