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创作机制体系的建构

时间:2016-04-21 来源:未知 作者:chunt 本文字数:1073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设计发展探究
  【第一章】新时期建筑创作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我国建筑创作(设计)机制的演化及现状
  【第三章】建筑创作的实态调查
  【第四章】市场经济特征影响建筑创作机制的因素分析
  【第五章】建筑创作行为及特征研究
  【6.1 - 6.4】建筑创作的发展趋势、理想目标及基本思路
  【6.5  6.6】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创作机制体系的建构
  【结语/参考文献】基于市场经济的建筑创作机制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6.5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创作机制体系的建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创作机制影响因素分析这一章节,我们将影响建筑创作机制建构的四大主要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那么通过对四大主要因素的增加、修正、补充和完善,我们才能真正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创作机制体系。
  
  6.5.1建立对建筑师的激励机制
  
  建筑创作是属于高知产业,设计师又是这一产业的代表者,这一产业的发展与设计师能否将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有密切关系,只有通过建立好的激励机制,通过分析建筑创作及建筑师的个性,了解本行业目前的基本情况,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构建奖励机制是建立建筑创作体系前期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1、建筑创作及建筑师的特点
  
  (1)、建筑创作行业的特点
  
  设计本身具备唯一性,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创作方式和创作成果,即使是同类项目也会因为其他因素不同而不一样,比如:同样一栋相同功能的建筑,会因为地质条件不同,它的地基设计就会完全不一样,另外位置、环境这些外部条件也会影响设计发生变化,所以不能认为设计工作是重复性劳动,每一次的设计都凝聚了设计师们辛勤创作留下的汗水。
  
  建筑创作与制造业有本质的区别,制造业一般都属于流水作业,在任务开始之前,都先制定明确的生产计划,然后再下达生产任务,制造业还有一个特定的优势,在本行业的淡季可以不停歇的搞生产,这样可以减轻旺季时产品生产需求量大的压力。而建筑创作的情况与它有很大的区别则,建筑创作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对象,不存在假想的目标客户。当具体的项目确定下来后,设计师就要开始工作了,在固定的时间约束下完成设计成果。同时设计师要对参与项目的质量终身负责,因此设计师的个人压力不小。
  
  (2)、设计师自身的特点
  
  设计师属于高知阶层,他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来完成原创性的工作,从而为个人和单位获得效益。设计师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跳槽到其他单位后也能够很快的承担起响应的工作任务,而无须再进行更多的职业培训,客观上为他们的自主择业和流动提供了专业基础。
  
  2、激励模式
  
  激励模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类。
  
  物质激励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社保、股权等等,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进行多种物质奖励的组合。
  
  精神激励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升职、嘉奖、组织认可、职业培训等等。
  
  3、针对建筑创作过程和设计师自身特点,要想激励他们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就必须采取相适合的方法和手段。
  
  (1)、设计界的激励现状
  
  现阶段设计院的激励措施就是基本工资+奖金的模式,如果想多点收入就需要个人多付出,因此设计院的加班应该说是家常便饭,而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设计师自身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而其造成结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由于激励措施单一所得到的效果也不明显。
  
  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硬件,缺少了物质奖励也就缺少了说话的底气;同时只有物质奖励又是不全面的,某些情况下人的心理需求甚至超过物质需求,特别是在物质较为丰富的时候。
  
  (2)、选择方式
  
  物质方面
  
  除了上述提到的方式外,还可以选择长期性的奖励政策,比如给表现优秀的员工提供一定比例的企业股权,一方面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二方面将员工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同时企业有增强了认同感和凝聚力。将这种中长期的物质奖励政策和短期的效益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有效的将团队捏合为一个整体。
  
  精神激励
  
  团队激励。建筑创作是一个讲究团队配合、协同作战的行业,如何能够有效地这个团队捏合在一起形成战斗力,这考验着每一个团队管理者,同时也是做好建筑创作的基础。在这个团队里,他能从团队里学到真正的本事,干着愉快的工作,有着升值的空间,那么这个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就会很强,从而形成好的发展平台,这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同时也是激励机制的一个有效途径。
  
