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地震灾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现状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07 共4384字

  1 前言
  
  2013 年“4·20”芦山 7.0 级强烈地震发生后,雅安市的 359所学校中就有 356 所受灾,大多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重灾区之一的天全县农村中小学受到严重影响[1],更加严重的是“4.20”芦山地震使中小学生的身心受到了巨大创伤,年龄越小长期遗留的心理问题越难治愈,抓住用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建设,对芦山地震灾后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恢复重建、特别是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活动在地震灾后的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结合“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以天全县农村中小学为例,对地震灾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始阳中学、始阳小学、鱼泉乡中心校和新场乡结里村小学的部分在校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查阅相关学术论文、政府文件报告,收集国内有关“5.12”汶川地震及“4.20”芦山地震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影响的相关研究论文,为本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设计“4.20”芦山地震后天全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对所需调查的学校实地走访、并发放调查问卷。每所学校抽发 50 份,主要是发给在校学生,共计发放调查问卷 2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 195 份,回收率为 97.5%.

  2.2.3 数据统计法对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地震后天全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的状况
  
  3.1.1 对体育课的影响结里村小学、鱼泉中心校、始阳小学的体育课时为 40min/节,每周 1-2 节体育课;始阳中学除 9 年级一周两次体育课外,7、8 年级体育课时为 45min/ 节 / 周,大多数学生觉得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较地震前、后并无太大变化。小学一、二年级一周四节体育课,小学高年级一周三节体育课,初中一周三节体育课,这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体育课的课时数,可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并未得到保证,学校没有按照相关文件规范安排体育课时,体育功能、作用的价值被低估,体育教学没有列入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运动锻炼对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孩子的身体新陈代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果长时间忽略青少年生理所需的身体活动,对孩子肌体的健全发育是存在极大弊端的。

  3.1.2 对课外体育的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要贯彻落实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应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每天至少 1 小时。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所调查的几所农村学校并没有详细的课外活动安排表,学生主要是通过在学校上体育课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学校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单一,标准质量不高,校园里没有形成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在校学生对学校组织体育活动自由散漫的方式并不满意,应试教育的压力,课外活动的时间大多由文化课老师安排分配,没有时间和学习任务重成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课余时间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学生,大多数是获得了家长的批准与支持才进行的。

  3.1.3 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86.67%的学生赞同体育活动对灾后精神文化建设是有帮助的。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的状态,是现代定义健康的新标准,健康诊断中包括由社会环境各异引发的心理问题。体育锻炼能使中枢神经系统激活水平达到愉快状态,学生通过体育动作的练习,能够转移对地震恐惧的注意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在体味到喜悦与成就感的同时增强个人自信自尊心[6],从而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的不健康因素,使人达到身心平衡,获得身心健康。体育活动已成为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和锻炼身体、充实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中小学生对参加体育各项活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渴望,这就为灾区学校今后体育活动的开展鉴定了良好基础。

  3.1.4 地震后对体育锻炼有了积极的认识绝大多数同学在突如其来的地震时第一反应是:奔跑。57.95%的学生认为通过跑步的训练可以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加快奔跑速度可以紧急避险。人类在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时除了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地震中的奇迹也证明了体育锻炼对人们规避地震灾害可以发挥积极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在紧急状况发生时能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生存技能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能力,掌握危险中迅速逃生的基本方法,提高抵抗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跑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并且没有特殊的场地器材等要求,便于开展训练,良好的体能、坚强的意志,可以在长期坚持体育训练中培养,在发展学生耐力的同时,强化自身生存意志,提升学生应对生存危机的社会生存能力[6].

  3.2 地震后,影响天全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3.2.1 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因为地震更加突出因学校场地器材不足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受影响的比例为61.54%.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物质保障[8],在经济状况不佳的地区,用于学校体育经费开销的资金份额较少,尤其农村经济滞后,以致学校体育缺乏有力的物质保证,场地器材不足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严重挫伤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灾区农村中小学受各项因素的限制,学生在体育训练、竞赛方面未有明显突破。

