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将中医保健理论贯穿于体育保健课教学的改革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5-03-05 共4224字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学内容大部分是西方的竞技体育项目,竞技体育的过度强化,或多或少导致民族传统体育被淡忘、受冷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体育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保健养生功法,这些健身运动不同于追求人体极限、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竞技体育,它主张动静结合、内外兼修,通过各种动作与姿势,舒展肢体,活络筋骨,外动内静,调和气息,宁心安神,从整体上对人的精、气、神进行调理,进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同时还注重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的作用,更符合新的健康理念和新的医学模式[1].可见传统体育保健既能健身又能治病,具有体育和医疗的双重属性。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中医学专业特点,通过体育保健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保健课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保健课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需要,选取 2011 级、2012级体育保健班学生、体育保健课任课教师和相关领导进行调查与访谈。并设计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后,对研究对象实施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74 份,回收问卷 374 份,回收率 100% ,剔除无效问卷 16 份,有效问卷 358 份,有效率为 95. 72%,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体育保健课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历程自 1982 年 6 月国家卫生部、教育部、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课中增加传统保健体育内容”的通知以来,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实践,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文化特色[2].自 1985年在辽宁中医学院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以来,至今( 截止至 2012 年 9 月 27日) 已先后于黑龙江、山西、四川、山东、广西、浙江、吉林、陕西、江苏等地成功举办了十一次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这项赛事将传统保健体育在中医药院校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对传统体育保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保健课的基本情况调查
  
  ( 1) 开设班级
  
  通过 2012 -2013 学年体育术科课程安排表统计得知: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保健课作为全校公共体育课程针对全校大一、大二的本、专科学生以及境外班开设,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共开设保健课21 个班,2012 - 2013 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保健课 25个班。这说明我校体育保健课程开设较好,特别是在境外班开设体育保健课,不仅可以将我国传统健身术及其蕴含的健康理念传授给更多的人,满足全人类健身的多元化选择和需求,而且有利于让境外生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知中国传统保健功法的魅力,为宣传、传播中华文化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 2) 学生身体状况调查

  通过对有效调查对象(358名)的身体状况调查统计发现:身体健康284人(占79. 33% )、患病(慢性疾病或外伤)18人(占5.03%)、肥胖或瘦弱56人(占15. 64% )。可以看出,我校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大部分是健康的学生,这与中医药院校极为重视预防和保健、‘土土治未病”的中医理念有一定的关系。但值得深思的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该规定和学生身体状况调查的结果有较大出入,笔者一就此结果访谈了相关领导,得知学生因病、残等原因可以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考试,其依据是《学校体育土作条例》第九条规定。由此可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与《学校体育土作条例》第九条规定相互矛盾。如何在医生和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对体弱病残学生进行康复、保健,成为了体育保健课教学急需哑待解决的问题。

  (3)学生学习体育保健的动机调查.

  学习动机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也是学生探求知识或试图取得好成绩的倾向[3]。通过学生学习体育保健的动机调查,对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参与保健课学习的动机集中在是增强体质、学习传统保健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等方面,分别占84. 36% , 77.93% ,54. 19%。这说明学生己经认识到了体育保健的不同功能与价值,增强体质是他们参与体育保健课的主要动机。同时一也说明了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体育保健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肢体动作,如何从肢体动作中挖掘、传播中国传统保健文化也是学生参与保健课学习的动机,这成为学生参与保健课的积极因素和动力。

  (4)教学内容的调查.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效果。通过对少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保健课教学内容的调查可知:体育保健课课程建设还不是很完善,授课过程中轻理论、重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理论知识仅限十实践课上的课堂讲解,而体育保健实践课主要集中在24式太极拳(占91.90% )、八段锦(占84. 36% )、三路长拳(占74.02 % )、初级剑(占59. 22% )等内容上。可看出体育保健教学以学习技术技能教学为主,这种侧重十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教授,虽然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但容易忽视对保健知识、康复与预防、养生健身原理等知识的传授。其中24式太极拳、三路长拳和初级剑多为武术套路教学内容,与武术公体课区别不大。虽然武术(特别是太极拳、剑)有着健身养生保健的功能,但是体育保健课应有其自身的定位,不能把体育保健课等同十武术课。

  (5)体育保健课中对中医知识的认识程度调查.