  工作自主性。强调过程节点控制和成果控制,在此基础上放手让所有建筑创作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给与他们必要的空间和权利,让其充分发挥工作的热情,能够有效地提升效率。
  
  时间上的区别对待: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过于刻板的执行工作纪律是对建筑创作的一个尊重,因此设定一定的弹性工作时间有助于建筑创作的良性发展,对于团队建设和成员激励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4、小结
  
  由于建筑创作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建筑师是高知型员工,是技术的载体,需要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建筑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为单位创造大量的财富。物质奖励虽然重要,但精神层面的鼓励也必不可少,两个方面措施得当,极大地激励建筑师们的工作热情、创作热情,使得设计单位获得强有力的竞争体制。
  
  6.5.2建立对业主行为具体的可执行的监管机制
  
  业主千方百计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回报是正常的想法,这也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本质,同样建筑创作也有利益动机,与市场经济道德并非背道而驰,任何包括设计单位求生存求发展,维护自身的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在这点上,建筑师与业主是具有共性的,二者理应遵循市场经济互利性和维护自身经济效益的规则,所以说业主不能损人利己,只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做法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要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全面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达到更好的规范业主的行为,也才能有力地支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创作机制。
  
  1、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情况下满足业主经济效益最大化,必须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实施,特别是在严格执行方面,事实上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很明确的,缺乏的是执行,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执行,更重要的是从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去把握限度,处罚不仅仅是针对业主,同时也应把设计单位纳入进来,才能真正做到合法的效益最大化。
  
  2、建筑造型必须在整体城市设计的要求下进行,在报建的阶段即由规划审查部门审查,出于人员、技术力量的考虑也可或由审查部门委托骨干设计单位代为审查,不但审查造型,还要审查与造型相关的材质、颜色、平面系数等,同时制定相关的处罚制度,比如审查若干次不通过则停止项目办理,不管对业主还是对不能做主的设计单位都将是一种压力,从而将其真正纳入到整体的规划当中去。
  
  3、通过建立专业的辨析制度来控制修改变更的幅度和范围,建立相应的第三方机构来核实以达到真实、准确、严谨的判定是改变建筑创作本身还是进一步优化设计的行为,从而为进一步处罚提供依据。
  
  4、各地方应该建立明确的制度,对建筑创作涉及相关行为的具体问题给予规定,比如可以规定什么类型的建筑,在什么样的规模范围内,最低收费是多少,最少设计周期内完成等等,并将此作为强制性的标准予以实施,对市场行为予以规范和干预,这样才能让其在规范的道路上走下去。
  
  根据业主集中表现的四个方面的需求及意愿制定相应的可执行的监管措施是比较急迫的,特别是在建筑创作机制建构的前期和中期,对于形成良好的氛围环境至关重要。
  
  6.5.3重塑专业化、高效化、制度化政府行为是建筑创作机制的保障
  
  我国建筑设计的管理单位几经努力,在近几年中,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包括:
  
  1、对设计队伍的审批上,它的主要职责是;对于资质采取动态管理,而对于设计团队采取总量把控;2、在市场放开的同时加强制度管理,消除操纵市场的不良行为;
  3、质量监督制度:它的主要职责是:针对建筑设计施工图实行审查制度,施工图纸完成后一定要通过专业审图公司的审核;
  4、合同备案:它的主要职责是:规范业主和设计单位行为,履行业主与设计部门签订的合同职责,对双方实行监督管理;
  5、项目报建制度:它的主要职责是:对业主和设计单位进行规范,通过报建,监督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行为;
  6、招投标制度:对项目方案进行招投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7、初步设计审查制度:它主要职责是:严把建设标准和设计的质量关,通过审查,掌握建设标准和规范的使用;
  8、建筑注册制度:落实了建筑质量责任的主体,提高了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违法乱纪,公平竞争,平等互利,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国外建筑师互认资格,争取早日融入国际市场。
  
  这些制度的实行,目的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便于设计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健全发展壮大。而重塑专业化、高效化、制度化政府行为,也将穿插于建筑创作机制构建的全过程中,成为建筑创作机制的保障。
  
