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宾阳舞炮龙运动文献综述

时间:2016-08-22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408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社会学视角下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宾阳舞炮龙运动文献综述
第三章:宾阳舞炮龙运动调查研究方法
4.1 4.2:炮龙节的概述
4.3.1 - 4.3.5:舞炮龙与社会互动及社会化
4.3.6 - 4.3.9:舞炮龙与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结论/参考文献:舞炮龙运动社会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选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文化之一,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都自称是龙的传人,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之等,以希望得到龙的庇佑,祈盼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国泰民安。舞龙运动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是历朝历代人们在逢年过节以及日常生活中无法替代的一种庆祝手段和精神食粮。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活动,舞龙的种类繁多,形式也丰富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时期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近年来随着许多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流失,民俗传统运动越来越得到研究们的关注,作为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舞龙运动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舞炮龙运动是广西宾阳炮龙节上一项独特的庆祝活动,因为集结了中国节庆元素中最传统的“龙”“鞭炮”这两大元素,近年来引起了国人以及海外华人的关注和喜爱,他们被舞炮龙运动独特的运动形式所吸引。2008 年 6 月,随着舞炮龙运动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宾阳县“百龙舞宾州”等活动的火热开展,舞炮龙运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宾阳每年的炮龙节期间,都会被吸引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以及媒体前来参观以及参与这一盛况。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广西宾阳炮龙队甚至被邀请至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表演。

  针对舞炮龙运动的研究也渐渐增多,学者们分别从民族学、生态学、社会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等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这一运动的起源、特征、现状、不足和发展,这些研究多是从一个角度或者某一方面对舞炮龙运动的研究,有关舞炮龙运动的全面分析还很缺乏,故笔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进行系统性社会学分析。

  1.2 研究目的

  本论文在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三大理论视角中的结构功能主义(宏观层面)和互动论(微观层面)两大视角对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进行系统研究,宏观上探讨舞炮龙运动的起源、特征、开展现状等,并对炮龙文化进行解析;微观上对舞炮龙运动进行社会学分析,探讨舞炮龙运动构成当地社会生活的基础,与其在当代社会环境中的存在价值和传播途径,得出促进舞炮龙运动发展的更好的措施。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民俗体育运动,舞炮龙运动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是特别全面,用社会学的理论来分析舞炮龙运动,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探索该运动存在的社会价值,揭示该运动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变迁中传承的基础,发现该运动存在的社会问题,并进一步提填补舞炮龙运动理论研究在这一方面空白,开辟出舞炮龙这一特色项目的发展渠道并为广西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价值,也为我国的民族体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3.2 实践意义

  通过对舞炮龙运动的社会学分析,发现舞炮龙运动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探讨舞炮龙运动存在的社会价值,构建舞炮龙运动更好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促进舞炮龙运动的走出去,实现广西民俗体育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2 文献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平台对本论文的关键词“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舞炮龙运动”“炮龙节”进行检索,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并利用我校图书馆查阅大量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着作,特别是社会学方面的资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确保为本论文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2.1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当代社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构建中华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民族传统文化大家庭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随着奥林匹克文化的蔓延,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受到了这些西方竞技体育和西方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甚至国外的研究者们也愈来愈关注怎样正确处理民俗体育文化、扞卫民俗体育的主权、保护全人类体育文化多样性等方面问题。由邱丕相教授主编的《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一书中把民族传统体育明确定义为:“是指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历代因循传承下来的、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经济娱乐活动[1].吴湘军亦补充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一个或多个民族所独有的,并且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承的、具有修身养性、健身技击、休闲养生、竞技表演、观赏游艺、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交融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通常包括传统导引、养生、健身、保健、医疗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等[2].”

  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演变,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探讨它的发展,民族体育的起源不尽相同,由于地域性的原因,它的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寸亚玲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特征与功能的研究》中阐述了各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起源包含了哪些方面--人们生产劳动的过程、人的宗教的信仰,人们参与祭祀和军事活动、闲暇生活、英雄和祖先的崇拜等都是产生少数民族体育的原因;而少数民族体育的特征也十分明显,它们包含地域性、传统性、民族性、整合性以及文化亲和性[3].