  中国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早在数千年前,就己经被视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创造者一和发展者一们,都深通医理和易经,在运动修练的过程中将其融合了进来,而且传统的体育运动和中医的基础理论又都与易经的基本思想密切关联。通过对少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保健课中对中医知识的认识程度调查情况得知:非常了解5人(占1.40%)、了解13人(占3.63%)、一般39人(10. 89% )、不了解182人(占50. 84% )、非常不了解119人(占33. 24% )。可见,中医药院校的体育保健课未能发挥中医药院校独特的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特色,如何将中医理论知识贯穿体育保健教学中,尤其是传授中医令业理论知识和进行运动技能锻炼相渗透,成为体育保健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改革思路.

  1.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体育保健课的重视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是国家医学事业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将决定着未来中华民族医学事业的得失成败。中医药院校体育保健课既要考虑发展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学生的医学令业特点,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的令业水平和身体素质。特别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挥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优势,将体育保健课程提高到令业知识技能的高度来认识。学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应加强对体育保健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增加教学时-数,丰富教学内容,为体育保健课程的高质量开展给子大力支持。

  2.更新教学理念,倡导运动技能和保健知识结合教学模式.

  追求健康、维护健康是体育的最初目的之一。

  人们从事体育的初衷中就有健康,而卫生事业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健康,它与体育只是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卫生和健康教育需要积极的身体锻炼和健康干预措施的帮助,体育的手段也需要卫生手段和健康教育的保驾。科学的体育锻炼必须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没有卫生保护的体育锻炼不但不利十健康,反而会有害十健康。体育保健课应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倡导运动技能和保健知识结合教学模式,开展有益十健康、健身和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改革。

  3.突出“以人为本”,针对体弱病残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体育保健课应针对体弱病残学生的特点,开设一些简单、有效的体育保健运动项目。由十体弱病残学生的自身特殊性,避免从事身体剧烈对抗的运动,而进行康复、保健的身体活动是他们适合的运动,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很有益处。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在体弱病残学生如何上体育保健课进行认真研究,结合国家关十体育保健课教学的相关文件和特殊群体的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完善体育保健课程。

  4.加强理论教学,强调中医理论对体育保健教学的指导作用.

  在体育保健教学过程中,不纯粹是在技术动作上对学生加以指导,还应在保证实践部分的教学前提下,着重引导学生去掌握体育保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从理论学习中知道如何运动才是科学的,用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才是有效的、合理的,这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体育保健文化素养以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蕴含在功法中的治未病功效、导引养生知识等中医学理论来指导体育保健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调节心理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保健养生观点,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5.以传统保健体育功法为主体,辅以太极拳、太极剑等健身内容.

  传统保健体育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其作用不是在十发展身体某部机能或治疗某种疾病,而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整个机体的功能。它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具有少广泛的适应性。尤其是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健身气功功法,更是传统保健体育文化中的精髓。因此,中医药院校的体育保健课应以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健身气功功法和练功十八法、舒心平血功等导引养生功法以及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养生功法作为体育保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太极拳、太极剑等武术健身内容,可以作为体育保健课的辅助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邱王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06:88一89.

  2.翟立武.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特色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 (3) :92一94.

  3.张承芬,等.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07:160.

  4.马英.中国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中医学思考田.辽宁中医药人学学报,2009.11 (2) :180一181.

  5.毛振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什么要如何渗透保健的知识与技能教育田.体育教学,2011. (7) :18一19.

  马玉德.谈传统保健体育与人学生体育课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 (1) : 83一8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