  6.5.4公众参与建筑创作的行为是建筑创作机制的基石
  
  任何一种机制都需要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才能健康的发展和成长,特别是对我们国家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有效的参与是建筑创作机制发展的基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参与渠道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吸引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加入到不同的建筑创作过程中[30],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各方关系和利益,真正成为改革红利的享有者。目前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传媒宣讲:事先向公众发布建筑设计发展程度的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途径,使城市公众的大部分人群都能收到传媒信息,奠定他们参与的基础。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茶话会,听证会和审查会。召集公众开会座谈,请专家咨询以及召开各方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认知人群有了,再召集大家座谈,请专家咨询和审查。使用者为专家设计师等递交有参考价值的反馈信息,这样使用者就把自己的意图,通过初步参与到建筑设计中来,使建筑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表达出来。
  
  3、直接让那些具有相关能力和知识的社会公众代表成为创作小组的成员,定期讨论,随时监督。当然,虽然要注重公众参与,但不代表公众是能够指导工作的,不能形成外行指导内行工作的作业模式。
  
  4、坚持项目的定期公示制度。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不适合参与的项目或者创作阶段,可以采用定期公示的办法,让公众享有知情权,也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项目的沟通。
  
  公众参与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保障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全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可以在建筑创作机制构建的全过程实施的。将公众参与形成制度,将整个建筑创作过程纳入到公众的视野之内,对确保创作成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6.5.5工程实例分析--石家庄市职业教育园区建筑创作
  
  通过对本人参与建筑创作的工程实例的描述,特别是在叙述项目具体设计的同时,详细阐述了整个项目从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场调研、开始编制、沟通交流到各方参与意见再到最终定稿的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建筑师的原创想法,有建筑创作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协调,有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影响,有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指导因素,还有项目本身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公众的接受度,这些因素既单独作用又相互交织着,其结果则是对项目的进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证明了本文论证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创作机制的研究成果。
  
  1、项目概况
  
  石家庄市职教园区位于正定新区上海北大街以东、山西道以南、香港南大街以西、江西道以北三个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22公顷,其中实用地约92公顷。市区12所学校将整合为8所学校进入职教园区,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8万人,教职工2334人,拟建面积是74万平方米,该项目总投资25.69亿元。
  
  在建设内容方面,体现的是“8+1”的建筑格局,即:八所职业学校围绕一个共享区域形成职教园区。由于整个用地被两条城市道路分隔为三块用地,北部地块布置石家庄机电化工学校(在校生规模规划为5000人)和石家庄城乡建设学校(在校生规模规划为3000人);中部地块布置石家庄艺术学校(在校生规模规划为3000人),石家庄商贸物流学校(在校生规模规划为5000人),石家庄服装动漫学校(在校生规模规划为3000人),校企基地,教管中心和共享区域;南部地块布置特教学校(在校生规模规划为1000人),石家庄信息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规划为3000人),石家庄现代技术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规划为5000人)。生均占实用地面积32.8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6.42平方米。三个地块之间通过高架复合走廊和地下过街通道连为一体。每个学校均包括三部分功能:教学区(含教学楼,图书馆),休息区(含宿舍楼,食堂),实训区(实训楼,实训中心),这三个部分相对独立设置,而将运动区(体育场,篮排球场)按照两两结合的原则放置在公共区域共用,其中特教学校由于其性质特殊采用封闭管理而在校园内单独设置运动区域。在中部地块的共享区域集中设置图书信息中心,体育馆,艺术馆,综合馆、会议中心,并将中心景观结合共享区域集中设置,形成整个职教园区中心。另外将能源中心设置在中部地块的地下区域,其上部设置园林景观,与共享区域遥相呼应,形成中心景观轴。在各学校的布置上采用中式围合的布局手法,通过连廊将各栋建筑联系起来,即相对幽静,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又能够体现出正定古城的韵味,表达历史文脉的传承。建筑造型采用新古典主义形式,通过坡屋顶,连廊,拱门的细部设计与围合空间的中式韵味相呼应,充分体现出浓浓的教育学习氛围。
  
  在建筑技术上充分运用新技术,着重表达出“低碳,生态,智慧”的理念,建筑造型上充分与正定古城的建筑特色相结合,努力塑造出新世纪教育建筑的新形象。该项目建设周期四年,建成后的职教园区,除了每年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外,还将为河北省职业教育产业摸索创新出一条新路,为“学”与“用”的密切结合提供新思路,好平台,并成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的标志性亮点工程。
  
