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探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7-02 共3836字


论文摘要
  《体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体育领域的各种随机现象的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它是理论统计学方法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应用,为体育科研提供了研究设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方法。自从 1977 年马瑜教授率先在天津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开设“体育统计”课程以来,《体育统计学》已经历了 36 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成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

  伴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体育统计已广泛应用于体育相关的各个领域,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都有大量使用统计学方法开展的科学研究。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运动生理、运动心理、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等领域,体育统计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纵观体育相关的科学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运动训练水平、体质健康状况的评价,还是不同教学、训练方法的对比分析,以及教学与训练过程的控制与预测,就连体育人文社会现象的研究,都有统计学理论、方法应用的实例。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快速普及,人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而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结构更为复杂、信息含量更为丰富的数据,需要人们运用更为先进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满足各类分析和决策之需。

  这就给《体育统计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的组织方法,都必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变化,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本文就当前体育统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1 体育统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源于“体育生”,而“体育生”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文化课基础较差,报考体育的多半原因是体育专业文化课高考分数相对较低。这部分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于高中阶段的理科班,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高中阶段的文科班(例如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即便是来自于理科班的体育生其数理基础也相对较差;其次,“体育生”长期从事体育训练,形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一定优势,但与之对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而统计学对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再次,“体育生”到大学阶段对《体育统计学》等文化课的学习在思想上未加以足够重视,畏难情绪较重。这些“先天条件”使得“体育生”在体育统计学习过程中难以适应统计分析的逻辑推理,对《体育统计学》课程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1. 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体育统计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除了学生方面的问题之外,《体育统计学》任课教师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当前从事高校《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并非都是“体育统计”专业出身,一部分教师的数理统计理论与素养本身就存在一定“先天不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体育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到工作单位“被安排”从事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工作,钻研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不高,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任课教师虽然是统计专业科班出身,但缺乏对体育的的深入认识,不能很好的将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与体育实践有机的融合起来,这些“先天因素”影响了任课教师教授《体育统计学》的难度。第二,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着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体育统计学教师大多成长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培育体系,自身具备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在课堂上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的套路照本宣科,片面夸大体育统计学的数学性,强调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套用,忽视基本原理与理论的阐释……这些传统教学模式已显露无疑,无法与当前社会的需求及学生的实际相适应的。再次,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制约着《体育统计学》任课教师的创新实践。教师群体中有很多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积极主动的探索体育统计学教学的创新模式,但校方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大多为退休后返聘的老教授,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依然以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育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阻碍着体育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 3 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体育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而这些教材多为 2005 年以前出版发行的版本,应用实例相对陈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例题、练习只能局限在课本与教室中,无法与现实中的体育实践相结合,“学”和“用”被分割开来,这就挫伤了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EXCEL 和 SPSS 等统计学应用软件被引入到体育统计学教材之中,这一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未被有效调动起来。

  除了上面提到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外,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学时数不足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多,尤其是 EXCEL、SPSS 等统计软件的引入,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才能有效保障《体育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当前国内体育统计学分配的学时数大多为 32 学时,有部分院校还不足 24 个学时,其中还包含学生复习、课程考核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难以保证《体育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2 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原则一样,体育统计学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就决定了《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教师。

  首先,任课教师应正确认识体育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它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属于方法论范畴。这就决定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统计素养以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多融合体育实践中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在体育实践中如何使用,即“懂原理,知方法,会应用”.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和紧密联系“体育生”的实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育生数理统计基础薄弱,教师应多一份耐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一份爱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轻计算公式的推导,重基本原理的讲授与释疑,积极启发学生的“统计思考”.在此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统计软件操作和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等实践内容,真正使学生不但知道“如何去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去做”.

  再次,教学方法上应一改“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体育统计的多媒体教学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课件的制作,将重点内容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加以区分,醒目提示的同时加以板书,以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 Excel、SPSS 等统计软件使用方法的介绍,对数据资料进行手工计算的时代早已过去,使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可以使繁琐、复杂的计算过程变得简洁、高效,同时还可以结合图形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将多媒体引入到体育统计教学中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第四,对学生的评价应在传统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对体育统计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体育统计实践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这些内容学生必须理解、掌握之后才不至于在应用过程中出错,因此,体育统计基本理论的考核必不可少。此外,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统计学软件的操作以及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应成为体育统计学考核的内容。只有将理论内容与软件操作、结果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教学要求。

  除了上述四项改革措施外,学校应给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让教师不断丰富统计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水平。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学创新激励机制,改变原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鼓励广大青年教师与时俱进,积极从事体育统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3 结语

    随着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体育统计已成为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必备的重要工具之一,《体育统计学》也成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面对“最难教、最难学”的教学现状,广大的体育统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打破课程教学的瓶颈,努力提高体育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统计素养。

  参考文献:

  [1] 丁海洋,张庆文,付建强。 基于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16.
  [2] 李米环,李国强,程致屏。 关于体育统计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 山东体育科技,2006(3):86-88.
  [3] 陈及治。 体育统计[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 体育统计[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5] 丛湖平。 体育统计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谭文杰,窦韶英,钱亢。 利用集团优势“差异引领”促进体育教师多元发展[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14-116.
  [7] 姜达维。 体育统计三十年纪[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5:373-375.
  [8] 李国强,李红印,张勇,李米环。 知识转型期体育统计教学模式的重建[J]. 湖北体育科技,2006(3):265-267.
  [9] 魏登云。 体育统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立足点-统计思想[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4):85-87.
  [10] 邓宗琦,刘厚生。 体育统计学科建设刍议[J]. 体育科学,1988(1):78-82.
  [11] 杜林涛,胡玉玺。 体育统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研 究 [J]. 教 育 与 职 业,2007 ( 1 ):149-150.
  [12] 张明立,祁国鹰。 体育统计教学改革之浅见[J].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2):63-6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