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改善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学校体育教学应对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3 共233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怀柔区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章】怀柔区小学生体质状况调查研究前言 
【第二章】北京市怀柔区小学生体质水平的研究方法 
【3.1  3.2】怀柔区小学生体质水平的状况分析及评分情况 
【3.3  3.4】怀柔区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5】改善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学校体育教学应对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怀柔区小学体育教学优化分析结论及参考文献


  3.5 改善怀柔区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学校体育教学应对策略

  3.5.1 合理安排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上文已经有系统阐述,调查中了解到虽然怀柔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运动负荷重要性认识程度比较高,但教学中普遍存在运动负荷偏小的问题,无法实现体育课促进学生体质提升的目标。

  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负荷安排中应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选择班级中运动能力中等的学生为依据,通过核实的运动负荷刺激测试他们的心率,并以此为基准把班级中的同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安排差异性的练习次数、组数的负荷练习,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安排运动负荷时,以运动负荷中等学生的基数为基准上下浮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运动负荷基准是动态变化的,因为随着小学生体质的改善及参加体育锻炼时所能承受负荷是不断增加的。对于部分体质较弱和患有疾病的学生,应心中有数,区别对待,安排针对性的负荷,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受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努力让所有同学都达到适宜的负荷,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体育锻炼中体会到快乐,让他们成为体育课的主人。

  3.5.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喜欢程度不高的问题,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及锻炼的兴趣。

  (1)教学内容应与小学生生理发育的轨迹接轨

  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相结合,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这里的全面发展主要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肌体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小学生的体重增长速度要比身高增长速度慢,此时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考虑到学生肌肉支撑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走、跑等身体姿势为依据,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型和健康的体魄。同时,针对小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现实情况,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与“阳光体育运动”相互衔接,选择一些形式多样的晨跑、冬季跑操等。

  (2)教学内容可与当地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吻合

  小学生的心理、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新奇事物的兴趣较高,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可以与当地的传统体育优势项目相结合,将这些体育传统优势项目以新奇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产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这些体育传统项目的锻炼中来,学习并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

  (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运动,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开展课外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育课外活动体系。通过形式多样、项目繁多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成立各种体育业余组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开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资源,掀起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 ”的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

  3.5.3 加强对体育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指导

  由于肥胖、疾病,以及身体协调性差等原因,一部分小学生难免体育运动能力较弱,具体表现为体育锻炼中不愿参与、不想参与,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解决,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该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日益恶化。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重视对运动能力相对较差学生的指导,多关心他们,为他们推出多种“运动处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提升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对于这部分群体应适当降低运动负荷及技术动作的规格要求,例如对于投掷实心球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可以采用海绵球代替模拟练习,对于肥胖学生在耐力跑训练中相同时间内适当降低跑动距离,要根据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锻炼方式和运动负荷。对于有疾病的学生,要防止体育教学加剧疾病的情况发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一些比较柔和的运动项目和锻炼内容,不能因为他们有疾病就让他们成为体育课的“看客”.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锻炼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培养和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逐步改善和增强体质。

  3.5.4 及时、正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反馈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就教学中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反馈,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使大部分学生的运动成绩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通过体育教学实现促进学生体质水平提升的根本目的。例如在动作技能方面,单方面的重复性练习往往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通过反馈,对于存在偏差的同学可以给与及时的纠正,帮助他们正确领会动作技能。

  体育教学中的反馈应以建设性、即刻反馈为主,信息应果断准确、简明扼要,如果发出的信息过于复杂,极其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最大程度地减少非建设性的无效反馈的使用,因为其会激发学生的反感情绪,使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降低。在进行阶段性教学后,教师需要就该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种反馈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体质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