  2、项目过程
  
  整个建筑创作过程分为建筑方案、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其中建筑方案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大致九个月的时间,扩初设计为六个月时间,施工图设计为六个月时间。整个工程自2011年九月开始,到目前为止整体进展良好,并且已有一个学校的所有单体建筑封顶。
  
  在整个建筑创作过程中,方案创作阶段耗时最长,修改量也最大,也反映出“从无到有”这一创作过程的复杂性,按照进程的不同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两个月。这阶段又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项目前期的实地考察,基础资料的收集,相关项目的调研,与业主进行项目的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做到前期收集资料的翔实和准确,时间为两周。在剩下的四周时间内完成第二阶段,由院副总建筑师、主创建筑师、建筑师和各工种设计师组成设计团队进行项目的创作,先由建筑师提出方案构思,经过团队内部各专业设计师的讨论、推荐,最后团队负责人--院副总建筑师拍板定案,设计初步成果提交院技术委员会评判,提出修改意见,再返回设计团队绘制最终的两套风格布置完全不同的设计方案提供给业主。
  
  第二阶段:时间为六个月,大致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时间为两个月,设计方案均为两套方案。第一阶段为业主讨论会、专家咨询和审查会及修改设计阶段,通过专业的评审和建议来进一步调整方案,并通过投票方式确定专家倾向的方案;第二阶段为政府部门审查会及修改设计阶段,从政府部门角度审查方案的可行性并确定政府部门倾向的方案;第三阶段为公示设计图纸和模型阶段,由公众参与到设计确定当中来,通过公众投票推选出大众倾向的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时间为一个月,主要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汇总专家、政府、公众三方的意见,确定实施方案,交由设计单位按三方意见修改并提交最终方案,提交的最终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展示,以便在建设过程中接受新的建议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小的变更和调整。
  
  3、对项目过程的分析
  
  整个项目过程按部就班的按照三阶段进行设计,但是对于项目和项目的参与者来说却是经历了炼狱般的洗礼,在深刻印证本文阐述的论点的同时为能够使项目在经过全系列的讨论、监督、检查过程后得到的业主、政府部门、公众的普遍认可而欣慰,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设计者--建筑师、投资者--业主、管理者--政府部门、使用者--公众等这些因素对项目的进展和确定所显现出来的单独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理解为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创作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程案例,也能够促使建筑创作机制良性发展。
  
  (1)设计内部机制对建筑师设计行为的影响。
  
  作为一个老牌的综合甲级设计院深知自身内部机制对建筑师设计行为的影响,因此在项目进展之初就将原来项目设计过程中那种外行领导内行、亦或重技术轻管理排除在外,以“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态度优秀、沟通能力卓越、专职时间充裕”这四大准则选配组成设计班子,注重的是设计班子的技术整体实力。特别对设计总负责人人选,委派的是有重大工程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组织协调能力出色的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分院院长(总院副总建筑师)担任,这样在抓技术的同时又有调派指挥权,能够很好地协调和理顺项目组内部以及项目组和设计院内部之间的关系。同时组织院总师室作为技术支持参与讨论各工种设计方案,而项目的审核人员均由院总师和资深总师组成的专家组成员担任,充分体现出知名设计院的综合技术实力。
  
  同时明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和设计进度管理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人,强化设计内部机制,而这样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成为建筑师设计行为的良好保障,最终为项目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2)建筑创作机制对建筑师设计行为的影响。
  