  抗震救灾过程中,学校体育场地起到了抗震指挥中心、临时避难所、过渡性住房建设用地等作用[7].始阳中学自 2008 年新建学校后,对室外塑胶跑道并无定期保养修护措施,加之“4·20”地震后搭建过渡安置板房,拆除后更造成塑胶跑道表层干裂崩开,严重影响到学生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现只有破落的两个篮球场,和一个由砖头堆砌的简陋乒乓球桌;结里村小学原本教室就很简陋“,4·20”地震后“,壹基金”慈善联盟在学校仅有的一块水泥篮球场上捐资搭建了临时活动板房,至今仍在使用中,学校活动场地面积受限,同学们直呼操场面积过窄、什么活动都不好开展;始阳小学在 2013 年 5 月 6 日整体搬迁到由临时活动板房搭建的新校址复课后,学校并无多余的场地供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甚至影响到平日里大课间活动,因场地活动范围受限,学校在地震搬迁后再没举办运动会;鱼泉乡中心校受“4·20”地震影响,校舍出现墙体开裂和不同程度断裂,因地势相对偏高,场地设施受损面积不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操场范围限制相对其它几所学校影响不大。所调查的四所农村中小学没有规范的足球场、田径场,甚至没有单双杠,学校现有体育器材因平时疏于保管、年久失修等原因以致大部分陈旧、破损“,4·20”地震后也没有及时更换破损的体育器材设施,无疑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由此观之,灾区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状况并不乐观,均未达到《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3]中的体育器材配备标准。据悉,由于部分中学进行“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运动场地、实验室等被调整占用,体育及实验操作教学受到较大影响,2014 年雅安市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现已取消体育等 3 科考试。

  3.2.2 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的指导是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因素19.49%的学生认为,没有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也是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之一。指导学习动作技能、组织课堂体育常规活动的则是体育教师,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调查,学生的体育课分别由语数外等学科老师轮流担任,灾后也并没有及时引进专业的体育教师,同学们普遍反映体育课仅是在完成学科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后经老师允许方可外出自由玩耍,课前热身活动单一,没有丰富的体育游戏,大多是围绕操场跑步几圈后便解散自行活动,准备活动有时还不到 5分钟,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参加体育活动和老师有密切关联,其中还包括原来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专业的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制做简单的运动器材,改善教学条件:如橡胶带可作为跳皮筋,也可作为跳竹竿的“软竹竿”,折叠纸飞机练习投掷等,这一做法不仅能使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的不足得到弥补,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天全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还存在着学校体育观念滞后、师资力量匮乏,场地、器材缺乏等问题,致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项目大受限制,处于被动状态。

  4.2 建议
  
  2013 年 7 月 6 日,国务院发布的《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优先安排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恢复和重建受损的体育场地设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也要求进一步完善体育器材设施,这是芦山地震灾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恢复重建的基本原则,也是精神文化、体育教学制度等方面的重建根本保障,因此根据天全县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相应对策。

  (1)学校要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相关文件标准科学安排体育课时,有组织、多渠道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在引进体育器材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运动喜好,有针对性的增加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器材,如羽毛球、乒乓球、皮筋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体育运动的健身娱乐功能,有助于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引进专业的体育教师,发挥校内体育积极分子、体育骨干的作用,结合灾区学生实际情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融入在受灾时利用体育技能求生的方法,学生的防灾救灾意识重在平时养成,才能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来临时迅速逃生自救;(3)把握好“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契机,在重建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国家政策,倡导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救助款项、物资、设备等公益专项捐赠,完善体育场地器材保护措施的管理制度,开发现有空地资源,合理规划学校体育场地重建;(4)灾区学校成立体育指导小组和心理援建小组。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能让学生们更充分了解体育,体验到体育带来的快乐;此外,青少年因年纪偏小、自我调节心理意识较弱,需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能及时调节因地震造成心理存在的问题,帮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依托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有利的地理优势,校内相关专业可在灾区就近设置定点帮扶学校,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也在一定程度推进学校灾后重建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 晔,袁星红。 雅安地震造成天全县经济损失 270 多亿[N].新安晚报,2013-4-23.
  [2] 国务院。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C].2013-7-6.
  [3] 教育部印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S].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S].教体艺〔2002〕11 号,2002-7-22.
  [4] 蒋国权。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有效开发的实践研究[R].湖北体育科技,2012(1)。
  [5] 国务院发布。全名健身计划纲要[S].1995-6-20.
  [6] 招乐辉,阮小娟,罗为民。对汶川地震带给体育教育教学新意识培养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4)。
  [7] 黄兆生,熊洪俊。震后体育场馆防灾避难综合利用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9(10)。
  [8] 林 溪,高勇军。对震后四川灾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若干问题思考[J].体育科技,2010(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