  面对这些不同的起源,民族传统体育又是如何一步一步传承至今?李至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一文通过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变异,得出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的各种需由有关系,主要源于他们是社会需求和生活需求,当他们认知面的拓展以及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巨大冲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是因为社会的快速进步,民族传统体育只有改变自己的形式,让自己更加适应现在的新形势,才不被社会淘汰[4].

  在当今社会快速现代化的的趋势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面临哪些困境,以及有哪些针对性的措施?刘冰阳指出我们民族体育之所以发展不如西方体育的原因是有三个大方面构成,一、重视的力度不够;二、研究的力度不够;三、学校的教育不够;如果想要改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目前的现状就需要采取以下这些措施:我们要提高对民俗体育的重视力度,在研究方面都建立一些良好的研究部门和机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其的社会宣传力度,重点抓住学校教育,再者保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均衡发展[5].王标亦在《广西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新思路》中分析了广西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日益失衡状态下,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为了更好地保护广西民俗体育文化;作者提出了五种新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即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少数民族运动会发展模式、休闲娱乐健身发展模式、旅游联动发展模式、经济联姻发展模式,目的在于降低其生存与发展的风险,为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6].

  2.2 宾阳舞炮龙运动

  作为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节日,广西宾阳炮龙节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舞炮龙这一充满民族特色的运动。其中与本研究相关的包括:伍广津,何卫东在《舞炮龙文化发展研究》中从炮龙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广西舞炮龙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了广西舞炮龙文化不同时期的融合与发展,揭示了广西舞炮龙文化的特点和社会价值[7].颜姿在《广西宾阳炮龙节仪式研究》中提到:经过分析发现仪式中对炮龙前后态度行为转化有地位逆转仪式的阈限特性、情感的释放、当地人的价值观、龙的神格地位较低四个方面的原因[8];并在《民族民俗文化展示中的文化协商-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中做了以个案分析为基点,探析文化展示参与各方之间如何进行文化协商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研究[9].伍广津在《民俗竞技与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宾阳炮龙节为例》中提出“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上举行的广西宾阳县炮龙节文化发展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仍存在产业化市场意识不强、专项法律规章缺少、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所以,要挖掘舞炮龙文化的经济价值,着力打造舞炮龙狂欢节,形成地方文化品牌与产业链,产生大的经济效益[10].邱团,农贵在《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变迁沿革的思考-以广西宾阳县炮龙节为例》中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广西宾阳县炮龙节的变迁沿革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广西宾阳县炮龙节今后发展的策略包括发挥区位优势实行”走出去“战略,加强炮龙文化活动的记录和保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间社团组织建设;加强炮龙文化组织社团建设,推动炮龙文化产业以及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11].周华在《舞炮龙运动体育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的探究》中提出”流传于广西宾阳地区的舞炮龙不仅具有民俗的传承性、地域性、宗教崇拜性、民族交融性等特征,而且具有竞技、健身娱乐、维系种族繁衍与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交流和经济发展等价值功能[12].“徐国成、伍广津的《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宾阳炮龙节为例》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个案,从历史渊源、炮龙的制作工艺、表演方式和功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揭示出广西宾阳炮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广西宾阳炮龙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相应建设性意见,促进宾阳炮龙节的可持续发展[13].翟翠丽的《宾阳炮龙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是从文化生态学系统的平衡与失衡理论视角看,宾阳炮龙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已经有所改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保护和开发施给炮龙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之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从而使之得以传承并得到持续发展[14].

  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那么其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就具有合理性。探讨舞炮龙运动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研究其社会功能、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策略是很有意义的。社会学的视角就是一个很好的角度来分析其存在价值和社会功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解读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非常有社会意义。以上综述显示研究舞炮龙的学者不少,他们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角度对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进行过研究,但多是有关舞炮龙运动研究多是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而展开的分析。比较系统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透视舞炮龙运动的研究几乎没有。所以笔者选择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对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进行分析研究。

    相近分类:文献综述范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