  好的建筑创作机制来自两个方面,甲方和单位,幸运的是甲方非常开明,建筑师可以自由的创作,而单位这方面更是给与建筑师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特别是在建筑创作的前期能够让建筑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设计出一个精品建筑。由于项目地处石家庄正定古城区域,如何与古城风貌结合又能成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成为建筑是思考的重点。在经过几轮次的方案对比后逐步形成了两种建筑形式,方案一是坡屋顶、连廊等符号为主的新中式建筑,既有古建的符号,又不是完全的假古董,但是有给人稍显沉闷之嫌;方案二是简约的砖红色面砖为主色调的现代建筑,造型简洁又不失细节,热情奔放,符合年轻有活力的特点,但是似乎少了一些传统建筑的特色。这两组方案中建筑各具特点,如何取舍让建筑师们一时也难以定论。项目组最终决定全部提交给建设方和政府相关部门来审定,而在政府部门组织的由专家、政府领导、公众代表、建设单位人员组成的咨询会上大家均对两个方案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给与充分肯定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各执一方的情况,直至最后经过投票才最终确定了实施方案--选取了方案一的新中式造型加上方案二的色彩,既能够体现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又能够突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个人认为,无论最终确定那个方案,作为建筑师来讲,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而更让我们感受颇多的是,无论单位内部也好还是甲方、管理部门和人民大众都给了建筑师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来进行创作,也许正是这样优良的建筑创作机制也才更能够激发建筑师们的热情去创造一个个建筑精品。
  
  (3)各专业协作对建筑师设计行为的影响。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需要所有专业密切配合才能最终成为一个好的产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个好的作品这个层面。大家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常常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会忽视它,从而留下些遗憾。在学生宿舍楼设计中,建筑师融入了中国传统布局中的“院子”的理念,采用U字形布局,宿舍布置于南北两栋楼中,而将公共部分比如卫生间、淋浴间、洗衣间、活动室等布置于连接南北楼的连廊内,在很好地满足住宿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不好的朝向解决辅助功能的布置问题,同时又将设备管线相对集中,有利于设备安装和学生管理。此布置方案得到了使用方-学校的高度认可。
  
  由于将涉及的重点和精力集中于理念、功能和造型方面,在进行施工图前的例会上,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没有深入的考虑设备的布置情况,各专业之间沟通进行的不是非常彻底,导致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出现了问题:先天冲凉用的淋浴房按甲方要求需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可由于学生宿舍楼顶部采用坡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位置出现了无处可放的尴尬境地。后来经过各专业内部以及与甲方协商将全坡屋顶改为半坡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放置于半坡屋顶内侧的平屋顶上,因为要确保建筑的整体效果,所以平屋面的面积不足以放置足够的太阳能热水器,只好加大了辅助电机热的用量,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必定会带来能源消耗量的加大,这也成为本项目中最大的遗憾。
  
  (4)业主的意见和想法对建筑师设计行为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说了算这已经成为建筑创作的规则,很多时候业主的意见和想法主宰了建筑师的思想和行为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了。值得庆幸的是本项目的业主相当的开明和民主,给了设计师们相当大的自由度去实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王国。但是由于业主本身专业素质的缺乏,在建设项目开始阶段缺少客观合理准确地可行性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缺少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建设规模、使用人数等的研究,盲目上马,这样做的后果就不可避免的带来建筑创作的反复与变更。以职教园区中的特教学校为例,颠覆性的方案变化就有三次,以至于设计人员听到学校名称就头疼不已。方案调整内容如下:
  
  第一次设计任务书内容:学生规模按照1000人,学校放置于南部地块的南侧,要求独立并封闭管理,不设置地下停车库,出入口开至南侧,总建筑面积 2.33 万㎡,生均建筑面积 23.3 ㎡。
  
  第二次设计任务书内容:特教学校向上调整,移至南部地块的北侧。学生规模按照1000人,主要出入口放置北侧,西北角增设特教培训中心,总建筑面积 2.14 万㎡,生均建筑面积 21.3 ㎡。
  
  第三次设计任务书内容:特教学校北半部分重新布局,各楼用连廊连接。学生规模按照 1000人,主要出入口放置北侧,西北角特教培训中心改为高层。总建筑面积 3.09万㎡,生均建筑面积 30.9 ㎡。
  
  第四次设计任务书内容:学生规模按照 1000人,主要出入口放置西侧,西北角特教培训中心取消,改为多层职教楼,增设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 4.16 万㎡,生均建筑面积 41.6 ㎡。
  
  从以上特教学校的设计要求变更可以看出由于前期业主的设计目标不确定和设计条件的随意从而导致建筑师无奈的随着业主的指挥棒转,一方面设计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造成业主的各种不满。需要反思的是,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如何把业主引导到正确的建筑创作道路上是何等的重要和急迫。
  
  (5)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建筑师设计行为的影响。
  
  本项目作为市里的重点建设项目,受到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切。从市长亲自召集相关会议到亲自听取建筑师的汇报就能体现出来,也使设计人员更加有信心将项目做好。而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项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极大地提升了本项目的社会形象和科技含金量,也客观的是本项目的建筑创作走在了教育建筑设计的前列,在这方面主管部门的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建筑创作的发展。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强化城市天际线的要求,规划主管部门对建筑高度、建筑贴线率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正定新区起步区的建设起到了标杆作用。
  
  第二方面:在强化上海北大街和柏坡西大道两条绿化带同时对生态指标、低碳指标和智慧指标(表6.1)细化到具体的内容,使得使用者们在自己身边就能起身体会到,对建筑师们来说无疑是一堂生动的建筑教育课。
  
  
  
  
  
  但是本项目在2011.9.开始设计方案,到2012.6.完成整体规划并报规划局进行审批,一直到2014.5.
  才完成了总体规划审批和五所学校的报建工作,相关部门的效率之低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土地指标不足导致程序不能正常进行,第二条是手续繁琐,经常是设计人员与业主一起频繁的往来于政府部门和设计院之间,仅仅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严重的影响了设计人员用于建筑创作的精力。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要求简化程序,为民谋利,实乃大势所趋,审批的繁琐和缓慢导致本项目在历经三年以后需要重新调整概算,原先的概算在考虑各种成本后已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事实上业主受损失的同时对国家和地方的发展也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民已成为转变政府形象的关键之举并且迫在眉睫。而同时建筑师们也应该更好的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和规定,双向互动也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建筑创作。
  
  (6)社会公众的参与对建筑师设计行为的影响。
  
  作为建设项目的使用者--社会公众,他们才是正正的业主,他们参与到建筑创作中来能够使建筑创作更符合实际需求,也才能够使建筑创作真正落地,从而使建筑创作摆脱曲高和寡的境地。在本项目中,社会公众参与到了建筑创作的各个阶段:
  
  前期调研阶段,通过建筑师的走访和座谈真正了解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以及符合当地生活习惯的流线;
  
  每一轮次方案都要进行公示,由公众对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
  
  提交下轮次方案时均要提供两个及以上的方案由公众投票;
  
  确定最终方案前汇总所有意见进行修改,对不适合的建议进行解释;
  
  最终的确定方案进行公示;
  
  施工图设计阶段和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随时针对细部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互动,不但使用者熟知了他们未来的使用场所,其他社会公众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对于建筑创作者们来说,也多了一份理解和欣慰,对于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建筑创作机制是非常大的助力。
  
  4、小结
  
  通过对本人亲身参与的工程实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阶段内,通过与业主这一建筑创作机制的影响要素的交流,了解了其所想所要的产品,再通过建筑设计团队这一建筑创作机制的主要要素的创作,完成了设计的初步产品。
  
  第二阶段内,影响建筑创作机制构建的四个要素--建筑师、业主、政府、公众针对项目的设计产品进行着反复的交流与沟通,甚至某些时候这种两方、三方甚至四方的交流场面甚为火爆和激烈,这也昭示着一个信息,那就是只要有合适的平台,各方参与进来的热情是相当高涨的,对项目本身来说也一定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该实例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相信随着建筑创作机制构建的成熟,这样的平台也一定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并成为一种常态化,同时根据项目和其他因素的不同而进行动态的调整,只有到那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创作机制构建才算是基本完成。
  
  6.6小结
  
  体系的建构体现在差异化的层面、差异化的表现形式和差异化的层面上的差异化的表现形式。体系建构的核心应该是动态过程中的新结构的不断地生成。现阶段,设计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只涉及一个或者简单地几个方面的创作阶段,在这个过程里各种关系、各方利益、各种要求都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充分展现出其复杂的一面。建筑创作活动、业主和市场行为、政府管理层面以及公众参与行为等方面相互接近,而建筑创作本身越来越显示出其多样性,并且建构成多角度、开放性的、枝繁叶茂般的动态系统,因此得出结论,当代建筑创作体系从更新更深刻的层面上实现了重建。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